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用控温毯在亚低温疗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实验组用医用控温毯实施亚低温疗法,根据惠者的病,睛需求达到理想体温进行调节体温和水温等相应的护理措施,使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冰敷全身大血管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降温速度比对照组的明显显效,22例患者体温都控制在32℃~37℃之间,降温维持时间稳定。而对照组体温骤起骤降,非常不稳定,有10例患者要使用安热静肌肉注射后,体温才降下来。结论凡具有亚低温疗法适应症者,采用控温毯效果显著,且开始越旱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温毯不同温度对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5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32~35 ℃)处理,对照组采用降温毯常温(36.5~37.5 ℃)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使用降温毯后1,2,4,8 h各时间点的体温均低于对照组,且降温过程平稳,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温毯亚低温可以明显、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措施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常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等部位损伤(创伤或手术)的患者,其高热特点:(1)发生早,常在伤后或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高热;(2)体温上升快,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热型呈稽留热,无寒颤;(3)四肢末梢体温不高,头部及躯干部体温极高;(4)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现将我科对自1992年~1998年128例出现中枢性高热患者所采取的降温措施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降温措施  (1)冰帽:将碎冰块置入冰帽中,戴于患者头部。应注意及时更换或添加冰块,以确保有效的降温效果。有条件的可用电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纸尿裤用于小儿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96例中枢性高热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冰帽头部降温,观察组使用婴儿纸尿裤制作的冰帽头部降温。[结果]两组冰敷后不同时间患者体温下降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下降较显著。[结论]纸尿裤冰帽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降温效果好,并具有低温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1]。颅脑损伤后,因颅内出血的刺激或体温中枢的损害,往往引起中枢性高热,体温常可高达40℃或以上,而中枢性高热用普通的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均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对62例颅脑损伤引起中枢性高热的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降温毯用于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病人的疗效及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降温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冰袋冷敷或酒精擦浴降温,比较降温效果,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观察组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温毯可以安全、迅速、有效地降低颅脑损伤高热病人的体温,改善预后,良好的护理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升高相当常见,原因多种多样,有呼吸道感染、手术区感染发热、大量脱水药物使用后出现的脱水热、发热中枢调节障碍导致的中枢性高热等[1]。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只是改变动脉血通过时的温度,不能彻底改变躯体高热症状和一般退烧药如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可减轻外源性致热源所产生的高热,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2]。  相似文献   

8.
赵瑞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61-1862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体温升高常见原因为脑干或下丘脑损伤以及呼吸道、泌尿系或颅内感染等,高热可造成脑组织相对性缺氧,加重脑的损害,故须采取积极降温措施[1]258。传统的物理降温方法是在颈部和四肢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或冰水毛巾等,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因此冬眠低温疗法成为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脑代谢率和脑耗氧量、降低颅内压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高热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发热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病人,应用降温毯控制体温,做好高热降温阶段、维持降温阶段、撤停阶段的降温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皮肤护理,营养水份补充,心理护理。结果36例患者使用降温毯的时间为1—15天,平均7天,使用降温毯4~6小时体温下降至37.5℃,降温效果持续、稳定,安全无并发症。结论掌握降温毯使用方法,实施降温各阶段护理,及时观察病情,细致的生活、心理护理是降温毯控制体温治疗发热病人安全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两种退热法在婴幼儿烧伤发热中的效果.方法 将124例烧伤后1~15 d内出现发热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实验组在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38.5℃以上采用口服退热药物降温;对照组在体温38.5 qC以下同样采用物理降温,38.5~40℃之间采用冰袋冰敷降温.结果 实验组的降温效果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发热在1、2、4 h体温下降分别达64.5%、74.2%和66.0%,4 h后体温上升达33.9%.对照组患儿发热在1、2、4 h体温下降达50.0%、61.3%和22.6%.但4 h后体温上升达95.2%.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5岁婴幼儿烧伤高热时以物理降温和化学降温结合效果好于单纯的物理降温,因其体温下降后不易回升,对患儿刺激性小,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1.
