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圳市250名健康成人尿2,5-己二酮生物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制鞋厂、玩具厂和印刷厂等广泛应用 ,曾发生过多起职业中毒。正己烷属低毒类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抑制作用 ,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正己烷具有高挥发性、高脂溶性 ,并有蓄积作用。尿 2 ,5 己二酮是正己烷接触者的代谢产物 ,目前国内外均将尿中 2 ,5 己二酮作为接触正己烷生物监测指标。为探讨尿 2 ,5 己二酮生物接触限值 ,我们对深圳市2 5 0名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的健康成年人作了尿 2 ,5 己二酮测定。1.对象与方法 :筛选身体健康、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史的工人、机关干部和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家规模较小的制鞋厂中40名接触含正己烷50%以上的粘胶剂及洗液的工人(男10名,女30名;接触工龄1~28年)进行了研究,旨在评价工人尿中排泄的2,5-己二酮与接触正己烷的制鞋工人神经病的神经肌电图改变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关系。工人每日工作7小时,只接触一种粘胶剂或洗液,无防护措施,以前未接触过工业神经毒物。工作一周后,收集工人的尿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正己烷及其异构体的代谢产物,同时使用肌电仪对接触工人进行电生理学诊断检查,用Allen等的方法对肌电检查所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40人中有39人尿中正己烷的代谢产物主要为2,5-己二酮,其浓度平均为6.8 mg/L,最高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正己烷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情况。[方法]用碳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浓度,对121名正己烷接触工人和90名对照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正已烷的部分工人具有头痛(23.1%)、头晕(32.2%)、乏力(43.8%)、四肢麻木(50.4%)等症状;部分工人出现肌力下降(7.4%)、膝反射减弱或消失(11.6%)、手震颤(4.1%)。测定尿2,5-己二酮含量,86接触者(17.1%)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检测正己烷浓度范围263~385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职业接触正己烷可引起四肢麻木、肌力下降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并导致接触者尿2,5-己二酮含量升高;需要定期开展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工作场所的正己烷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4.
尿中2,5-己二酮含量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己烷 (n Hexane)为饱和脂肪烃类 ,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 ,国内正己烷职业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近年来屡见报道[1,2 ] 。由于接触者尿中 2 ,5 己二酮 (2 ,5 Hex anedion ,HD)的浓度与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美国国家工业卫生学家协会 (ACGIH)已将尿中2 ,5 己二酮作为正己烷接触者生物监测指标 ,并规定其生物接触限值 (BEI)为 5mg/gCr[3 ] 。目前国内外测定 2 ,5 己二酮的方法是用二氯甲烷、乙醚萃取 ,气相色谱分离[4 6] ,但由于萃取溶剂有一定的毒性 ,且与 2 ,5 己二酮保留时间较接近 ,不能达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和作业环境人群尿中2,5-己二酮测定,验证2,5-己二酮作为生物代谢物在接触正己烷的职业危害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对6家皮件加工厂黏胶车间空气中正己烷和作业人群尿中2,5-己二酮进行同步测定,另选择1家服装加工厂和1个职业服装学校作为非接触正己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环境空气中正己烷浓度与作业职工尿中2,5-己二酮含量呈正相关,r=0.899,P<0.05;通过对检测尿样中2,5-己二酮异常值逆向调查,验证其作为接触正己烷的生物标志物具有的实际意义,采用SPSS混合样本剖析法分析,对不同接触人群的尿2,5-己二酮测定值统计,推测其生物限值在8.92 ̄11.36mg/L范围。结论尿2,5-己二酮可以作为接触正己烷职业危害评价中灵敏、特征性强的生物标志物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袁华平  俞志祥  朱旭 《职业与健康》2008,24(14):1380-1381
目的了解接触正己烷员工的职业损害情况,为职业卫生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工人班末尿中的2,5-己二酮及其使用的助焊剂中正己烷含量。结果共检测了20名员工的班末尿,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值(4.0mg/L),助焊剂中正己烷含量为30.73μg/μl。结论此公司员工受正己烷的损害较轻,但仍不能放松,要加强管理,做好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2,5-己二酮是正己烷的主要代谢产物。流行病学及毒理动力学研究表明2,5-己二酮可诱发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尿中2,5-己二酮作为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全血液细胞指标特征,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动态观察依据。方法接触组53人,平均工龄3.1年,对照组64人,平均工龄2.2年。用车间空气中正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环境空气中正己烷浓度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各组工人尿液2,5-己二酮浓度进行检测,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指标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接触组为(73.2±9.7)mg/m^3,其个体采样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2.11±0.46)mg/L;对照组TWA为(5.90±0.96)mg/m^3,其个体采样尿液2,5-己二酮浓度为(0.32±0.16)mg/L。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作场所正己烷浓度及其个体尿液2,5-己二酮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组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比容(P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指标分别为(4.74±0.22)×10^12/L,(0.16±0.04)L/L,(12.2±0.5)%,(91.6±3.6)fl,(6.1±1.1)p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尿液2,5-己二酮水平与RBC、RDW呈负相关,与MCV、MCH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可能存在全血细胞某些指标的改变,其中RBC、RDW、MCV、MCH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正己烷职业健康监护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己烷对神经系统早期损伤的检测指标。