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周斌全  鲁端 《医学综述》1999,5(3):140-141
<正>心房纤颤(房颤)则是风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使血栓栓塞率大大增加,但并不是所有伴有房颤的风心患者都有血栓形成。有些患者房颤仅发生半年便有血栓形成,部分患者房颤长达十余年之久而未发生血栓。为此作者对风心病房颤患者的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风心病房颤时左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全国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外科治疗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1995年5月26日~28日,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在杭州举办了“全国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外科治疗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的7...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6岁,74 kg。因二尖瓣置换术后7年,心慌、气短8个月入院。查体:双肺有湿口罗音,心尖部闻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改变,左心房血栓,肺动脉高压(重度),左房径43 mm,左心房血栓形成约53 mm×69 mm。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再狭窄,左心房血栓、肺动脉高压,心房纤颤。  相似文献   

5.
陈世蓉  高祖玲 《重庆医学》1998,27(5):298-299
回顾分析的10年收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增大患者60例,左心房戏在0-59mm为第一组,≥60mm,为第二组(30例),比较两组左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发现第二组左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心房纤颤、心力衰竭镁较高,其发生率与左房内径有较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瓣膜置换加改良Cox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所致心房纤颤朱家光,何忠良,罗尉,董爱强,单江,马烈,徐世伟,陈芳,何启才,张昌铭,冼棠超,程海峰我们于1994年3月~5月为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加改良的Cox迷宫...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改良左房折叠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7例与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瓣膜置换术+改良左房折叠术,对照组采用瓣膜置换术+常规左房折叠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房内径、转复窦性心律成功率及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结果:(1)术后1、3个月,研究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3个月,研究组窦性心率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3个月,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Ⅲ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左房折叠术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患者效果显著,可获得较好的近期转复率,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小左房内径。  相似文献   

10.
11.
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与慢性房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术和左房折叠术(LAP)治疗巨大左心房慢性房颤(AF)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左心房容积指数≥55mL/m^2的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与改良迷宫术,改良迷宫术以Ⅲ型迷宫术为基础进行改良。其中同期加行左房折叠术(LAP组)20例,未加行LAP术的20例为对照组。应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前后心电活动、心功能、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随访1年。结果对照组和LAP组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分别占55%和85%(P〈0.01)、心功能改善级别分别为1.06±0.63和2.01±0.66(P〈0.01)、手术后LAVI分别为52.25±14.02和39.98±9.05(P〈0.01)、LAEF分别为(55.67±5.33)%和(64.01±7.15)%(P〈0.01)。结论对合并巨大左心房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慢性AF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和改良迷宫术同期加行左房折叠术,更能有效消除AF,长期维持窦律,进一步改善左心房、心室主动收缩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左房血栓脑梗塞患者人行瓣膜置换术进行临床研究,方法45例左房血栓病人,其中20例有脑梗塞史(脑梗塞组)另外25例无脑梗塞(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术后24h多巴胺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死亡率,差别无显著性(P〉0.05)。(2)脑梗塞组二尖瓣口面积,左室射血系数和新鲜血栓发生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左房内径脑梗塞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脑梗塞后病能安全进行瓣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31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左房内径。其中风心病患者心房颤动15例,左房内径大小为(40.72±3.68)mm;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16例,左房内径大小为(32±7.5)mm。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左房大小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左房大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TEE检测非瓣膜性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及功能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同样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容积,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出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显著性;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上述指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E检测非瓣膜性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及功能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有或不伴有高血压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同样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容积,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出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无显著性差异,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显著性;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上述指标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的检测可以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以及指导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胶原纤维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异常表达以及与房颤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33例风湿性心脏病接受换瓣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与房颤组.于手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采用转录组学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RT-PCR检测Ⅰ~Ⅳ型胶原纤维RNA在右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心肌组织各型胶原纤维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房颤组左心房内径明显扩大.转录组学分析显示COL1A2、COL2A1、COL3A1以及COL4A3与COL5A2、COL6A3、COL11A1等胶原纤维存在相互关联之外,与多种细胞因子也存在相互作用;RT-PCR结果示COL1A2、COL2A1、COL3A1和COL4A3均在房颤患者右心房组织中上调表达,其中COL3A1、COL4A3上调表达显著(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Ⅰ型胶原纤维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基底膜;Ⅱ型胶原纤维分布在心肌细胞肌节;Ⅲ型胶原纤维分布在间皮细胞及心肌细胞浆;Ⅳ型胶原纤维分布在心肌细胞外膜.结论 心房组织中COL3A1与COL4A3表达异常,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引发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的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间我院胸心外科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行左房混合血栓清除术,其中同期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MVR)1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DVR)6例.结果:术后24例生存,1例围手术期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1/25).生存病例术后随访3~32个月,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脑、肾、四肢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对风心病合并左房混合血栓的患者,术前诊断准确、术中操作轻柔和完全清除血栓等围手术期处理可避免在围手术期及远期出现脑、肾和四肢动脉栓塞,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17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86例和窦性心律组8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并与对照组85例健康人相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P<0.01),窦性心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者TNF-α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Ⅰ级者(P<0.05,P<0.01);心功能Ⅲ级、Ⅳ级者TNF-α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0.01);心功能Ⅳ级者TNF-α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结论TNF-α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右心房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31例风心病换瓣患者分为3组:①实验Ⅰ组(11例)为阵发性房颤或房颤持续时间≤6个月;②实验Ⅱ组(12例)为房颤持续时间均>6个月;③对照组(8例)为窦性心律.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①对照组、实验Ⅰ组及实验Ⅱ组Aschoff小体阳性率分别为37.5%(3/8)、46%(5/11)及50%(6/12),并且左、右心房肌改变一致.②细胞变性、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及血管反应在3组内左、右心房肌或组间亦改变一致.③3组患者左、右心房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肌丝溶解、糖原聚集及间质纤维化,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加重.结论风心病患者左、右心房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基本一致;心房肌的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