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486例结肠镜检查的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过去20年中经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和临床表现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下称UC)诊断的共486例,占结肠镜检查总数的3.51%。其中男304例、女182例,平均年龄为42.4岁。病程少于10年者432例,占88.9%。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和腹泻。结肠镜以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及浅表溃疡最为多见,占80.8%。分布范围中,直、乙结肠类型占55.3%。临床类型以慢性活动期型为多见,占82.3%。癌变4例,占0.82%。总结认为,结肠镜对UC确诊率为96.4%。本组发病有年龄偏大,病程短,左侧结肠炎多,程度轻,癌变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克罗恩病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D)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75年6月至2005年6月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55例CD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975—1990年和1991—2005年两组中,经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CD患者占同期镜检总数的比例从0.45%升至0.53%。患者男女之比为1.21:1;平均发病年龄42.6岁,高峰年龄段男为20~39岁及50~59岁,女为50~59岁;病程大于10年者占80%;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等肠道症状,以及贫血、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病变部位小肠为主者占43.87%、结肠为主者占23.23%、回结肠为主者占32.90%。结论CD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结肠镜结合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CD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结肠镜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对951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肠镜特点、镜下治疗、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51例大肠息肉: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②肠镜表现位置以左半结肠居多,占79.2%,病检腺瘤性息肉占59.1%,其中癌变55例,癌变率为5.8%,内镜下完全切除33例(60%),不完全切除及可凝完全切除12例(30%)。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息肉的最好方法,治疗大肠息肉的最佳手段,减少大肠息肉癌变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 收集1975年至2001年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确诊的UC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75—1994年组有486例,1995—2001年组490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确诊靠病理活检。结果 在1975—1994年和1995—2001年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UC患者占同期结肠镜的总数从3.51%上升至4.44%,男女之比分别为1.67和1.25,平均发病年龄从42.4岁上升至51.5岁,高峰年龄段分别是30—49岁和40—49,≥60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病变范围:直肠及乙状结肠炎占55.4%和64.5%,左半结肠炎占17.3%和13.9%,全结肠炎占11.9%和14.3%。分别有89.9%和90.4%的患者病程小于10年。结论 UC的发病例数有所增加,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癌症发生率及并发症低。结肠镜及活检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9至2004年共行结肠镜检查8581例,检出大肠癌1284例,检出率15.0%,其中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癌47例(3.7%)。现将47例早期大肠癌的病变部位、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缺血性结肠炎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缺乏典型临床表现的老年性缺血性结肠炎的诊治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5月至2004年2月间共12例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缺血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经过、内镜表现及诊治。结果本组病人年龄均〉60岁,且多数伴有可能相关的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或腹腔手术史。初步诊断仅有4例考虑为缺血性结肠炎,其余拟诊为急性肠炎等疾病。10例(83.3%)依赖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早期肠镜检查6例。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病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出血,严重者出现溃疡。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本组-过型11例(91.7%),经内科治疗后症状消失,狭窄型1例(8.3%)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性缺血性结肠炎可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而仅以腹泻表现为主,此时容易发生漏诊,延误治疗。早期结肠镜检查对于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507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历和分布特点并评价纤维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1999年12月14年间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镜检查15823例内有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507例,占9.5%。1507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为结肠癌444例,占29.5%,其次为结肠息肉363例,占24.1%,第三为肛管疾病201例,13.3%及炎症性肠病89例(5.9%)等。结论:结肠癌、结肠息肉、肛管疾病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主要原因。肠镜检出阳性率高,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结肠炎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冠群  吕宾  范一宏 《胃肠病学》2007,12(10):585-588
背景:缺血性结肠炎(IC)在国外报道较多,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但对IC临床特点的认识尚有限。目的:总结I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7年2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为IC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并进行总结。结果:IC患者共36例,男女之比为1:3.5,50岁以上患者占91.7%,且多数(91.7%)伴有相关的基础疾病;临床上多以腹痛(75.0%)、血便(91.7%)为首发表现,其中鲜血便占57.6%;腹部体征有压痛者占55.6%,其中80%与病变部位相关。36例均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病变部位多位于乙状结肠(63.9%)和降结肠(52.8%)。均予扩血管和内科综合治疗,22例痊愈、14例好转,平均痊愈或好转时间为12d。结论:I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急性发作,其典型表现为急性腹痛和便血,辅助检查可首选结肠镜,早期诊断为治疗的关键,及时扩血管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病程较短,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9.