方法使用多媒体神经行为测试组合中文第三版(NES-C3)对76名正己烷接触工人及109名对照工人的神经行为功能进行测试,同时检测自律神经功能测试(ANS)与血清神经特异性酰化酶(NSE)水平、尿中2,5-己二酮水平。结果在NES-C3测试中,接触组的情感状态、视觉保留、系列加减、目标追踪、曲线吻合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接触者负性情感状态增强,记忆状况中判断错误增加,反应时间延长和记忆的准确性下降,运动协调能力下降。在ANS测试中,接触组吸呼差、乏氏指数、30/15指数、立卧差等值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接触组血清NSE浓度异常率为20.59%(15~25ng/ml)。尿中2,5-己二酮水平未见异常。结论神经行为功能、自律神经功能和血清神经特异性酰化酶等项目可作为正己烷作业人员早期健康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中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的方法。方法 3 ml血样加入内标物喹啉后,置70℃水浴40 min,经HP-5柱分离,内标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血中2,5-己二酮浓度在0.4μg/ml~1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在5.7%~8.1%之间,血液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9.2%~103.6%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2μg/ml。应用该法测定职业正己烷接触者53名和非正己烷接触者30名血中2,5-己二酮,结果显示职业正己烷接触者血中2,5-己二酮含量明显高于非正己烷接触者,并与接触正己烷浓度呈正线性相关(P0.01)。结论建立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2,5-己二酮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低浓度氯气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笔者对5 6名作业工人连续两年的健康查体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加氯作业人员5 6名作为接触组,男7名,女49名,年龄2 8~49岁,平均年龄41 5岁,工龄7~3 3a ,平均工龄2 2a ;选择后勤及办公室等不接触毒物的职工5 0名作为观察组,男18名,女5 4名,年龄2 6~49岁,平均年龄40 5岁,工龄6~3 0a ,平均工龄2 0 3a。1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按照《职业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4865 -85 ) ,对5 6名作业人员进行体检,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和职业史等。健…  相似文献   

12.
周丽  何彩  李玲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24-1526
目的推荐我国非职业接触正己烷者尿中2,5-己二酮生物限值并建立相应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选择300名无职业性正己烷接触史的健康成人,其中吸烟者80人,不吸烟者220人。将尿样经盐酸水解,用二氯甲烷萃取、FFAP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对深圳市300名健康成人尿中2,5-己二酮进行了测定,男女2组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8,P〉0.0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者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P〉0.05)。我们用气相色谱法测得的结果其测定范围0.00-60.62μzmol/L,平均浓度为23.74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554,95%上限为57.21μmol/L。结论建议深圳市健康成人尿2,5-己二酮生物限值上限为57.21μ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正己烷对人体血清髓鞘P0蛋白抗体与P2蛋白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触正己烷1年以上的工人269名作为接触组,同时选取未接触正己烷的工人104名作为对照组,测定工人尿中2,5-己二酮的含量,并依据WS/T243-2004<职业接触正己烷的生物限值>将含量超出和未超出生物限值的工人分别设为高接触组和低接触组,进一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工人血清中P0抗体、P2抗体的水平.结果 正己烷接触组工人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值为(3.10±1.35)mg/L,对照组尿中2,5-己二酮含量均低于最低检出限.接触组工人血清中P0抗体(IgG、IgM)和P2抗体(IgG、IgM)表达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接触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己烷可导致人体血清中P0抗体以及P2抗体升高,血清中P0抗体以及P2抗体可作为正己烷接触的易感性标志物,这将有助于正己烷职业中毒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同时也为制定卫生标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n-hexane on expression of serum myelin proteins 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workers, and finding the early biomarker of n-hexane exposure. Methods In the study, 373 subjects were recruited, 269 exposure workers (work experience of more than 1 year)and 104 nonexposure workers were selected. Firstly examined the level of urinary 2,5-hexanedione in the two groups,based on urinary 2,5-hexanedione biological limit value (4 mg/L), the exposed group was divided into highexposed group and low-exposed group. And then collected blood samples and extracted serum. Human 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zero (PO) antibody (IgG, IgM) and human 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two(P2)antibody (IgG, IgM)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ELISA kit.