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应用高渗构橼酸盐腺嘌呤液(HCA液)加前列腺素E1(PGE1)对大鼠供肝进行灌注,探讨PGE。在供肝灌注冷保存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是HCA灌注液中加入PGE.加器官保存液(UW液)注取肝,对照组则单纯使用HCA液加UW液灌注取肝。经不同冷保存时间后,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病理学变化。结果在10h和20h保存时间点,实验组ALT和LDH以及MDA和MP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酶值水平均随冷保存时间延长增高(P〈0.01);实验组SOD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降低(P〈0.01)。病理变化可见实验组肝窦、肝细胞索结构清晰,肝轻度肿胀,无细胞坏死。结论HCA液中加入PGE1后对肝脏冷保存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GE1在灌注过程中通过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中性粒细胞与肝窦库普弗细胞及内皮细胞的黏附,减轻多种组织和细胞损伤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供肝冷保存后灌洗液中内皮素-1(ET-1)水平与供肝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供肝植入前评价供肝质量寻求一种可能的方法。方法建立大鼠肝移植的供肝切取的动物模型,切取供肝后0~4℃冷保存,测定冷保存0、4、8、12、16和20h后,肝脏灌洗液中ET-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取少许肝左中叶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观察供肝肝窦内皮细胞(SEC)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在热缺血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大鼠供肝灌洗液中ET-1含量随冷保存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是冷保存早期变化不明显(冷保存4h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5),冷保存8h后有显著差异(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1)。(2)ALT及AST水平随着冷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但是冷保存早期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冷保存8h、4h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5),冷保存中晚期12h后有显著差异(与冷保存0h组相比,P〈0.01)。(3)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肝窦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形态学的改变。结论大鼠供肝灌洗液中ET-1含量变化与肝窦内皮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明显相关,肝脏冷保存末期灌洗液中ET-1的含量可反映移植前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及肝脏质量,对早期评价大鼠供肝质量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肝脏移植过程中,低温保存和缺血可导致肝脏产生氧自由基而损伤肝组织。目的:研究自制器官保存液对低温保存大鼠肝脏氧自由基的影响,并与器官保存液的"金标准"UW液进行对比。方法:16只9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建立SD大鼠肝脏灌注模型,分别用自制器官保存液组和UW液组灌洗肝脏,取出肝脏置于4℃保存液中,于保存24,48,72h后分别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总抗氧化能力和活性丙二醛水平。结果与结论:自制器官保存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各时点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总抗氧化能力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与UW液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自制器官保存液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对大鼠肝脏的损伤。自制器官保存液对低温保存大鼠肝脏在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与UW液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是导致非外科性移植物胆管树损害最重要的始动因素。观察不同胆道灌洗液对大鼠肝移植供肝胆道保存的影响,以筛选出一种较为理想的胆道灌洗液,使胆道在冷保存期间获得器官水平上的最佳保护。方法:实验于2006-08/12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设计及分组:实验因素包括胆道灌洗液与冷保存时间,不同的灌洗液分别为胆道灌洗液a(生理盐水、HCA液),胆道灌洗液b(HTK液、UW液);冷保存时间为4h,8h,12h。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用[L9(3^4)]正交表对实验因素随机分组,共分为9组。②实验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5只,分为9组,每组5只。制作大鼠取供肝模型,按照实验设计分别选择不同的胆道灌洗液进行胆道灌洗,在相应的冷保存时间取胆管组织进行检测。③实验评估: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进行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检测,计算凋亡指数;在电镜下观察胆管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求出每张照片中所有胆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平均体积和数密度。结果:4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通过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与直观分析得出下列结果。①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正交设计结果:胆道灌洗液a、胆道灌洗液b及冷保存时间是决定大鼠供肝胆道冷保存损伤的主要因素(P均〈0.01);其中HCA液、HTK液及4h冷保存时间较为理想,且三者结合效果更好。②胆道上皮细胞线粒体平均体积及数密度的正交设计结果:胆道灌洗液a、胆道灌洗液b及冷保存时间是决定大鼠供肝胆道冷保存损伤的主要因素(P均〈0.01);其中HCA液、HTK液及4h冷保存时间较为理想,且三者结合效果更好。结论:①正确选择胆道灌洗液可以大幅度减轻肝移植供肝胆道的冷保存损伤,保护胆管上皮细胞。②胆道灌洗液以选择HCA液与HTK液结合灌洗的方式较为理想,冷保存时间越短越理想。  相似文献   

5.
