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灸的现状和21世纪的任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针灸学 ,在 2 0世纪发展历程具有两个明显的时代特点 ,其一是针灸国际化 ,其二是针灸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传统针灸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 ,现代化的进展又促进了针灸向世界各地的传播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 1世纪的任务 ,将是提高全球针灸水平 ,实现针灸国际化与针灸现代化的目标 ,充分发挥针灸的特点与优势 ,为全人类的医疗保健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来说 ,有以下四项。1 促使针灸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 ,让全人类都能获得针灸医疗服务在 2 0世纪 70年代 ,以中国向全世界公布针刺麻醉的研究成就为契机 ,国际社…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针灸现代化?1997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针联成立10周年学术大会上,王雪苔教授以《针灸的现状与未来》为题作特别演讲时认为,20世纪针灸发展的时代特征是针灸国际化和现代化。针灸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既保持中医学理论体系,又赋予现代科学内涵的现代针灸学的形成。笔者认为:在针灸现代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 1979年第一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影响很大,震动了全世界。以后世界各地又召开过几次国际性的针灸学术会议,但他们都希望我国能出面主持召开这样的学术会议。为了迎接1984年有外宾参加的我国第二届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为该会推荐一批较好的科学论文,保持我国传统医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针灸临床方面已按六个大区进行了学术交流。全国针刺麻醉学术讨  相似文献   

4.
模式识别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模式识别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在地质、能源、气象(天气预报)、工业产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经穴特异性、针刺得气的实质、经穴发挥疗效的关键基础等等,都是针灸研究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是研究针灸临床疗效、治病机理的基础。在这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介绍发针灸在日本发展的简要历程,并就日本针灸临床,科研和教育三方面的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邓良月  刘炜宏 《中国针灸》2001,21(8):461-463
时光如白驹过隙 ,转眼间 ,《中国针灸》杂志已走过了 2 0年的历程。面对着摆在我们面前的 2 0卷、155期杂志 ,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中国针灸》杂志诞生在 2 0年前那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年代 ,全国人民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迎接科学的春天。 2 0年来 ,这份融入了老一代针灸专家的希望与努力、承载了全国针灸同道的爱戴与期盼的杂志逐渐地发展、成熟起来 ,而我们所有参与过其中工作的人 ,也为之洒下了辛勤的汗水。1 勤奋耕耘 ,浇灌针灸学术的百花之园针灸界老前辈、著名针灸学家鲁之俊先生在《中国针灸》杂志发刊词中…  相似文献   

7.
介绍俄罗斯及前苏联针灸发展历史与现状。公元10世纪后针灸学传入俄罗斯。新中国成立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灸疗法受到前苏联与俄罗斯民众的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在前苏联合法化并逐渐普及,成为其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近20年来,俄联邦政府卫生医疗行政机构关注针灸疗法,颁布了有关针灸反射疗法的系列法规;针灸学专著与期刊增多;针灸学的临床应用更加普及,受到民众欢迎;中俄两国针灸学交流增多,促进了针灸学在俄罗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急症历史回顾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历代医家在针灸治疗急症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今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回顾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历程,对当前的现状作初步分析,冀望能对针灸治疗急症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会议题录     
本栏目以介绍国外传统医学重要会事的学术论文题目为主,希望通过这种介绍方式能够使您对国外传统医学的现状、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科研动态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认识。在上一期中我们已向您介绍了日本第50次日本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的讲演题目,本期将向您介绍第48次全日本针灸学会学术大会的讲演题目,这次大会全面展示了日本针灸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现状以及对21世纪针灸发展的憧憬,对了解和研究日本针灸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由于本刊的篇幅所限,不能对会上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都进行报道。如果您对其中某些内容感兴趣,并希望进一步了解时,可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告诉我们。我们将根据读者的要求在今后各期中陆续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文立 《中国针灸》2006,26(1):39-44
王雪苔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半个多世纪从事针灸工作中,对我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有:参与创建中国针灸学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创办《中国针灸》杂志;指导经穴定位标准和经穴主治标准的研制,推进经络的研究。在针灸史与中医文献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近20年来,王雪苔关于针灸发展战略的思想和观点影响着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The2othcenturywillsoonbeover,andpeopleallovertheworldarepreparingforgreet-ingtheupcoming21stcenturywithanentirelynewpose.Formeetingthenewcentury,peopleworkinginvariousfieldsarelookingbackuponthecourseofthepast2Othcenturyandlookingforwardtothedevelopmentprospects.Inordertoacceleratethedevelopmentprocessofacupunctureintheworld,itisnecessaryforus,thecolleaguesworkingintheacupuncturemedi-calfield.,toanticipatethefutureofacupunc-ture,onthebasisofreviewingthepastandana-lyzingthecurrentsituation,soth…  相似文献   

