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8年以来,我们使用钙剂防治磷烧伤后磷中毒,取得满意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钙在磷烧伤治疗中的价值,我们采用大鼠30%Ⅲ度磷烧伤模型,观察了钙剂对磷烧伤后死亡率的影响。实验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04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磷烧伤组(37只),磷烧伤后钙剂治疗组(38只),汽油烧伤组(29只),分别于背部致30%Ⅲ  相似文献   

2.
磷烧伤后出血机理及钙剂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磷烧伤中毒的出血机理。方法采用45%磷酸烫伤及20mg/cm2磷粉烧伤模型,两种模型致伤后创面残留总磷量及动物7天死亡率相同。结果磷酸与黄磷致伤后血浆游离钙显著低于正常及烧烫伤对照组(P<0.01),两组血小板游离钙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烫伤烧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同时,磷酸组与黄磷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组及烧伤烫伤组比较也显著降低(P<0.01),黄磷及磷酸的钙剂治疗组血小板内外游离钙恢复至正常水平,血小板聚集也接近正常。结论磷烧伤后主要是磷酸与细胞内外的游离钙结合,通过降低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出血倾向。钙治疗可恢复细胞内外游离钙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而达到临床迅速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磷烧伤中毒的出血机理。方法采用45%磷酸烫伤及20mg/cm~2磷粉烧伤模型,两种模型致伤后创面残留总磷量及动物7天死亡率相同。结果磷酸与黄磷致伤后血浆游离钙显著低于正常及烧烫伤对照组(P<0.01),两组血小板游离钙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烫伤烧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善意义(P<0.01)。同时,磷酸组与黄磷组血小板聚集率与正常组及烧伤烫伤组比较也显著降低(P<0.01),黄磷及磷酸的钙剂治疗组血小板内外游离钙恢复至正常水平,血小板聚集也接近正常。结论磷烧伤后主要是磷酸与细胞内外的游离钙结合,通过降低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导致出血倾向。钙治疗可恢复细胞内外游离钙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而达到临床迅速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家兔氢氟酸烧伤后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不同浓度的氢氟酸可引起皮肤严重损害或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甚至会因低血钙而危及生命。抢救氢氟酸烧伤氟中毒时全身应用钙剂治疗,钙剂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研究表明,血浆内皮素(E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与心血管功能有关,本观察了氢氟酸烧伤后钙剂治疗中血浆ET-1和cGRP在不同时段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抚触与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食欲及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磷烧伤后行急诊切痂术防治磷中毒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磷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创面处理及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加强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2例大面积磷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出现明显磷中毒症状而死亡,其余14例创面愈合良好,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108d,平均41.0d。结论磷烧伤后急诊切痂能有效地防治或减轻磷中毒的发生,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钙磷代谢紊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由其导致的肾眭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心血管并发症与患者的生存率和死亡率息息相关,故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是优化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控制低钙高磷血症的方法主要有限制饮食含磷量和使用肠道磷结合剂、钙剂,但作用均有限;因此,如何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低钙高磷血症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通过对比普通肝素钠组观察了α酮酸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兔烧伤后应用冬眠药物对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许伟石,袁克俭,杨惠忠,章雄,吴晓武,徐丽菊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导,我们观察了兔烧伤后在液体复苏同时应用具有抑制神经内分泌过度反应的冬眠药物对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新西兰兔共50只雌雄不拘...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烧伤后可发生细菌和内毒素易位。以往研究表明内毒素和创伤本身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引起死亡率很高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但其机理仍有争议。故研究多粘菌素B减轻烧伤毒血症后,对细胞因子的产生、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和死亡率的影响,以阐明细菌易位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磷烧伤后行急诊切痂术防治磷中毒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磷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创面处理及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加强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 2例大面积磷烧伤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出现明显磷中毒症状而死亡,其余14例创面愈合良好,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108 d,平均41.0 d.结论 磷烧伤后急诊切痂能有效地防治或减轻磷中毒的发生,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超过氧化物歧化酶对烧伤创面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谭谦,马文熙,陈怀仁,冷永成烧伤后出现真皮进行性缺血,使创面加深,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伤后48h以内。自由基清除剂能否阻止烧伤创面真皮进行性缺血,尚存在争议[1,2]。我们仅就全身应用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我科烧伤治疗的流行病资料,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烧伤治疗的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科从1980—1996年17年间收治的319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历年来的死亡率,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人性损伤以及年龄对死亡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住院时间与死亡率的关系和烧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历年来的死亡率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随着面积的增大,尤其是Ⅲ度面积的增大,死亡率成倍地增加;(3)按年龄分布分析,>60岁病人死亡率最高,这与年老抵抗力下降密切相关;(4)住院时间,最易发生死亡的时间为人院的头三天,住院超过15天者死亡率明显下降;(5)吸人性损伤的死亡率为非吸人性损伤的4.27倍;(6)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吸人性损伤、MOF和创面脓毒症。结论 (1)烧伤治疗水平在稳步提高;(2)对各主要器官功能的扶持,休克和感染的控制和吸人性损伤的防治仍是今后临床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与钙磷代谢紊乱共同参与透析患者的骨骼代谢、心血管及软组织钙化,严重降低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死亡率。其中影响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代谢的因素诸多,包括饮食、残余肾功能、腹膜的转运特性、透析液的钙离子浓度、磷结合剂的应用。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延缓此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临床工作中针对腹膜透析患者合并SHPT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疗法及甲状旁腺切除术。目前国内应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活性维生素D、钙剂、拟钙剂,新型钙敏感受体激动剂AMG-416已经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甲状旁腺切除术主要应用于难治性SHPT患者,主要包括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移植术。  相似文献   