丹参对离体大鼠肝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参对离体低温保存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供肝切取采用模拟临床肝移植的标准取肝法,离体肝组织置于4℃保护液中。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32只(再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为1、2、3、6h4个亚组,每组各8只)、实验组(B组)32只(再根据不同保存时间分为1、2、3、6h4个亚组,每组各8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设为保存0h组)。肝脏保存1、2、3、6h后,测定肝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等的含量,线粒体Ca^2+含量及Ca^2+-ATP酶活性。观察实验组、对照组肝细胞及线粒体形态学改变。结果:(1)实验组肝细胞ATP的含量、Ca^2+-ATP酶活性、线粒体Ca^2+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光电镜下见随保存时间延长,实验组细胞损伤较对照组轻微。结论:丹参能改善低温保存肝脏的能量代谢;减轻线粒体钙超载,减轻低温保存肝脏线粒体的损害,因此丹参能提高供肝保存质量,可用于供肝保存。  相似文献   

6.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新西兰白兔30只,随 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创伤失血性休克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动物模型用经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40±5)mm Hg(1 mm Hg=0.133 kPa).维持90 min后回输全部失血及等量乳酸林格液进行复苏。复苏后4 h 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BALF-NE)活性、肺叶湿/干重比 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休克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MPO含量、BALF-NE活性以及湿/干重比均较假手 术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乌司他丁治疗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休克组(P均<0.05)。结论 蛋白酶抑 制剂乌司他丁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时能够抑制肺MPO和NE活性,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减轻缺血-再灌注 后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肝缺血30min、再灌流90min组(B组)、缺血前30min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肝缺血30min、再灌流90min组(C组)。分别测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氨酶(LDH)浓度;测定肝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流90min时C组的血浆ALT、AST、LDH值及肝组织MPO含量均低于B组(P<0.01),且C组的肝细胞显微、超微结构损害的改变较B组的轻。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缺血再灌流时中性粒细胞在肝组织中的聚集,从而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流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72只SPF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每组24只。各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分为0 h、2 h、4 h、8 h,各时间点6只大鼠。建立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乌司他丁组。同时,经股静脉采血备检;取骨骼肌组织分别固定,备电镜、光镜检验。分别测定各组动物骨骼肌在发生再灌注时间点0 h、2 h、4 h、8 h时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不同时点大鼠后肢腓肠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细胞结构形态。结果缺血再灌注组血浆LDH、CK的含量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缺血再灌注组和乌司他丁组LDH、CK在各时间点的水平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乌司他丁组各不同时点血浆LDH、CK的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腓肠肌组织表现为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4 h为最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4 h为最高;缺血再灌注组各组动物血浆SOD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各时间点腓肠肌中MDA含量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SOD含量高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①乌司他丁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②乌司他丁能有效抑制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骨骼肌细胞破坏而引起的LDH和CK的释放,因此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骨骼肌的损伤有保护作用;③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乌司他丁组的SOD活性要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而反映氧自由基对骨骼肌损害的MDA的含量却较单纯缺血再灌注低,提示乌司他丁在清除氧自由基及减轻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Fas和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Fas和FasL的表达情况,探讨细胞凋亡在中毒性肝损伤发病中的地位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3、9、16、24、36和48h6个亚组,每组5只。制备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肝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 Fas和FasL在正常大鼠肝细胞中未见表达,实验组3h后即开始有明显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表达相应增强;病理学和TUNEL检测结果均显示肝脏有严重损伤,大量肝细胞发生凋亡。大鼠染毒后血清ALT、AS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十分显著(P〈O.05或P〈O.01)。结论 大鼠急性肝损伤时Fas和FasL表达显著增加,和肝细胞凋亡变化相一致,提示Fas/Fasl。系统及介导的细胞凋亡反应在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