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对非OI群霍乱弧菌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对该菌的致病性,早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为了解我省非OI群霍乱弧菌的感染状况,我们于1986年7~9月,在山东沿海地区,从门诊408例急性腹泻病人中,检出非OI群霍乱弧菌7株,阳性  相似文献   

2.
<正> 蟑螂能携带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卵,传播许多疾病,危害严重。前文报道,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简称耶氏菌),在它的体内至少可保存30天。但自然界的蟑螂有否携带耶氏菌尚未见有国内外文献报道。我们于今年4~5月间在建瓯县捕捉蟑螂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发机会性感染致病病原——蠊缨滴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外文献报告,蠊缨滴虫是一种寄生于白蚁、蟑螂(包括森林树木中的蟑螂)肠道的单细胞原虫.20世纪末,国内陆续有从人呼吸道检出蠊缨滴虫的报道,近年来该类病例报道明显增多.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蠊缨滴虫的患者常需呼吸机辅助呼吸,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及时应用甲硝唑类抗生素治疗可使肺部感染得以控制.根据现有的报道我们认为蠊缨滴虫所致呼吸道感染可能是一种新发的、人们尚未完全认识的机会性感染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4.
1998年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暴发了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的大流行,2001~2006年连续从水磨河河水中检出霍乱弧菌的非流行株.  相似文献   

5.
霍乱弧菌仅O1群和O139群引起腹泻称为霍乱 ,其他群霍乱弧菌引起的腹泻不是霍乱。根据菌体O抗原之不同 ,目前已将霍乱弧菌分出 2 0 0个以上的O血清群 ,其中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人的霍乱 ,传播速度快 ,波及范围广 ,能引起世界性的大流行 ;非O1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常见于水和土壤中 ,一般不引起发病或仅引起散发性腹泻病例和肠道外感染〔1〕。 1999年 9月以来 ,厦门口岸从台湾进口了大量的食用牛蛙 ,从中多次检出霍乱弧菌 ,其中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 6批次 ,非O1和非O139群霍乱弧菌 2批次。现将检疫情况报告…  相似文献   

6.
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水源性细菌,它与人的腹泻病密切相关。据报道在发展中国家,从腹泻病人中发现的非O1群霍乱弧菌比O1群霍乱弧菌更多。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具有相似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健康人群粪便中检出O1和O139群霍乱弧菌无毒力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杭州市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粪便标本进行霍乱弧菌监测。方法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7月采集 2 6 2 5 2名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者粪便标本 ,分别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和 4号琼脂中。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动力和生化试验等检查 ,对所分离的疑似霍乱弧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采用霍乱弧菌O1群及O139群单克隆抗体的玻片凝集试验、噬菌体分型、霍乱弧菌ctxA和tcpA基因的PCR进一步鉴定各疑似霍乱菌株。 结果 上述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各 2株。 2株O1血清群霍乱弧菌的噬菌体分型分别为 19k和 5k ,为埃尔托生物型非流行菌株 ;2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的噬菌体分型分别为 2 0k和 31k ;但ctxA和tcp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尽管所检出的 4株霍乱弧菌均为无毒力的非流行菌株 ,但因携带者从事职业的特殊性 ,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五年来国内外报道了非 O1群霍乱弧菌及 O_(139)血清群的霍乱暴发流行情况。我们于1996年5月至9月从本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15株非O1群霍乱弧菌和1株 O1群 El-tor 小川型霍乱弧菌,并将其对小白鼠的致病性和肠毒素毒力、小肠病理变化进行了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来源及鉴定15株非 O1群霍乱弧菌和1株 O1群 El-tor 小川型霍乱弧菌,均从本院肠道门诊患者粪便中分离所得。并将其分别编为1号至15号、El-tor 弧菌编为16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一例肝硬化病人腹水中检出霍乱弧菌的药敏情况及血清分型。方法通过革兰染色、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和质谱分析仪鉴定菌种,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K-B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结果检出的霍乱弧菌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不引起霍乱,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其余均为敏感。结论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按一般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对待;医务人员应保持手卫生,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及终末消毒。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24日,新疆轮台县卫生防疫站上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卫生防疫站,从1名腹泻病人粪便中检出小川型霍乱弧菌,6月25日下午,巴州卫生防疫站经过培养鉴定为霍乱弧菌小川血清型,山梨醇迟缓发酵,初步认定为流行株。巴州卫生防疫站和轮台县卫生防疫站组成的紧急疫情工作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监测杭州市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2006年5月-2006年9月采集杭州市运河水系水样75份,按国标方法进行霍乱弧菌分离与鉴定。采用PCR检测霍乱弧菌分离菌株ctxA和tcpA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KB纸片法检测霍乱弧菌分离菌株对14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75份运河水标本中检出O1群霍乱弧菌稻叶血清型1(编号06-19)。O1群霍乱弧菌06-19株噬菌体分型6K,属于霍乱弧菌非流行株;ctxA和tcpA毒力基因PCR结果均为阴性。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均显示不同程度敏感性,但对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耐药。结论本次分离的O1群霍乱弧菌06-19株属于不产生霍乱肠毒素和菌毛的非流行菌株。由于霍乱弧菌非流行株可引起散发性腹泻以及运河水系与杭州市市民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故仍有必要加强对运河水系霍乱弧菌监测及污染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易的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方法 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 对该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分析。与细菌培养法对比检测184 份临床标本。结果 该法能在10 分钟内完成检测;该试纸条仅与霍乱弧菌O139群阳性样品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霍乱弧菌O139群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105cfu/mL;与细菌培养法对比检测184 份临床标本, 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 100%。结论 新建立的霍乱弧菌O139群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简便、快速, 特异性和灵敏度较好, 适用于现场样品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3.
O139群霍乱弧菌地方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本地分离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特征,建立霍乱暴发和散发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溯源的有效手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进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及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和分子分型。结果5株O139群霍乱弧菌均可检出四种毒力基因。所有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较好地反应了不同群的霍乱弧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可将PCR和RAPD方法结合分析用于霍乱疫情的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溯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判定霍乱弧菌是否携带相关毒力因子,研发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检测霍乱弧菌3种毒素基因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霍乱弧菌ctxA、ace、zot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PCR体系,对70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直接测序方法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同时准确、特异地鉴定霍乱弧菌菌体携带的3种毒素基因,不携带毒素基因的菌株均未出现阳性检测结果。菌体检测的最低检出限度ctxA基因:102 CFU/mL,ace基因和zot基因:10CFU/mL。构建了3种毒素相关基因阳性质粒,ace基因和zot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度为10copies/μL,ctxA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度为102 copies/μL,定量检测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70株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其中40株(57.2%)携带ctxA毒素基因、31株(44.3%)携带ace毒素基因、46株(65.7%)携带zot毒素基因,通过测序方法验证,符合率达到100%。结论本文建立的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霍乱弧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提供了快速、可靠的鉴定工具。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简称 T.c)的中间宿主问题长期来是寄生虫学领域中人们甚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不少人曾作过探讨。Faust 曾怀疑蟑螂为本虫中间宿主,经实验未获成功。Roa(1949)和光化县人民医院等(1976)曾在家蝇体内检出线虫幼虫,未经动物实验证明,就认为是结膜吸吮线虫的幼虫,误认为家蝇是其中间  相似文献   

