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韦酋亨  韩溟  谢扬 《现代医院》2011,11(10):11-13
目的探讨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人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功能的影响。方法组织植块法分离培养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并鉴定,MTT法检测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此外不同浓度的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0,2.5,5,10 mg/ml)刺激成纤维细胞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分泌水平。结果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此外,5~10 mg/ml石花菜提取物使HS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生成及TGF-β1分泌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5 mg/ml石花菜提取物虽不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但与对照组相比,它可显著减少TGF-β1的分泌(p<0.05)。结论石花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有效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胶原合成及生长因子的分泌,对增生性瘢痕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滕建英  徐少骏  谢菁  吴艾竞  沈明强 《健康研究》2011,31(2):86-90,78,161
目的 目的 探讨异搏定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并与类同醇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 对6例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及6例皮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对不同成纤维细胞在不同异搏定浓度的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凝胶电泳及FACE ELISA方法,通过检测Bax和Bcl-2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直流电场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8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制作瘢痕模型~([1]),术后5周开始处置,A组局部注射生理盐水,B组局部注射曲安奈德,C组每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D组曲安奈德和直流电场联合应用。术后11周切取标本,HE染色,计数成纤维细胞密度,观察成纤维细胞的排列,计算瘢痕相对增生厚度。结果:大体形态学变化:联合组治疗6周后,瘢痕颜色接近兔耳正常肤色,表面光滑,触感柔软。组织学变化:与其它三组相比,联合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平行排列,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瘢痕增生指数:联合组HI值最低。结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与直流电场联合应用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于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0.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0.05),1.000μg/ml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P<0.05)。LPS刺激浓度在0.005~0.100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0.500μg/ml,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0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LPS刺激浓度在0.100μg/ml时,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近似。结论 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其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增生性瘢痕给予硅酮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医用弹力套治疗)、试验组(硅酮凝胶治疗)各27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瘢痕组织的改善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高于对照组的77.8%;瘢痕组织瘙痒、刺痛、充血、厚度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质体包裹的5-氟尿嘧啶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透皮吸收能力。方法在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上进行透皮扩散,比较5-氟尿嘧啶脂质体及其普通凝胶剂对瘢痕皮肤的渗透能力。结果在体瘢痕透皮试验12h后,脂质体组瘢痕组织中的5-氟尿嘧啶单位面积透皮药量显著高于普通凝胶剂组(234.57±56.25)μg.cm-2和(45.24±9.38)μg.cm-2,P〈0.01。结论在体瘢痕组织透皮试验中,脂质体剂型优于普通凝胶剂型促进5-氟尿嘧啶透皮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洪  农晓琳 《现代保健》2010,(2):136-138
皮肤瘢痕疙瘩为病理性瘢痕,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皮肤瘢痕疙瘩具有持续性强大的增生力.病理特点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组织学上表现为胶原纤维较增生性瘢痕的要大、厚,排列更加杂乱无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脂多糖(h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O.005、0.010、O.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O.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于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于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O.500μg/ml组促进细胞胶原合成,且O.100μg/ml组作用达高峰(P〈O.05),1.000μg/mlLPS抑制细胞胶原合成(p〈O.05)。LPS刺激浓度在0.005~0.100μg/ml时,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当LPS刺激浓度为O.500μg/m1,上述作用下降;而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0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LPS刺激浓度在0.100μg/ml时.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与同一个体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近似。结论LPS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I、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直接调节可能是其参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瘢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 Fb)是主要的效应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修复结局, 若Fb过量增殖, 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或分解不足即可导致增生性瘢痕。目前, 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 一般认为与Fb的功能异常, 调控信号通路关系密切。而增生性瘢痕Fb的生物学行为受较多因素影响, 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及Fb自身变化等。此外, 微RNA、竞争性内源性RNA、长链非编码RNA、多肽、组蛋白修饰等通过影响Fb生物学功能, 亦参与瘢痕的增生。在瘢痕防治方面, 切入点多集中于Fb及其胶原的分泌。本文阐述了近年来瘢痕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以期为预防及治疗瘢痕增生提供更全面的认知与视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取正常皮肤按黄勇等方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后,分为1个对照组及6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与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培养,对照组为DMEM培养。分别通过MTT比色法及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1~9d吸光度(A)值和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刺激后细胞进行传代,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并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A值增加,于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A值降低,于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0.005~0.5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于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于2~9d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1.
0引言 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有时需要将药物引入到瘢痕组织中,但由于瘢痕组织致密坚韧,徒手推注很难进行。笔者发明了一种注射器辅助加压器,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将5mL一次性注射器辅助加压器的制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文宏  程兵 《职业与健康》2005,21(1):145-14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弹性加压包扎疗法与瘢痕内曲安缩松注射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4例具有典型烧伤或创伤病史和外观特征而确诊的增生性瘢痕病人,平均年龄46±7.28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和瘢痕内注射曲安缩松治疗1.5个月,对照组单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瘢痕体积、外观、患者自觉症状的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21%和60.98%(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弹性加压包扎与瘢痕内曲安缩松注射二联疗法治疗增生性瘢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三维培养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0μmol/L)加入纤维细胞胶原网架(FPCL),计算FPCL的收缩指数。结果 三维培养系统中白藜芦醇浓度≥150μmol/L时,白藜芦醇与细胞介导的FPCL最大收缩指数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FPCL的收缩指数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藜芦醇对FPCL的快速收缩过程无影响(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促进三维培养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收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三维培养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收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400!mol/L)加入纤维细胞胶原网架(FPCL),计算FPCL的收缩指数。结果三维培养系统中白藜芦醇浓度≥150"mol/L时,白藜芦醇与细胞介导的FPCL最大收缩指数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FPCL的收缩指数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藜芦醇对FPCL的快速收缩过程无影响(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促进三维培养的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瘢痕增生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加压疗法、手术治疗、梅花针刺法等综合疗法对48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48例烧伤并瘢痕增生患者,经综合治疗与护理,治疗前后瘙痒持续时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5,P〈0.01);治疗前后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结论综合治疗病人瘢痕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烧伤病人的瘢痕增生,减轻瘢痕增生带来的痛苦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58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无瘢痕增生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2年来58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无瘢痕增生采取的新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甲状腺手术后切口瘢痕增生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本方法对预防甲状腺手术后切口瘢痕增生效果甚好,尤其在基层医院目前无内镜甲状腺切除术设备和技术的条件下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瘢痕疙瘩的特点 我在临床上接诊患者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患者自称自己是瘢痕体质。锚误地将增生性瘢痕误认为是瘢痕疙瘩。其实,如果瘢痕增生性病变局限在损伤范围之内的话,我们将这种瘢痕称为增生性瘢痕;相反,如果增生性病变超过原来的损伤部位、具有“肿瘤样生长”的倾向、切除后病变很容易复发、甚至所形成的瘢痕远远超出手术前的范围,对于这样的瘢痕性病变,我们才称之为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18.
<正>瘢痕疙瘩是皮肤伤口愈合或不明原因所致的、过度生长的异常瘢痕组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瘢痕,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侵袭性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即高出皮肤表面的肿物或索状物。瘢痕疙瘩不仅仅是皮肤上的一种异常组织,也有损健康,会导致疼痛等症状,并有癌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一种通过鉴别瘢痕组织色度进而判断其增生程度的方法。本方法:主要包括应用光电检测技术检测获取瘢痕图像,通过软件进行色度校正及色度分析3个部分,将上述方法所得瘢痕色度处理结果与临床烧伤评价相结合,证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2015,(5):16-19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属于病理性瘢痕的一种。本文主要介绍增生性瘢痕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