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比较5个常用的不同血脂检测系统在使用参考方法赋值新鲜血清校准前后的结果可比性,探讨实现血脂检测一致化的方法。方法采用室内质控总变异(CV%)评价5个血脂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参考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EP 9A2方案,比对54份新鲜患者血清在5个临床常用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系统上的结果,并将不同检测系统结果与均值进行偏倚评估。其中8份样本采用参考方法定值,并评估不同系统的偏倚。尝试采用参考方法赋值的新鲜冰冻血清校准以上检测系统,并使用相同的54份患者新鲜血清再次进行比对及偏倚评估。比对校准前后54份样本在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的变异。结果 5个检测系统TG总不精密度在3.76%~23.65%之间,TC在2.19%~23.43%之间。各系统结果相关良好,TG和TC的r值分别在0.996 7~0.999 6和0.956 2~0.996 7之间,但系统间结果存在较明显的偏差,各系统最大百分偏差TG在14.72%~34.21%,TC在3.11%~14.57%。用参考方法赋值的血清对不同系统进行校准之后系统间偏差和变异均明显降低。结论用参考方法赋值的新鲜血清校准不同的血脂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测定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5’-核苷酸酶通过理论k值赋值混合血清能否实现不同检测系统结果一致性。方法 5’-NT比对实验按照ISO15189和GP29-A替代评估方案,各厂家试剂及配套校准品、Sigma 5’-NT纯品酶校准品、理论K值对新鲜混合血清赋值分别与日立7600-P组成6个不同检测系统,评价在不同检测系统5’-NT检测结果比对一致性及各试剂厂家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 5’-NT在厂家配套校准与赋值血清校准模式下组成测量系统检测30份低、中、高实验样本,厂家配套校准模式样本均数离散较明显,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存在差异,Dunnett's test以A组为对照组与C、D、E组做两两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理论K值赋值血清校准后各组样本均数趋于一致,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A组为对照组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组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国内5’-NT试剂厂家主要有三种量值溯源方式,作为终端用户应选择量值溯源以理论k值或赋值混合血清为校准品实验室间比对,才能保持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非配套检测系统的溯源性和可比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实现非配套检测系统常规生化结果 的溯源性和可比性的方法 .方法 将cfas校准品中的定值转移至新鲜患者血清,并以该血清为临时校准品,校准非配套检测系统,在非配套检测系统上对cfas校准品进行赋值,将cfas校准品的标示值转化为校准非配套检测系统的实际校正值,再用此值校准非配套检洲系统,判断偏倚是否可以接受.结果 非配套检测系统与配套检测系统不具有可比性的六个项目包括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无机磷(P),经校准后与配套检测系统的偏倚均小于CLIA'88允许误差(TEa)的1/4,临床可以接受.结论 对校准品通过配套试剂检测系统量值传递后重新赋值是实现非配套检测系统可比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自建检测系统校准方法的研究,用患者样本比对实验分析,为自建检测系统酶学项目的溯源性与可比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以日立7180生化分析仪、罗氏原装试剂和罗氏多项生化校准品(C.f.a.s)组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分别用厂家自带校准品、C.f.a.s、日本酶参考物质和IFCC一级参考测量方法赋值血清4种校准方案对FX、KH和FH 3种自建系统进行校准,用40份患者新鲜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进行比对实验,分别计算目标系统(X)与自建系统(Y)之间的相关系数(r)、回归方程、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相对偏倚、4种不同校准方案对自建系统校准后同一项目结果的变异系数(CV)的均值,并与原装配套检测系统(罗氏和贝克曼)常规实验室定值样本CV均值进行比对。结果5项酶的3种自建系统的偏倚均有趋势性变化,酶参考物质与参考方法赋值血清校准后的结果优于厂家自带校准品和C.f.a.s校准方案。酶参考物质与参考方法赋值的血清校准后同一项目结果的CV均值达到甚至优于原装配套检测系统定值室间样本的CV均值,厂家自带校准方案和C.f.a.s校准方案的ALT、AST、ALP项目检测结果可比性较差。结论用酶参考物质和参考方法赋值血清校准5项酶的3个自建检测系统,其患者样本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新鲜血清赋值传递给日常血清校准品的研究,探讨地区性生化检测的量值溯源性和结果可比性的方法。方法选择本地区6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检定生化分析仪后,用配套检测系统的校准品的定值和新鲜血清赋值传递校正后的校正值,分别校准仪器,检测患者新鲜混合血清ALT、TC、Urea、TBil等4个项目并与目标系统进行比对,分析不同系统间溯源校准的效果和结果的可比性。结果虽然本研究所用仪器均处于良好状态和较高精密度,但各被测系统对ALT、TC、Urea、TBil等项目的测试结果与目标系统所获结果的可比性较低,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P<0.01)。经用新鲜血清进行可溯源的准确度传递后,被测系统与目标系统间的可比性提高,所获结果间的差异减小(P>0.05)。结论用新鲜血清进行可溯源的准确度传递,是解决地区性临床化学检测的溯源性和可比性问题的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医院内不同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差评估.