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能否抑制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方法24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NaHS+I/R组。采用右肾切除联合左肾动脉夹闭45 min后再灌注24 h的方法诱导肾IRI。夹闭左肾动脉前,NaHS+I/R组给予NaHS(300 nmol/min)连续输注10 min,Sham组和I/R组则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留取各组腹主动脉血及肾组织标本。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TLR2、TLR4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的TLR2、TLR4、IL-6、TNF-α表达均增加(P<0.05),BUN、Scr亦明显升高(P<0.05),肾小管上皮损伤评分较高(P<0.05),肾组织凋亡细胞增加(P<0.05)。与I/R组比较,NaHS+I/R组的TLR2、TLR4、IL-6、TNF-α表达均减少(P<0.05),BUN、Scr亦明显下降(P<0.05),肾小管上皮损伤评分较低(P<0.05),肾组织凋亡细胞减少(P<0.05)。 结论外源性H2S可以抑制TLR2、TLR4途径,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及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肾脏IRI。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原Bβ15-42肽(fibrinogen-derived peptide Bβ15-42,FgBβ15-42)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FgBβ15-42肽治疗组(Fg+I/R组),每组8只。Sham组:分离肾动脉后关闭腹腔;I/R组:采用双侧肾动脉夹闭的方法制作肾脏IRI模型;Fg+I/R组:于肾脏缺血30 min后立即尾静脉注射FgBβ15-42肽3.6 mg/kg。采用血肌酐测定试剂盒和尿素氮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中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半定量分析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TUNEL凋亡试剂盒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Bcl-2、Caspase-3、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Scr、BUN增加(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肾小管管腔变小、刷状缘消失、部分上皮细胞脱落,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1、6、12、24、48、72 h组),每个亚组有5只大鼠。手术组建立大鼠肾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游离双侧肾动脉后缝合切口。检测各个时间点肾功能、肾小管坏死评分及肾脏组织SDF-1、ICAM-1表达变化。对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肾功能和肾小管坏死评分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手术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及相应时间段假手术亚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于术后12 h显著升高,高峰期在术后48 h。手术组肾小管坏死评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均为P0.05);肾小管坏死评分最高在手术48 h组(P0.05)。与手术1 h组比较,手术6 h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开始明显增多(均为P0.05);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下降。手术组的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术后各时间段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614、0.662、0.751;0.640、0.703、0.785;均为P0.05)。结论当大鼠肾组织发生IRI时,SDF-1、ICAM-1表达上调,BUN、Scr升高,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而且SDF-1、ICAM-1的表达与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提示SDF-1、ICAM-1表达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肾IRI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移植到大鼠右肾包膜下,探讨移植细胞对宿主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保护作用。 方法 体质量相近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n=24)、ATN(n=35)、ATN加假手术(n=37)、ATN加培养基(n=36)、ATN加细胞移植(n=29)共5组。首剂庆大霉素注射后第5、8、11、14天每组分别取6只大鼠处死,留取血和肾组织标本。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示踪法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cr和尿NAG酶水平。HE染色法进行肾组织病理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皮质Ki-67和Bcl-2阳性表达细胞,分别计算增殖指数和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TUNEL法检测肾皮质细胞的凋亡指数。 结果 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被扩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角蛋白染色阴性,符合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的特点。与ATN组、ATN加假手术、ATN加培养基组大鼠比较,ATN加细胞移植组大鼠Scr和尿NAG酶较低[第14天 Scr:(101.38±20.46) μmol/L比(248.78±23.15)、(252.98±33.52)、(229.08±18.18) μmol/L;NAG酶:(14.83±7.74) U/L比(33.33±14.88)、(29.62±10.54)、(30.22±10.94)U/L,均 P < 0.05];右肾皮质病理积分降低(P < 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增加(P < 0.05),凋亡减少(P < 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 0.05)。 