13.
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对烧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卓安山陈爱娟张德林申繁星王希珍罗丽玲为探讨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从致敏动物的肝脾中提取了特异性iRNA,将其用于烧伤患者,并选择与烧伤感染和免疫密切相关的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4.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糖皮质不同激素剂量的给药方式及累积量对骨组织的影响。方法按配伍组设计,将30只大白兔分为不同激素剂量的治疗组,并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氨基端甲状旁腺素及骨密度。结果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与激素的剂量有关,发病机理涉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补充钙剂、维生素D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结论为减少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应给予激素最低的有效治疗剂量,并辅以钙剂、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5.
通过38例、22-50岁和51-60岁两个年龄组,三种不同麻醉方法,观察了麻醉前、麻醉后和术毕PTH、CT、Ca、P的变化。术华的钙磷值较术前值下降、硬膜外手术下和各观察组中的51~60岁年龄组的钙磷值变化更加明显。说明在麻醉手术应激状态下,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受到影响,使PTH、、CT、钙和磷之间的调节反馈关系发生变化。钙磷的平衡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也观察到术中与术毕适量补钙剂后,血钙值能够恢复到术前水平。术中未补钙者,于术后4~5天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探讨阿德福韦酯(ADV)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2年共收治的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ADV治疗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结果8例患者均在服用ADV后出现低磷血症及骨质疏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多发骨痛,进行加重至行走障碍;低血磷、低尿酸和高碱性磷酸酶血症、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经停用ADV、对症补钙、补磷治疗后患者的血磷恢复正常,疼痛缓解,骨质疏松改善。结论 ADV可引起低磷性骨软化症;补充磷、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可恢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1983~1993年收治的4547例烧伤病人的一般资料和死亡率及1958~1993年四个不同时期内606例烧伤病人的死亡率和死亡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收集一些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结果表明,5岁以内的小儿发病率最高36.2%。烧伤原因以热力为主91.1%。总死亡率3,2%。主要死亡原因是创面脓毒症。病人死亡的可能性随烧伤面积增加而增大的幅度无显著差别。各年龄组的烧伤病人引起死亡率明显升高的Ⅲ度烧伤面积各不相同。从1958~1993年四个不同时期的606例烧伤病人死亡率的统计中发现,创面脓毒症引起的死亡率上升。就治愈率而言,1983年以来进步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观察口服水溶性抗氧化剂溶液对烧伤伴内毒素所致肝脏抗氧化能力、肝细胞能量学和死亡率的影响。48只SD大鼠进行实验。10只大鼠为对照组,10只大鼠制成20%Ⅲ度烧伤动物模型,根据Parkland公式用Ringer乳酸液皮下注射进行液体复苏。16只大鼠在烧伤后5天腹腔注射30mg/kg内毒素,制成烧伤伴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注射内毒素后立即  相似文献   

19.
休克期切痂对烧伤并发症防治作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可行性及对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对37例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及42例非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在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及愈合时间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7例休克期切痂植皮患者术后病情均稳定。脓毒症发生率,内脏并发症,MODS的发生率,死亡率低于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休克期切痂植皮组较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休克期切痂植皮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对大面积烧伤的严重并发症有明显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内84家医院9695例电烧伤病人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2年召开的首届全国电烧伤学术研讨会所征集的大组电烧伤病例报告,对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84所医院的电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共收集病例9695例。我们对这组电烧伤病人的来源、人员结构、年龄、职业分布、治疗情况、截肢率、死亡率、致僵电压与职业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病例中发生的合并症、并发症等进行了统计,力求将电烧伤的发病情况及治疗特点提供给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