实现医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15-A文件,以Roch Mod Ular P800检测系统(S)为目标检测系统,Roch COBAS 400检测系统(1、21、CL8000检测系统(3)为实验检测系统,检测患者血清TBIL、ALT、AST含量,进行比对研究和统计学分析,计算偏倚(SE%),实验检测系统比对项目取偏倚最高者与1/4CLIA88允许误差进行比较.偏倚(SE%)小于等于1/4CLIA88允许总误差(TBIL、ALT、AST1/4CLIA’88允许总误差均为5%),达到该项目院内检测结果一致性目的。结果①用原校准品校准各检测系统进行比对分析。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5.6%、19.2%、5.3%②采用目标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患者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物校准各实验检测系统,第一次比对结果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5.3%、7.5%、4.7%;第二次比对结果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4.0%、4.1%、3.6%,实验检测系统比对项目SE%均小于5%,检测结果达院内一致性要求。结论采用目标检测系统定值的患者新鲜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物.校准各实验检测系统的比对分析是实现医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医院内不同实验室或同一实验室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和偏差评估.实现医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EP15-A文件,以Roch Mod Ular P800检测系统(S)为目标检测系统,Roch COBAS 400检测系统(1、21、CL8000检测系统(3)为实验检测系统,检测患者血清TBIL、ALT、AST含量,进行比对研究和统计学分析,计算偏倚(SE%),实验检测系统比对项目取偏倚最高者与1/4CLIA88允许误差进行比较.偏倚(SE%)小于等于1/4CLIA88允许总误差(TBIL、ALT、AST1/4CLIA’88允许总误差均为5%),达到该项目院内检测结果一致性目的。结果①用原校准品校准各检测系统进行比对分析。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5.6%、19.2%、5.3%②采用目标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患者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物校准各实验检测系统,第一次比对结果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5.3%、7.5%、4.7%;第二次比对结果TBIL、ALT、AST偏倚(SE%)分别为4.0%、4.1%、3.6%,实验检测系统比对项目SE%均小于5%,检测结果达院内一致性要求。结论采用目标检测系统定值的患者新鲜混合血清作为临时校准物.校准各实验检测系统的比对分析是实现医院内不同生化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自建和配套生化检测系统血清酶测定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估,探讨2种检测系统间血清酶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A2文件的要求,以奥林巴斯AU400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原装试剂、奥林巴斯原装校准品组成的配套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以奥林巴斯AU400生化分析仪、国产试剂、罗氏cfas校准品组成的自建检测系统为试验检测系统,用患者新鲜血清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进行检测,对2种检测系统之间的预期偏差进行评估。当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时,对新鲜混合血清赋值后重新用新的校准值校准自建检测系统。结果在检测的6个项目中,除AST外,其余项目测定结果的偏差均能接受。AST经重新赋值后,2种检测系统的偏差减小,结果可以接受。结论校准和校准验证是实现自建检测系统量值溯源性和可比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新鲜血清对日常校准品重新赋值,可达到自建和配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2种比对方案对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常规检验项目进行方法比对、偏倚评估和校准,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项目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及量值溯源,为实现不同实验室间检验结果一致性提供实践经验。方法参照 WS/T407‐2012文件,通过对各检测系统参加该研究的9个项目室内质控数据进行初步性能评价,以项目最大变异系数(CV)与最小 CV 间差异小于2倍者参照 WS/T407‐2012文件方案进行比对;以项目最大 CV 与最小 CV 间差异大于2倍者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9‐A2文件方案进行比对;用目标检测系统赋值的新鲜血清对不具可比性的项目作校准,再进行偏倚评估,实现量值溯源。结果初步性能评价显示除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其余项目最大 CV 与最小 CV 间的差异小于2倍;参照 WS/T407‐2012比对方案,检测系统1的总胆固醇、总蛋白,检测系统2的尿素氮,检测系统3的总蛋白偏差(R 值)大于1/3允许误差,结果不具可比性;用赋值的新鲜血清校准后再进行可比性验证,各项目的偏差 R 值小于1/3允许误差,符合比对要求;参照 EP9‐A2比对方案,将各检测系统与目标系统的 ALT 进行相关分析,检测系统2在医学决定水平(20 U /L)的相对偏差(SE%)大于1/2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规范(CLIA′88),结果不具可比性;各试验系统经赋值的新鲜血清校准后再与目标系统进行相关分析和可比性验证,检测系统2的 SE%小于1/2 CLIA′88,符合比对要求;检测系统1的 SE%较赋值校准前有明显改善。