结论 肾包膜下移植胚胎后肾间充质细胞能够修复损伤的肾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体重22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5)∶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I/R组和R组采用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时恢复灌注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于缺血前15 min至再灌注30 min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 kg-1·min-1,S组和I/R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前15 min(T0)、再灌注3 h(T1)、6 h(T2)、12h(T3)及24 h(T4)时取肾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Bax和Bcl-2的mRNA表达,计算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比值,采用Paller法行肾小管损伤评分.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R组T1-4时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比值T12时升高,T3,4时降低(P<0.01);与I/R组比较,R组T1-4时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比值升高(P<0.05或0.01);与T0时比较,I/R组和R组T1-4时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Bax蛋白及mRNA表达比值T1,2时升高,T3,4时降低(P<0.01).结论 瑞芬太尼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上调肾脏intermedin( IMD)表达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肾脏I/R组、IMD+I/R组、空质粒+I/R组,每组6只.所有动物于I/R术24h后杀检,取肾组织进行光镜检查,留取血清测定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RT-PCR、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IMD表达及部位.Western印迹测定内皮素1(ET-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HE、PAS染色结果显示,I/R组肾小管及间质病理损伤显著重于假手术组,IMD+I/R组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较肾脏I/R模型组及空质粒+I/R模型组明显减轻(1.5±0.8比7.6±2.3和7.0±1.8,均P<0.05].与假手术组[(BUN 3.85±0.21 mmol/L,Scr(48.67±3.61) μmol/L相比,I/R组、IMD+I/R组以及空质粒+I/R组BUN(10.13±2.14) mmol/L,( 7.73±1.03) mmol/L,( 9.77±1.92) mmol/L和Scr(80.33±7.15) μmol/L,(58.50±:3.27)μmol/L,(75.67±7.58) μmol/L均明显升高(均P< 0.05),其中IMD+I/R组较I/R组以及空质粒+I/R组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均P< 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IMD呈弱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间质细胞胞质内,I/R组肾组织IMD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表达较假手术组上调;IMD+I/R组肾组织中IMD表达较I/R组明显上调(P<0.01).与I/R组及空质粒+I/R组相比IMD+I/R组肾组织IMD mRNA,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0.7%、66.1%,蛋白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51.4%、55.9%.此外,与I/R组相比,IMD+I/R组肾组织ET-1、TNF-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ET-1:0.17±0.02比0.08±0.02;TNF-α:0.35±0.02比0.21±0.04,均P<0.05).结论 在大鼠肾脏I/R前上调IMD表达可能通过抑制ET-1、TNF-α表达保护肾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替普瑞酮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应用替普瑞酮(400 mg/kg)诱导雄性SD大鼠肾脏高表达热休克蛋白72(HSP72)。以钳夹大鼠左肾蒂45 min后,松开血管夹并切除右肾,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为打开腹腔,分离肾血管周围组织,但不钳夹血管。模型建立后24 h处死大鼠,留取血清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染色,以损伤肾小管所占百分比评分法评估肾组织肾小管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脏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水平。 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血Scr、BUN明显升高(P < 0.01);PAS染色显示外髓部有大片肾小管坏死,甚至出现基底膜裸露;TUNEL染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 < 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肾组织XIA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 0.01)。替普瑞酮处理后,肾组织HSP7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1);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脏损伤明显改善,包括肾小管的损伤、细胞凋亡以及肾功能。此外,替普瑞酮可稳定肾组织XIAP的蛋白水平(P < 0.05)。 结论 替普瑞酮可诱导肾脏高表达HSP72。替普瑞酮可能通过减少肾脏XIAP蛋白的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8.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ICAM-1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并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做相关性分析,从而探讨ICAM-1在肾I/R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一肟反应法测定大鼠肾I/R不同时间点血肌酐和尿素氮值, HE染色光镜下观察石蜡包埋切片肾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分析ICAM-1在肾I/R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变化.结果:肾功能检测发现, 再灌注1 h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值开始增高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 h达峰值.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以近端肾小管变性、坏死为主,I/R各时间点肾组织病理损伤变化与肾功能变化规律相一致.再灌注后早期ICAM-1表达以内皮细胞为主,后期肾脏各部均可表达,小管上皮尤甚.