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帕金森病Parkin基因S/N167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多态性位点S/N 167与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帕金森病(PD)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56例维族、汉族原发性PD患者作为病例组,1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所需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测定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S/N 167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χ分别为1.759和0.006,P均>0.05);新疆维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组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χ值分别为2.134和1.734,P>0.05)。结论 Parkin基因第4外显子S/N167多态性可能与维族及汉族PD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是目前在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残存神经元中出现蛋白包涵体为主要病理特征,该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动作迟缓以及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是当前相关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LRRK2基因日益成为全球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已经表明遗传因素在PD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LRRK2 (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 基因是近几年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患者中发现的致病基因,由51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种由2 52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4.
卢红腾  马琪林  安星凯 《医学综述》2012,(22):3736-373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及纹状体,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RRK2基因突变是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最常见的原因,随后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在散发性PD的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现对LRRK2基因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位点突变后导致PD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PD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神经变性性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发病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最近LRRK2基因的发现更加确定了遗传因素在帕金森发病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LRRK2基因以及LRRK2基因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经CRISPR/Cas9单载体慢病毒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移植至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右侧纹状体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CRISPR/Cas9单载体慢病毒转染PC12细胞构建敲除LRRK2基因的细胞株,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效率;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构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立体定向注射移植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至帕金森病大鼠右侧纹状体,移植1周后采用旷场实验、爬杆实验检测对大鼠的运动功能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检测纹状体区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以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的变化探索经CRISPR/Cas9单载体慢病毒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对PD模型大鼠运动症状改善的作用机制。结果 右侧纹状体PC12细胞移植治疗1周后,与帕金森病组大鼠比较,移植敲除LRRK2基因的PC12细胞的PD大鼠的旷场实验运动总路程延长、运动平均速度增大及爬杆试验评分降低(P<0.05);右侧纹状体中TH的表达量增多(P<0.05);右侧状体区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降低(P<0.05),且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均高于移植正常PC12细胞的帕金森病大鼠(P<0.05)。结论 经过LRRK2敲除的PC12细胞移植后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更好的疗效,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移植区中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来增强其疗效,基因修饰LRRK2的细胞移植有望成为帕金森病运动功能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发病形式的差异。方法:采用统一的PD调查表对新疆地区293例PD患者、264例自然对照者进行评定,以对PD患者认知障碍的可能影响因素、发病形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PD组中,认知障碍可能与受教育年限、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DPRS)第Ⅲ部分(UPDRS-Ⅲ)相关(均>0.05)。进一步按民族分层:1在汉族PD组中,认知障碍可能与发病年龄(age at onset,AAO)、受教育年限、病程、UPDRS-Ⅲ相关(均>0.05)。2在维吾尔族PD组中,认知障碍与可能AAO、受教育年限、病程、Hoehn-Yahr(H-Y)病情分级、UPDRS-Ⅲ相关(均>0.05)。(2)以单纯运动迟缓为首发症状汉族多于维吾尔族(<0.05);首发部位以双下肢首发汉族多于维吾尔族(<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汉族PD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发病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健康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选取96例维吾尔族和104例汉族健康志愿者,抽取静脉血5ml,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维吾尔族与汉族人基因表型和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外显子5长度为284bp,突变发生在SmaⅠ的酶切位点,外显子4长度为375bp,突变发生在BamHⅠ的酶切位点,维吾尔族强代谢型基因(wt/wt、wt/m1、wt/m1+wt/m2)的总频率为95.83%,明显高于汉族(77.88%)(P〈0.05),弱代谢型基因(m1/m1)的总频率为4.17%,明显低于汉族(11.54%)(P〈0.05)。