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业师郑建民教授悬壶30余年,普济众重,在儿科疾病治疗上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现将随师所得简介如下.1论病因,以风为主郑师认为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为主,内伤咳嗽少见.外感咳嗽以感受风邪为其主要致病原因,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多荣夹筹、热等邪,故外感咳嗽常有外感风寒、风热之别。然无论风寒、风热,风当为首邪,辨证施治均应首先考虑风邪在外感咳嗽发病中的作用。2论病机,寒速化热小儿外感咳嗽,初期多为外感风寒之象,多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无汗,界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而色白,指纹浮红或脉泽紧.…  相似文献   

2.
正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分风寒、风热、暑湿兼夹、气虚等型,以风寒、风热两型为多见。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吐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风热犯  相似文献   

3.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4.
曹颂昭主任医师年逾古稀,精于儿科诸病,善疗小儿咳嗽。笔者亲聆教诲,常受启迪,获益良多。兹择曹老口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一二,介绍如下。1 外感六淫疏风宣化肺为娇脏,居于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六淫外感,肺卫首当其冲。风邪贼表,玄府闭塞,肺气失宣,上逆为咳。风为百病之长,易兼它邪致病,所以临证有风寒、风热之别。肺脏属金,譬如钟然,金实不鸣。曹老常谓:凡外感咳嗽初起,皆是肺气不宣使然,治疗具以疏风散邪、宣通肺气为首  相似文献   

5.
小儿咳嗽为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临床以外感咳嗽为多见。《幼幼集成》云:“凡有声无痰谓之咳,肺之伤也;有痰无声谓之嗽,脾湿动也;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初伤于肺,继动脾湿也;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多矣。”外感咳嗽,发病急,病程短,多伴有表证。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两种。风寒咳嗽证现咳嗽频数而重急,无痰或有痰稀白,鼻塞流清涕,咽痒声重,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风寒闭肺,肺之失宣。治宜疏散风寒,宜肺止咳。风热咳嗽证现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鼻流黄涕,咽喉红肿,或发热汗出,或咽干口渴,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象浮数。为风热犯肺,肺失清宣。治宜散风清热,宣肺止咳。治疗方法:常用列缺、合谷、肺俞、尺泽等穴。风寒咳嗽加手三阳经循经飞针点刺;  相似文献   

6.
外感咳嗽在临床中最常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多见。其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 ,冬多寒 ,春多风 ,夏多热 ,暑多湿 ,秋多燥。病机为人体正气不足 ,抵抗外邪力弱 ,兼以寒暖不调 ,生活起居失常 ,易为外邪所侵 ,外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 ,肺失宣降而发生咳嗽。临床上外感咳嗽主要为风寒、风热、燥热 3型 ,实践中笔者对不同类型的咳嗽采用辨证护理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风寒咳嗽 :症见咳嗽声重 ,咯痰稀薄色白 ,恶寒 ,或有发热 ,无汗 ,伴身痛 ,舌苔薄白 ,脉浮紧。按“寒者热之 ,表者发之”的原则 ,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候规律以及病机特点.方法 对门诊100例确诊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临床证候信息的横断面调查,应用聚类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总结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规律,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病机探讨.结果 聚类结果显示最合理且较符合临床分为4类:风寒束肺证(34%)、风热犯肺证(22%)、风邪恋肺证(24%)及风燥伤肺证(20%).结论 感染后咳嗽以“外感病邪,肺失宣肃”为主要病因病机,风邪为主要病理要素,而又以风寒束肺为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8.
外感咳嗽为六淫之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使肺气被郁,肺失宣降而致。风邪为其先导,或挟寒、挟热、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根据四时主气的不同,所兼邪气亦不同,多因起居不慎、寒温失宜、过度疲劳而使肺的卫外功能减退、失调而发。张珍玉教授治疗外感咳嗽有独特经验,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东 《吉林中医药》2003,23(6):43-43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其特征。如果本病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 ,证候多相类似者 ,称时行感冒。冬春之季是时行感冒易发季节 ,发病率高 ,感染人群多 ,造成流行后 ,轻者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重者易诱发他病 ,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时行感冒辨证以风热多见 ,或有少数初以风寒为主者 ,来诊时亦多已入里化热 ,现就临床辨证治疗体会浅谈如下。1 外寒里热型多为外感风寒湿邪 (各自偏重不同 ) ,治疗失宜 ,病邪入里化热。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方以九味…  相似文献   

10.
感冒是临床常见的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风寒或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病位在肺卫,临床分为风寒、风热、暑湿及体虚感冒,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季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由此造成感冒的不同症状。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郑绍周治疗面神经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杰  陈海燕  赵铎 《中医杂志》2003,44(7):499-499
1 治分三期,辨证选方郑绍周教授认为面神经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3期病因不同,病机有异,治疗亦应有所不同。1.1 急性期重解毒通络:郑师认为本病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系因脉络空虚、风邪入中所致。“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风邪为致病先导,除风邪之外多有兼夹,或夹风寒,或夹风热,尤以兼夹风热为多。此类患者除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外,多兼耳后乳突压痛,恶风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缓。其病机,郑师解释为络脉空虚,风热内侵,毒瘀内聚,脉络  相似文献   

