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0-01-2011-06收治的2例鼻咽部B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特点,以期提高淋巴瘤的诊疗水平. 1 病历摘要 例1:男,60岁.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由于肿瘤侵犯范围广泛,常规手术进路难以充分暴露肿瘤而造成手术困难。1998/2006年我院应用鼻锥翻转进路对8例复发性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进行切除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我院1983- 0 1~2 0 0 3- 12术前诊断小肠肿瘤2 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1~70岁。术后病理诊断证实2 5例,空肠肿瘤15例,回肠肿瘤10例,误诊1例。术后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7例,良性肿瘤8例。平滑肌肉瘤9例,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3例,息肉4例,血管瘤4例。本组均长期反复的消化道出血(鲜血便或黑便)、贫血、头晕。其中突发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11例,中腹部可活动,腹部肿块6例,腹痛,多为间歇性隐痛、无规律性、偶有急性绞痛8例。1.2 方法 纤维胃十二指肠镜、纤维结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内窥镜超声、CT、B超和全消化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22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采用平阳霉素注射,并对病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结束后,治愈和基本治愈率达86.4%,好转率9%,有效率为95.5%。结论: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院胸外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2000—02/2005—06共收治肺硬化性血管瘤(PSH)8例,均经手术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将肝硬化性血管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4岁.B超查体发现肝脏病变1个月入院.患者自述无明显不适症状,既往体健.查体及实验室相关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肿瘤标志物AFP、CEA)均无异常.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提示肝脏病变,性质待定;上腹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示肝右叶后段类圆形之不均匀低密度病变,大小约3.5 cm×4.0 cm,病灶周边密度稍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中心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动脉期病变边缘呈不规则环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周边持续强化,中心未强化区域略减少;上腹部MRI T2WI压脂序列显示病灶周边为稍高信号,中心呈明显高信号,MRI动态强化特点基本同上述增强CT所见.综上首先考虑肝脏囊腺癌可能.术后瘤体剖面肉眼观为灰白色实性肿物,质韧,体积约4.0 cm×2.0 cm× 1.5 cm.病理结果为肝血管瘤伴玻璃样变性,符合硬化性肝血管瘤特征.  相似文献   

7.
假性血管瘤误诊为右肾上腺肿瘤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3-11-07收治外伤性假性血管瘤误诊为右侧肾上腺肿瘤1例,术中大出血休克而死亡,现分析如下. 1 病例报告 女,41岁.因持续右侧腰部胀痛3个月于2003-11-07门诊以右侧肾上腺肿瘤而收入院.  相似文献   

8.
外阴血管瘤常生长于大阴唇,一般无症状,临床较为罕见。我院1985-10/2007-10共收治外阴血管瘤8例,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及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年龄22-50(平均45)岁。1例未婚有性生活史,其余均为经产妇,5例有分娩会阴侧切史,病程1-15 a,肿物明显增大2-6个月。患者主诉外阴部自扪及一肿物,在下蹲、腹压增加及性交时肿物增大明显,少数患者有坠胀感,经期加重,不影响日常生活,其中2例几年前在其他医院误诊为前庭大腺囊肿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1病历摘要女,10岁。发现腹部肿物1周。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部无膨隆,肋下3 cm可触及脾脏,质稍韧,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无叩击痛。余未见异常。CT扫描平扫示:脾实质内可见大小约5cm×5.9 cm稍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由周围逐渐向中央堵塞,延迟扫描后病灶与正常脾实质密度相近。手术所见:脾脏上极可见肿物,边界不清,中央似有坏死,后将脾脏及肿物完整切除送病理。病理诊断:脾血管瘤。2讨论脾血管瘤CT表现与肝血管瘤类似。脾可以正常大小或轻至中度增大。如果病灶位于边缘可造成脾轮廓突出。平扫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区。少数直径…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切除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水涌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39-1340
【目的】探讨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03-2008年9例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800~1600mL,平均1260mL;手术时间2.0~4.5h,平均3.1h;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4d。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例患者有反复头痛,5例患者遗留鼻腔干燥,4例患者鼻腔有粘连,患侧鼻咽部有肉芽生长。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其颅面部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鼻咽癌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或缺乏警惕性,容易导致误诊。本院自1996年8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3例临床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患者,而最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鼻咽癌,现将其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脾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主因发现左上腹包块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一包快,当时较小,约8 cm×6 cm,无疼痛、发热等不适,未诊治.近3个月左上腹包块逐渐增大,伴有腹部胀痛而来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消瘦及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隆起,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左上腹肋缘下至脐上3 cm可触及一大小约12 cm× 10 cm包块,质韧,无压痛,与周围分界清楚.入院后行CT:脾脏内可见大小为15 cm×11 cm×15 cm类圆形不均匀密度灶,增强后呈渐进不均匀强化,部分无强化[1].经讨论,考虑脾脏占位病变,脾血管瘤可能性大,不能除外脾脏恶性肿瘤可能.决定先行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同时可行脾动脉栓塞治疗,阻断病变血运,减小术中出血及脾肿瘤体积,为后期行脾切除创造条件.在脾动脉栓塞后第2天,于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明显增大,约19 cm×16 cm×10.5 cm,肿瘤表面呈灰褐色,手术顺利,无出血.术后病理回报:切开脾脏,见一灰褐色肿物大小约18 cm×13.5 cm×10cm,散在灰白色区,考虑脾脏巨大血管瘤改变.  相似文献   