454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结肠镜结合黏膜染色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年来确诊的454例UC。结果本组454例UC中。发病以21~50岁为主(75.2%),临床表现以黏液血便或脓血便(60.6%)及腹痛(41.2%)为主。病变分布以直肠、直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最多见(63.7%)。结肠镜下表现以黏膜充血水肿(93.6%)伴糜烂(91.4%)或浅溃疡(62.6%)最常见。结论结肠镜检查结合黏膜染色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对U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胶囊内镜在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瑾  孟立娜  吕宾 《胃肠病学》2009,14(3):167-170
背景:近年我国克罗恩病(C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其早期诊断率较低。目的:总结CD的临床特征,评价胶囊内镜在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确诊为CD的69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钡剂造影、结肠镜和胶囊内镜下特点。结果:69例CD患者中男35例,女34例,发病年龄17~73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腹泻、便血等,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消瘦、发热,肠外表现以口腔溃疡、关节痛多见,部分出现肛门病变、肠梗阻等并发症。病变范围小肠型占47.8%,结肠型占14.5%,小肠结肠型占37.7%。X线钡剂造影诊断率为44.0%(22/50),结肠镜检查诊断率为75.8%(50/66)。胶囊内镜检查诊断率为62.5%(10/16),检出小肠病变10例,结肠病变2例,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病变、息肉样或鹅卵石样增生等。结论:CD病变以小肠累及率较高,其临床表现多样,常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胶囊内镜检查能发现CD的早期小肠黏膜病变,对C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及其活检标本对肠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肠结核的患者34例进行结肠镜、胸腹部X线、病理组织学和结核菌PCR试验检查,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34例患者最终确诊为肠结核的有23例、克罗崽病3例、结肠癌3例,其他疾病5例。在各疾病中的阳性率均无明显差异。腹部X线阳性率47.8%,假阳性27.3%;内镜诊断阳性率为52.2%,假阳性27.3%;活检组织病理学阳性率82.6%,假阳性9.1%;PCR阳性率73.9%,假阳性18.2%;PPD阳性率52.2%,假阳性9.1%,结论结肠镜检查诊断肠结核的阳性率不高,结肠镜活柃标本进行组织学和结核菌PCR检测可显著提高肠结核的诊断率,但要注意假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2.
结肠镜检查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陈红绉,林谷珍,林俊,周凯,林其信,郑兰我院自1981年10月至1989年6月使用OlympusTCF-2L2,CF-10L,PCF-10结肠镜共检查900例次,其中血便患者197例,占21.88%。出血病因10余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缺血性结肠炎( IC)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及结肠镜、腹部CT检查结果,记录转归情况。结果本组78.6%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急性腹痛40例、便血38例、腹泻28例。4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92.9%的病变发生在左半结肠;40例行病理检查,表现为结肠黏膜充血28例、糜烂18例和溃疡8例,与正常黏膜界限分明。30例行腹部CT检查显示,9例结肠肠壁增厚。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后,入院2周~1个月复查结肠镜,40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急性腹痛、便血、腹泻为主,结肠镜检及腹部CT检查均有助于明确诊断,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肠道黏膜黄斑辅助诊断血吸虫病的特异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8000例胃镜、结肠镜受检者行常规内镜检查,观察胃肠道血吸虫性黏膜变化,并随机活检,将胃镜、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胃肠道黏膜黄斑的发现率。结果有702例内镜下发现消化道黏膜血吸虫性改变,发现率为8.8%(702/8000)。胃镜受检者中,516例发现血吸虫病,发现率为8.0%(516/6421);发现6例患者存在黏膜黄斑,发现率为0.1%(6/6421),占胃型血吸虫病者总数的1.2%(6/516)。结肠镜受检者中,186例发现血吸虫病,发现率为11.8%(186/1579);发现177例患者存在黏膜黄斑,发现率为11.2%(177/1579),占大肠型血吸虫病者总数的95.2%(177/186)。结论内镜下发现胃肠道黏膜黄斑并进行适当的活检,可辅助对血吸虫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为临床诊断血吸虫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结肠镜普查及随访对老年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进行结肠镜临床普及及随访,提高老年人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结合每年查体对2196例60-89岁老年人进行结肠镜临床普查及随访,结肠镜随访1740例,随访率为79.2%。结果 共检出结直肠癌52例,检出率为2.4%,早期结直肠癌19例,占36.5%,结肠镜随访中检出早期结肠癌9例,占随访检出直肠癌20例的45.0%。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和80.9%。结肠镜插镜成功率为98.9%,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5%。