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中山医院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为了使运动终板损害的患者能恢复肢体肌肉的运动功能,于1982年开始进行了运动神经终板再生的实验研究。以2只狗与18只大白鼠做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的腓总神经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至束与亚束后再植入去神经的腓肠肌外侧头浅表肌束内。术后90天,对3只大白鼠作了检查,刺激腓总神经,其新支配的腓肠肌外侧头有明显的收缩,另2只大自鼠分别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对解剖学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种适合显微外科需要的显微解剖正在逐步形成。 1973年大块游离肌肉移植在临床上获得成功,但对供肌的血管、神经适用于显微外科解剖知识,在一般大体解剖书刊中却往往查不到。为了解人体供肌的选择与其血管神经的详细解剖,自1976年以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50具成人尸体(100例下肢〕的腓肠肌及其血管神经,对其在显微外科上的应用作了初步评价。 一、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腹较宽厚,肌力较强,各有单一的血管和神经;血管外直径在2mm以上,血管蒂长度为3~4cm;移去一头对下肢功能影响不大,可用于战伤修补大块组织缺损,或对某些动力肌的功能重建。 二、腓肠肌内侧头的肌腹宽厚度、血管外径以及血管蒂长度均大于腓肠肌外侧头,故选用供肌以内侧头为宜。内侧头区的皮肤血供以肌皮动脉为主,外侧头区以直接皮动脉为主,故前者可选用肌皮瓣,而后者可选用皮瓣或肌瓣。  相似文献   

4.
近十余年来,随着临床显微外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也有较大的进展,尤其显微外科的小血管缝合技术的提高,使带血管的神经游离移植成为可能。许多临床,实验研究和解剖研究都证明了,带有血供的神经移植优于不带血供的神经移植。由单纯的神经移植到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是周围神经显微外科的重大发展。而正是周围神经(简称神经)血供的研究,为自体带有血管蒂的神经移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报告1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带血管蒂髂骨移位和带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腓肠肌皮瓣及下腹岛状皮瓣移位进行修复与重建,均获得良好效果。并就修复方式的选择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查腓肠肌变异的程度与形式,为显微外科手术移植材料提供有用的资料。方法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尸体并进行全面解剖,切取出变异的肌组织进行切片,H-E与镀银染色,光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在该例左右窝处,于半膜肌止点的肌腱上各发出一条肌腱(长约2~3cm,宽约2~2.5cm),该肌腱连接着一段肌腹(长约3~4cm,宽约2~2.5cm),并从内上方延续到外下方斜行走,最终与腓肠肌的外侧部完全融合。两侧变异的肌肉均有独立的相应神经支配和血管系统。H-E染色的结果正常;镀银染色显示,由胫神经发出的细小神经末梢与变异肌腹的肌纤维形成正常的连接。结论该例的两侧变异的肌肉均形成了完整的神经—运动联系单位,这有可能使其成为潜在的移植材料而用于显微外科的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正> 在显微外科发展中,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是1960年Jacobson和Suarez在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下,对直径1.6—3.2毫米的细小血管进行缝合获得100%的通畅率。由于细小口径的血管学够接通,很快就使显微外科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 吻合直径1毫米左右的营养血管而移植组织或肢体,是显微外科的又一贡献。继六十年代取得断肢(指)再植、姆至拇的移植、神经束膜缝合和束间神经移植,七十年  相似文献   

8.
郑松  刘明 《浙江医学》2004,26(9):695-696
血管球瘤又称球状血管瘤、血管神经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但以手指甲下最多见.本病发生率并不高,但误诊率极高.笔者于2001~2003年收治5例,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8例分析董长峰高喜春朴哲范(吉林化工医院神经外科132021)我院自1992年至1997年采用显微外科神经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1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女7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在1982年7月选用直接供应肩背部皮肤的旋肩胛动脉浅支为血管蒂将肩背部皮肤作为游离皮瓣应用于二例急诊病人,获得初步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显微外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各个领域,故外科手术趋向于更精细化和无损伤化。腰椎间盘脱出症应用传统的髓核切除术,效果良好。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腰椎间盘切除术。国内郭氏和姜氏于1982年11月及1983年1月先后报导了显微外科技术在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和浙医二院受省卫生厅委托于1983年10月10日~10月31日,为期三周举办了首届脑血管搭桥神经显微外科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来自温州金华舟山绍兴宁波杭州慈溪桐庐龙泉诸暨衢县等地的12名高年资医师。学习期间学习了显微外科概况,手术显微镜与手术放大镜,显微器械与缝合材料,小血管吻合技术,周围神经吻合技术,应用显微外科摘除脑脊髓肿瘤,颅外颅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已经成为功能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自从Janetta于1967年首创以来,MVD在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使用已变得越来越普遍.MVD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减压材料隔开血管和神经,解除神经根或神经通路上相关血管的压迫症状.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如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 TN )、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迷走神经麻痹、耳鸣、眩晕等.据报道,MVD可确保80 %~90 %的症状控制率,尤其是在HFS和TN患者中[ 1-2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臂丛神经合并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不同损伤部位,采取臂丛神经血管探查,进行神经修复、移植及血管修补、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达到同时修复神经及血管损伤的要求。术后及时辅助进行相应康复治疗。结果本组13例,经1年以上随访,患肢血管循环良好,部分病例恢复神经功能,优良率为67%。结论对臂神经合并血管损伤采用显微技术进行神经、血管的修复及重建,可避免肢体缺血坏死,而术后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上肢功能的恢复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自1976年Silber宣称将腹腔睾丸移至同侧阴囊内,1980年Martin等报告应用血管吻合方法将腹腔内高位睾丸成功移置阴囊内以来,国内1982年起至今年8月止陆续共约17例26只睾丸自体移植的成功报告。我院外科于1984年2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施行移植1例,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腓肠肌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许多作者对腓肠肌的血管神经支配做了观察和测量。McCraw和Feldman也从解剖基础到临床外科对腓肠肌皮瓣(内侧头)做了描述。但是,对于肌动脉在肌肉内的分布形式;肌静脉与小隐静脉的交通情况;肌皮动脉的数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17.
手指、虎口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手外科界探讨的重要课题,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为手指、虎口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不少方法。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应用桡神经浅支腕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及食指皮肤缺损、虎口挛缩扩大成形4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课题属于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皮神经皮瓣(neu-rocutaneous flap)又称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neurocutanous vas-cular flap),是1992~1993年国外学者通过解剖研究提出的新概念。我科于1994年开始在国内最早进行临床应用,1995~1997年间向全国推广。1996年论著“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年论文“四肢皮神经皮瓣的临床应用”在全国修复重建外科学术会议上得到“国内领先”的评价,1998年论著“带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发表在  相似文献   

19.
腓肠肌居小腿后侧,内外各一块,由胫神经、腘动脉、腘静脉分别发出腓肠动脉神经在其上份内前侧进入该肌。用腓肠肌皮瓣带血管移植来修复脱皮缺损是很好的材料之一,特别是转位用它来修复膝部、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用18只Wistar大白鼠和2只狗作为实验动物,将其腓总神经用显微外科技术分离至束及束以下分支,然后移位植入去神经的腓肠肌外侧头上1/3~1/2浅表肌束内。术后60~262天分别作肌电图检查、肌力检查、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实验结果证明腓总神经植入肌肉处有运动终板再生,并恢复了良好的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