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癫是一种常见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 ,其患病率约为5‰[1] 。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脑电图的改变仍然是目前诊断和判断癫痫疗效和预后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能显示癫患者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情况 ,有关这方面的临床报道较多 ,但对癫预后的判断还少见报道 ,下面就我们临床观察的 9例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9例均为我科住院及小儿神经专科门诊患儿 ,其中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1.5~ 11岁 ,均经临床及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 ,其中全身性发作 6例 ,在全身性发作中 :Lennox -Gas taut综合征 1例 ,强直—阵挛…  相似文献   

2.
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癫药 ,有些甚至需要终生服药才能有效地控制发作 ,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1] 。我院用苯巴比妥治疗强直—阵挛型癫 ,根据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血药浓度调整治疗用药剂量 ,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用药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和脑电图确诊为强直 -阵挛型癫患儿 5 4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4例 ,年龄 2~ 12岁 ,最少发作 5次 /年 ,最多 10~ 12 /d ,均单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及随诊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动态脑电图 (AEEG) 2 4h连续监测的应用 ,提高了癫病人脑电检查的阳性率和样放电的检出率。我院于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5月采用 2 4h动态脑电图对 90例临床诊断癫和可疑癫的患者进行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0例病人中 ,男性 6 1例 ,女性 2 9例 ,年龄35± 12 .6 7岁 (3~ 79岁 ) ;病程 2个月~ 10年。其中头颅 CT检查 42例 ,16例异常 ;MRI检查 2 7例 ,11例异常。癫者 6 9例 (癫组 )根据中华医学会的癫发作分类法 (草案 ) [1 ] 分型 ,强直 -阵挛发作 32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2 1例 ,复杂…  相似文献   

4.
儿童腹型癫属于癫的部分性发作 ,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腹痛 ,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 ,多数患者发作时 ,不伴随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故常被误诊、漏诊。现将我科 1997年 1月— 2 0 0 3年 1月确诊的 15例腹型癫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表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 7例 ,女 8例 ,发病年龄 :2~ (岁 )2例 ,6~ (岁 ) 10例 ,10~ 14 (岁 ) 3例 ,其中 4例有难产窒息史 ,5例有头部外伤史 ,2例有癫家族史 ,发病至确诊时间为2个月~ 2年。1.2 临床表现 本组部分患儿的腹痛为脐周围或上腹部疼痛。反复…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引起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可发生于卒中的任何时期 ,或作为其首发症状。我科 1992— 1999年共收治经CT、MRI证实的脑卒中住院患者 12 4 0例 ,其中 6 2例继发癫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9~ 87岁 ,平均 5 8.5岁。其中脑梗死 (CI) 32例 ,脑出血 (CH) 2 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9例。发病至住院时间为 30min~ 18d ,平均 9.0 1d。1.2 临床特点1.2 .1. 癫发作与病程的关系 ①癫发作为卒中首发症状 4例。②卒中后即出现癫发作 3例。③卒中后 1个月内…  相似文献   

6.
我科 1994— 1998年收治脑卒中患者 5 4 1例 ,其中有癫发作 6 1例 ,占 11.1%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1例 ,男 35例 ,女 2 6例 ,年龄 4 1~ 88岁 ,平均 6 4 .5岁。经CT或MRI、EEG检查证实 ,均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卒中后癫诊断标准为 :凡在首次脑卒中后 ,即刻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期内出现≥ 2次癫发作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者[1] 。1.2. 癫发作类型 单纯部分性运动性发作 2 4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11例 ,部分性发作扩展到强直—阵挛性发作 10例 ,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 1…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9年6月—2004年1月开始用托吡酯治疗各种类型癫,现对托吡酯单药治疗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6例患儿均经临床和脑电图证实,符合国际抗癫联盟1981年制定的癫发作的国际分类法与1989年制定的癫和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1]。甲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13岁,病程3个月~1年。发作类型:全面性发作13例,其中失神发作4例、阵挛性发作2例、强直阵挛7例。部分性发作7例,简单部分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例、部分性发作伴全身泛化2例。乙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14岁,病程1~3年。发作类型:全面性发作9…  相似文献   

