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补片成形术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日益引起血管外科医生的重视。大多数相关研究基本肯定了其积极意义。补片成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而且可促进再狭窄的退化,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手术指征、补片选材等亦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效果已得到肯定,补片成形术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日益引起血管外科医生的重视。大多数相关研究基本肯定了其积极意义。补片成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而且可促进再狭窄的退化,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相关的并发症,手术指征、补片选材等亦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无症状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动脉内膜革除术治疗的现代观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科学地开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国人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卒中成为国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并且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发病者中约有30%的患者死亡,70%的生存者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1]。在这个背景之下,卒中  相似文献   

5.
背景:利用静脉或合成补片进行颈动脉补片血管成形术有可能减少颈动脉再狭窄和以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其疗效已得到肯定。文章介绍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前临床评价、适应证选择、特殊检查的应用及其价值、麻醉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无症状性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现代观点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应用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探讨国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现状与发展.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及其与自由词相结合的形式,包含"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内膜剥离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由2名研究者背靠背进行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K1D)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0-2007年2月48例CEA病例(54条血管)。全部患者均先由TCD检出,经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后行CEA。CEA部分患者行术中K1D监测。48例患者术后定期TCD和临床随访。结果:48例患者中TCD检出59条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其中9条完全闭塞,11例为双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48例患者中,42例行单侧CEA,6例行双侧CEA。11例CEA病例行术中TCD监测。5例术中出现并发症(过度灌注、低灌注、栓子、血管再通不良)。围手术期死亡1例(2.08%)。术后平均随访42.2个月,检出1条动脉重度再狭窄,2条动脉中度再狭窄,再狭窄发生率为6.4%。结论:TCD检出ICA重度狭窄(≥70%)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很高,可筛选出患者并经DSA或CTA证实后行CEA。术中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随访可无创性观察CEA动脉和颅内外动脉的动态变化。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0.
<正>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致残性卒中或死亡的主要原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医疗、社会和经济问题。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上世纪中期首先应用于治疗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上世纪末,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由于其微创的优势也逐渐应用于治疗此病。但是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至今仍未得出结论。随着两者竞争愈演愈烈,两者的比较不仅仅集中于卒中、心肌梗死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共220例患者进行CEA227例次。其中男性145例,女性75例。年龄51~88岁,平均66.4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128例,3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手术患者颈内动脉狭窄均70%,同时对侧颈动脉伴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48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96例,其中25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外周血管病变42例并同期处理。结果:2例患者术后30d内出现脑出血,其中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30d病死率0.45%。1例舌下神经损伤,4例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术后随访6~72个月,随防到155例,随访率70.5%,1例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余均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颈动脉狭窄( Carotid stenosis,CS)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多数CS的病因,CS和闭塞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早期主要表现为嗜睡、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可随时发生脑梗死,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甚至死亡.由于脑血管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质量,80%以上脑梗死的病因在于CS.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单发的,而且90%的病变位于颈内动脉(ICA)起始处2 cm内,CS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对26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其中21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5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结果 26例手术均顺利,无脑梗塞、脑出血、神经损伤、窒息、切口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12个月,生活均能自理,未再有TIA发作.认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疗效确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转流管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头颈血管外科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935例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标本的有304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血流代偿较差的患者。术中行转流管转流的患者为转流管组(98例),术中未行转流管转流的患者为对照组(206例),通过比较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对术中转流管的应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结果转流管组和对照组的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2.3±0.6)min和(13.6±8.2)min,术后出现颅脑过度灌注发生率分别为1.02%(1/98)和7.28%(15/206),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颅内血管代偿较差的患者,CEA中转流管的熟练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预防卒中的重要方法 ,其疗效和适应证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就其发展历史和最新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末,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nal,NASCET)、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ECST)欧洲颈动脉手术试验(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ECST)、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 ACAS)、  相似文献   

19.
3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3例术中同时采用环形内膜切除器行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认为采用环形内膜切除器行逆行性颈总动脉内膜切除,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脑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经典的血管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已被广泛用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已有逐步取代CEA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外,CEA和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