肾脏表达的ICAM-1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I/R早期肾脏即有ICAM-1表达,其表达量与肾功能恶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CAM-1在肾I/R损伤发病机制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他汀组、益肾降浊冲剂组(n=8)。5/6肾切除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大鼠模型,建模后2周始给药。用药8周后,检测血脂、肾功能变化,PAS染色、油红O染色、免疫组化、TUNEL染色分别观察残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脂质蓄积、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明显升高(P〈0.01),残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明显加重、脂滴、LOX-1的表达、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均明显增高(P〈0.01);益肾降浊冲剂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肾降浊冲剂能减轻CRF肾小管间质的损伤,其机制与纠正脂代谢紊乱、减轻肾内脂质蓄积、下调LOX-1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氯胺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胺酮2 ms/kg组(K_1组)及氯胺酮10 mg/kg组(K_2组).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再灌注6 h,制备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K_(1,2)组于再灌注前5 min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氯胺酮2、10 mg/kg.于再灌注6 h时取右心耳血样2 ml,测定血清肌酐(Cr)及尿素氮(BUN)的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果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肾组织Fas或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Cr、BUN的浓度升高,肾组织Fas、Caspase-3的表达上调,AI升高(P<0.01);与IR组比较,K_(1,2)组血清Cr、BUN的浓度降低,肾组织Fus、Caspase-3的表达下调,AI降低(P<0.01);与K_1组比较,K_2组血清Cr、BUN浓度降低,肾组织Fas、Caspase-3的表达下调,AI降低(P<0.01).K_2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K_1组明显减轻.结论 氯胺酮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可能与其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益肾泻浊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益肾泻浊方对 5 /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 (CRF)大鼠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改良肾大部分切除术建立大鼠 (Wistar)大鼠CRF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依那普利组、中药益肾泻浊方组和假手术正常组。运用ClinicalSystem 70 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Cr)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化的dNTP切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RF大鼠血清BUN、Cr升高 (P <0 .0 1) ,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BUN、Cr均可降低 (P <0 .0 1,P <0 .0 5 ) ;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 -间质区细胞凋亡增加 (P <0 .0 1) ,西药和中药可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 -间质细胞凋亡 (P <0 .0 1) ,中药组肾小球细胞凋亡少于西药组 (P <0 .0 5 )。结论 :益肾泻浊方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理部分与抑制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华眼镜蛇毒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华眼镜蛇毒(CCV)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Ⅰ、Ⅱ组建立肾I/R模型, 分别于再灌注前0.5 h、12 h腹腔注射0.1% CCV(0.4 mg/kg); Ⅲ组制备肾I/R模型作病理对照; Ⅳ组为假手术组。应用苦味酸法和二乙酰一肟法分别测定大鼠缺血前、再灌注24 h的Scr和BUN值。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再灌注0、0.5、2、24 h的血清补体C3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形态学改变,并利用原位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再灌注后24 h的Scr和BUN值在Ⅱ组明显降低,与Ⅰ、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补体C3水平在Ⅱ组于再灌注0 h显著降低,与其他组0 h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Ⅰ、Ⅲ组C3于再灌注2 h明显下降,与再灌注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E染色可见Ⅰ、Ⅲ组损伤较重,以近端小管变性,坏死为主;Ⅱ组病变明显减轻。在Ⅲ和Ⅰ组均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而在Ⅱ组其数量与上两组相比显著减少(P < 0.05)。结论 肾I/R可明显引起肾组织损伤和功能损害。再灌注前12 h用CCV预处理大鼠,能够明显降低补体C3, 从而有效抑制补体介导的肾I/R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及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肾康注射液组(对照组)、PNS低剂量组(低剂量组)、PNS高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用UUO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术前1d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变化,梗阻侧肾组织行HE染色、PAS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并半定量计算肾小管损伤指数(TII),免疫组化法检测BMP-7、TGF-β1、Smad2、Smad7在肾组织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PNS和肾康注射液能明显降低UUO大鼠术后14dScr、BUN(P<0.05);对梗阻侧肾组织HE染色、PAS染色进行TII评分发现,2个试验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Masson染色观察发现,2个实验组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明显轻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法染色并对其灰度值测定发现,与模型组相比,2个试验组大鼠TGF-β1、Smad2在肾组织的表达下调(P<0.01),BMP-7、Smad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上调(P<0.01)。