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冠心病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再予常规心电图检查(ECG),最后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G和E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率及漏诊率。结果DCG对SMI检测阳性率高于ECG,漏诊率低于EC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DCG检查,可提高SMI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对改善S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120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导联DCG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1.74%,特异性为85.71%,且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DCG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增高。结论 12导联DCG是诊断冠心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及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痛型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1组为确诊冠心病患者作DCG者186例,另1组老年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患者作DCG136例,2组结果对比观察。结果确诊冠心病患者186例DCG检出ST—T患者128例,老年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患者136例,DCG检出SMI患者123例。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痛型心肌缺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DCG)与冠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研究,探讨D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DCG监测记录确定心肌缺血,并与这些患者的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2.1%,特异性为66.5%;男性的敏感性是78.6%,特异性是82.5%;而女性的敏感性是70.8%,特异性是61.5%;男女性的敏感性相似,但女性的特异性较男性低(P〈0.05)。结论DCG监测冠状动脉缺血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碇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518-1519
目的 比较24h动态心电图(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8例可疑患CHD的患者进行DCG监测,密切观察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改变记录,同时进行CAG检查,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 DCG诊断阳性77例,诊断阴性51例;CAG诊断阳性85例,诊断阴性43例.DCG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为62.5%,DCG与CAG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G对多支病变与单支病变的检出率分布为83.3%、60.0%,动态心电图检测多支病变的敏感性与检测单支病变敏感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诊断CHD的有效手段,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其监测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ECG与DCG监测,对ST段缺血样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G与ECG对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样ST段改变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6.9%、15.5%;高血压病分级后的DCG检出ST段改变阳性率分别为30.0%、52.9%、78.6%,ECG检出ST段改变阳性率分别为0、5.9%、42.9%。结论 DCG对有、无症状的心肌缺血都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ST段缺血样改变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鸣  童幼良 《江苏医药》1996,22(10):738-738
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本文对68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1994年1~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68例冠心病(WHO标准)患者、经24hDCG监测到的512阵欢心肌缺血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44~69岁,平均5642±6.69岁。二.监测仪器使用美国HP公司43400型全息24h心电储存,计算机打印分析结果。根据DCG中ST段改变同临床症状、发作时间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三.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DCG…  相似文献   

8.
报道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84例冠心病患者与50例无冠心病者,发现冠心病中有42例(50%)有缺血型ST 段改变;总计发作281阵,其中无症状性262阵(93.2%)。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症状性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时活动记分及ST 段改变程度无明显差异。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总缺血时间上午长于下午。无冠心病者DCG 中均无缺血型ST 段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冠心痛患者85例,均行DCG及ECG检查,分析DCG与ECG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情况、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结果、DCG检查正常窦性R-R期间总体标准差(SDNN)评估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舒适度.结果 DCG检查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7.65%高于ECG检查48.24%(P<0.05);DCG检查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高于ECG检查(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DNN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DCG检查舒适度评分低于ECG检查(P<0.05).结论 与ECG检查相比,DCG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且对心绞痛发作类型有更好辨别能力,具有更高诊断价值,可指导临床治疗,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降低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DCG)用于冠心病(CHD)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选取80例,分别对其使用常规心电图与DCG对其进行监测与诊断,并将两种测量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监测方式中,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式共诊断出阴性病症38例,阳性病症结果 42例,阳性诊断率为52.5%;而DCG检测共检测出阳性病例50例,阴性病例30例,其阳性诊断率为62.5%,两种诊断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DCG在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成对以及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的二三联率等方面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P<0.05),而DCG在室性、房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的阳性诊断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CG在检测CHD心律失常方面相比常规心电图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意义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215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及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321次心肌缺血,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等给予足够重视,DCG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监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艺芳  张宝军 《河北医药》1991,13(2):113-114
本文对87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并与常规心电图(ECG)对比分析,结果示DCG对于多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ECG,并发现DCG不仅对心律失常诊断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判断心律失常的严重性及预后,对观察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测意义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43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心肌缺血的发生频率、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ST段最大移位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共检出642阵无症状心肌缺血,其中614阵(95.6%)与活动有关,28阵(4.4%)于坐位或卧位静息状态发生,584阵(90.9%)发生于白昼,58阵(9.1%)发生于夜间,夜间心肌缺血次数虽较少但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重于昼间。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DCG监测对冠心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主诉心悸的患者120例,分别行常规心电图( ECG)和DCG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CG对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EC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活动状态下心悸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安静状态下发生率高( P<0.05)。结论 DCG在心悸患者中有其特点并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冠心病的诊断可靠性。方法:对196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1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39例,符合率63.9%,而135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3例,符合率31.8%。结论: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在心源性晕厥中的诊断意义。提高对心源性晕厥的认识,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将28例患者行12导联DCG检查24小时。结果 28例患者中DCG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的10例,且与晕厥发作时间上有一致性。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林庆颖  马笑影 《海峡药学》2014,(11):147-147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结果比较,为临床诊断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提供重要方法和依据,通过指导心律失常的用药,改善了婴幼儿VMC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我院70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DCG与ECG结果。结果 DCG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4.29%,ECG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1.43%,使用DCG后患儿VMC明确诊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结论婴幼儿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婴幼儿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发现心律失常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指导心律失常用药,改善VMC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 100例高血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心电图ST-T改变筛查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高血压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显示:阳性66例,阴性34例;心电图ST-T改变筛查冠心病的结果显示:阳性50例,阴性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心电图(TET)、24 h动态心电图(DCG)在诊断冠心病中价值的比较。方法7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运动平板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进行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差异。结果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两组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敏感性,相比24 h动态心电图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更高优势,明显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的变化。方法采用对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126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共发生1058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785次,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273次,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两者常合并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隐匿,但也应该与有症状心肌缺血一样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