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免疫耐受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耐受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10、100、和1000μg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腹腔注射1周龄小鼠,诱导其对虫卵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2、56、70和84d分批剖杀小鼠,取出肝脏作病理切片测量肉芽肿的大小。结果 100-1000μg SEA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性,使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耐受性逐渐减弱或消失。结论 SEA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可以减轻血吸虫感染早期的肝脏肉芽肿反应,但对慢性期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两种免疫途径产生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特异性IgY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方法7只新西兰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00/只)42d后解剖收集虫卵,制备SEA。将SEA分别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健康海蓝蛋鸡(3只/组),首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2周,之后每次间隔4周,共免疫5次,50μg/(只·次)。取两组免疫前,以及首次免疫后2~18周生产的鸡蛋,用水稀释法粗提IgY,ELISA检测每2周IgY的动态变化。IgY纯化试剂盒(EGGstract IgY Purifiction System)纯化静脉组首次免疫后8~18周的IgY,紫外吸收法检测抗体浓度,琼脂糖双扩散法和ELISA检测IgY峰值水平的抗体效价,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免疫前后抗体特异性。结果静脉组和皮下组分别在首次免疫后8和12周IgY抗体水平达高峰,A492值分别为1.28和0.78,静脉组IgY水平至1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皮下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纯化后IgY浓度约为6.5~9.0mg/ml,琼脂糖双扩散法和ELISA测得静脉注射组峰值水平抗体效价分别为1∶16和1∶51200。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纯化后的IgY在相对分子质量(Mr)25000和68000处各有一条清晰条带,且免疫后IgY可与SEA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静脉注射法比皮下注射法能获得更高水平的鸡抗日本血吸虫SEA特异性IgY抗体,且纯化后的IgY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经7.5%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可分为23—28条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带.应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技术,显示感染血吸虫的兔血清可识别其中18条组分带.经吡喹酮治愈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识别这些组分时,发现针对分子量为107kD和121kD2个组分的抗体消失较其他组分为早(治愈后7wk反应明显减弱,11wk时则消失).应用电洗提技术可把这2个组分抗原提纯,并用于ELISA检测相应抗体,显示治愈后兔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明显下降,提示该2种组分抗原具有潜在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数量及其凋亡动态变化,并探讨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作为实验组,另1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均经腹部皮肤感染(12 ± 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于感染后3、5周和8周各处死1组小鼠;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感染血吸虫,于实验组小鼠感染当天处死。取各组小鼠肝组织和腹腔渗出细胞,检测肝脏和腹腔巨噬细胞数量及其凋亡动态变化。此外,体外用SEA、PBS及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处理纯化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以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巨噬细胞中BCL⁃2家族成员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aspase 3活化水平。同时,体外在caspase抑制剂、H2O2或N⁃乙酰⁃L⁃半胱氨酸(NAC)存在时用SEA处理巨噬细胞,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3、5周和8周,小鼠肝脏[(0.873 ± 0.106)× 106、(2.737 ± 0.460)× 106个和(3.107 ± 0.367) × 106个;F = 81.900,P < 0.01]和腹腔中巨噬细胞总数[(5.282 ± 1.136) × 105、(7.500 ± 1.200) × 105个和(12.800 ± 0.800) × 105个;F = 55.720,P < 0.01]不断增加,且感染小鼠肝脏[(0.092 ± 0.018) × 106、(0.186 ± 0.025) × 106 个和(0.173 ± 0.027)× 106 个;F = 57.780,P < 0.000 1]和腹腔中凋亡的巨噬细胞数量[(0.335 ± 0.022)× 105、(0.771 ± 0.099) × 105个和(1.094 ± 0.051) × 105个;F = 49.460,P < 0.01]亦不断增加。经SEA体外处理的巨噬细胞凋亡比例[(24.330 ± 0.784)%]高于PBS [(18.500 ± 1.077)%]及OVA[(18.900 ± 1.350)%]处理组(P均 < 0.01)。经SEA和PBS处理的巨噬细胞中,Bcl⁃2 [(1.662 ± 0.943) vs. (1.00 ± 0.00);t = 1.215,P > 0.05]、Bax [(0.711 ± 0.200) vs. (1.00 ± 0.00);t = 2.507,P > 0.05]、Bak [(1.255 ± 0.049) vs. (1.00 ± 0.00);t = 0.897,P > 0.05]、BCL⁃2 [(0.068 ± 0.004) vs. (0.070 ± 0.005);t = 0.699,P > 0.05]、BAX [(0.089 ± 0.005) vs. (0.097 ± 0.003);t = 2.232, P > 0.05]、BAK [(0.439 ± 0.048) vs. (0.571 ± 0.091) ; t = 2.231,P > 0.0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aspase抑制剂存在时,SEA仍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F = 0.411,P > 0.05);而在H2O2或NAC存在时,SEA不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F = 11.880、9.897,P均< 0.05)。