16.
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和水产品中,常可致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该菌的常规鉴定比较复杂,试验项目较多,常给实验诊断带来困难。近年来,作者陆续从外环境水和水产品中分离到温和气单胞菌噬菌体,并从中选出部分噬菌体株综合组成诊断液,试用于温和气单胞菌的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来源 (一)分离噬菌体的指示菌:采用从福建地区腹泻患者粪便、食品和水检出的温和气单胞菌15株,其中人源菌10株、食品2株、水源菌3株。 (二)其他供试菌株:采用本室、从福建各地人、动物和外环境标本检出的各类肠道菌1462株。其中气单胞菌属中的温和气单胞菌92株、亲水气单胞菌110株、豚鼠气单胞菌225株;弧菌属中的埃尔托霍乱弧菌105株、副溶血弧菌210株、溶藻弧菌70株、河弧菌250株和非O1群霍乱弧菌110株;肠杆菌科中的沙门氏菌70株、志贺氏菌40株、大肠艾希氏菌80株、绿脓假单胞菌50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30株、变形杆菌20株。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用实验感染和自然叮咬吸血感染带毒的雌性白纹伊蚊,用克隆的Den.V-cDNA探针作斑点杂交检测蚊体内病毒RNA和Den.v-McAb-IFA检查蚊头压片的病毒抗原。探针检出病毒RNA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2d,自然叮咬吸血后第1d。McAb-IFA检出病毒抗原的时间分别为实验感染后第3d,自然叮咬后第2天。从登革热监测点中,检出B组虫媒病毒的存在,提示早期检出蚊虫携带病毒水平,可预测B组虫媒病毒的潜在流行或暴发流行趋势。这些结果显示NHA和IFA可直接检出蚊体内Den.v,但前者优于后者,方法简便,无需要昂贵仪器,适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标本检测。  相似文献   

18.
国内首次发现带有表面K抗原的沙门氏菌Ⅲb(48:a:Z55)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从蛇体内检出一株沙门氏菌,该菌经系统的培养性状,生化学反应及血清学试验,证实是一株带有表面K抗原的新血清型的沙门氏菌Ⅲb(48:a:Z_55)。本菌为国内首次检出。带有K抗原的沙门氏菌Ⅲb的发现与检出,对提高沙门氏菌检验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灵武市临河地区1969年4月19日首次从自毙的长爪沙鼠体内用细菌学方法检出了第1株鼠疫菌后,直到1974年8月共14次从动物体内检出鼠疫菌。其中11次从长爪沙鼠体内检出,1次从同型客蚤体内检出,2次分别从自毙的褐家鼠和小家鼠体内检出,从而证实了该疫源地的存在和鼠间鼠疫的流行。为了预防鼠疫传人人间,多年来,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在该地区连续开展了鼠疫监测和大面积灭鼠灭蚤等防治工作,使鼠密度由1974年的每公顷34只下降到2007年的每公顷0.32只,有效地控制了鼠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自1992年以来.霍乱弧菌O139已在印度和孟加拉国引起暴发流行。主要发病年龄组为成人,4岁以下儿童仅占8.2%,新生儿发病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发生在泰国的1例生后3天发生腹泻和急性肾衰的霍乱弧菌O139感染的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