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于青  孟浩  叶盛  董世奇  王玲 《上海医药》2010,31(7):328-330
目的:评价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信流丁)对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随访30例(60眼)10~15岁近视眼初发的患者,给予信流丁滴眼液,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检测受检眼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眼压、眼轴长度等数值变化,并记录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受检者用药前裸眼视力平均为0.34±0.19,用药后1个月,裸眼视力较前明显提高至0.52±0.21(P〈0.001),等效屈光度相应降低(P〈0.001)。用药3个月视力及等效屈光度继续改善(P〈0.05)。但用药6个月与3个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前后患者眼压无明显改变,用药6个月眼轴长度平均增长0.11mm,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信流丁滴眼液对青少年初发性近视有良好控制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方法中,本研究将对眼轴测量监控角膜塑形镜的作用予以重点分析探讨。方法 将93例青少年近视患儿作为主要对象,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 88眼)与对照组(44例, 88眼)。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并以眼轴测量监控。比较两组患儿戴镜前、戴镜后6、12个月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情况,观察组戴镜前及戴镜后12个月的角膜地形图参数的变化情况,两组12个月眼轴增长情况;分析屈光度与眼轴、角膜曲率、眼压的线性相关情况。结果 戴镜前,两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无差异(P>0.05);戴镜后6、12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屈光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戴镜前,两组平K、陡K无差异(P>0.05);戴镜后6、12个月,观察组平K、陡K分别为(40.96±1.12)、(41.10±1.13)D与(42.05±1.12)、(42.28±1.15)D,低于对照组的(42.63±1.22)、(42.70±1.24)D与(43.67±1.38)、(43.77±1.38)D(P<0.05)。戴镜12...  相似文献   

3.
曾瑛  石浔  胡爱梅 《江西医药》2011,46(5):448-449
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8;t=-0.94,P=0.3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阿托品眼液治疗青少年早期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抽样调查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早期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玻璃酸钠眼液滴注,观察组以浓度为1%阿托品眼液进行滴注,对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轴长度以及疗效变化。结果观察组痊愈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下降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变比例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裸眼视力、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青少年早期近视中给予1%阿托品眼液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眼轴长度且其不良反应发生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近视青少年行低浓度阿托品在延缓近视方面的效果、安全性,为青少年近视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80例(16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近视<6.0 D)和高度近视组(近视≥6.0 D),各40例(80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80眼),可细分为低度近视治疗组、低度近视对照组和高度近视治疗组、高度近视对照组,各20例(40眼)。对照组(低度近视对照组和高度近视对照组)患者均常规佩戴框架眼镜,治疗组(低度近视治疗组和高度近视治疗组)患者在白天佩戴框架眼镜基础上滴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四组屈光度、眼轴长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低度近视治疗组和低度近视对照组、高度近视治疗组和高度近视对照组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低度近视治疗组与高度近视治疗组、低度近视对照组与高度近视对照组的屈光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治疗组和高度近视治疗组治疗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对照组与高度近视对照组治疗后1年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分别为(4.29±1.40)D、(8.83±0.68)D、(24.33±0.45)mm、(26.70±0.32)mm,均大于治疗前的(3.46±1.33)D、(7.55±0.63)D、(23.85±0.43)mm、(26.01±0.3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阿托品在延缓青少年不同程度近视方面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是理想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阿托品眼膏及凝胶用于儿童验光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12名3~12岁儿童随机分为1%阿托品眼膏组和1%阿托品眼用凝胶组,于点眼3、5、7d测量其屈光度,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比较1%阿托品眼膏组和1%阿托品眼用凝胶组以及点眼3、5、7d其睫状肌麻痹作用有无差别。结果1%阿托品眼膏及1%阿托品眼用凝胶用于儿童散瞳验光各组间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远视组3d与5d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5d与7d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近视组3、5、7d各组间屈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散光轴向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阿托品眼用凝胶及1%阿托品眼膏用于儿童散瞳验光作用相同,对于静态屈光度为远视的儿童点眼时间不应少于5天,而静态屈光度为近视的儿童点眼3天即可得到准确的屈光度。  相似文献   

7.
