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与惊厥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36例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惊厥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脑炎11例,良性惊厥25例,均发生在感染早期。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可合并惊厥,预后好,临床上应仔细分析引起惊厥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轮状病毒胃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方法 应用胶体金法检测住院1,232例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情况,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541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691例,合并惊厥的病例建立档案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状况.结果 541例轮状病毒肠炎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6例(4.8%);其中并发良性惊厥18例(3.3%),并发脑炎8例(1.5%).691例非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0例(1.4%).其中并发良性惊厥者8例(1.1%).并发脑炎2例(0.3%),两组患儿治愈后随访1年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情况,但其发病率低,症状较轻,无需长期抗癫痫药治疗.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无热惊厥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并评价其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998~2004年治疗的22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无热惊厥的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所有病人既往无惊厥史。结果: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共306例,其中34例伴有惊厥发生,包括22例无热惊厥和12例高热惊厥。并发无热惊厥的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范围为4个月~5.4岁,平均年龄19个月。无热惊厥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2岁。有9例在1次病程中发生多次无热惊厥,占40.9%。无一例为惊厥持续状态。共12例接受脑脊液检查均正常。仅2例在急性期发现脑电图轻度异常,恢复期复查转为正常。除发现1例存在严重低血糖外,其余病例均无明显的电解质紊乱。1例头颅CT提示脑沟、脑池增宽,脑室扩大,其余病例无影像学异常发现。随访期中所有病人均未再发生惊厥。结论:在轮状病毒肠炎病程中并发无热惊厥的病例大多数为一个良性的过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微 《浙江临床医学》2005,7(8):815-815
近年来,临床上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惊厥时有发生,为寻找可能引起惊厥的病因,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作者在轮状病毒流行的高峰季节诊治乐清市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惊厥46例,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性肠炎(rotavirusgastroenteritis)是一类由轮状病毒(rotavirus)引起的急性消化系统传染病,多见于小儿,起病急骤,会引起持续高热并导致惊厥[1]。因此,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维持液体平衡、控制惊厥的发生。作者采用口服清热止惊汤联合布洛芬混合液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惊厥,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英  姚燕群 《护理与康复》2008,7(6):434-436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有效消毒隔离方法,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2006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患儿602例作为观察组,对同期同病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1例进行一系列消毒隔离的干预措施;2005年10至2005年12月收治患儿584例作为对照组,对同期同病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55例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11.19,P〈0.01。结论采取消毒隔离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轮状病毒肠炎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王亚利  王晓明  宋红娥 《临床荟萃》2006,21(11):806-806
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多发病,常在深秋、初冬流行,重症易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国外报告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全身多系统发病,我们对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的肝脏受损22例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5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惊厥,将患儿分为惊厥组(n=30)和未惊厥组(n=120)。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生化、呕吐次数、腹泻次数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发生惊厥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并发惊厥的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50例患儿,30例并发惊厥,惊厥发生率为20.00%。惊厥组发热次数、腹泻次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70.00%、(11.23±3.54)次/d、(78.94±20.59) mmol/L,高于未惊厥组[48.33%、(8.22±2.48)次/d、(60.87±15.31) mmol/L],血钙、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2.21±0.42)、(4.26±0.98)、(12.96±3.47) mmol/L,均低于未惊厥组[(2.48±0.44)...  相似文献   

9.
总结35例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患儿的护理体会。认为护理的重点是惊厥的正确处理;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配合;做好饮食管理,防止再次感染;做好病情观察,防止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本组35例患儿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全部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好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发病高峰期10~12月,秋冬季节小儿腹泻中约半数为轮状病毒所致。轮状病毒性肠炎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传染性强,极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感染为全身性感染,并不局限于肠道系统,还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多个脏器,损害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轮状病毒性肠炎目前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作者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给予基础护理、惊厥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22例患儿7 d~10 d均痊愈出院,出院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无惊厥再发生。  相似文献   

12.
薛莉  晁玲 《全科护理》2011,9(23):2083-2083
对22例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给予基础护理、惊厥护理、发热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22例患儿7 d~10 d均痊愈出院,出院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无惊厥再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肠炎的肠道外症状和损害。方法:对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110例轮状病毒肠炎息儿中有12倒(占总数10.9%)肝功能异常。有28例(占总数25.5%)心肌酶谱异常,37例合并鼻塞、流涕、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9例。支气管炎6例。肺炎2例。结论: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以引起肠道外症状和损害。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患儿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尤其应注意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预...  相似文献   

16.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秋冬季节发生的腹泻中,40%-60%是由轮状病毒(Ritavurysm RV)感染引起,RV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还可发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为了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现将我院2007年9月-2008年2月收治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共280例,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内、外感染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3月40例因轮状病毒肠道内、外感染住院的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婴幼儿进行比较。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外周血CD4+、CD4+CD25+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均增高,而NK细胞下降;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内感染组患儿外周血仅NK细胞下降。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CD3+、CD4+、CD4+CD25+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比肠道内感染组组患儿高。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并发肠道外感染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而肠道内感染组未见明显异常。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播散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急性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婴幼儿肠道感染病因的50%以上。近年来发现,人轮状病毒还能引起肠道外感染,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感染等。现就对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合并无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总结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管理体会。通过培训,对儿科病房新入院疑似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主动筛选和疑似隔离,入院后根据病情分室隔离,严格交接班,制定疾病治疗规范,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预防措施的监控。6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平均住院天数2.5d,均治愈出院;病房无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病毒学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婴幼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达52.1%,伴严重腹泻、脱水,酸中毒时心肌损害发生率分别为:62.2%,58.9%,68.0%,明显高于单纯腹泻的心肌损害(P<0.05)。而心肌损害不受发病年龄及是否存在发热、呼吸道感染影响(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易并发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腹泻轻重、脱水程度,酸中毒有关,与发病年龄,是 在发热与呼吸道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