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施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中医学观点全面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病理演变过程及辨证施治。从“虚、毒、湿、痰、瘀”之间的辨证关系,揭示了“虚”是病变的根本,“毒”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湿”、“瘀”、“痰”是病变过程中的不同病理改变。治疗上主张以扶正为主,紧紧围绕“虚、毒、湿、瘀、痰”的标本缓急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核心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痰”和“瘀”是COPD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因此推测“痰瘀互结”可能是COPD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病机。针刺疗法可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扶正补虚、调益气血及宽胸降逆、止咳平喘,具有“化痰祛瘀”之效,可有效改善COPD的炎症反应。从“痰瘀互结”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COPD炎症反应的认识,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阐释,旨在为针刺治疗COPD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痰瘀互结证可归属于中医学津血同病的主要证型中,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黄帝内经》就已有“痰浊”“瘀血”“积证”等相关论述,后经过历朝历代医家不断阐明并发挥,至清朝已逐步发展完备,现在已作为中医学说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于临证施治。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辨治各种临床疑难杂症,尤其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痰浊、瘀血原本作为独立的证候要素与病理产物,但在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中相互胶结,进一步加大疾病诊治难度。目前,痰瘀互结证相关证治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作者总结归纳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研究、临床论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肝癌的病机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癌毒内生是病理基础;痰、湿、瘀是病理产物;正气虚损是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肝之癌毒”理论的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的发生与"癌毒"关系密切,"癌毒"是特指可衍生恶性肿瘤的特殊毒邪,认为"肝之癌毒"为"正虚毒结",源于"肝郁脾虚",导致整体气血虚弱,局部瘀、滞、痰、湿,日久合而化热,熏蒸肝胆,血败肉腐,终成"肝之癌毒"。虽病在肝,实责之脾,肝癌以脾虚失健为起点,瘀血阻络为关键,癌毒胶结为症结,针对瘀、滞、痰、湿,合而化热、血败肉腐,而成"肝之癌毒",提出健脾利湿、舒肝解郁、行气化瘀、除痰清热治则,以期从中医的角度对肝癌的形成提出新的理论,为中医药治疗肝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痰瘀同治法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痰浊、瘀血都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而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脏腑器官,导致各种疾病,故又属致病因素。古有“百病多痰”、“久病多瘀”之说。唐容川《血证论》中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语。痰瘀互结所致病证甚多,痰瘀同治为临床常用之法。现将临床应用痰瘀同治法的体会简介如下。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良性肥大,是以排尿因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男性老年人常见病,属中医癃闭范畴。关于本病之成因,多责之于肾气专职虚及下焦湿热。然据笔者临床观察,本病痰瘀互结者亦颇常见。年高之…  相似文献   

7.
通过疏理“痰瘀互结”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古籍、现代医学等文献,从痰、瘀病理因素的形成及关系、“痰瘀互结”理论的内涵、COPD“痰瘀互结”相关病机及治则进行深度挖掘;从“痰瘀互结”理论的形成、发展、内涵及其在COPD治疗中的重要地位等,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全方位分析,旨在提高COPD痰瘀互结证的中医临床诊治水平,为“痰瘀互结”理论论治COPD提供基础及临床研究依据。通过分析COPD的核心病机是“痰瘀互结”,且贯穿于COPD的整个病程,具体病机为肺气不足,致痰饮伏于肺中,肺治节不利,不能助心行血,久则瘀血阻塞于经脉脏腑中,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化痰祛瘀是阻止本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治则,方用金龙定喘合剂联合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中医学关于“痰”“瘀”的古、今文献,厘清“痰瘀互结证”的证治源流,对“痰瘀互生互变,共同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提出痰、瘀既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司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二者同源共生、互生互化、交互同病,全程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演变,成为高血压中医病机的关键环节,为中医临床从痰瘀互结辨治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两种常见的病症,其在所有年龄、种族、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广泛流行。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与痰、湿、瘀有关。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是刘亚丽教授治疗痰瘀互结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常用方,此方着眼于痰、湿、瘀3种病理产物,契合痰瘀互结之证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斑块型银屑病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病情反复难愈。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理产物湿、毒、瘀起着重要作用,而毒邪常附着于痰饮、水湿、瘀血等,与湿、痰、瘀等搏结而致病。根据其皮损特点及病理机制,在脏腑和气血辨证的基础上,从痰、湿、毒、瘀等多角度论治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所谓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等多种代谢病与中医之痰瘀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这三种疾病的中医现代研究进展,发现痰瘀内生是代谢性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之一,中医痰瘀特征的现代医学指标可能具有糖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改变和炎性因子水平增加的共同病理改变。同时,从中医角度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痰瘀的生成根源于"阴阳失调",痰瘀互结之产物的性质综合具有痰瘀各自的特性,从而表现出"黏、滞、聚、塞"等特点,且发展到一定程度,尚可"随气上下""随血瘀脉",使变症丛生。  相似文献   