12.
关于针灸学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针灸学的内涵及其与生命科学的关系出发,联系国内外针灸学术界现状,就21世纪针灸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发表见解。认为针灸学是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学科,针灸学和针灸(疗法)是既密切相关又明显有别的研究领域;没有创造就没有针灸学的传统,要正确认识针灸现代化涵义和理论-技术-产品的关系以发展“针灸产品”;要从生命科学高度思考针灸学研究,贯彻《针灸临床研究指南》以提高临床研究水平。提出借助BIO-X模式开展针灸学多学科协作研究,推进针灸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时代,信息的载体就是数据。计算机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为针灸学领域储备了大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蕴含哪些尚未发现的特征与规律,缺乏系统深入的挖掘研究,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学科发展。作为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计算针灸学应运而生,以针灸学中的现象和规律、理论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针灸医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为最终目标,为针灸科学研究铺开一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高速路。  相似文献   

14.
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历史的回顾,认为21世纪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主要是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和观念的问题。强调在中医药现代研究思维方法中应自觉地应用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应从传统开始,走出传统,取其数理化弃其糟粕,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四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学新的理论综合。  相似文献   

15.
针刺指力作为贯穿整个针刺操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在针刺量学研究中开展针刺指力相关的量学研究非常必要.笔者检索了近20年来针刺指力和针刺作用力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在针刺指力研究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但比较零散,缺乏深入的研究,仍属于针刺量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应提高针灸界对针刺指力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加强针刺指力相关测量仪器的研制,扩大其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以便更好更快地推进针灸的现代化及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针灸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针灸经典理论的科学内涵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研究的重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针灸与代谢组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必然。通过对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策略与技术及在针灸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将代谢组学技术引入针灸学研究,对于发展针灸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issue ‘pain’ has preoccupied mankin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Still, this individual phenomenon, which depends on physical, emotional, spiritual, and cultural factors, has yet to be fully understood, but is of vital interest.Acupuncture is one of the oldest and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pain therapy. In its theory, it provides an interface for body, emotion, mind, and culture.

Aim

By portraying and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it will be shown that a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both pain and acupuncture can lead to an integra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and that acupuncture – due to its physiological concepts and its idea of man – can lead to an 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in pain therapy.

Methods

In-depth study of literature, long-tim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therapy of acute and chronic pain, intensive study of acupuncture in historical context, as well as practical, own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and knowledge in medical history as well as sinology, thereby joining the competences of two university institutes.

Results

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history from ancient times up to the 19th century. It is found that with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the interpretation of pain has always been a synthesis of individual sensation and cultural, philosophical concepts in both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world, and that by the time of the 16th century, both worlds had come to influence each other.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acupuncture experienced its first heyday in Europe, which came to an abrupt ending due to the pharmacological breakthrough discoveries of potent analgesics, both in Europe and in China.

Discussion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pain in the historical course from ancient times until the 19th century, and its dissociation from the individua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reputation of modern pharmacological pain therapy over acupuncture, both in Europe and the East. It may be postulated that still today, the results of this historical process stand in the way of the evolution of a much needed, all-encompassing approach including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theoretical system integrating scientific finding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aying tribute to the subjectivity of pain.The following parts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pain, modern pain therapy, and various approaches by acupuncture in the 20th and 21st centuries in order to finally, using a model, show a way out of this dilemma.  相似文献   

18.
陈慕远 《中国针灸》2004,24(12):837-839
目的:探讨微针系统的实用性.方法:通过临床对1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头针、眼针进行分组治疗,对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体针、耳针、腕踝针进行分组治疗,并对不同针法的疗效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对比所采用的微针系统几种针法的临床有效率没有一种优于体针疗法.结论:微针系统不应是21世纪针灸研究继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伍怀芝  杨佳 《世界中医药》2021,(2):335-338,345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20.
洪亚群  唐宏图  吴松  李佳 《光明中医》2012,27(5):1035-1037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针灸事业,人民群众广泛需求针灸治疗,国际社会也越加关注针灸特色,可以说,针灸学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但是,目前针灸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针灸教材、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及临床基地相对不足,国际针灸人才培养混杂不清.今后,应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走临床实用、多学科交叉及国际化发展之路,培养出高层次针灸人才,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