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与其他铂类化疗药物相比,在胃肠道肿瘤上体现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更明显。其中神经毒性反应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它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且缺乏标准有效的防治方法。本文通过对2例奥沙利铂所致急性神经毒性病例进行分析,探究出现神经毒性的因素以及减少神经毒性发生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 要对1例结肠癌患者奥沙利铂的药物过敏反应(DHRs),临床药师通过分析该DHRs的机制、原因、临床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使用奥沙利铂治疗方案的建议,并进行药学监护,从而使患者无需停药而成功完成了奥沙利铂方案的化疗。  相似文献   

3.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奥沙利铂常见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引起过敏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妇科肿瘤患者。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过敏卵巢癌复发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制定的药学实践,协助医师制定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患者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奥沙利铂常见的不良反应,奥沙利铂引起过敏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于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妇科肿瘤患者。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过敏卵巢癌复发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制定的药学实践,协助医师制定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最终患者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同时为临床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给药减轻奥沙利铂外周神经毒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中心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减轻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方法抽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组患者(n=30)接受第一、二周期化疗采取外周静脉给药(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治疗。实验组患者(n=30)第一、二周期化疗接受中心静脉给药治疗(PICC 20例,CVC 6例),两组均采用奥沙利铂加氟脲嘧啶行化疗,并按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标准进行评价。两组在病种、文化层次、年龄、性别、病情及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外周浅静脉给药方法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的结果:0级5例1~3级的有25例;采用中心静脉给药(CVC、PICC)方法发生神经毒性反应的结果:0级18例1~3级的有12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给药法能降低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或减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宁莉 《丹东医药》2007,(2):38-39
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国内的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联合用药有效率为34.4%,成为初次化疗失败或复发转移大肠癌病人的一线治疗方案。此外,在胃癌的联合方案中,李桂生利用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RR53.8%.MST12.5%个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奥沙利铂(LOHP)属于新的铂类抗癌药,其铂原子与1,2-二氨环己烷及一个草酸基结合,是单一对映结构体,常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或辅助治疗原发性肿瘤完全切除后三期DukesC结肠癌。随着奥沙利铂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神经毒性反应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预防和减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已成为研究重点之一。本文旨在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摘 要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其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并且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间隙连接通道、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等在介导奥沙利铂神经毒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多态性也与其显著相关。此外,研究者们利用锰福地吡、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和黄芪根提取物等药物在防治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中进行了探索,并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该文就近年来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周晓洁 《海峡药学》2007,19(6):119-119
介绍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和预防措施,减轻累积性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对于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谷胱甘肽)和对照组(常规保肝疗法)各35例,比较两组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1例50a男性患者,因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入神经内科监护室治疗,转入前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感染控制不佳。在监护室治疗期间,临床药师参与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参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根据患者可能致病菌,结合患者肌酐清除率,建议给予去甲万古霉素联合足剂量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3d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为预防神经系统后遗症,在使用抗生素同时应给予激素治疗,综合考虑激素的剂量、疗程和减药等问题后,建议采用氢化可的松,3d后患者度过病情危险期;鉴于患者输液的特殊性,在了解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后,确定合理的输液顺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10余年,胸闷、气喘半天入院治疗,初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等治疗,临床药师对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疾病特点、用药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对患者使用抗感染、平喘等药物提出用药建议。治疗15 d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13.
陈晨  李霞  董艳  王永静 《药学研究》2022,41(10):686-689
目的 为伊马替尼与伏立康唑的联合用药提供药物用量调整思路。方法 对临床药师全程参与的1例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该患者在伊马替尼治疗期间合并真菌感染,临床药师从药物的代谢特点、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建议采用伏立康唑联合伊马替尼治疗,但需对伊马替尼进行剂量调整;结合患者病情将伊马替尼调整至每天0.2 g,后增加至每天0.3 g,并对伊马替尼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联合用药期间评估和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采用伏立康唑联合伊马替尼联合用药期间,患者的感染得到了良好控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显示1 372.08 ng·mL-1,监测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等正常,病情平稳。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治疗过程,为其制订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伊马替尼与伏立康唑的联合用药提供药物用量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4.
1例72岁男性患者,以间断心慌、胸闷、气喘20余年,再发加重1 d入院。住院期间,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主要包括:纠正长期应用呋塞米后的电解质紊乱、硝普钠的用药剂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监测、多巴胺的有效剂量和不良反应监测、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并根据监护结果提出药物剂量调整的使用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1例79岁女性患者,因心悸、胸闷伴周身乏力入院。既往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入院诊断为肺源性心脏病、心房纤颤、高尿酸血症。给予平喘、稳定心率、降压等治疗的同时,建议改用兼具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物氯沙坦。入院后第6天,患者出现痛风性关节炎,建议急性期给予秋水仙碱及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免使用别嘌醇与苯溴马隆。患者服用秋水仙碱出现腹泻,建议给予蒙脱石散。1周后,患者各项症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全程化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根据感染性休克的疾病特点和患者的自身因素,总结针对该类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要点。结果临床药师参与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药物剂量、药物疗效、药物的遴选、不良反应等,并将其作为药学监护的要点。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药物治疗团队的一员。  相似文献   

17.
1例59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发作性气喘18年,加重4d入院。入院诊断为哮喘急性发作合并肺炎,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效果欠佳。痰培养和病理结果提示烟曲霉菌,根据相关指南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检查,建议使用莫西沙星和孟鲁司特钠,并调整多索茶碱的用量,重点监测莫西沙星、糖皮质激素及茶碱类药物的不艮反应,对患者进行系统地用药教育。治疗15d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1个月后回访,患者症状无再发,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方法为1例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提供具体化的药学服务,制订个体化的监护计划,同时根据药物的临床疗效及时调整药学监护方案。结果临床药师以抗感染治疗、降脂治疗和营养支持作为切入点,开展药学监护,避免了临床治疗中的潜在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过程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整体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剖析临床药师对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服务,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药学监护切入点,对可能发生的地高辛药物中毒进行药学监护.结合患者个体特点,可以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有无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影响地高辛敏感性的全身因素或疾患、电解质水平、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药学监护.改变地高辛敏感性导致患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用法用量、患者的基础疾病、电解质水平、肝肾功能、联合用药种类等相关,临床药师可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色,将相关疾病的临床知识与地高辛的作用特点有效结合,对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进行有益的药学监护,以避免或减少洋地黄中毒.  相似文献   

20.
1例11岁儿童患者,因服用头孢克洛4 d后出现尿黄、皮肤瘙痒入院。查肝功能异常,诊断为急性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给予保肝、退黄、降酶等对症治疗。针对患者未成年和肝损伤急性加重等特点,药学监护集中于保肝药物的合理选用、糖皮质激素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及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干预,同时通过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减少潜在的用药风险。治疗4周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