13.
大肠海绵状血管瘤误诊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1995/2007年收治的5例大肠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误诊误治原因,总结正确的诊治方法。结果:5例患者全部有误诊误治病史。仅通过临床表现常易误诊,行电子结肠镜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初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结论:增强对本病的认识,重视电子结肠镜在大肠海绵状血管瘤的首诊作用,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指导治疗减少误诊,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周围型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检查方法。【方法】分析51例肺周围型良性肿瘤平片、CT与MRI表现,评价不同检查方法的定性诊断与分类诊断准确性。【结果】51例中肺错构瘤12例、肺畸胎瘤2例、肺脂肪瘤4例、肺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良性肺组织细胞瘤2例、良性软骨瘤2例、良性淋巴瘤样增生5例、肺海绵状血管瘤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1例、支气管囊肿8例和肺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肿瘤结节直径在3cm以下43例,37例结节密度均匀,11可见肿瘤结节内钙化,48例结节边缘光整。全部病例中43例胸部正侧位胸片诊断为良性肿瘤(或可能性大),且其中仅13例(25.6%)分类诊断(如明确诊断为脂肪瘤或错构瘤等)准确;30例CT检查者25例诊断为良性肿瘤,但其中13例(43.3%)分类诊断准确。同时本文对不同的良性肿瘤影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论】肺周围型良性肿瘤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胸部正侧位片仍是最基本和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规CT扫描结合薄层CT或高分辨CT(HRCT)扫描是肺良性肿瘤的无创性检查中的最佳检查方法,MRI检查可作为CT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肝脏脂肪瘤MRI诊断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5岁。在B超体检中发现肝脏右后叶占位考虑为海绵状血管瘤,CT检查诊断为肝脏右后叶脂肪性质肿瘤,患者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和CA19-9(糖链抗原)均无增高表现,其他肝脏生化检查指标也均为正常范围之内。 磁共振扫描仪。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报告 女,54岁.因反复间歇性便血20 a,曾先后住院10~12次,经胃镜、结肠镜检查均未发现明确出血灶,大便潜血(++~+++),Hb 35~80 g/L.查体: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上肢及下肢散在 紫红色隆起肿物(手术证实为血管瘤),骨髓细胞组化染色显示缺铁,一直按缺铁性贫血治疗,近3 d患大量血便,伴失血性休克而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Treitz韧带20 cm以下空肠上段散在肿物7个,直径0.5~1.5 cm大小,呈蓝紫色,位于黏膜下,切除肿物.病理诊断为海绵性血管瘤.  相似文献   

17.
B超漏误诊肝硬化背景下肝癌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B超诊断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准确率。方法对2003-05-2008-12 B超漏误诊9例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相关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6例,3例误诊为肝血管瘤。结论 B超发现肝硬化时要警惕肝癌的发生,对肝硬化背景下的结节必要时建议进一步其他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LHG)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经手术治疗的LHG病例资料 ,对其诊断和治疗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 5 6例LHG有右上腹疼痛者占 6 4.3 % ,有肝大者占 39.3 % ;B超诊断符合率 87.5 % ,CT诊断符合率 96 .3 %。根据病例具体情况 ,对 5 6例分别行肝叶切除、半肝切除、瘤体捆扎、肝血管瘤剜除、肝动脉结扎或(和 )栓塞术等手术。结论LHG临床表现不典型 ,诊断主要依靠B超及CT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如肝动脉造影等有助于肝癌的鉴别诊断。其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术式选择应根据肿瘤大小 ,部位及病人情况而论 ,对直径 <5cm的LHG可不手术切除 ,但要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9.
我院最近收治巨大肝血管瘤误诊为肝癌2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例 1:男,47岁。2a前因右半身活动不能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发病来。无头痛、昏迷、呕吐等.二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a余,否认有糖尿病及肿瘤病史。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右肋下10cm,质中,表面光滑,无压痛。脾未及。无腹水征。右足巴氏反射阳性.左足正常;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侧正常。辅助检查:三大常规及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对食管海绵状血管瘤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4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a。3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哽咽感,未曾治疗。发病以来,无消瘦、乏力、饮食呛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