结论不同生化检测系统的检验项目通过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并应用新鲜血清赋值校准和校准后可比性验证的方式实现量值溯源,是达成区域内各级医院检验结果互认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不同检测系统使用经参考方法赋值的冰冻人血清样本作为校准品进行校准后,不同来源样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结果的可比性与准确性的改变程度.方法 5份经4家候选参考实验室应用不含磷酸吡哆醛的ALT参考方法定值的冰冻人混合血清样本用于评价广州地区10个不同检测系统ALT催化活性结果的可比性与准确性.其中一个样本用作校准品校准各系统.比较校准前后各系统间新鲜血清样本与商品制备物测定结果的变异与偏倚.结果 校准后,各检测系统间新鲜血清测定结果的变异由11.90%~8.60%下降到6.78%~2.30%,偏倚则从-12.52%~-8.44%下降到-3.36%~-0.08%.校准后,常规系统测定新鲜血清结果与参考方法的回归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比校准前更接近1和0;而商品制备物测定结果校准后的斜率和截距则无明显改善.结论 采用定值冰冻人血清样本作为校准品可以改善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但由于基质效应的存在不能改善商品制备物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两家医院不同检测系统间部分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EP9-A2文件要求,采用日立7080生化分析仪、罗氏试剂、Cfas校准品、质控品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目标检测系统,两家医院其他不同检测系统1~3作为实验系统,分别对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胺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进行检测;通过计算实验方法(Y)与参比方法(X)之间的相对偏差(SE%),对不同检测系统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进行判断,当预期偏差不能接受时,用新鲜混合血清赋值后再用新的校准值校准自建检测系统。结果除检测系统2的GGT结果与参比方法系统误差大不能被接受外,其余测定结果的系统误差可被临床接受,检测系统2的GGT经重新赋值后,与参考检测系统的偏差减小,结果可以接受。结论不同医院间不同检测系统对同一项目进行检查时,应进行方法比对和偏倚评估后进行临床可接受性判断,通过新鲜血清对日常校准品重新赋值,可以确保不同检测系统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新鲜血清赋值传递提高自建与配套生化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9-A2文件要求,分别用配套和自建检测系统测定AST、Urea、Cr、TCH、TG,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计算在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差及其95%置信区间,与生物学变异的偏倚限度相比较,判断其偏差是否可接受。不可接受的项目通过新鲜血清赋值传递,使自建与配套检测系统的结果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自建系统检测AST、Urea、Cr、TCH、TG的结果与配套系统之间的偏差不可接受,经新鲜血清赋值传递后偏差小于允许范围。结论应用EP9-A2评估偏差的可接受性,并通过新鲜血清赋值传递、校准、验证,是使自建与配套检测系统结果具有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新鲜全血赋值传递实现不同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溯源性和可比性。方法参照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的可接受标准,以通过NGSPⅠ级实验室认证的VariantⅡ检测系统为目标系统,VariantⅡTurbo、Ultra2、Modular P、Advia2400检测系统为比较系统进行比对,对新鲜全血进行赋值和量值传递,对不具可比性的检测系统进行校准、校准验证和溯源性验证。结果 VariantⅡ和VariantⅡTurbo检测系统初步比对结果可比,Ultra2等3个检测系统与VariantⅡ的结果不可比。用新鲜全血进行赋值传递后,3个比较系统与目标系统的可比性提高,5个检测系统间HbA1c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均3.00%,达到国际对不同检测系统间HbA1c检测结果离散度的最高可接受标准。结论以通过NGSP能力验证的检测系统作为目标系统,用新鲜全血赋值传递是实现不同HbA1c检测系统测定结果溯源性和可比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并以新鲜血清作为临时校准品来提高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中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7-2012的要求,分别用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葡萄糖(GLU)、总蛋白(TP)作可比性验证,与生物学变异或总允许误差的1/3进行比较,对验证不可通过的项目以新鲜病人血清作临时校准品校准,再进行可比性验证。结果 BECKMAN DXC600和AU5811两种型号配套检测系统检测ALT、GGT、TP具有可比性,高、低浓度样本的比对偏差分别为5.04、2.5,2.29、1.6,2.98、0.84,小于其对应的分析质量目标6.0、3.5、3.0;检测ALP、AST、GLU不具备可比性,比对偏差分别为7.9、15.44,7.7、6.8,1.11、5.06,大于其对应的分析质量目标6.0、6.0、3.0。采用赋值新鲜血清校准,ALP、AST、GLU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比对偏差分别降低为4.2、1.07,1.8、1.9,2.31、2.12。