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当静脉血栓脱落时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威胁病人生命安全,故熟悉剖宫产术后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现总结我院剖宫产术后11例并发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成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6例DVT的临体资料,分析其相关因素.采取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DVT与妊娠合并心血管丧病.糖尿病,高龄产妇.经产妇体重>80kg等高危因素有关.结论 非手术疗法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38例患者中,29例7 d~9 d后症状明显缓解,其中治愈20例,好转9例;9例患者在15 d~17 d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6例治愈,3例好转。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出现。结论规范合理的诊疗方法对于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我院剖宫产术后18例并发下腔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剖宫产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55%发生于分娩或手术后3周内[1]。术后一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死而危及生命,因此下肢深静脉血栓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护人员的重视。早期下床活动可有效预防DVT发生,而手术应激、术后强迫体位、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是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行剖官产手术93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10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我院自1995年1月-2003年12月,共行剖宫产手术930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年龄在26-37岁,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6月间的64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医用弹力袜进行深静脉血栓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护理措施,于术后5 d采用多普勒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血栓,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浆D-2聚体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经医用弹力袜干预护理后,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血浆D-2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5天试验组血浆D-2聚体水平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医用弹力袜进行干预护理操作简便、安全,能够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孕妇妊娠期及剖宫产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性期可因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妊娠期DVT发病率为0.13‰~0.50‰,产褥期为0.61‰~1.50‰,DVT在产褥期虽然发生较少,但较非孕期增加6倍,而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产后DVT的风险[2]。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DVT,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约0.5‰~3‰,其危险是阴道分娩的5倍[1].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调查中指出,中国的剖宫产率近50%,远远超过了WHO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15%[2].急性期可引起患肢肿胀、疼痛,甚至血栓脱落发生肺栓塞,短时间内即可致命;慢性期可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造成功能障碍,长期影响生活质量[3].因此,如何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很重要.2014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l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于我科行剖宫产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41例患者给予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治疗期间无新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患者16-27d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查下肢超声示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结论剖宫产术后DVT经过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患者预后良好,但应警惕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3月于我科行剖宫产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41例患者给予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1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好转,治疗期间无新血栓形成、肺栓塞发生,患者16~27 d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查下肢超声示广泛侧支循环建立。结论剖宫产术后DVT经过及时诊断,规范化治疗,患者预后良好,但应警惕肺栓塞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并探讨剖宫产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该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展开研究,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9年9月间144例产妇为研究样本,参考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间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加强LEDVT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剖宫产术后易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积极预防,并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0例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一般护理措施,治疗组采用积极的综合整体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护理后,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28岁,维吾尔族;住院号58126。剖宫产术后2周,左下肢疼痛3天,肿胀2天于3月9日入院。患者因足月孕,脐绕颈二周,要求手术于2月20日在妇产科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出血100ml,术后第2天感左下肢略有疼痛,未在意。术后一周痊愈出院,感左下肢仍有疼痛不适,入院二天前发现左下肢肿胀,活动后疼痛。3月9日门诊彩超示:左侧髂外静脉、股静脉、股深静脉、国静脉及大部分隐静脉形态结构失常,管壁增厚,内膜粗糙,其内可见异常实质性回声,形状呈宽带状,内部为不均质强回声,阻塞部位管腔不能压闭,近端静脉扩大,深吸气后管径变化不明显。彩色多普勒显示:阻塞处近心端无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检测:近心端无回流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逐年增多,可以导致肺梗塞,威胁病人生命,或形成静脉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手术可使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高,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屡见不鲜,故预防及早期诊治剖宫产术后DV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针对43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护理分析,总结预防方法及治疗过程的护理措施。结果:8例临床治愈,5例失访。结论:对剖宫产患者早期合理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预防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10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DVT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DVT、肿胀、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PLT)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50/50),高于对照组92.00%(46/50)(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改善患者凝血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