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约10%(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亿人),全国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达60%(约有6亿多人已被乙肝病毒感染过)。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引起  相似文献   

2.
<正> 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而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伴有不正常肝功能。据调查、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感染程度不同,为掌握本地区正常人群感染情况,我院1995年5月至1996年12月份对本院门诊随诊病人与产前妇女作HBsAg与肝功检查,共计1388人次,其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根据WHO统计,全球有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约占10%。近年来高校学生患乙型肝炎的比例不断增多,给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及教学带  相似文献   

4.
严春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475-476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1亿人以上[1],人群HBsAg阳性率达8.83%[2],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极其广泛,加之乙型肝炎病人有慢性化倾向并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因乙肝病毒携带所引起的如影响就业等一系列现象。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地区,被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占有很高比例。我们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志军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1):831-833
目的我国属乙型肝炎高地方性流行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垂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的重要传播方式。本文对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方式及阻断垂直传播的措施包括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拉米夫定、特异性免疫方式合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等的作用机制作了详细阐述。对阻断乙肝的传播,降低全人群HBV的感染率起到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后果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乙型肝炎在人群中逐年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就是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有资料显示,乙肝病毒(HBV)感染人群高达10%。目前,已知HBV的传播途径有多种,但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母婴及父婴的传播途径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通过对3 110例孕前检查的夫妇双方进行乙肝病毒两对半的检测,了解适龄生育人群的HBV感染状况,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平均为10%,全国约有1亿以上人口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全国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60%,每年发病患者数在百万以上。除因乙肝病毒感染导致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而引起死亡外,在肝癌患者中,约有80%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于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应用乙肝疫苗是预防并最终控制乙型肝炎龟害的最关键措施,为了解南昌市东湖区健康人群(抗 - HBs)的抗体水平,于2003年~2007年开展了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抗 - HBs)水平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感染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对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某艾滋病治疗示范区中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的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HBV及HCV血清标志物,HBV DNA和HCV RNA。分析HIV-1阳性,抗HCV阳性、抗HCV阴性组及HIV-1/HCV感染组中不同HCV RNA载量组HBV病原学检测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178例HBsAg阴性的HIV-1感染者中,HBV-M全阴性35例;单独抗HBs阳性25例;单独抗HBc阳性51例;HBsAb及HBcAb均阳性34例。抗HCV阳性HIV-1感染者与抗HCV阴性HIV-1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标志物(HBV marker,HBV-M)阴性、单独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单独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阳性、HBsAb及HBcAb均阳性及HBV 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CV RNA载量患者HBV DNA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有偿献血感染HIV-1人群中,HCV感染及HCV RNA载量高低与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无关;但合并HCV感染可加重HIV-1感染者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HBV-M)感染模式、HCV抗体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测定乙肝五项、HCV抗体。结果 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sAg阳性53例(58.9%),HCV抗体阳性19例(21.1%),HBsAg并HCV抗体双阳性4例(4.4%);HBVM模式中,HBsAg、HBeAb、HBcAb阳性24例,HBsAg、HBeAg、HBcAb阳性11例,HBsAg、HBcAb阳性17例。结论原发性肝癌与HBV有关,HBsAg、HBeAb、HBcAb阳性(小三阳)应视为高危人群;本实验中,HBV感染有下降趋势,HCV感染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藏族和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不同模式的特点和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HBV受检者2079例。HBsAg阳性者采用胶体金法复检。结果2079例HBV受检者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有14种,主要模式为A模式,占29.34%。汉族占同民族比率为33.84%,藏族占同民族比率为15.49%。大三阳同民族比率藏族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HBsAg感染模式男性均高于女性,藏族男性尤为突出。汉族大三阳年龄组最高值比率在21—30岁,藏族人群此项检出年龄组最高值在31—40岁。结论青海地区HBV感染人群感染模式表现多样性组合模式,HBsAb阳性为主要模式,藏族同民族比率明显低于汉族,提示藏族疫苗接种率低于汉族。藏族男性人群是乙型肝炎预防感染的重点人群;藏族人群乙肝大三阳检出率年龄组比汉族偏高提示转阴率相对偏低,预后相对不良。  相似文献   