结论:PNS可能通过干预BMP-7/Smads/TGF-β1信号转导通路抑制了TGF-β1信号的细胞内转导,而起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过度训练致肾组织黏附分子表达的改变及东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安静对照组、力竭运动后即刻组、力竭运动后6 h组、力竭运动后12 h组、力竭运动后24 h组、山莨菪碱6 h组、山茛菪碱24 h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BUN、Scr、CK及尿r-GT的改变;光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ICAM-1、E-Cadherin表达,运用免疫组化分析软件对所选视野内阳性信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力竭后即刻组大鼠血BUN、CK升高0.05).光镜下力竭后即刻组大鼠肾组织结构仅见部分肾小球囊及肾小管扩张,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小血管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堆积,力竭12 h大鼠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不规整,部分脱落,肾小管管腔内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应用东莨菪碱后.力竭后6 h及24 h血BUN、Cr、CK及尿r-GT均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结构改善.力竭运动组肾脏皮质区及髓质区ICAM-1表达随力竭后恢复时问延长呈进行性增高,E-Cadhefin表达则呈进行性减弱;各力竭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东茛菪碱可明显降低力竭运动后ICAM-1表达,与同时段力竭运动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东莨菪碱可增强E-Cadhefin的表达,与同时段力竭运动组有明显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过度训练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肾组织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是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发病机制,东莨菪碱能减轻过度运动造成的肾组织损伤,下调ICAM-1表达,增强钙黏附分子及其连接素的表达,维持了细胞正常黏附联结的存在,改善了过度训练时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发挥了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肺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拟通过观察肺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异丙酚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n=24)、缺血再灌注组(I/R组,n=56)、异丙酚组(P组,n=56)。I/R组、P组制备大鼠肺原位热缺血模型,缺血1h。P组于缺血前30min静脉输注异丙酚20mg·kg~(-1)·h~(-1)至再灌注4h。S组除不作缺血处理外,其余处理与I/R组相同。分别于再灌注0.5、1、2、4h随机处死大鼠(S组每个时点处死6只,I/R组、P组每个时点分别处死14只大鼠),每组每个时点的一半大鼠用于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浓度,另外一半大鼠用于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湿,干重比(W/D)及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TUNEL法),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I/R组、P组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W/D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P组再灌注各时点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蛋白浓度及肺组织MDA含量、W/D、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或0.01);与I/R组比较,P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或0.01),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I/R组、P组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W/D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830(P<0.01)。结论异丙酚抑制肺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NOD样受体可促发炎症反应,夹竹桃麻素(apocynin)和二苯基碘鎓(DPI)均为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观察在缺血性急性肾损伤中抑制氧化应激产生是否能通过NOD1信号通路减轻肾间质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 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I/R)组、I/R +夹竹桃麻素(apocynin)组、I/R +二苯基碘鎓(DPI)组。通过Western印记法分别对肾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1(NOD1)、半胱天冬酶(caspase-1)及细胞核因子-κB(NF-κB)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实时定量PCR法对NOD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HE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ɑ)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采用SPSS 22.0统计软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NOD1、caspase-1、NF-κB、TNF-ɑ蛋白表达增加(t=16.81, t= 7.28, t= 11.08, t= 10.11;P<0.05);NOD1mRNA表达增加(t=-7.93, P<0.05);HE染色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增加(t=-11.0, P<0.05);TUNEL染色显示缺血区凋亡细胞数目增加(t=-18.38, P<0.05)。