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3995-3997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计数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6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6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NRBC、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对NRBC与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RBC(红细胞计数)、HCT(红细胞比容)、Hb(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NRBC百分数、NRBC绝对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新生儿的NRBC百分数、NRBC绝对计数均低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RBC、Hb、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产窒息新生儿的NRBC绝对计数、NRBC百分数均低于剖宫产窒息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RBC、Hb、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外周血NRBC数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准确判断患儿窒息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NRBC)产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NRBC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的92例SAP患者,试验分为NRBC阳性组(n=29)及NRBC阴性组(n=63),分别比较两组间基本情况、实验室炎症指标及红细胞参数,推测SAP患者外周血NRBC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进一步研究NRBC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 NRBC阳性组及NRBC阴性组并发呼吸系统疾病比例、机械通气比例、PO_2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8, 0.005, 0.017和0.000),实验室炎症指标及红细胞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NRBC阳性组90 d死亡率明显高于NRBC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SAP患者外周血NRBC的产生与缺氧有关,而与感染及贫血无关,NRBC是预测SAP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刘万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312-1312,F0004
新生儿外周血中偶现少量的有核红细胞(NRBC),而异常增多的病例极少见。本院收治1例新生儿外周血中NRBC数量异常增多实属罕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显微镜下观察外周血涂片中检出有核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探讨。方法外周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在显微镜下分类100个白细胞检出有核红细胞并计数。结果 120例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主要分布于14种疾病,有53例(44.17%)病例同时检出幼稚粒细胞。结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形态学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富集分离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方法,并证实其为胎儿来源。方法;以血型糖蛋白A(GPA)为识别标志,对5例厚12 ̄40周的孕妇外周血进行密度离心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经流式细胞分析及PCR技术扩增Y特异性序列以鉴定富集效果。结果:5例孕妇外周血富集后流式细胞分析结果,GPA^+细胞含量平均为上层2.38%,下层18.18%,富集后下层GPA^+细胞含量是上层的7.6倍;PCR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   

6.
邬晋芳  马旭  叶国玲 《临床荟萃》1999,14(17):809-810
产前诊断即出生前诊断,它通过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畸形作出准确的判断,指导进行选择性流产,以防患儿出生,从而使生育健康后代的理想成为现实,目前常规使用的产前诊断方法有:羊膜腔穿刺(Amniocentesis,AC)、绒毛取样(Chorionic Villus Sampling,CVS)、脐带穿刺(Cord Vessel Centesis,CVC)、胎儿镜(Fetal Mirror)等,这些方法因有不同程度伤及胎儿及干扰胎儿健康发育的可能。故已很难为广大孕妇所接受;而利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进行的产前诊断是一种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代表了当前产前诊断的最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荣芳  李轶  钱磊  霍剑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543-1545,1550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送检的血培养标本,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WH ONET5.6软件.结果 793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7株,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2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病症,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中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该院ICU近3年血培养阳性的血流感染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病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时间、ICU时间、临床结局等。结果在检出的12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91株(73.4%),革兰阳性菌29株(23.4%),真菌4株(3.2%)。引起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46株(37.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1株(17.0%),大肠埃希菌15株(12.1%),肺炎克雷伯杆菌13株(10.5%)。病原菌中耐药菌96株(80.7%),其中多重耐药菌83株(69.7%),广泛耐药菌13株(10.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后,患者的ICU时间明显延长(20d vs.12d,P=0.025),且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病菌感染(54.3%vs.34.6%,P=0.031)。结论 ICU血流感染致病菌耐药率高,G-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较其他病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正常人在血液与骨髓之间存在有骨髓-血液屏障(MBB),有核红细胞不能随意通过MBB进入血液中,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我们观察了我院1985~1991年诊治的1047例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出现情况,并探讨了血液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红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病例组 1047例患者男464例,女583例,年龄3月~87岁。所有病例均按相应的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控及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广东省某三甲医院所确诊的念珠菌血流感染病例208例,查询相关病例的基础资料、临床病程记录、诊疗及预后情况等信息,并对数据整理分析。同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两组:即生存组(112例)与死亡组(96例),并对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8例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室(102例)、血液科(35例)、内科(32例)及外科(25例)等科室,以白念珠菌(84例)、热带念珠菌(52例)及近平滑念珠菌(42例)为主。死亡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要高于生存组(t值=4.477,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有白血病、入住过重症监护室,存在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加大患者死亡风险,应用抗真菌药物可能会降低患者死亡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有留置过尿管(OR值=9.267,95%CI:3.286-26.132,P<0.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尽早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OR值=0.2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重症监护室(ICU)血流感染患者鉴别菌种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ICU 血流感染患者共69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血培养、菌种鉴定,并随访30 d 患者预后,评价 PCT 在 ICU 血流感染患者早期鉴别菌种与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结果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 PCT 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患者,真菌感染的患者 PCT 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均 P <0.01)。