结论 开展老年人结肠镜临床普查及随访,使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提高了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Ⅱ级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部位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小肠、结肠、回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1月住院诊断的103例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对其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3例,诊断时年龄12~70岁。以20~29岁为高峰期,30~39岁次之。病变部位位于小肠(L1)的39例(38%),结肠(L2)的16例(16%),回结肠(L3)的48例(46%),发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1型临床诊断年龄明显高于12型(P〈0.05)和L3型(P〈0.01),且肠梗阻发生率远远高于L3(P〈0.05)。L1型中通过胶囊内镜协助诊断的占L1型的30.8%,结肠镜协助诊断的占44%;L2、L3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分别占87.5%、83.3%,通过手术确诊的L1患者(9例)占手术确诊病例的47.3%,但与12、L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轻度23例(22.3%),中度58例(56.3%),重度22例(21.4%),回结肠受累者(L3)重度患者13例,占59.0%,与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L1型较多以诊断延迟、急诊需手术治疗为特点;L3型则因病变范围较广,并发症及全身表现严重,重型多见。需重视发病早期胶囊内镜和回结肠镜检查的重要作用,减少手术发生率,延缓患者首次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急诊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疾病的诊断治疗具重要意义,我科6年来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12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检查对象均在入院或就诊后24h内施行结肠镜检查,均未行正规的肠道清洁准备而以生理盐水一次或多次清洁灌肠至无明显粪便排出为止。男性83例,女性45例,年龄6~76岁。下消化道出血患者104例,排除痔疮及肛裂出血,病程长者6月,最短仅1h,出血量<400m77例(74.04%),400~1000ml16例(15.38%),>1000m11例(10.58%);表现为鲜血便57例,粘液血便34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CNS-SS)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21例CNS-S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S-SS临床表现多样。脑损害12例.占57.1%,脊髓损害9例,占42.9%;7例合并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占33.3%;CNS症状出现时pSS的平均病程(4±6)年,10例CNS-SS以CNS病变为首发表现,占47.6%,在pSS诊断后第1、2、3年内出现CNS症状的分别为1、2和0例,第4年至17年的共8例。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异常13例,占61.9%。其中脑白质脱髓鞘病变4例,占19.0%,脑缺血病变2例,占9.5%,灰质病变1例,占4.8%,脊髓脱髓鞘病变4例。占19.O%.脊髓空洞症2例,占9.5%。脑脊液检查异常11例,占52.3%,其中蛋白、压力和白细胞数增高者分别为10、6和5例,分别占47.6%、28.6%和23.8%。结论 pSS可以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其中脱髓鞘病变最常见,诊断CNS-SS最好同时行MRI和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19.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目的:通过对EG的一般情况、发病诱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分型、误诊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减少患者痛苦。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疾病中心的4例EG以及以“嗜酸细胞。胃肠炎”为关键词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CHKD)中检索得到的1997~2007年发表的文献中169例EG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44.5%的EG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94,2%)、腹泻(60.7%)、恶心(56.1%)、呕吐(51.5%)、腹胀(38-2%)、腹水(28.3%)。嗜酸性粒细胞(EOS)升高在外周血、骨髓和腹水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0%、98,2%和90.3%。胃镜和结肠镜黏膜活检发现EOS浸润胃黏膜和肠黏膜分别占88-2%和64.6%。诊断以黏膜型EG最为多见(65.3%),误诊率为40.5%。77.5%的EG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EG是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应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适时行血常规、骨髓和腹水EOS检查、胃肠道黏膜活检病理检查等方面人手。糖皮质激素治疗EG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溃疡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巫协宁本期刊出上海华东医院20年来,经结肠镜和组织病理诊断的溃疡性结肠炎486例分析,与结肠镜检查的评价一文。如此大系列病例在国内一所医院所见是不寻常的,但其中包括了很多轻病人,内中直肠炎占28.8%(142/486)、直乙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