与I/R组比较,I/R+ apocynin组的NOD1、caspase-1、NF-κB、TNF-ɑ蛋白表达减少(t=-10.9, t=-7.6, t=-4.9, t=-9.7;P<0.05);NOD1mRNA表达减少(t=8.49, P<0.05);HE染色后者较前者急性肾小管坏死减轻,肾小管损伤评分减低(t=-12, P<0.05);TUNEL染色显示缺血区凋亡细胞数目减少(t=-11.3, P<0.05)。与I/R组比较,I/R+DPI组的NOD1、caspase-1、NF-κB、TNF-ɑ蛋白表达减少(t=-11.4, t=-6.8, t=-5.4, t=-10.6, P<0.05);NOD1mRNA表达减少(t=7.5, P<0.05);HE染色后者较前者急性肾小管坏死减轻,肾小管损伤评分减低(t=-11, P<0.05);TUNEL染色显示缺血区凋亡细胞数目减少(t=-10.8, P<0.05)。 结论抑制氧化应激可阻断NOD1样受体依赖的炎症途径与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 SIM)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Wnt/JNK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SIM干预组,每组12只,再将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分为6 h、48 h两个时相组。手术方法:假手术组开腹分离双侧肾动脉,但不夹闭,后关闭腹腔;手术组游离双侧肾动脉,动脉夹夹闭45 min后恢复灌注建立肾IRI模型;SIM干预组术前1周给大鼠灌胃SIM 20 mg.kg-1.d-1,其余处理同手术组。肾IRI后6 h、48 h,检测血清Scr值,肾组织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Wnt4、JNK1及其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并采用real time PCR法测定肾组织Wnt4 mRNA、JNK1 mRNA的表达。结果:肾组织病理学观察:假手术组肾组织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坏死和脱落、排列紊乱,管腔扩张,肾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明显,以IRI后6 h为著;SIM干预组肾组织损伤程度较手术组明显减轻。Scr值测定:手术组Scr值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SIM干预组Scr值较手术组有所下降(P<0.01);以IRI后6 h,Scr值较高(P<0.01)。免疫组化检测: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JNK1、TNFα表达较弱;手术组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Wnt4、JNK1、TNFα表达均比假手术组增强(P<0.01),以6 h时为著(P<0.01)。SIM干预组Wnt4、JNK1、TNFα表达水平较手术组减弱(P<0.05)。real 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 mRNA、JNK1 mRNA表达较弱;手术组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 mRNA、JNK1 mRNA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增强(P<0.01),以6 h为著(P<0.01);SIM干预组Wnt4 mRNA、JNK1 mRNA表达比手术组均有所下降(P<0.01)。相关性分析:JNK1与Wnt4、TNFα均成正相关(rs=0.94,rs=0.95);Wnt4 mRNA、JNK1 mRNA成正相关(rs=0.75);且均与Scr成正相关(rs分别为rs=0.93,rs=0.96,rs=0.94,rs=0.70,rs=0.35)。结论:辛伐他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Wnt/JNK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减轻肾IRI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6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s,重复3次后,完全恢复肾血流。再灌注6h时开胸,取心脏血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浓度,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光镜下计数凋亡细胞,并计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IPo组Cr和BUN浓度升高(P〈0.05),U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降低(P〈0.05),U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减少(P〈0.05),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Tongxinluo capsule,TXLC)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联合通心络胶囊预处理组(I/R+T组)。每组10只。采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成急性肾I/R模型,其中I/R+T组术前喂药7d。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改变;测定血肌酐(SCr),并观察肾功能变化;测定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脱氧核苷酸末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SCr明显升高;与I/R组比较,I/R+T组肾组织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SCr明显降低。I/R+T组肾组织病理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TXLC对大鼠急性肾I/R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糖肾康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理及糖肾康对糖尿病肾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预防组(糖肾康8.75g·kg~(-1)·d~(-1))、中药高剂量组(糖肾康17.5g·kg~(-1)·d~(-1))中药低剂量组(糖肾康8.75g·kg~(-1)·d~(-1))。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配合高糖饮食制作;治疗6周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内细胞凋亡及Fas/FasL、Bcl-2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多,Fas/FasL基因表达增加,Bcl-2基因表达减少,与其他组别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模型组PKC主要表达在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细胞膜上,而其他组则主要表达于胞浆。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尤其是肾小管细胞凋亡明显增多,糖肾康可通过降低Fas/FasL基因表达,促进Bcl-2基因表达,抑制PKC在胞膜的表达而起到控制肾组织内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