维吾尔族、汉族wt、m1、m2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104、0.6058,0.4818、0.3333,0.0078、0.0686,维吾尔族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我国维吾尔族人群CYP2C19弱代谢型(m1/m1)频率为4.17%,明显低于汉族,其中m1等位基因频率为m2的60倍,远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RRK2基因Gly2385Arg同泉州地区汉族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泉州地区汉族散发性PD患者和277例健康者的外周血液标本并提取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方法(RFLP)进行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检测,变异者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结果 Gly2385Arg检测中,PD组有26例是杂合型变异(9.7%),显著高于对照组(2.2%;P<0.01,OR:4.85,95%CI:1.96~11.99)。按性别分层显示:在男性亚组或女性亚组中,Gly2385Arg变异的频率在PD组均分别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亚组:P<0.01,OR:4.07,95%CI:1.32~12.54;女性亚组:P<0.01,OR:6.44,95%CI:1.39~29.72)。按起病年龄分层显示,晚发型PD(起病年龄>50岁)中,Gly2385Arg变异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OR:4.44,95%CI:1.63~12.06);早发型PD(起病年龄≤50岁)中,Gly2385Arg变异的频率与对照组差别无意义。结论 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是泉州地区汉族人群晚发型PD的一个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帕金森病(PD)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新疆伊犁地区、和田地区、乌鲁木齐市流行病学调查中及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原发性PD患者420例为病例组(包括维吾尔族200例、汉族220例),同时选取流行病学调查中及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健康体检者400例为对照组(包括维吾尔族198例、汉族20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和基因测序方法对两组人群进行检测,分析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在420例PD患者和400例健康体检者中,仅出现2例汉族PD患者发生Thr12Met位点杂合变异AG基因型,且2例PD患者均是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患者,未发现有纯合变异AA基因型,维吾尔族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纯合变异AA基因型和杂合变异AG基因型。ATP13A2基因Thr12Met多态性在所有病例组与对照组、维吾尔族病例组与对照组、汉族病例组与对照组、维吾尔族病例组与汉族病例组、EOPD组与晚发型帕金森病(LOPD)组、男病例组与女病例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ATP13A2基因Thr12Met位点突变率均极低,且Thr12Me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间无明显差异;Thr12Me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民族、发病年龄及性别均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新疆维吾尔族75例正常个体和71例冠心病患者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正常个体及冠心病患者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73、0.16、0.11和0.75、0.04、0.21,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81、0.19和0.77、0.23,冠心病患者GT基因型频率下降,TT基因型频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分析,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冠心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COX-2)基因-765G>C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新疆维吾尔族178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75例健康体检者COX-2基因-765G>C多态性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血压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COX-2基因-765GG基因型在心肌梗死组为78.65%,明显高于对照组(5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765GC和-765CC基因型在心肌梗死组分布频率(19.66%和1.6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4.86%和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X-2基因-765G>C多态性可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心肌梗死发生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28-31+36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激酶2(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性与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7年12月发表的关于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性与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包含7112例帕金森病患者和6222例对照者。最终Meta分析提示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散发性帕金森病显著相关(A vs G:OR=2.68,95%CI=2.06~3.47,P0.00001;AA+AG vs GG:OR=2.76,95%CI=2.11~3.62,P0.00001)。在亚组分析中,该位点与中国大陆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显著相关(A vs G:OR=2.97,95%CI=2.15~4.10,P0.00001;AA+AG vs GG:OR=3.07,95%CI=2.19~4.29,P0.00001)。该位点与中国台湾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显著相关(A vs G:OR=2.10,95%CI=1.32~3.37,P=0.002;AA+AG vs GG:OR=2.17,95%CI=1.34~3.51,P=0.002)。结论LRRK2基因Gly2385Arg多态性与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易感性相关。且中国大陆地区人群Gly2385Arg位点基因A携带者患帕金森病的风险较中国台湾地区人群更高。Gly2385Arg可作为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高危人群的筛选标志。