12.
痰饮与瘀血都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又能倒果为因,成为致病因素。许多研究指出瘀血形成之时必有痰浊形成,痰瘀同源而互衍,交互为患。痰瘀互结常见于中医学的中风、胸痹、癫狂、痹证、膨胀、症瘕、瘿瘤等疾病的过程中。因此,医学家们提出痰瘀同治的理论。本文就痰瘀同治法的临床应用规律作一初步探析。1疲瘀同治当以治气为先人身之气血津液贵于流畅,而津血的运行又与“气”息息相关。其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虚则运血无力而瘀;其二,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为患。气滞、气虚则津液…  相似文献   

13.
痰瘀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探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怡就 《河北中医》1998,20(1):28-30
近年来,笔者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取得了较好疗效.兹就本法治疗疑难杂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验案,谈几点体会.1痰瘀同治法治疗疑难杂症作用机理1.1痰瘀致病的特点津血同源,痰瘀相关,津与血在生理上相互滋生,密切联系,在病理上也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津化为痰,血滞为瘀,痰滞则血瘀,血瘀则痰凝.痰瘀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诸病源候论》说:“诸痰者,此由血瘀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叶天上在胃病发生机理中,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血证论》更明确地说:“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这些论述都说明了痰瘀之间相互转化的病理关系及痰瘀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痰瘀是人体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障碍、物质代谢障碍以及炎性反应、变态反应等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瘀互结的结果导致毛细血管壁的增厚,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成份的改变,出现微循环障碍,突出表现在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增高,呈现高粘、高凝、高聚、高脂状态,以及脑血流量减少.此  相似文献   

14.
从痰论述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痰症与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脾失健运而生痰浊,痰以致瘀,痰瘀互结是形成高脂血症的病机.治疗高脂血症,以化痰活血之法为主导,配合调健脾气,以杜绝生痰之源,再根据症情所需,配合它法.除辨证施治外,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再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几方面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 ,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 ,以肝为主 ;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 ;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 ,或感受湿邪 ,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周琴花认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滞中焦 ;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气病及血 ,血流不畅 ;肝病传…  相似文献   

16.
总结由凤鸣教授基于“玄府气液”论治肺结节的临床经验。认为“玄府郁闭”为肺结节形成的始动因素,“郁-痰-瘀-结”病机递衍过程是其病机概括,提出以“开玄散结”为治疗原则,重视开玄药味的使用,强调以枢利气机为纲,并通过辨别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产物的盛衰,设立透郁、豁痰、逐瘀、拔结开玄为肺结节治疗四法,使玄府得开,病邪可散,结节乃消。  相似文献   

17.
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中医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结合自身研究体会,从肺脏的生理、病理及肺脏与其他脏器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肺癌其正虚(阴虚、气虚)为病是本,邪实(包括气滞、血瘀、痰凝、湿聚、毒壅)为病是标","肺癌的病理因素以湿、痰、瘀、毒为主","病机关键为痰湿瘀毒交阻,壅塞肺络,积久正虚","肺癌之为病是湿痰瘀同病","晚期肺癌,正气亏虚、癌毒蕴聚"的观点,有力地揭示了癌毒在肺癌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中的作用,探讨了肺癌之毒、痰、湿、瘀的病理因素及四者之间关系,充分论证了肺癌癌毒深伏、湿痰瘀蕴聚、气阴亏虚的基本病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就化瘀解毒、益气养阴、燥湿豁痰散结这一治法的作用机理和应用要点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 “痰”和“瘀”不仅是机体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可为某些疑、顽、怪症的发病原因。“痰”和“瘀”均属于阴,同出一源,故异名而同类,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津液凝滞而为痰,痰聚气阻则血瘀,痰瘀互结,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所致病症千奇百怪,,顽固难疗。笔者仅就“痰瘀”所致妇科临床病症作如下初探。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多归属于中医学肥气、痞气、积气等病,其病机为脏腑气血亏虚,脾虚湿聚,痰凝血瘀,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使气、血、湿、热、痰、毒、瘀互结胁下而成。原发性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胃、肾、三焦有关;病机较为复杂,统而言之,多为正虚于内、邪毒凝结。笔者就从疏肝健脾解毒论治原发性肝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刘志明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治疗结肠癌的经验。刘志明认为正气不足,阴阳失调,脾肾亏虚是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气滞、痰凝、血瘀、毒聚是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气血失和毒聚是结肠癌的重要病理基础。临床上主张辨证应用调气和血攻毒法作为结肠癌治疗的基本治法。调气包括补已虚之气和疏郁滞不畅之气,要求补而不滞,疏其调达,亦常配伍补肾培元之品,以收脾肾同治、先后天同调之效;和血不仅要补不足之气血,还有注意清离经之血和瘀滞之血,慎用太过滋腻之品;攻毒一方面是攻痰凝、湿浊、瘀血、热邪诸邪积聚之毒,另一方面又指攻伐有形之“癌毒”。同时结合导致气血失和毒聚的不同病因或病理灵活辨证,配合多种治法以治病求本、随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