8.
视频脑电图诊断儿童癫痫12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新  王宝西  王峰 《医学争鸣》2002,23(7):664-666
目的 分析视频脑电图(Video-EEG)在小儿癫痫诊断,分类中的应用价值及癫痫发作期的EEG特点。临床诊断的癫痫患儿128(男94,女34)例,1mo-14岁,平均年龄5.4岁,应用伟思VEEG1161B型视频脑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至少4-6h包括清醒与睡眠期的临床和EEG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EEG信号与临床录象资料同步回放并逐秒分析。结果 128例癫痫患儿中有54例(42.2%)进一步确定了癫痫综合征的诊断,其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25例,儿童失神癫痫3例,少年肌阵挛癫痫1例,额叶癫痫5例,West综合征13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7例,有49例(38.3%)可明确其发作类型,其中强直或(和)阵挛发作10例,部分性发作33例,肌阵挛发作5例,失张力发作1例,另外有25例(19.5)尚无法分类。结论 视频脑电图 是诊断癫痫及明确癫分类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癫 (EP)是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致短暂脑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综合征 ,脑电描记是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方法。动态脑电图 (AEEG)常用于癫的诊断 ,为分析其与常规脑电图的区别及应用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笔者收集我院 1998年 9月~ 2 0 0 1年 9月临床诊断癫患者 374例 AEEG检查的结果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374例 ,男性 2 2 4例 ,女性 15 0例 ,年龄 2 2 .3± 14 .4岁 (6~ 84岁 )。曾作过 CT检查 2 7例 ,MRI检查 18例 ,共 14例 (31.1% )异常。参照国际抗癫联盟 1981年分类标准 ,本组发作类型 :强直 -阵挛发…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1988~1996年在门诊诊治各型癫病患儿146例,均按用鲁米那治疗,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一胜资料诊断标准:根据1983年在自贡市召开的全国小儿神经病讨论会制订的分类方案标准进行分类的。146例中,大发作12例、强直性发作27例、肌阵挛发作4例、先神发作57例、先张力发作6例、植物神经性癫痛40例,其中腹痛型癫病38例,头痛型癫病2例。脑电图改变:临床观察表明,不同类型的癫病,有不同特点的脑电图改变,但植物神经性癫病的脑电图变化很不一致。2治疗本组146例患儿,不分类型,均按用单一的鲁米那治疗,…  相似文献   

11.
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 ,抗癫药物和外科手术是传统的治疗癫的主要方法。我院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 ,利用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外加电磁场以纠正紊乱的脑电活动。治疗癫强直阵挛性发作获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标准 :经临床和脑电图确诊属强直阵挛性发作 ;年龄 16~ 4 0岁 ;病史发作次数每月 2~ 10次 ;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疾病 ;未服用或未正规服用癫安者 ;随访时间满 1年以上 ;随访次数 2次以上。选择符合上述条件的门诊病例 6 9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药物对…  相似文献   

12.
视频脑电图在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EEG)对儿童非癫痫性发作(NE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9例经video-EEG 监测后诊断为NES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NES中良性肌阵挛(包括睡眠肌阵挛和清醒时的局部肌阵挛)52例,多发性抽动40例,情感性交叉擦腿动作20例,非癫痫性强直发作18例,睡眠障碍14例,偏头痛11例,癔病8例,屏气发作6例.其中NES合并癫痫4例,NES合并亚临床发作5例.结论 video-EEG对NE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民景 《疑难病杂志》2003,2(6):326-326
我科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应用苯巴比妥每晚 1次给药治疗小儿癫痫 2 3例 ,并与传统每日 2~ 3次给药的方法对比 ,观察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我科门诊或住院观察的癫痫患者 4 5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苯巴比妥每晚 1次给药 ) 2 3例和对照组 (苯巴比妥每日 2~ 3次给药 ) 2 2例。全部病例均根据典型发作史及脑电图检查结果 ,按 1983年自贡会议建议标准确诊[1 ] 。观察组 2 3例中男 14例 ,女 9例 ,年龄 10个月~ 14岁 ,平均 7.6岁 ,病程 1~ 2 6个月。其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 6例 ,强直性发作 4例 ,肌阵挛发作 2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方法 对12例JME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资料及药物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有肌阵挛发作,部分合并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或)失神发作;脑电图表现快速、全面棘-慢波或多棘-慢波;采用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JME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应详细询问肌阵挛发作史,必要时行视频脑电图监测.  相似文献   