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维吾尔族ACE基因I/O多态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AC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很多,国内外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相互矛盾的报道,这与不同的国家/地区种族。基因变异不同有关。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大规模有关维吾尔族AC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报道。本研究以健康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为对象探讨AC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LRRK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进行预测,以指导LRRK2基因核心启动子的克隆,为LRRK2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数据库中查询LRRK2基因相关的序列信息,运用多种在线软件对LRRK2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第一个外显子和启动子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将LRRK2基因脑组织主要剪切本(ENST00000298910,相当于NM198578)的启动子定位于-803~-1区间。结论 LRRK2基因主要剪切本(ENST00000298910)的启动子区间可能定位于-803~-1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经确诊的949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96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质谱技术(MALDI-TOF)对TCF7L2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对象rs3814570位点基因型CC、CT和TT,等位基因C和T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331倍(OR=0.331,95%CI:0.166~0.661,P=0.002),TT基因型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539倍(OR=0.539,95%CI:0.348~0.834,P=0.005),T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0.501倍(OR=0.501,95%CI:0.377~0.664,P<0.01).两组对象中,TCF7L2基因rs3814570位点的CT+ TT基因型组的空腹血糖(FPG)水平均明显低于CC基因型组(P<0.05).结论 TCF7L2基因的rs3814570位点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T2DM的发生相关,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可能是T2DM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DRD2(dopamine receptor D2)基因的rs6276和rs6275位点多态性,探索DRD2基因多态性与散发型PD易感性的关联。方法:纳入77例PD患者和54例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受试者DRD2基因位点rs6276和rs6275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与PD患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⑴rs6276和rs6275位点突变同步,共有3种基因型(AACC、AGCT、GGTT),其中基因型AACC、GGTT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有差异(分别为χ2=7.755,P=0.005;χ2=5.139,P=0.023)。与PD易感性之间的线性关联系数为9.252,P=0.002;⑵rs6276和rs6275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G、C/T)与PD易感性有关(χ2=10. 488,P=0.001);⑶将性别和年龄作为协变量进行调整后,基因型AGCT的OR值上调(2.233~2.659,P=0.002),基因型GGTT的OR值上调(3.558~3.731,P=0.000)。结论:rs6276和rs6275变异与PD易感性存在关联,rs6276和rs6275突变型是PD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23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252例正常人群(对照组)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344T/C多态性。结果: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344T/C基因多态性CC、TT、TC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167、0.401、0.433和0.155、0.386、0.459,C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383、0.617和0.384、0.616,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高血压组与对照组CYP11B2基因-344T/C的C及T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0,P=0.831)。结论: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与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无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C57BL/6J(B6)和DBA/2(D2)小鼠为实验动物,初步探究帕金森病(PD)相关基因LRRK2的表达调控机制,构建LRRK2的表达调控网络。方法:数量性状基因座(eQTL)分析技术分析LRRK2基因在各品系小鼠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遗传学相关分析和区间连锁分析;半定量PCR技术和Real-time PCR检测LRRK2基因在PD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中的表达量。结果:与NS对照组相比,B6、D2小鼠PD模型组的中脑及前脑中LRRK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P〈0.01)。eQTL分析发现在Affymetrix MOE430芯片中,LRRK2基因共有2个探针位置用于分析其在前脑、中脑的mRNA表达水平。选取探针位置1431394_a_at_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LRRK2基因在亲本B6、D2及41个BXD RI小鼠前脑、中脑的表达在各品系间的表达量多少不一。遗传学相关分析结果揭示,LRRK2基因与100个基因高度相关,初步构建LRRK2基因的调控网络,该网络包括了Kif21a等21个与LRRK2基因高度相关的基因。区间连锁分析检测引起探针位置1431394_a_at_A表达水平差异的染色体区域,结果显示在15号染色体和4号染色体各存在一个LRS≥20的QTL峰。结论:LRRK2基因既存在顺式调控机制又存在反式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此两类人群10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组、EH)及102例健康人群(对照组、NT)血中ACE基因16号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统计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后ACE基因I/D多态性与EH的关系。结果两族人群的EH组与NT组D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两族人群EH的发病率与ACE基因(I/D)多态性相关(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为新疆地区维族、汉族EH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