14.
金晓循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33-1134,1150
目的 为了掌握吉林市不同年龄段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的效果.方法 2008年在新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同时采血检测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实验室采用ELISA法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利用excel电子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6,P< 0.05)表面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33,P< 0.05).表面抗原阳性率小学生最低,其次是初中新生,最高的是高中新生;而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中生最低,小学生最高.男性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市郊居住的中学生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小学新生组持证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最高,而高中新生组的最低.结论 加强乙肝疫苗免疫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生与发展,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可以做为高年龄组防制乙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HBV-DNA之间的对比分析,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7例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957例乙肝患者中HBV-DNA总检出率为46.8%,HBeAg阳性率为35.6%,Pre-S1-Ag阳性率为79.3%;在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中,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6例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为23.5%和7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V-DNA448例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397例,占88.6%。结论 HBeAg、HBV-DNA和Pre-S1-Ag有较高的符合率,Pre-S1-Ag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早秀  秦健  肖燕 《当代医学》2011,17(12):110-1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的孕妇用不同方法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预防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6月~2010年11月在产科门诊孕检的孕妇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50例,分别于孕24、28、32、36周足三里穴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共4次,每次200IU;对照组150例,同时间、同剂量应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乙肝二对半,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研究组宫内感染率7.3%,对照组宫内感染率1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研究组用药后HBV-DNA滴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特别是大三阳及HBsAg、HBeAb阳性的孕妇.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测率:研究组HBsAb检测率63.3%(95/150),明显高于对照组HBsAb检测率45.3%(68/150).结论 孕妇通过足三里穴位注射HBIg,可有效降低乙肝病毒DNA的滴度,减少HBV的宫内感染,未发现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法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HBV感染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乙肝五项(HBV-M)不同模式及乙肝病毒DNA(HBV DNA)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基因芯片法检测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结果: 64例肝硬化患者中,HBV-M模式有4种,HBsAg、HBeAg、HBcAb阳性者15例,HBV DNA阳性率100.00%;HBsAg、HBeAb、HBcAb阳性者22例,HBVDNA阳性率68.18%;HBsAg、HBcAb阳性者24例,HBV DNA阳性率70.83%;单纯HBsAb阳性者3例,HBVDNA均阴性。肝硬化患者各种HBV-M中HBVDNA总阳性率为73.44%。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LT、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数以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有活动性复制,有必要对HBVDNA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高原地区孕产妇和婴幼儿人群中乙肝的感染状况,以期制定有效的防控和治疗方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及所辖七县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所有孕产妇,共计832名,平均年龄为 (28±2.8)岁,以及该院新生儿科和儿科就诊的所有婴幼儿人群(0月龄~3周岁),共计1 086名,平均年龄为(1.6±0.8)岁, 其中男性患儿为519名,女性患儿为567名,男女性别比为0.92∶1,分别研究孕产妇和婴幼儿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保护状况的年龄、地域和性别分布。结果 阿里地区孕产妇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17.19%(143/832)。不同年龄段孕产妇的HBsAg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和农牧区孕产妇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13.66%(56/410)和20.62%(87/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3名HBsAg阳性孕产妇中,HBsAg、HBeAg、HBcAb阳性孕产妇占46.85%(67/143)。3岁以下婴幼儿人群HBsAg总体阳性率为7.73%(84/1 086),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HBsAg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婴幼儿和女性婴幼儿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5.20%(27/519)和10.05%(5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牧区和城镇区婴幼儿HBsAg 阳性率分别为9.16%(50/546)和6.30%(34/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总体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32.51%(224/689),婴幼儿总体HBsAb阳性率为40.52%(406/1 002)。结论 阿里地区孕产妇及婴幼儿人群HBsAg 阳性率高,需进一步加强孕前检查及母婴阻断干预措施,加强对乙肝患者及携带者的随访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行转移与乙肝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HBV感染标志物(HBV-M)和HBV-DNA的结果,比较其与血行转移的关系。结果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HBV感染96例,占76.8%。96例HBV感染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发生血管内转移者65例(67.7%),HBV感染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9例,发生血管内转移者8例(27.6%),HBV感染阳性的患者血行转移率明显高于HBV感染阴性患者(P〈0.01)。结论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