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过程中,SEA可能通过促进活性氧表达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疫耐受对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100、和1000μg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腹腔注射1周龄小鼠,诱导其对虫卵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42、56、70和84d分批剖杀小鼠,取出肝脏作病理切片测量肉芽肿的大小.结果100~1 000μg SEA可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性,使虫卵肉芽肿反应减轻.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耐受性逐渐减弱或消失.结论SEA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可以减轻血吸虫感染早期的肝脏肉芽肿反应,但对慢性期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及虫卵的早期诊断组分抗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寻找具有血吸虫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方法以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兔血清,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日本血吸虫尾蚴、成虫和虫卵中的可溶性抗原的成分进行免疫分析.结果可溶性尾蚴抗原(SCA)94、48、41、40 kDa和38 kDa组分抗原最早出现免疫印迹反应,能被感染后2周兔血清所识别,可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识别的SCA 71、23 kDa组分抗原反应最强.可溶性成虫抗原(AW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71、58 kDa,能被感染后3周兔血清所识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最早出现反应的组分抗原是270、151、73、69、50 kDa和24 kDa,能被感染后4周兔血清所识别.结论 SCA 94、71、48、41、40、38、23 kDa,AWA 71、58 kDa和SEA 270、151、73、69、50、24 kDa能被急性感染兔血清所识别,是具有潜在早期诊断价值的组分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和纯化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SEA)各组分。方法常规制备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柱电泳层析仪分离,分别按每管20、60、120 min的流速各收集15管,并经透析纯化符抗原组分,再用SDS-PAGE检测并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Mr)。结果获得40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可溶性虫卵抗原组分,时间流速对蛋白峰的出现和各组份中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明显的影响,当流速为20、60、120 min,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34.19±4.56、60.35±11.10、91.08±12.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8.P<0.05)。电泳图显示各蛋白峰均为清晰的单一带。结论SDS-PAGE柱电泳层析方法能有效地分离出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抗原组分,流速明显影响分离结果。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67kDa分子抗原诊断血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SDS-PAGE和电渗方法,从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可溶性抗原(SIEA)中分离纯化出67kDa蛋白分子,以该分子包被微板进行ELISA,检测了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其阳性检出率达100%和94.6%,与60例正常人血清、30例肝吸虫和31例肺吸虫病人血清均未出现明显交叉反应,慢性血吸虫病人治疗后3个月、半年和1年的阴转率分别为58.1%,75.4%和84.6%。提示SIEA67kDa分子抗原具有较好的疗效考核价值和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虫卵致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筛选SEA中致脾脏T细胞凋亡的蛋白组分。方法 采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鼠脾脏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情况。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 SEA)并免疫小鼠。将小鼠处死,取脾,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以15、30、60μg/mlSEA刺激脾脏细胞,流式观察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用层析柱及超滤管按分子质量将SEA初步分离为4个分子区段,蛋白分别富集于Fr1,>55 ku; Fr2,30~70 ku; Fr3,5~30 ku; Fr4,<5 ku。体外分离培养免疫小鼠脾脏细胞,分别加入60μg/ml的不同SEA区段分子,培养48 h后以Annexin V标记进行流式检测,采用DNA ladder法和RT-PCR检测T细胞中Fas, FasL mRNA水平。将致凋亡作用显著的SEA区段进行SDS-PAGE,电洗脱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可溶性抗原 (SEA) 38k Da分子诊断血吸虫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 SDS-PAGE配合电渗洗脱技术分离纯化了诊断靶抗原 SEA38k Da,并经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鉴定 ;将 SEA38k Da分子和 SEA用于 EL ISA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 ,急性期 31例、慢性期 31例 ,正常人 6 0例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 30例 ,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 30例。 [结果 ]SEA38k Da分子抗原和 SEA所测得的阳性率分别为90 .3%、90 .3%、1.7%、0、0和 90 .3%、83.9%、3.3%、0、0。将 SEA 38k Da分子和 SEA在 EL ISA中的 P/N比值进行比较 ,经 t检验 ,发现在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时 ,两者间的 P/N比值在 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值均 <0 .0 0 1) ;SEA 38k Da分子在检测患者血清时的 P/N比值显著高于 SEA,而检测正常人血清时的 P/N比值显著低于 SEA。 [结论 ]纯化 SEA38k D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具有诊断潜能  相似文献   

11.