汪传梅 《安徽医药》2009,13(2):202-202
目的探讨阿托品眼膏的用药方式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就诊的4至15岁以下屈光度数在-1.00ds至-2.50ds之间的青少年60人共120只眼,根据自愿原则分为3组,如下A组:每周用两次阿托品眼膏。B组:每天晚上用阿托品眼膏。C组:每天晚上用阿托品眼膏,持续1个月后停用,停用1个月后再用药膏。两个月为一周期。经过3年多观察上述3组成员的近视发展变化。结果3组经治疗后视力平均少许下降,3组间无明显差异。近视度数改变不明显,3组间也无明显差异。角膜曲率改变以B组明显。结论阿托品眼膏联合轻度远视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中,阿托品眼膏持续性用药和间断性用药对视力和近视度数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对角膜曲率的改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眼科2014年3~12月收治的101例(202只眼)中低度近视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100只眼)给予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治疗;观察组51例(102只眼)给予角膜塑形镜治疗,采用全国儿童弱视防治组制定的弱视评价标准评价视力恢复情况,观察眼球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指标评价两组治疗后的近视控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患者屈光度及视力,但观察组屈光度小于对照组,视力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在控制或延缓屈光度增加及提升视力上,起效更迅速,疗效更确切,患者依从性高,操作简单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凡  白雪 《贵州医药》2023,(12):1951-1952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控制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近视青少年168例(336眼),按治疗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168眼)。两组入选者均佩戴角膜塑形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01%阿托品滴眼液,观察两组视力情况、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瞳孔直径。结果 两组入选者在治疗前后视力情况、屈光不正、眼轴、角膜曲率均无差异,治疗后角膜曲率均出现增长,但两组之间无差异,治疗前两组亮瞳、暗瞳直径无差异(P>0.05)。治疗后眼轴增长幅度小于对照组,屈光不正低于研究组;治疗后两组瞳孔直径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控制效果良好,瞳孔直径增加,控制屈光度,对角膜形态无负面影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防控儿童近视中应用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9年01月—2021年12月时期)收治患有近视的儿童中全矫单光框架眼镜佩戴治疗者30例(58患眼),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在全矫单光框架眼镜佩戴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的另30例患儿(58患眼)为研究组。评价对于儿童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时瞳孔直径、眼轴长度、眼压,评价治疗效果及治疗不良反应,并统计患儿家属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近视儿童治疗前瞳孔直径、眼轴长度、眼压,经治疗后6个月瞳孔直径、眼压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6个月近视儿童的眼轴长度较治疗前下降或增加速度延缓,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组内及治疗6个月的组间相比,(P<0.05)。研究组近视儿童中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近视儿童家属对治疗的总满意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近视的防控中,应用低浓度(0.01%)阿托品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断使用1%阿托品眼膏治疗青少年不同类型近视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了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确诊为近视眼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滴用l%的阿托品眼膏,每天3次,每次1滴,连续点3d后停药,每3个月后重复治疗一次。每3个月测定眼调节幅度、屈光度、眼轴随访一年。结果随访过程中,各组近视屈光度都呈增长之趋势,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时间段,假性近视组、混合性近视组与对照组相比调节幅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性近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近视患者的眼轴均呈逐渐延长的趋势,但以对照组的增长速率较大,随诊3个月时各组与对照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随诊9个月时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可以通过放松调节、抑制眼轴增长多途径来治疗不同类型的近视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阿托品滴眼液联合OK镜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儿童近视治疗当中,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以随机双盲的方式实施对比研究,将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作为研究区间,选取厦门眼科中心有限公司医学验光配镜部近视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联合组(n=50),对比两组患儿的最佳矫正近视力、裸眼视力、眼睑板腺功能、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角膜参数、眼轴长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的最佳矫正近视力、裸眼视力、眼睑板腺功能、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角膜参数、眼轴长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近视力、眼睑板腺功能、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联合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联合组角膜曲率和厚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联合组的眼轴长度增长量较对照组低(均P <0.05)。此外,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阿托品滴眼液联合OK镜治疗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近视儿童的眼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在日间佩戴框架眼镜,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访12个月,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裸眼视力;治疗12个月后,根据去片裸眼视力分为裸眼视力低下组(n=26)和非裸眼...  相似文献   

14.
