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法检测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EB病毒编码的小RNA)表达情况,统计不同类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结果 121例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阳性率为63.6%(77/121),其中结外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75.9%(60/79),阳性细胞多为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30%;而结内者EBER阳性表达率为40.5%(17/42),阳性细胞多为母化的肿瘤细胞或反应性B淋巴细胞,阳性细胞数<10%。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ER表达率显著高于结内(P<0.01)。EBER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有关(P<0.01)。不同类型淋巴瘤EBER阳性表达率不同: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CL)为98.0%(48/49),EBER阳性细胞数>30%;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为77.8%(7/9),阳性细胞数<10%,阳性细胞多为反应性B细胞;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PT,NOS)为41.5%(17/41);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为33.3%(2/6);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并ALK阳性(ALCL,ALK+)者为18.2%(2/11)。结论结外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而结内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EB病毒感染可能为继发感染。检测肿瘤组织EBER表达有助于成熟T和NK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探讨Vδ1 T细胞在CH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入住的CHF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抽取CHF患者及健康对照(HC)者外周静脉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及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采用CFSE染色方法检测Vδ1 T细胞对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Vδ1 T细胞与CD4 T细胞共孵育后对CD4 T细胞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的影响。结果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数量〔(1.59±0.77)%〕与HC〔(1.41±0.344)%〕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HC外周血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水平〔(19.82±2.46)%〕相比,CHF组Foxp3表达水平〔(1.23±0.86)%〕显著降低(P0.05)。HC外周血Vδ1 T细胞可显著抑制CD4 T细胞增殖和IFN-γ及TNF-α分泌能力,而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功能丧失,致使外周血CD4 T细胞增殖和分泌IFN-γ及TNF-α能力增强,CHF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CHF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Vδ2+γδ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离胃癌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流式细胞术分析Vδ2+γδT型细胞及其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A(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的Vδ2+γδ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δ2+γδT细胞中分泌IL-17A的细胞比例为(5.26±2.50)%,明显高于对照组(3.48±1.76)%(P0.05)。胃癌组外周血IFN-γ+Vδ2+γδT细胞与TNF-α+Vδ2+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46.24±20.01)%、(43.78±19.85)%,与对照组(60.10±20.75)%、(54.67±19.02)%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FN-γ和TNF-α的Vδ2+γδT细胞比例显著减少,而分泌IL-17A的Vδ2+γδT细胞显著增加。提示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异常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特异攻击辅助性T淋巴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性破坏,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相关肿瘤发生。有研究~([1])证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50个/mm~3发生淋巴瘤的概率是CD4细胞计数350个/mm~3的12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200~600倍,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γ/δT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表达、作用及受体多态性。方法 ①检测正常对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各12例的外周血总γ/δ、Vγ1、Vγδ2细胞的表达情况。②用γ/δ细胞特异性抗原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了解该细胞在SLE患者中功能情况。③用分子生物学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SLE患者γ/δTCR的δ链基因及其第3互 补决定区(CDR3)长度的多态性。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的γ/δT细胞及亚群数量明显减少,而稳定期患者则正常。经抗原刺激后SLE的γ/δT细胞均无增生。SLE患者δ链CDR3基因表达有一定的限制性,全部患者均表达Vδ2,Vδ2的CDR3绝大多数都为克隆表达。结论 γ/δT细胞数目与SLE活动性相关,在其发病中可能起抑制性T 细胞的作用并存在功能缺陷。SLE患者TCRδ基因虽存在一定限制性表达,但尚不能肯定为某一特异性抗原刺激γ/δT细胞增生而引起SLE发病。  相似文献   

6.
利妥昔单抗的问世使成熟B细胞淋巴瘤预后得到极大改善,但是数十年来外周(成熟)T/NK细胞淋巴瘤(PT/NKCLs)的诊治却无明显进展.虽然该组疾病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所占比例不足30%,但是随着其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基础研究取得的进步,PT/NKCLs愈来愈受到关注,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学术会议探讨和文献报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卡介苗刺激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细胞中γδ T细胞的细胞因子及细胞受体表达,了解γδ T细胞在结核病局部细胞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细胞,经卡介苗刺激后检测γδ 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细胞亚群、细胞表型及细胞受体表达特征,并提取mRNA,利用3种Vγ和8种Vδ引物,经逆转录PCR扩增cDNA,将PCR产物进行基因扫描分析γδ T细胞各亚家族克隆性.结果 卡介苗刺激胸腔积液细胞后,CD4+和γδ T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阳性率分别为0.38%和5.35%,且γδ T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阳性率远高于CD4+ T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γδ T细胞主要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RO),其阳性率为73.5%.此外,δ2细胞也分泌γ-干扰素(11.1%)和肿瘤坏死因子-α(25.5%).与未刺激者相比,卡介苗选择性扩增δ2细胞,由多克隆或双克隆转变为寡克隆.结论 卡介苗刺激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细胞能诱导记忆性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卡介苗体外扩增γδT细胞后,基因扫描显示Vδ2出现寡克隆性.  相似文献   

