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辣椒素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那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性问题。我们利用辣椒素阻断外周神经中C纤维传人的效应来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立早 《中医药导报》2004,10(11):43-43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4 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2 0例与对照组 2 0例 ,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 ,治疗组运用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 8例 ,总有效率 85 % ;对照组痊愈 4例 ,总有效率 6 5 %。结论 :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腓总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结果:35例患者治疗后运动和感觉评定达到优12例,良17例,中4例,差2例.结论:电针治疗腓总神经麻痹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外周C纤维传入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方宗仁  于琴 《针刺研究》1992,17(1):48-53
<正> 针刺镇痛的研究中,外周神经中哪一类纤维参与针刺镇痛效应一直是个争论的问题。候宗濂等认为C纤维传入是主要的,张香桐等提出外周神经中Ⅱ、Ⅲ类纤维是重要的,吕国蔚等则看到主要是Aβr类  相似文献   

5.
王立峰 《新中医》2009,(5):91-9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排神经点(经验点位),用1寸毫针,左手拇指固定神经,右手爪切进针法,刺在神经上,连接电针仪。结果:临床治愈1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结论:电针治疗排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腓总神经麻痹为下肢周围神经病中常见的病症,典型症状为足下垂,并转向内侧。不能背曲,走路时须用力提高下肢,呈跨越步态,小腿前外侧。足背和足1—4节趾背面有感觉减退,小腿外侧有肌肉萎缩,腓深神经麻痹则足不能内翻,腓浅神经麻痹则足不能外翻。  相似文献   

7.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腓总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常因臀部坐骨神经被压或腓骨小头部的腓总神经被压等形成。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麻痹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独取阳陵泉穴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腓总神经麻痹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临床周围神经病。笔者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采用阳陵泉毫针独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麻痹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腓总神经的分支与阳陵泉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总神经的分支与阳陵泉的关系。方法:解剖观测80例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结果:在小腿上段上区,腓骨头前下方趾长伸肌深面,有扇形分布的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在小腿上段中上区即腓骨头下方平均2.15cm~4.99cm,胫骨前缘外侧2.26cm~5.62cm有腓深神经的肌腓骨管段。结论阳陵泉穴略下方有腓总神经的胫骨前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的肌腓骨管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在肾虚型牙周炎大鼠建模过程中给予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与非经非穴点,观察牙槽骨吸收值的变化,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牙周炎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足三里组(P1组)和非经非穴组(P2组),3组均以牙颈部钢丝结扎+肌注醋酸泼尼松龙法制备肾虚型牙周炎大鼠模型。从开始制备模型起,N组不作任何处理,P1组同时给与电针刺激“足三里”穴,P2组则电针刺激“足三里”穴旁外1cm非经非穴点。结果:实验开始1、2、3周时各组牙槽骨吸收值分别为N组:(2.92±0.42)mm、(4.44±0.30)mm、(4.72±O.27)mm,P1组:(0.91±0.58)mm、(1.46±0.93)mm、(2.08±0.77)mm,P2组:(2.84±O.65)mm、(4.21±0.42)mm、(4.51±0.19)mm。1周时各组牙槽骨吸收值之间无差别,2周、3周时P1组牙槽骨吸收值均分别小于N组、P2组(P〈0.05),N组、P2组之间无差别。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减轻肾虚型牙周炎大鼠在建模过程中牙槽骨吸收程度,电针非经非穴点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试验选用健康大鼠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足三里”组、非经非穴组、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实验结果如下 :电针“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T8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电针非经非穴组 ,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且“足三里”组T4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经非穴组 (P <0 0 1 )。免疫抑制组T4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T8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果显示 ,电针“足三里”穴可明显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大鼠的淋巴细胞亚群。而电针非经非穴点则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内药代动力学变化,探讨针药结合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乙酰氨基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口服对乙酰氨基酚300、600、1200mg/kg),以及电针+对乙酰氨基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口服对乙酰氨基酚300、600、1200mg/kg后即刻电针"足三里"穴位20min),共6个组。每组大鼠单剂量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于不同的间隔时间取血,采用RP-HPLC法测定其血浆药物浓度,采用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观察电针对对乙酰氨基酚吸收和代谢的影响。结果:除了电针+对乙酰氨基酚高剂量组显示为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外,其余5组大鼠体内对乙酰氨基酚药代动力学过程均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与对乙酰氨基酚低、中剂量组相比,电针+对乙酰氨基酚低、中剂量组达峰时间(Tmax)提前(P0.01,P0.05),血药峰浓度(Cmax)显著增高(P0.01);吸收半衰期(T1/2ka)明显加快(P0.01,P0.05),但消除半衰期(T1/2ke)基本不变(P0.05);曲线下面积(AUC)显著性增大(P0.01),药物清除率(Cl(s))则减慢(P0.01)。与对乙酰氨基酚高剂量组相比,电针+对乙酰氨基酚高剂量组AUC显著性增大(P0.01),平均滞留时间(MRT)则相对延长(P0.05)。结论:临床针药并用时,必须考虑药物剂量的大小,以及电针对某些药物代谢可能产生的影响,以防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针灸"足三里""关元"穴对阳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不同的治疗方法,选用“足三里”、“关元”两个强壮穴位,选择介导机体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为指标,以实验性“阳虚”大鼠为受试对象,对不同针灸疗法、不同穴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调节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  相似文献   