结论按照WS/T 407-2012文件可以方便验证不同检测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用赋值后的新鲜血清校准,可以有效提高不同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检测系统与参考测量程序测定α-淀粉酶(Amy)的可比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用8个临床检测系统与参考测量程序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国际和国内实验室间比对样本、商用校准品及质控品的Amy活性水平,并进行比对。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Amy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评价临床检测系统检测血清Amy结果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 8个临床检测系统(依次编号为Y1~Y8)与参考测量程序(X)测定血清样本的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1=0.934 7X-2.375 0、Y2=0.801 6X+13.901 4、Y3=1.139 7X+13.979 5、Y4=0.829 3X+0.702 4、Y5=0.830 6X+5.826 9、Y6=0.791 0X+12.195 8、Y7=0.728 4X-0.826 5、Y8=0.721 9X+44.318 0。其中,Y1、Y2、Y5、Y6系统检测患者血清Amy结果为临床可接受,而Y4、Y7系统经参考测量程序赋值新鲜血清校准后检测结果为临床可接受。结论用参考测量程序赋值的新鲜血清对临床检测系统进行校准可提高不同检测系统间检测Amy的可比性;建立参考测量程序是保证不同检测系统间Amy检测结果可比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实验室内部生化项目的可比性。方法用cfas校准的日常检测系统对新鲜混合人血清定值,将该血清作为急诊系统的校准品对病人标本测定。结果校准后的两个系统间尿素检测结果的允许误差EA=0.31 mmol/L,小于美国CLIA88尿素系统误差标准允许限值SE=0.50 mmol/L。结论用赋值的新鲜混合人血清校准的急诊生化系统与日常生化系统两者间的生化结果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化学常规项目检测结果的可比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化学常规项目检验结果的室间可比性.方法 用新鲜混合人血清,对44家医院进行17项临床化学检验的现场调查.结果 在常规条件下,不同项目的室间平均变异系数(CV%)为9.52%;各实验室用各自的校准品校准后,室间平均CV%为9.22%;用同一批号的cfas校准品校准后,室间平均CV%为9.44%;用赋值的新鲜混合人血清校准后,室间平均CV%为4.10%.结论 用赋值的新鲜混合人血清校准实验室的日常检测工作,可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室间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量总蛋白(TP)参考方法,评价不同实验室TP测定结果的溯源性。方法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的参考方法及相关文件,建立37℃温浴10min的总蛋白参考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对方法的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等性能进行评价。应用该参考方法对新鲜血清进行赋值作为校准品校准广州21家实验室,比较校准前、后赋值血清校准品、血清样本测定结果间的偏移,进行检验结果的可比性评价。结果改良参考方法的精密度评价样本浓度为55.48、88.68g/L的CV分别为0.56%、1.23%,标准参考物质909C与靶值的偏移为1.76%,分析测量范围上限128.69g/L。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比较,赋值血清校准品校准前平均偏移为6.38%,校准后降为1.86%,样本血清1、2校准前偏移分别为6.04%和8.71%,校准后降为-1.61%、-0.13%。结论改良的双缩脲法测量TP方法性能好,应用参考方法对新鲜血清进行赋值能够实现不同检测系统结果的溯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国国家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NGSP)认证标本在实现不同地区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检测系统溯源性和可比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参照NGSP的可接受标准,以通过NGSPⅠ级实验室认证的VariantⅡ检测系统为参比系统,用40例新鲜全血对不同地区的8个检测系统进行方法学比对,对不可比的检测系统用NGSP认证实验标本进行校准,再用40例新鲜全血和10例NGSP能力认证标本进行溯源性验证。结果初步比对VariantⅡTurbo、D10及Capillarys 2 Flex Piercing结果可比,Ultra2等5个检测系统结果不可比,用NGSP认证标本进行准确度传递后,可比性显著提高,达到可接受标准。所有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3.0%,符合国际对不同检测系统间Hb A1c检测结果离散度的最高可接受标准。结论以通过NGSPⅠ级实验室认证的检测系统作为参比系统,采用NGSP参考方法赋值的认证标本进行准确度传递是实现不同地区Hb A1c检测系统量值溯源性及保证检测结果一致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建血糖检测系统使用不同方式校准后,与BECKMAN原装检测系统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校准方法一、二均以RANDOX校准品对科美试剂进行校准,其校准值分别为说明书标示值、BECKMAN原装检测系统测定RANDOX校准品值;方法三以病人新鲜混合血清校准,并以其在BECKMAN原装检测系统测定值为校准值;方法四是以RANDOX校准品进行校准,其校准值为在方法三校准后科美试剂测定值.校准后,科美试剂与BECKMAN原装试剂同时测定20例高、中、低血糖含量不同的标本,比对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方法一、二校准不能为临床所接受,而方法三、四校准后测定结果与原装试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自建测定系统校准时,购买的非配套校准品标示值不可作为校准靶值,只有重新赋值、或以病人新鲜混合血清校准才能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