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 of urinary 2,5-hexanedione in the exposed group was (3.10± 1.35 ) mg/L. The level of PO antibody (IgG, IgM ) and P2 antibody (IgG, IgM) in the high-exposed group and low-exposed group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s (P<0.01). Conclusion P0 antibody and P2 antibody could be used as the early biomarkers of nhexane exposure, which not only evaluat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the early, but also provide the policy maker with scientific evidence.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接触正己烷致工人周围神经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6名接触正己烷的工人和128名对照组进行问卷、内科体检和神经传导速度及尿中2,5-己二酮、血清神经特异性烯化酶(NSE)水平测定。结果上帮车间正己烷浓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下帮车间未超标。上帮车间组工人有乏力、肢麻、行走不便、下蹲起立困难、肌肉萎缩、跨越步态、肌力下降、浅感觉减退、腱反射减退等症状体征,与下帮车间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测定248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中172根(69.3%)传导速度减慢,62根(25.0%)波幅下降;32根(12.9%)远端潜伏期延长;186根感觉神经中141根(75.8%)传导速度减慢;班后尿中均检出2,5-己二酮;血清NSE水平测定,异常率为22.6%。结论接触超限值正己烷浓度对工人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2,5-己二酮以及血清NSE水平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噪声对铁路轨道车司机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是铁路轨道车司机作业环境中的主要有害因素之一 ,为探究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 ,选择 2 14名轨道车司机和 2 0 0名不接触噪声的材料总厂工人 ,进行对照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2 14名轨道车司机为噪声接触组 ,年龄 19~ 5 0岁 ,平均 (35 6± 8 0 )岁 ;工龄 1~ 38年 ,平均 (9 9± 7 7)年 ;均为男性。不接触噪声的材料总厂 2 0 0名工人为对照组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6 2± 7 8)岁 ;工龄 1~ 35年 ,平均 (9 2± 7 0 )年 ;均为男性。1 2 方法1 2 1 噪声 使用江西产HS5 6 70脉冲积分声级计 ,按照工业噪声测量规范GB…  相似文献   

16.
硬质合金粉尘可引起作业工人呼吸系统疾病。为探讨硬质合金粉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2 0 0 0年 4月对济南市某冶金科学研究所接触硬质合金粉尘作业的工人进行了肺功能测定。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0年 4月 ,在济南市某冶金科学研究所选择接触硬质合金粉尘的 5 0名男性作业工人为观察组 ,年龄 2 2~ 5 0岁 ,平均 39 0岁 ;作业工龄 5~ 30年 ,平均 15 3年。另在该所选非接尘和有毒有害因素作业的 4 9名男性为对照组 ,年龄 19~ 4 8岁 ,平均 39 2岁 ;工龄 5~ 32年 ,平均 16 0年。两组间吸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 7…  相似文献   

17.
某焦化厂作业工人皮肤损害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化厂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焦炉逸散物及焦炉荒煤烟、煤焦油蒸气、煤沥青蒸气等多种有害物质 ,均可引起特殊的皮肤变化 ,为配合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的修订 ,我们对某焦化厂作业工人进行了皮肤病调查 ,以期了解该行业工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 ,并探讨其与职业因素之关系。一、对象与方法1 调查对象 :受检工人 14 8名 ,其中男 14 6名、女 2名。年龄 2 1~ 6 0岁 ,平均 36 .2岁 ,其中 2 1~ 30岁 5 0名 (占33.8% )、31~ 4 0岁 5 5名 (占 37.2 % )、4 1~ 5 0岁 18名 (占12 .2 % )、5 1~ 6 0岁 2 5名 (占 16 .9% )。作业工龄 1~ 4 3年 ,…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汞对接触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对汞的遗传毒性作初步探讨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汞接触工人为某厂测压实验工段作业人员 45名 ,其中男 2 9名 ,女 16名 ,年龄 2 3~ 5 5岁 ,平均 37 6岁 ,接触工龄 1~ 37年 ,平均 15 3年 ;对照组为无接触有毒物的行政人员 30名 ,年龄 2 1~ 5 6岁 ,平均 36 5岁 ,其中男 16名 ,女 14名 ,工龄 1~ 36年 ,平均 16 4年。1.2 方法 ①作业环境监测 :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生产作业场所空气中汞浓度。监测 9个点 ,18个样品。②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 :采用明胶提取…  相似文献   

19.
正己烷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溶剂,存在于油漆、石油醚和汽油、胶粘剂中。正己烷的主要代谢物为2,5-己二酮,2,5-己二酮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本实验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接触正己烷的人尿中2,5-己二酮进行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住院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进行病史采集,神经病学、神经-肌电图、心电图、生化和眼科检查及尿25-己二酮含量检测,并对患者工作时所使用的洗面水正己烷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患者所使用的洗面水正己烷相对含量为7.0%;发病潜伏期2~58个月,平均(8.5±2.7)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是四肢远端为主的对称性感觉异常、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并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肌电图显示不同程度的神经源性损害改变;尿中均可检出25-己二酮,浓度为0.15~6.52 mg/L,不同中毒程度患者间尿25-己二酮水平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采用促进神经修复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7.89%)患者遗留有双手或小腿肌肉轻度萎缩,其余临床基本康复。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电图检查是周围神经病的早期、重要的诊断手段;尿25-己二酮是正己烷中毒接触指标,但不能用作诊断分级指标;临床以综合治疗为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肌注促进周围神经恢复较有效及安全;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