简便快速分离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的日本血吸虫卵分离纯化方法,解决虫卵常规分离法存在耗费时间长、纯度不高及结构破坏等问题。方法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虫卵分离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反复过筛、加胰酶消化并结合离心去上清的方法。结果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纯净的虫卵,所得虫卵结构完整,虫卵得率显著提高。结论该方法适宜于血吸虫卵的快速分离、纯化,为虫卵抗原制备及其抗原分析、鉴定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童虫早期诊断抗原及其表位.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可溶性童虫抗原(SSA),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Western blot后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后10、21、42天兔血清进行酶联免疫印迹试验(EITB),筛选出能被早期感染血清所识别的抗原组分.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后21天血清从噬菌体12随机肽库中筛选、富集、纯化、扩增与早期感染兔血清有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经动物实验初步评估其对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效果.结果SDS-PAGE显示SSA的总条带数多于可溶性成虫抗原(SAWA),但大多为共同抗原.EITB结果显示SSA共出现12条早期反应抗原带,其中97 kDa和47 kDa抗原分子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特异性识别;SAWA仅出现7条反应带,未显示只能被感染后10天兔血清识别的期特异性抗原分子.挑选出3个与感染后21天兔血清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噬菌体,混合后分别用于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10、21 d鼠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64.4%.结论SSA中的97 kDa和44 kDa抗原分子及3个噬菌体随机12肽抗原模拟表位可能具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初产卵体外培养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超免疫血清对虫卵胚胎发育及雌虫生殖力影响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系统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离体产卵及虫卵发育全过程中形态学特点的变化 ,检测抗未成熟虫卵超免疫血清对虫卵胚胎发育及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 在含正常兔血清的培养基中 ,初产卵经 12~ 14天培体外培养后 ,能完成发育至成熟期 ,对照组雌虫每周产卵总数为 176 5 7个 (n =2 0 )。但在含有抗未成熟虫卵超免疫兔血清的培养基中 ,雌虫产卵数量较正常兔血清培养对照组有显著降低 (P <0 0 0 1) ;在培养后第 10天 ,试验组雌虫即停止产卵 ,部分初产卵卵胚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被完全阻断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 ,抗卵免疫血清可作用于卵胚细胞及雌虫卵黄腺、肠腔内膜组织。结论 体外培养结果表明 ,日本血吸虫未成熟虫卵抗原诱导的免疫应答 ,在抗虫卵胚胎发育及抗雌虫生殖产卵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二维电泳、 免疫印迹法和质谱技术鉴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 (SEA) 成分中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分子。方法 通过等电聚焦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SEA进行二维电泳, 将胶上蛋白质斑点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 再分别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前、 后不同时间点的小鼠血清反应,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IgG 作为二抗, 进行免疫印迹试验, 寻找SEA中能与血吸虫感染早期血清反应的蛋白斑点。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LC? MS/MS) 分析鉴定其蛋白成分。结果 对血吸虫感染1、 2、 6周以及未感染健康小鼠血清识别SEA的二维电泳免疫印迹图谱进行匹配分析发现, SEA中有2个蛋白斑点能被血吸虫感染后1、 2、 6周小鼠血清识别, 另有3个蛋白斑点仅被血吸虫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识别。经LC?MS/MS鉴定, 2个被血吸虫感染早期血清识别的SEA蛋白分子分别为热休克蛋白 (HSP70)和葡萄糖调节蛋白 (Grp78/Bip)。结论 SEA中HSP70和Grp78/Bip可能具有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虫卵对脾脏结构的病理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日本血吸虫虫卵或虫卵可溶性抗原,经剖腹手术后向小鼠脾脏注射虫卵,4周后剖杀小鼠分离脾脏,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结构。以单性和双性尾蚴感染小鼠,9周后剖杀比较组间脾脏质量,石蜡切片观察各组小鼠脾脏结构。结果尾静脉注射虫卵小鼠脾脏淋巴滤泡数目减少,边缘区模糊难辨。手术将虫卵注射入小鼠脾脏4周后,虫卵注射部位淋巴滤泡萎缩甚至消失。