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风芪红利水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375 g/L)、低剂量(125 g/L)及步长脑心通(276g/L)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FIB含量高于假手术组,PT、APTT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低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组大鼠血浆FIB含量降低,D-二聚体值升高,PT、APTT延迟(P<0.01),且中风芪红利水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步长脑心通组(P<0.01).结论:中风芪红利水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具有改善凝血状态、增加纤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选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对模型进行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8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及华佗再造丸均能降低大鼠血清TNF-α,IL-8含量(P<0.01),且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低剂量组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机理与下调细胞因子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平衡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全脑缺血大鼠为模型,用华佗再造丸作阳性对照,将72只普通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取材后,测定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EAA),即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和抑制性氨基酸(IAA),即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含量.结果:急性脑缺血损伤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lu、Asp、GABA及Gly含量明显升高,在降低脑组织Glu、Asp方面,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效果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高、中剂量组也使升高的GABA、Gly降低(P<0.01),华佗再造丸组对Glu、Asp、GABA及Gly含量影响均不明显(P>0.05).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具有调节EAA/IAA平衡的作用,而且其作用优于华佗再造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平衡的影响.方法以急性全脑缺血大鼠为模型,用华佗再造丸作阳性对照,将 72只普通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取材后,测定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 (EAA)即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Asp)和抑制性氨基酸 (IAA)即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 (Gly)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 Glu、Asp、GABA及 Gly含量明显升高,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 Glu、As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中风星蒌通腑胶囊高、中剂量组亦使升高的 GABA、Gly降低;华佗再造丸组对 Glu、Asp、GABA及Gly含量影响均不明显.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具有调节 EAA/IAA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键  谭辉  胡建鹏  何玲  尹婷婷 《中医杂志》2012,53(22):1954-1956
目的 探讨脑络欣通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中10只为正常组,另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各10只.脑络心通组给予0.93g/ml脑络心通溶液,通心络组给予0.03g/ml通心络溶液,按1ml/(100g·d)连续14天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14天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减轻(P<0.01);与脑络欣通组比较,给药后14天后通心络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APTT和TT均明显缩短,Fbg、FDP、D-D水平升高,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的PT也明显缩短、FDP升高,脑络心通组D-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凝血及纤溶系统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脑络欣通可以延长缺血后PT、APTT和TT,降低血浆FDP、D-D和Fbg水平,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介导胆囊收缩素八肽 (CCK-8) 对白细胞介素 10 (IL-10)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 活子 3 (STAT3) 信号通路对脑出血小鼠的脑部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110 只 C57BL/6 小鼠按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及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22 只。采用胶原酶法建立 脑出血模型,模型复制 2 h 后进行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混悬液灌胃 (10 mL·kg-1 ) ,假手术组与脑出血组灌以等量 的生理盐水。记录小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及左转率;于术后 72 h 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于术后 72 h 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血肿周围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 、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 、白细胞介素 6 (IL-6) 、白细胞介素 10 (IL-10) 以及 Janus 激酶 1 (JAK-1) 、STAT3、磷酸化 STAT3 (p-STAT3) 通路蛋白的相对 表达水平;于术后第 3、5 天采用 Elisa 法检测小鼠 CCK-8 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 PCR (qPCR) 法检测 IL-10、STAT3 的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脑出血组比较,中风星蒌通腑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干预治疗 后,第 3 天及第 5 天小鼠改良神经功能缺陷 (NDS) 评分明显降低 (P<0.01) ,低剂量组第 3 天及第 5 天左转率 降低 (P<0.05) ,中剂量组第 3 天 (P<0.05) 及第 5 天 (P<0.01) 左转率降低,高剂量组第 3 天及第 5 天左转率 明显降低 (P<0.01) 。低剂量组小鼠脑含水量减少 (P<0.05) ,中、高剂量组小鼠脑含水量明显减少 (P<0.01) 。 低剂量组促炎因子 TNF-α、IL-6 及 JAK-1、STAT3、p-STAT3 通路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IL-1β 表达减少 (P<0.05) ,抑炎因子 IL-10 表达明显增加 (P<0.01) ;中、高剂量组促炎因子 TNF-α、IL-1β、IL-6 及 JAK-1、STAT3、p-STAT3 通路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P<0.01) ,抑炎因子 IL-10 表达明显增加 (P<0.01) 。 低剂量组 CCK-8 的含量在用药后第 3 天增加 (P<0.05) ,第 5 天含量明显增加 (P<0.01) ;中、高剂量组 CCK-8 的含量在用药后第 3 天及第 5 天明显增加 (P<0.01) 。IL-10 的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增高 (P< 0.01) ,STAT3 mRNA 相对表达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降低 (P<0.01) 。结论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可以增加脑肠肽CCK-8 的表达,调控 IL-10/STAT3 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小鼠脑出血后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及细胞毒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芪龙胶囊对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小鼠眼眶取血测定凝血时间,大鼠取抗凝血测定凝血因子和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采用 FeCl_3所致单侧大脑中动脉凝闭所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分子标志物的。结果芪龙胶囊0.84、0.42g/kg 组可明显延长正常小鼠凝血时间(P<0.01);芪龙胶囊0.6g/kg 组对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有明显延长作用,芪龙胶囊0.3g/kg 组对大鼠 TT、PT 有明显延长作用(P<0.05,P<0.01;芪龙胶囊0.6、0.3g/kg 组对正常大鼠 ELT 有明显缩短作用(P<0.05;P<0.01);芪龙胶囊0.6、0.3g/kg 组可显著降低模型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提高模型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还可显著提高模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P<0.01),降低纤溶酶原抑制物(PAI)活性(P<0.01),提高 t-PA/PAI(P<0.01),降低纤溶酶原(Plg)活性(P<0.01),提高 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  相似文献   

9.