15.
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威  于红  朴顺福  白丽 《中国针灸》2004,24(12):857-85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防治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变化.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可显著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提高血清Chol,降低血清TG.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减轻肝细胞脂肪变,调整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电针“足三里”穴对免疫抑制大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通过微量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反映细胞免疫功能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 酵母菌花环试验和红细胞 IC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CD8+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免疫抑制模型组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T8细胞百分率、RBC 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 >0 .0 5) ;免疫抑制 +“足三里”组大鼠T4细胞百分率、RBC C3bRR、RBC ICR与免疫抑制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提高正常大鼠与免疫抑制模型大鼠的T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辣椒素处理坐骨神经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徐嵘  关新民 《针刺研究》1993,18(4):280-284
本实验用1.5%辣椒素(Cap)处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溶媒(Veh)处理左侧坐骨神经的动物模型,通过自身对照观察了 Cap 对痛阈及电针(EA)镇痛效应的影响,并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 Cap 对动物脊髓后角抗氟化钠酸性磷酸酶(FRAP)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Cap 处理后,与对照侧相比,实验侧痛阈明显升高,同时后角内 FRAP消失;电针“环跳”后,与电针前相比对照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显著升高,实验侧的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减弱。表明一级传入 C 纤维不仅参与痛信息的传入,而且还参与针刺镇痛信息的传入。  相似文献   

18.
采用牛Ⅱ型胶原作大鼠背部皮内注射诱发胶原性关节炎 (Collagen inducedArthritis,CIA) ,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 ,观察了在“足三里”穴进行经皮电刺激对模型大鼠关节炎发病率、起病时间、关节炎指数、抗Ⅱ型胶原 (CⅡ )抗体水平及骨与关节破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穴经皮电刺激治疗 ,能明显推迟胶原免疫大鼠关节炎的发生 ,在治疗初、中期 ,能明显控制造模大鼠的肢体累及率和关节炎病变程度 ,但不能显著降低血清抗CⅡ抗体水平。此外 ,该疗法尚能有效地防止发病大鼠足爪骨与关节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李亚东  高洪泉  朱梅  王英  周迎春 《中国针灸》2002,22(11):772-774
目的:探讨针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观察对脑、心、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变化以及对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针刺能调节脑心肝肾组织中NO的含量;能提高脑心肝肾组织中抗氧化能办,使SOD的含量增高,MDA的含量降低;能提高单核巨噬系统的吴噬指数,结论:针刺“足三里”“关元”穴有明显抗衰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脾虚哮喘和哮喘大鼠的效应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脾虚哮喘组、脾虚哮喘针刺组、哮喘组、哮喘针刺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先建立脾虚模型,之后与哮喘组及哮喘针刺组一起均采用卵蛋白诱发哮喘动物造模方法,建立大鼠脾虚哮喘结合模型和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处理。脾虚哮喘针刺组和哮喘针刺组均针刺"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8d,其他组不予治疗干预。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肺组织中Fas基因(mRNA)、Bcl-2mRNA的表达。以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进行肺组织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和哮喘组均显示为F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和Bcl-2mR-NA表达增多(均P<0.01)、嗜酸细胞(EOS)计数显著增多和EOS凋亡率下降(均P<0.01);与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组的Fas mRNA表达明显减少、Bcl-2mRNA表达增多(均P<0.01)、EOS计数明显增多(P<0.01);与两对应的哮喘组比较,两针刺组的Fas mRNA表达明显增多和Bcl-2mRNA表达显著减少(均P<0.01)、EOS计数显著减少和EOS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1);哮喘针刺组与脾虚哮喘针刺组比较,Fas mRNA和Bcl-2mRN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均P>0.05),哮喘针刺组的EOS计数显著下降、EOS凋亡率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均可调整脾虚哮喘和哮喘状态下Fas mRNA和Bcl-2mRNA表达的失衡状态,促进EOS的凋亡,从而抑制哮喘炎性反应的进一步发展;针刺"足三里"在调整脾虚哮喘EOS相关基因表达失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