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2001-02~2004-02我院收治的142例脑梗死急性期伴有发热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01-02~2004-02共收治可供分析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96例,其中脑梗死急性期伴发热142例,男105例,女37例.  相似文献   

2.
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4-12至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选择发病在48h以内,全部经头颅CT证实并排除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疾患的急性脑梗死病例78例,随机分为2组.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脑梗死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加重脑功能损害,提示预后不良。本文分析我院2009-01—2012-06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0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例。所有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中年人高发,多伴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1]。本组选取我院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02—2011-02收治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21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41~84岁。经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胃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临床表现有呕吐症状,呕吐物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往往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作者对15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了监测,探讨血脂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入选病例来自我院神经内科2009-01~2010-03住院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明确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检测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与对象 选择我院2009-01~2010-01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6~80岁,平均61岁;发病均在48 h 以内,均为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症诊断要点>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我科2006-01-2011-12收治急性脑梗死后继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45~85岁,平均65岁;既往有高血压13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8例,长期饮酒史9例,吸烟史13例.  相似文献   

9.
正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2-01—2015-01就诊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01—2015-01就诊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且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入组标准:(1)发病48h内入院;(2)均为首次发病;  相似文献   

10.
出血性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本院2003-05~2005-04收治的7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梗死后出血与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合并高血糖、溶栓治疗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及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或MRI,以早期发现出血性梗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我科自2013-01—2013-12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13-01—2013-12收住我科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72例,女28例,年龄38~80岁,平均60岁;既往有高血压史70例,高血脂40例,糖尿病史32例,冠心病史28例。  相似文献   

12.
我院神经内科2009-06—2012-12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科2009-06—2012-12收治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符合196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及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42~75岁,平均53岁;发病到入院时间6~46h,平均31h。对照组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55岁;发病到入院时间6~46h,平均32h。2组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梗死部位、既往史、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10-01-2011-01对错过最佳溶栓期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抗栓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0-01-2011-01收治错过最佳溶栓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发病时间7~48h;男52例,女36例;年龄38~69岁,平均(56.21±0.24)岁。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死率高,由此引起的多种功能障碍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院2009-02-2011-12应用脑超声治疗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我科2006-06-2011-06应用颈动脉灌注治疗急性脑梗死1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选择标准:①按照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标准[1],选择急性脑梗死属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②首次发病或再次发病在3~48h以内,年龄在35~82岁,出现一侧神经功能缺损的体征: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或减弱,浅感觉障碍或优势半球梗死出现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行颅脑CT或MRI检查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丁苯酞(恩必普)软胶囊是国家一类新药,《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推荐其在脑梗死的急性期使用,我科自2009-01~2010-01使用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来自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发病到入院均不超过72 h,全部符合1995年全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溶栓治疗已被临床实践所肯定,2003年03~2001-07我院应用丹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急诊病人,男42人,女20人,年龄48~81岁,中位年龄67岁。合并高  相似文献   

18.
<正>我院2013-01—2014-01应用脑苷肌酞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01—2014-01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入选条件:(1)符合1996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2)经脑部CT和或MRI检查证实;(3)开始治疗时间在发病后6~72h;  相似文献   

19.
我科于2004-04~2008-10使用葛根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全部为发病3d内住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经头颅CT确诊.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0~82岁,平均64岁;对照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38~80岁,平均66岁.2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2002-02~2002-08,我们使用赛莱乐注射液(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80例急性初发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男56例,女24例,平均70.2±9.3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赛莱乐治疗组,其中1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