李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82-183,188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学龄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将98例学龄期近视儿童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48例和框架镜组50例,戴镜前和戴镜后2年检查眼轴长度、眼屈光度,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眼轴长度分别为(22.48±1.53)mm和(22.46±1.48)mm,治疗后眼轴长度分别平均增长(0.39±0.06)mm和(0.62±0.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分别为(-1.75±0.50)DS和(-1.75±0.25)DS,治疗后屈光度分别增加(0.50±0.25)DS和(1.25±0.50)D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进展,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可作为观察近视进展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为改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视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近视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给予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2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结果 观察组佩戴后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佩戴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屈光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屈光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观察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眼轴长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结论 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显著,有效控制了近视的发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刘素江  吕建华 《河北医药》2013,(18):2753-2755
目的探讨0.04%阿托品滴眼液、棱镜式组合透镜和二者联合应用,对控制单纯性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35例轻度近视学生,随机分为4组,A组:阿托品组,给予0.04%阿托品滴眼液每晚睡前1次滴双眼;B组:棱镜式组合透镜组,给予佩戴棱镜组合透镜;C组:联合治疗组,给予0.04%阿托品滴眼液滴眼联合棱镜式组合透镜配戴;D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验光配镜,局部及全身均不使用任何药物和其他治疗。记录治疗前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远用屈光度、调节力。结果近视度数平均上升值治疗组平均为(0.29±0.55)D,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试验前增加(0.78±0.18)D,治疗组近视进展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4%阿托品滴眼液和单用棱镜式组合透镜对青少年轻度近视均安全有效,对控制屈光度的发展,调节功能的恢复疗效相同;合理应用可控制近视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29-231
目的研究并探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对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视力矫正治疗且随访成功的120例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视力矫正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单一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观察组53例患者采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术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眼屈光度数、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年后以及2年后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眼压、眼轴长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眼压、眼轴长度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为4.4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采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术治疗,可有效矫正患者视力,改善其眼屈光度数,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8.
沈炯 《海峡药学》2013,25(4):176-177
目的探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3月~2012年6月间就诊于本院的初发近视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消旋山莨菪碱组(A组)和复方托吡卡胺组(B组),每组有患儿55例。A组患儿给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B组患儿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裸眼视力、等效屈光度、眼压、眼轴长度等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裸眼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患儿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等效屈光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等效屈光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A组患儿的等效屈光度明显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眼压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眼轴长度均无明显变化,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初期近视,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好,可作为初期近视患儿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渐进多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和探讨渐进多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作用。方法1.00D~-6.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Ⅰ组配戴近用附加度数+1.50D渐进多焦镜,Ⅱ组配戴角膜塑形镜。观察3年治疗期满时,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与同期配戴渐进多焦镜3年的Ⅰ组比较屈光度及眼轴的变化。结果3年后,Ⅰ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84±0.49)D,Ⅱ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49±0.6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眼轴长度Ⅰ组平均增长(0.46±0.11)mm,Ⅱ组平均增长(0.29±0.15)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塑形镜较渐进多焦镜更能有效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对近视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影响。方法:自愿参加本试验的近视患者116例227眼,按照持续视近后眼压升高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0.5mmHg)95眼,B组(0.5mmHg~1.0mmHg)79眼,C组(>1.0mmHg)53眼。所有受试者检查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随访1a后再次检查,对各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进行方差分析,对所有受试者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值与眼压变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屈光度增加(0.48±0.35)D;B组增加(0.61±0.38)D;C组增加(0.96±0.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6,P<0.05)。A组眼轴长度增加(0.18±0.27)mm;B组增加(0.23±0.28)mm;C组增加(0.36±0.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51,P<0.05)。屈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值均与眼压变化值呈正相关。结论:持续视近所致眼压变化与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速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近视的发展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