生姜水提物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姜水提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生姜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Pulsinelli's四动脉阻断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10min再灌流180min损伤模型(CIR),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血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CIR模型组大鼠TT明显缩短,FI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生姜水提物能显著延长CIR大鼠TT,降低FIB含量和脑组织含水量。结论:生姜水提物具有降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水肿、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泽兰有效成分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凝血功能和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同时配合冰水浴制作急性血瘀证模型.观察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的变化,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模型组血栓长度、湿重和干重均显著增加,泽兰中、高剂量组血栓长度明显缩短,湿重及干重明显减轻(P<0.05).模型组APTT、TT和PT均显著缩短,FIB含量明显增加(P<0.05).泽兰低剂量组PT明显延长(P<0.05);泽兰中、高剂量组APTT、TT和PT明显延长,FIB显著降低(P<0.05).结论:泽兰有效成分能显著抑制急性血瘀证大鼠血栓的形成并调节其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与尼莫地平组,以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凝血时间(C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优球蛋白降解时间(ELT),ELISA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表达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后CT显著性延长(P0.01),TT、PT、APTT值显著延长(P0.05),ELT值显著性缩短(P0.01),t-PA活性显著上升(P0.05),PAI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针刺治疗组的CT明显长于尼莫地平组(P0.05),ELT值显著小于尼莫地平组(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改善局灶性缺血大鼠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发挥神经保护与抗栓溶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132例自愿产前检查的孕产妇分娩前后进行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溶指标:D一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测定,与未孕健康妇女132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阳性32例,FDP阳性30例;分别占24.24%、22.73%;产后72小时各指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凝四项前后联合检测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纤溶和凝血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妊高症而带来的危险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新旧工艺制备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新、旧工艺高、中、低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比较各组用药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新、旧工艺高、中、低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组,比较用药后肠系膜微循环和凝血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新、旧工艺高剂量组的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旧工艺高剂量组能够升高正常大鼠肠系膜微循环Flux(血流量)和Speed(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旧工艺对正常大鼠血浆PT、APTT未见明显影响(P0.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新、旧制备工艺均能有效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正常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具有促进作用,不影响凝血功能。新工艺制备方法可用于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的制剂制备。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星蒌承气汤对大鼠血SOD、MDA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病症结合组和治疗组,通过自体粪便灌胃法和改良线栓法复制痰热腑实证缺血中风大鼠模型,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SOD、MDA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病证结合组大鼠血MDA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治疗组与病证结合组相比较,SOD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蒌承气汤可提高大鼠血SOD含量,降低MDA含量,从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腑化痰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和对照组13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愈显率7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5%,愈显率3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2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风星蒌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服用中风星蒌通腑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愈显效率73.3%,对照组总有效率69.1%,治愈显效率38.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在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中风星萎通腑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栓形成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疏血通脉胶囊组。分别于脑缺血2 h再灌注6 h、脑缺血2 h再灌注48 h的2个不同时间点,测定模型大鼠血栓干、湿重及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疏血通脉胶囊可减少模型大鼠血栓干、湿重,延长PT、APTT、TT时间,减少FIB含量(P<0.05),且再灌注6 h比再灌注48 h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疏血通脉胶囊能减少模型大鼠血栓重量,延长凝血时间,减少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血瘀模型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血瘀模型,观察蝙蝠葛酚性碱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g)的影响.结果:蝙蝠葛酚性碱能明显延长PT、APTT及降低Fg含量(P<0.05,P<0.01).结论:蝙蝠葛酚性碱对凝血纤溶系统有影响,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