单性尾蚴感染小鼠脾脏质量(0.15±0.01)g,显著低于双性尾蚴感染组(0.41±0.03)g(P〈0.01)。苏木素伊红染色脾脏切片显示单性尾蚴感染组小鼠脾脏淋巴滤泡未被破坏,而双性尾蚴感染组脾脏淋巴滤泡消失。结论日本血吸虫虫卵对C57BL/6小鼠脾脏结构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的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负载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的树突状细胞的表型. 方法 骨髓来源的细胞经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诱导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体外经GSI、SEA抗原刺激.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抗GST单克隆抗体染色法检测GST的负载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吸虫抗原负载后树突状细胞表面CD40、CD80、CD86、CD11c分子的表达情况,并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PBS刺激组作比较. 结果 GST负载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抗GST的特异荧光,表明抗原已被细胞摄取.与LPS相比较,GST、SEA抗原负载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40、CD86上调不显著,而更类似于PBS刺激组. 结论 日本血吸虫抗原负载后,树突状细胞的表型类似于未成熟表型.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模拟虫卵抗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噬菌体肽文库技术探索可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模拟虫卵抗原。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虫卵单克隆抗体 6 B12作“诱饵”,采用生物淘金法从噬菌体 15 -肽文库中经过 3轮筛选 ,有效地富集与 6 B12有亲和力的噬菌体肽克隆。随后采用 EL ISA、竞争 EL ISA、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方法 ,从 4 0 0个单克隆化的噬菌体株中得到 13株与 6 B12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反应的噬菌体克隆。 结果 对噬菌体所携带的外源 DNA片段序列测序结果表明 ,13株噬菌体所携带的外源多肽序列完全相同。该噬菌体多肽抗原包被酶标板经 EL ISA方法对血吸虫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Ig G抗体检测结果表明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噬菌体多肽模拟抗原有可能替代天然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ellular response to Schistosoma japonicum eggs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significance, using hosts with differing susceptibilities to the parasite. In experimentally induced, synchronized hepatic granuloma formation, animal species formed each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the granulomas, and the magnitude of tissue re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highly susceptible hosts, such as mice and hamsters, while less susceptible hosts, such as rats and quails, formed smaller granulomas. Confluent neutrophils were seen within the tissue lesions for mice and hamsters, while rats and quails showed obviously scanty neutrophils. Guinea pigs failed to develop any granulomas. When splenic cells and bone marrow cells were used for in vitro granuloma formation, bone marrow cells showed markedly higher reactions than splenic cells from naive or sensitized animals and the reactivities of bone marrow cells from susceptible hosts, mice and hamsters, were clearly higher than those from rats, indicating similar results to those of in vivo granuloma formation.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in vivo and in vitro cellular response to S. japonicum eggs varies greatly according to the host's susceptibility, independent of whether the host is a naive or sensitized animal. Our results seem to support the concept that the parasites exploit the host immune system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ir life-sp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