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术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高热可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对愈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果抢救及时,降温实施治疗越早,脑保护作用越明显,效果越好[1].我科对50例确诊为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其体温均在39 ℃~42 ℃,采用物理降温,冰帽亚低温脑保护以及冰冻输液等方法配合降温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溴隐亭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患者均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吸氧、神经营养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发热时给予冰块、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或鼻饲溴隐亭治疗,剂量2.5 mg/次,2次/d,持续使用5 d,如停药后仍有高热,继续追加使用。两组患者均分别于降温当日、3 d、5 d时依颅内压监测仪或腰椎穿刺术测定颅内压。结果 治疗组2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停药后出现反弹,继续给药后可控制;治疗组降温有效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及时控制体温后,高颅内压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溴隐亭在颅脑损伤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降温作用有效,可有效降低体温进而降低颅内压力,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颅脑损伤或术后出现的中枢性高热采用以物理降温为主的方法 ,有效的降低了脑内代谢 ,减少氧的需求 ,现将护理体会及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2年 4月~ 11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 12 0例。其中男性 76例 ,女性 4 4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 6岁 ,平均 39岁。颅脑损伤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者 5 2例 ,余非手术治疗。在 12 0例患者中体温异常者 73例 ,均为中枢性高热 ,采取降温措施3~ 14d ,平均 6d ,使用前体温 39~ 4 0℃ ,使用 4h内体温降至 37 5℃以下 ,病人病情好转 ,得到理想治疗水平 ,73例患者中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2…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高热是脑干损伤后下丘脑受损的重要表现,为非感染性高热,体温持续在38℃以上,高热前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高热可增加脑组织的耗氧量,加剧脑缺氧、脑水肿,从而加重脑损伤,导致恶性循环.一般的物理降温和退热药,对中枢性高热疗效差.现将我科2005年~2009年使用物理控温仪治疗中枢性高热取得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施行持续冰帽物理降温的效果。方法将40例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持续冰帽物理降温,对照组给予间断冰帽物理降温,比较2组降温效果。结果随着降温时间延长,持续冰帽物理降温与间断冰帽物理降温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冰帽物理降温对神经外科中枢性高热患者效果更显著,可让患者头部持续保持低温环境,不会引起继发效应,优于间断使用冰帽的传统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控制脑血管意外所致中枢性高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脑血管意外后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降温干预,实验组给予药物和物理联合降温,分析两组护理干预降温效果。结果:实验组4h内腋温恢复率48.84%高于对照组的30.95%,χ2=4.419 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d末腋温恢复率88.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5.767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性高热可加重脑组织损伤,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降温能够快速控制中枢性高热,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治疗仪治疗中枢性高热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可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细胞损害而危及生命。特点:(1)体温骤然升高到40℃以上,持续数天,无寒战。(2)体温分布不均匀,躯体及头部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3)全身皮肤干燥无汗,四肢厥冷。(4)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有一定疗效。(5)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6)一般不伴随温度升高而出现脉搏和呼吸增快。我们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6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降温,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50例重型颅型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体温超过38℃给予常规降温处理;治疗组:应用头部冰敷、腋窝及大血管处冰敷,使体温维持在腋温36℃(肛温:32~34℃)72h.结果 治疗中生命体征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及致残率,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2014-2015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患者共计4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物理降温,并实施周到的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降温不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要显著的好于对照组,物理降温的效果是很好的,优于药物降温的效果。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中枢性高热患者实施物理降温措施并给予患者周到的护理,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严重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后,如影响到丘脑下部,常致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如不及时降温,可引起恶性循环而危及生命。但以往常用的一般物理降温方法,对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往往不够迅速和理想。我们自1979年以来,应用冰毯降温装置,对脑外科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病例,进行降温,在较短时间内,即取得良好效果。本文还介绍了冰毯装置及降温原理,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