8.
<正>淋巴瘤是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1]。近年来淋巴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虽然大多数患者有治愈的希望,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复发或难治性疾病[3-4]。为进一步改善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淋巴瘤的治疗领域中新药层出不穷,围绕新型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9.
韩西群  齐宗利  贺莉  赵彤 《山东医药》2009,49(42):23-25
目的比较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法对淋巴瘤克隆性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探讨TCRγ基因重排的有效检测方法。方法从T、B细胞淋巴瘤及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中提取DNA,分别用两组TCRγ基因重排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SCP。结果T、B细胞淋巴瘤均出现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SSCP法两组PCR产物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6%和75.9%,B细胞淋巴瘤均为10%;与SSCP相比,琼脂糖凝胶电泳中两组PCR扩增产物的假阳性率分别为15.3%和14.4%,所有反应增生性淋巴组织均出现假阳性。结论T、B细胞淋巴瘤中都存在克隆性TCRγ基因重排,仅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SSCP灵敏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中一种少见的亚型,约占NHL的2%,其中80%为T细胞表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约占儿童NHL的1/3,男性多于女性,最常累及纵隔及淋巴结,其临床及生物学特性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相似,但T-LBL很少累及骨髓.  相似文献   

11.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T细胞起源的恶性侵袭肿瘤,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AITL的发病率较低,目前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较局限。但近年发现,AITL的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呈现上升趋势,因此AITL应该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AITL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为65岁左右,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多伴有淋巴结无痛性肿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分类中将NK/T细胞淋巴瘤精确定义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L),ENKL是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与Epstein-Barr virus(EBV)病毒感染相关,以东亚和拉美更多见,中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ENK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所占比例约为6.4%,占T细胞NHL的24.91%,明  相似文献   

13.
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曾被称为多形性网织细胞增生症、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等.该病主要多发于亚洲及南美洲,有报道中国人T细胞淋巴瘤仅占所有淋巴瘤的10%,NK细胞淋巴瘤也仅约占6%[1].由于该病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多样,临床易误诊.我科收治了1例以反复咽痛起病的NK/T细胞淋巴瘤,发病半年后方确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和Vδ2 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20例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0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其外周血Vδ1 T细胞及Vδ2 T细胞比例,并检测Vδ1 T细胞表面Foxp3表达情况及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1.45±0.52)%,Vδ2 T细胞比例为(5.46±1.42)%;健康对照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为(2.62±0.89)%,Vδ2 T细胞比例为(0.93±0.34)%;与健康对照相比,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而Vδ2 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Foxp3表达水平(2.45±1.32)%较健康对照(6.82±2.14)%相比显著升高(P0.01)。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32.73±11.74)%较健康对照(21.73±7.42)%相比显著降低(P0.01)。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级的升高,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病情严重性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2 T细胞比例逐渐降低(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Vδ1 T细胞比例升高且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而Vδ2 T细胞比例降低且杀伤功能减弱,结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这种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的一种少见分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和生物学特征,约占所有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的18.5%,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AITL在欧洲更常见,占PTCL和NKTCL患者的28.7%,在亚洲的发病率为1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AITL的发病源于CD4+  相似文献   

16.
<正>肝脾γδ 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γδ T cell lymphoma,HSγδTCL)是一种侵袭性结外淋巴瘤,肝脾发病,无淋巴结大,预后差,占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以下,好发于年轻男性,中位发病年龄35岁左右〔1〕。老年HSγδTCL实为罕见,国内文献报道甚少。由于其发病率低,目前临床和病  相似文献   

17.
<正>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NK/T-NT)是来源于天然杀伤细胞(NK)(少数病例为细胞毒T细胞源性)的高度侵袭性恶性淋巴瘤,多发于我国及东南亚地区,与Epstein-Barr病毒(EBV)密切相关,最常发生于鼻腔等中面部。皮肤是中面部以外EN-NK/T-NT的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原发性和继发于鼻中面部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与CT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体层摄影术对36例原发性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理类型主要以NK/T细胞淋巴瘤(21例)为主,其次是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8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浆细胞瘤(2例)和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CT图像表现为鼻腔软组织密度影,部分患者病灶周围出现骨质破坏或吸收,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鼻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以NK/T细胞型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表现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关系,有助于病变分期,确诊仍然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19.
正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s)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淋巴细胞或NK/T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新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10%~15%,患者中位年龄50~60岁。2016年WHO分类系统将PTCLs划分为超过20个亚型,其中常见的亚型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NK/T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应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小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mPPARγ2)基因整合入NIH3T3细胞基因组中进行表达,并研究其功能.方法从经测序证实含正确序列mPPARγ2的重组质粒pcDNA3/mPPARγ2中,双酶切下mPPARγ2全长cDNA序列,亚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中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GCEN/mPPARγ2.对pGCEN/mPPARγ2及pGCEN进行包装及G418抗性筛选,收集病毒上清,感染靶细胞NIH3T3细胞,进行G418抗性筛选并进行扩增.在含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物5,8,11,14-二十碳四烯酸等分化介质中,诱导PPARγ2表达增加,使NIH3T3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结果构建了含mPPARγ2全长cD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了滴度分别为5×104CFU/ml和6×105CFU/ml的pGCEN/mPPARγ2及pGCEN的病毒上清.经油红O染色证实分化10d的表达mPPARγ2的NIH3T3细胞中明显积聚了较多的中性脂肪,其细胞形态也与体内成熟脂肪细胞相似.结论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由PPARγ2诱导NIH3T3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