12.
治疗小儿咳嗽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咳嗽是儿童常见的证候 ,无论外感、内伤所致之肺失清肃而壅遏不宣者 ,皆可出现此症 ,临床以外感咳嗽最为多见。小儿咳嗽一般分风寒与风热两类。临床接触的患儿真正属于风寒者并不多见 ,来院治疗时 ,其症已由风寒迅速转化为风热 ,这是由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六气之邪、皆从火化”的致病特点决定的。临床症见小儿发热、咳嗽、或痰壅喘促、便秘、脉浮数、舌质红苔黄腻者 ,应采用宣肺清热通腑治则 ,宜用宣白承气汤加减。方剂组成 :生石膏20g ,大黄3~6g ,杏仁6g ,前胡6g,川贝母6g,桔梗6g,枳壳6g,白茅根、芦根各30g,麻黄3~5g,甘草3g,…  相似文献   

13.
咳嗽一证,临床较为常见,四季均可发生。《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小儿时期肺常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更易感时邪而发病,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由于四时六气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手法治疗理当“因季施推”。现以外感咳嗽为例分述之。春三月,此谓发陈,天气逐渐转暖,而犹带冬令之余寒。小儿若感触风寒,极易形成风寒咳嗽,并兼见恶寒、鼻塞、痰涕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等症,治当宣肺止咳、疏风散寒,宜偏于辛温之法。若感受时令风热之邪,则可形成风热咳嗽,并兼见鼻塞、发热、涕痰…  相似文献   

14.
戴霓  徐红 《吉林中医药》2011,(9):839-841
杨少山主任医师认为,咳嗽的病因分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2型多见,内伤咳嗽以阴虚、气虚2型为主。咳嗽病位在肺,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治疗上以治肺为主,并兼顾脾胃等其他脏腑。方药选择从古方苇茎汤和止嗽散化裁,灵活加减运用,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临床治疗小儿咳嗽注重调肝理肺,疗效较为显著。现不揣浅陋,将常用5法简介如下。1疏风平肝法适用于感邪之初,以咳嗽、咽痒为主症,寒热之象不明显或寒热俱见者。盖外感咳嗽,不论风寒或风热,均以风为先导,小儿体属“纯阳”,应肝木生长之性,同类相聚,感邪后化...  相似文献   

16.
外感咳嗽习惯上分为风寒、风热、风燥三证。由于人体禀赋不同,感邪性质各异,病邪转化有别,故外感咳嗽除上述三证外,还有寒热错杂证存在,并且为临床最常见。寒热错杂咳嗽多见于气候失常之际,先受风寒又感风热,或先受风热又感风寒;素体阳  相似文献   

17.
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的名方,主治风温、温热病邪在卫分、上焦。张胜容老师称银翘散为中医"广谱抗生素",善于运用其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时的各类肾脏病,灵活加减运用可以使肾脏病邪去而正安,强调治疗时需"察病因,审病机,或先祛邪再扶正,或祛邪扶正并重,然切忌闭门留寇"。  相似文献   

18.
外感咳嗽一般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燥邪咳嗽,治疗以解表散邪、宣肺止咳为法。但有不少患者由于其病理体质因素和久病宿疾的存在,患外感咳嗽后症状表现不典型,常表里同病、虚实夹杂,病情较复杂,病势缠绵,并且难以明确地将其定位于某一脏腑或某几个脏腑,在病机的把握上难度较大。临证以少阳为切入点,运用和解少阳、扶正达邪法治疗此类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咳嗽,通过调理人体表里、内外状态的平衡,常能取得较好疗效。笔者现将运用该法进行辨证治疗之思路分析如下。1病因病机1.1表里同病具有内伤宿疾的患者平素常表现为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9.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症候,临床以咳嗽、有痰、发热或无热为主要特征。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多因风寒、风热、风燥侵袭所致。其中风寒闭肺证可用姜豉饴糖饮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总结林琳教授辨治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林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生与正气亏虚致在表之风邪乘虚入里有关。风邪袭肺,多夹杂寒、热、燥邪为患,治疗宜宣散透邪。风邪独恋,寒热表现不明显者可予苏黄止咳汤;风寒恋肺者可予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袭肺者以桑菊饮、银翘散加减;温燥伤肺者治以桑杏汤加减;凉燥袭肺者予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减治疗。邪入少阳,“和解”为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病邪入里热化者酌情选用清营汤、竹叶前胡汤、定喘汤;病邪入里寒化者可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病邪入里燥化者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