15.
癫痫患者美解眠诱发试验3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义  陈堃 《四川医学》2002,23(1):94-94
美解眠诱发试验近 4 0多年来应用于癫痫诱发 ,有比较肯定的诊断价值。我院从 1990年 9月至 2 0 0 0年12月应用本法对 32例患者进行了检查 ,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7~ 5 0岁。临床诊断标准 :1患者家属提供典型的癫痫表现 ;2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及其诱发试验显示相应部位的癫痫波 (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 )符合 1985年国际抗癫痫联合会分类标准。临床诊断全身性强直 ,阵挛发作 15例 ,失神发作 5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4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8例。病程 6个月至 2 0年 ,平均病程 1…  相似文献   

16.
妥泰 (Topiramate,TPM )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药物。我院 1999年 3月— 2 0 0 0年 9月应用TPM治疗顽固性癫并进行开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 ,观察TPM对顽固性癫的疗效和副作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共 2 2例 ,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3~ 46岁 ,病程 1~ 2 9年 ,均符合 1981年国际抗癫联盟制定的《癫的诊断及癫的发作分类标准》 ,同时具备 :①已用 1种或 2种基础抗癫药 (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巴比妥、安定或扑痫酮 )治疗 ,发作次数≥ 4次 /月 ;②CT或MRI检查排除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对植物神经性癫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6 0例小儿发作性腹痛的清醒常规EEG、自然睡眠、剥夺睡眠EEG的检查结果。结果  6 0例小儿发作性腹痛的EEG中异常 2 5例 (4 1 7% )。其中 ,中度异常 4例 ,样放电 2 1例 ,样波检出率为 35 0 %。结合病史、症状及头颅CT检查 ,2 1例临床确诊为植物神经性癫。结论 脑电图检查对植物神经性癫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继发癫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我院 1998~2 0 0 3年 2 2 7例 M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头颅 MRI及脑脊液 (CS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 (7.0 5 % )继发癫发作 ,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 ,尚有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视觉性作发 ,发作性语言障碍等。1例出现全身性痉挛性癫持续状态。在癫活动期 ,所有患者脑电图均有轻到中度异常 (各联波率普遍减慢 ) ,部分出现局灶性单个尖波、棘波、尖 -慢复合波、棘 -慢复合波等样放电。 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多个病灶 ,部分患者 CSF Ig G指数升高或寡克隆区带阳性。结论 :MS患者癫发生率较高 ,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有关 ,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干卒中后继发癫(癎)的临床表现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收治的脑干卒中继发癫(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结果.结果:①548例脑干卒中中有10例(1.8%)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依次为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失神发作;②8例行脑电图检查5例正常,2例呈轻度异常出现散在快θ波增多,各联波率普遍减慢,仅1例重度异常表现为出现弥漫性δ波,双侧尖波、棘波短阵发放.结论:脑干卒中后癫(癎)为全面性发作,(癎)性发作可发生于各发病阶段,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较低,改变较轻.血肿刺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缺血缺氧等可能是早期癫(癎)发作的主要机制,晚期癫(癎)发作则与胶质细胞增生、瘢痕形成、中风囊等致(癎)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继发癫癎的临床特征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我院1998~2003年227例MS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头颅MRI及脑脊液(CSF)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7.05%)继发癫癎发作,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尚有单纯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视觉性作发,发作性语言障碍等.1例出现全身性痉挛性癫癎持续状态.在癫癎活动期,所有患者脑电图均有轻到中度异常(各联波率普遍减慢),部分出现局灶性单个尖波、棘波、尖-慢复合波、棘-慢复合波等癎样放电.MRI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多个病灶,部分患者CSF IgG指数升高或寡克隆区带阳性.结论:MS患者癫癎发生率较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有关,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