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鼓室局部给药后内耳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鼓室局部给药已经成为治疗多种内耳疾病的新方法之一,该技术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药物与圆窗膜接触后,可不经过血-迷路屏障,直接经圆窗膜渗透进入内耳,并获得较全身用药更高的内耳药物浓度和持续时间[1~5],且可直接作用于患耳,避免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鼓室局部给药治疗内耳疾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56年,Schuknecht[1]第一次描述鼓室灌注链霉素治疗梅尼埃病,他通过放置在鼓环上的塑料管将链霉素导入中耳,经圆窗膜渗透进入内耳,使眩晕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也导致了显著的听力下降。上世纪70年代后期,Lange[2]和Beck等[3]选用庆大霉素,进行鼓室局部灌注,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同时听力得到了较好的保护。90年代起,经鼓室灌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聋逐渐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并收到较好的疗效。本文从GC的作用机制,经鼓室给药后内耳药物代谢动力学,鼓室给药治疗内耳疾病的方法和策略,结合我们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鼓室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耳科局部给药方式,指通过将药物递送入中耳,经圆窗膜或卵圆窗扩散分布到内耳从而达到治疗或诊断效果。近年来,鼓室给药技术在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分泌性中耳炎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疾病的诊治。目前,国内外对鼓室给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尤其是给药时机及治疗方案尚未有统一标准。为了促进鼓室给药技术规范化,我们特组织了国内在鼓室给药领域经验丰富,有卓越建树中青年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从鼓室给药操作规范出发,系统总结了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庆大霉素鼓室给药、鼓室内注射造影剂膜迷路MRI成像及其他药物鼓室给药四个方面,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鼓室给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是以反复发作的眩晕、听觉障碍、耳鸣和耳胀满感为典型特征的突发性内耳疾病,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的病理基础。膜迷路积水考虑与耳蜗微循环障碍、内淋巴液生成及吸收平衡失调等有关。虽然目前内耳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经鼓室局部给药,使药物通过圆窗膜选择性的通透作用进入内耳,优于口服或其他胃肠外给药的效果,用药量较少,能在内耳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可避免全身用药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经鼓室钆注射内耳造影技术为近年来耳科学新发展的影像技术.由于成像上的优势,经鼓室钆注射内耳造影技术可以清晰区分迷路中内、外淋巴液,被广泛应用于内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治疗评估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针对这一新兴发展的技术原理及临床、科研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向鼓室内注射药物可以治疗中耳和内耳疾病.药物不但存留于鼓室,也通过窗膜和间隙扩散到内耳,引起生理、病理、药理变化.鼓室注射疗法为治疗深在部位器官的疾病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因此,该疗法受到越来越多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本文简要综述鼓室内注射疗法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内耳畸形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报告5例(6耳)Mondini内耳畸形。4例(5耳)伴发脑脊液耳、鼻漏(其中3例伴发Klippel-Feil综合症)经手术补漏成功,1例伴发耳硬化症。结合病理诊断及手术处理特点重点讨论:①诊断依据除听力检查外,特别强调CT为确诊提供的影像学资料;②Mon-dini内耳畸形所致外淋巴瘘主要在前庭窗或其附近,镫骨底板及圆窗部位;③自发性脑脊液耳、鼻漏处理可采取耳内切口的鼓室探查及瘘孔修补术,瘘孔周围粘膜应彻底搔刮,选用中胚叶组织填塞前庭窗,填塞物应呈嵌顿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鼓室内置管注入庆大霉素治疗梅尼埃病的疗效.方法 在鼻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向鼓室内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1周左右,期间注入庆大霉素注射液,并同期口服类固醇激素以保护听力.观察用药后l、3、7d及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 庆大霉素注射后1d内即可缓解患者眩晕症状,1周内症状完全缓解,3个月内复发率极低.结论 既往大多数实验集中在庆大霉素对内耳细胞损伤作用的研究,而忽视了其治疗作用,我们认为内耳灌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梅尼埃病.  相似文献   

9.
利尿酸与庆大霉素耳毒作用协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给72只豚鼠分别单独注射利尿酸(EA)、庆大霉素(GM)和合并注射EA、GM后,观察三组豚鼠前庭功能、听力改变、血清和外淋巴中庆大霉素浓度以及内耳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的改变,发现合并使用利尿酸和庆大霉素可以加重庆大霉素耳中毒,其可能原因为利尿酸增加了庆大霉素在外淋巴中的蓄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鼠半规管阻塞及半规管给药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 选取2月龄健康CBA小鼠20只。10只进行外侧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开窗并阻塞手术,观察术后半规管形态学的变化;另10只进行小鼠经后半规管开窗后注射Texas Red耦合(作为示踪剂)的庆大霉素,后观察荧光在内耳中的分布。结果 建立经小鼠外侧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开窗并阻塞手术模型后,半规管形态学显示阻塞完全;Texas Red标记的庆大霉素经后半规管注射30分钟后即可成功充满整个内耳,椭圆囊、壶腹以及耳蜗基底膜中也可以清晰观察到荧光。结论 小鼠外侧半规管和/或后半规管阻塞手术的模型建立是确切可行的;通过小鼠半规管开窗注射是一种有效的将药物导入内耳尤其是毛细胞的方法,可为研究药物的耳毒性机制、耳保护性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由于血-迷路屏障的存在,常规的给药方法对治疗内耳疾病往往难以奏效,鼓室内给药可避开该屏障,直接进入内耳,使外、内淋巴液获得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从1956年首次介绍鼓室内注入链霉素以控制梅尼埃病的眩晕症状以来,鼓室给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鼓室给药后内耳中受体变化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环锁中耳畸形的效果及重建耳道再闭锁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8年5月间收治的89例(94耳)先天性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病人,均采用鼓窦径路重建外耳道,鼓室成形术,其中Ⅱ型80耳、加高Ⅲ型11耳、内耳开窗3耳。康宁克通A注射、扩张子扩张等预防耳道再闭锁。结果:94耳均顺利找到鼓窦,开放鼓室,行听力重建,术后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提高20dB以上者80耳(85.1%),提高25dB以上者49耳(52.1)。再造耳道有闭锁征象者经康宁克通A注射、扩张子扩张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鼓窦径路治疗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具有易掌握、安全、省时、效果可靠等特点,再造耳道有闭锁征象时应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