在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与真菌时计算 PCT 的界值分别为1.94 ng/mL 和4.35 ng/mL,能获得最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59。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死亡患者血清 PCT 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 =0.003、0.013),而在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73)。结论PCT 在 ICU 血流感染患者鉴别菌种和预后判断中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该院重症医学科(ICU)血流感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3-2022年ICU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菌株数据,使用WHONET5.6软件和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22年分离出307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有185株(60.3%),其中大肠埃希菌93株(30.3%),肺炎克雷伯菌48株(15.6%),铜绿假单胞菌10株(3.3%),鲍曼不动杆菌9株(2.9%);革兰阳性菌有93株(30.3%),其中葡萄球菌属49株(16.0%),肠球菌属31株(10.1%);真菌有29株(9.4%),以白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2.2%和22.9%,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为60.2%和45.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为20.0%和88.9%;革兰阳性菌主要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高,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该院ICU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临床科室应加强致病菌的耐药监测,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血流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学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全部血液培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住院患者,将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及明确诊断是感染的病原菌计入结果,进行分析(不包括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结果 3年共检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800株。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病原菌199株,来自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原菌23株。3年住院血流感染患者总计542例,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住院患者。共检出医院获得感染的病原菌578株,占全部菌株的72.3%。血流感染菌株和医院感染菌株中革兰阳性菌分别占40.3%和43.4%,革兰阴性菌分别占54.8%和50.3%,真菌(包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分别占4.3%和5.7%,厌氧菌分别占0.6%和0.5%。全部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9.8%,金葡菌占8.1%,肠球菌属细菌占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4.1%和2.9%。全部送检标本中有129份为污染菌,污染率为1.4%。复数菌感染36例,占全部感染的4.7%。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中,普通病房感染病原菌株362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62.6%,ICU感染菌株216株,占医院感染菌株的37.4%,其中呼吸1CU 55株,外科ICU 83株,新生儿ICU 50株,急症ICU 27株。普通病房感染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呼吸ICU和急症ICU感染最多的是CNS,外科ICU感染最多的是鲍曼不动杆菌,新生儿ICU感染最多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该院近3年住院患者血流感染年发生率平均为32.8/1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普通病房及不同专科ICU的主要病原菌菌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继发性胰腺感染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继发性胰腺感染 (SP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1日收治的 6 0例 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 SPI发生相关的情况。结果  6 0例 SAP患者发生 SPI2 9例 ,未发生 SPI(NSPI) 31例 (4 8.3%比 5 1.7%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Ranson分值、中华医学会 (CMA)高危因素分值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但 SPI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体系 (APACHE )分值、发热天数、院外滞留时间、白细胞升高持续天数、发病到排便的时间、手术次数等均明显高于 NSPI患者。其中 SPI患者死亡 7例 ,NSPI患者死亡 1例 (病死率 2 4 .14 %比 3.2 3% )。病原菌调查发现 ,SPI组单一感染 14例 (占 4 8.3% ) ,混合感染 15例 (占 5 1.7% ) ;病原菌种类 :肠杆菌科 2 7例 (埃希氏菌属 2 5例 ,克雷伯氏菌属 1例 ,摩根氏菌属 1例 ) ,假单胞菌属 8例 (铜绿假单胞菌 7例 ,施氏假单胞菌 1例 ) ,霉菌 2例 ,其它类型细菌 5例 (枯草芽孢杆菌 2例 ,革兰厌氧球菌 1例 ,醋酸钙不动杆菌 1例 ,表皮葡萄球菌 1例 ) ,仅有 2例血培养发现大肠杆菌。结论  SPI的实质是肠源性感染 ,且严重影响了 SAP患者的预后 ,现有的治疗措施难以有效阻止肠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该院135例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案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液标本进行菌落培养及鉴定,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基本资料,收集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预后质量(院后加重/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35例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低热(31.11%)及咳嗽/咳痰(22.22%),辅助检查项目中C反应蛋白升高(73.33%)、白细胞计数升高(68.89%)、降钙素原升高(66.67%);135例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院后半年复发/加重率6.67%,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肺结核(95%CI:1.275~2.470,OR:1.521)、烧伤(95%CI:1.284~2.467,OR:1.695)、高热(95%CI:2.990~4.560,OR:3.835)、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感染(95%CI:2.669~6.241,OR:4.841)是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院后复发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体温升高、咳嗽/咳痰是金葡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高热、烧伤、肺结...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血流感染(BSI)患者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感染科和ICU收治的136例BSI患者,其中死亡组34例。采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计算入院24 h内SOFA评分,收集患者5个时间节点/段(入院当天、BSI发生当天、BSI后1 d、BSI后2~4 d、BSI后5~7 d)的血小板参数数据。按住院结局将患者分生存组和死亡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V/PLT比值(MPR)与BSI临床结局的关联,绘制ROC曲线评价MPR对BSI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动态数据显示,BSI发生后第1天,2组患者PLT 均呈下降趋势,MPV均呈上升趋势;第2~4天,PLT逐渐回升,MPV逐渐降低;于第5~7 天,生存组PLT 回升至基线水平以上,MPV 降至基线水平,而死亡组PLT持续在较低水平(P<0.01),MPV(P=0.011)和MPR(P<0.01)维持在较高水平。ROC分析显示,BSI后第5~7天MPR(MPR5~7d)对BSI住院死亡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0.706;95%CI:0.605~0.795;P=0.014),联合入院SOFA评分能够提高预测效能(AUC=0.812;95%CI:0.720~0.88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SOFA评分后,MPR5~7d与BSI住院死亡风险独立相关(OR=1.155;95%CI:1.023~1.305;P=0.020)。结论?MPR5~7d与BSI住院死亡风险独立相关,对BSI预后具有中等预测价值,联合基线SOFA评分能够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