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阿托伐他汀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近3年来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70名,随机平均分成两组,A组为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胰岛素增敏剂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经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对于传统的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该院的200例NAFLD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对照组(水飞蓟宾),每组100例.观察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91.0%)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血清AST、ALT、ALP、GGT、TG、TC、LDL-C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酶异常、横纹肌溶解与胃肠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NAFLD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郑州颐和医院的107例老年NAFL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4例)和联合组(53例)。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11%(52/53)]高于对照组[85.19%(4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TC、LDL-C、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6%(4/53)]与对照组[16.67%(9/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多合并高脂血症,调脂药物因其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能否在NAFLD患者中应用时常引起争议.目前国内外基础及临床多项研究已证实,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NAFLD疗效确切、安全有效.作者就他汀类药物对NAFLD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薄芝糖肽组)和对照组(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肝脏CT影像学改变。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薄芝糖肽治疗NAFLD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入院顺序将这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用阿托伐他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常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的水平。结果:在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甘油三酯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可显著地改善患者总胆固醇的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及甘油三酯的水平,进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薄芝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薄芝糖肽组)和对照组(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肝脏CT影像学改变。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薄芝糖肽治疗NAFLD有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76例临床观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NAFLD患者同时合并高胆固醇血症76例。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的基础上,同时口服水飞蓟宾(70mg,每天3次)和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酶学(ALT、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人体质量指数(BMI),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固醇(TC)等均明显下降(P〈0.05)。人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后也有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86.8%,观察期间2例(2.6%)出现异常反应而终止,给予相应治疗后很快恢复,余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飞蓟宾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NAFL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效果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发展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1].近年来NAFLD发病率不断攀高,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是目前导致肝功能异常的最常见的原因,且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因素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NAFLD的治疗不仅是医生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政府十分重视的社区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无酒精滥用的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肝病综合征,目前已成为广受关注的肝病医学难题。随着抗脂肪肝药物的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制作得到很好发展。近年来,在大鼠、沙鼠、小鼠、兔和小猪等动物种属成功地建立了食物、胃肠外营养与蛋氨酸胆碱缺乏等诱导的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为研究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提供了机会。每种动物模型各有优缺点,合理应用动物模型能更好地开展脂肪肝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若干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凋亡产生的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片段水平的变化。方法 47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89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所有对象的ALT、AST、γ-GT、GLU、TCH、TG、CK-18片段水平,统计分析上述指标组间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NAFLD患者CK-18片段与ALT、AST、γ-GT、TCH、TG间相关性。结果 NASH、NAFLD、健康对照组CK-18片段水平分别为168.3±43.2ng/L、128.5±36.7ng/L、85.9±16.7ng/L,NAFLD患者血清CK-18片段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NASH组CK-18片段水平高于NAFLD组,NAFLD患者CK-18片段与ALT、AST、γ-GT、TCH、TG间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73、0.472、0.428、0.017、0.319。结论血清凋亡产生CK-18片段水平可用于NAFLD的诊断及NAFL与NASH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及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率与种族、民族和家族密切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一组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的疾病,近年来NAFLD与遗传和基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NAFLD的基因应从肥胖、脂肪酸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与NAFLD有关的环节的相关基因着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热祛浊胶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二甲双胍肠溶片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体质指数、肝酶、血糖、血脂、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脏C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2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脂肪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内脏脂肪素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炎症改变和纤维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脂肪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甚明确,其相互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阐明其作为冠心病预测因素的价值,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疑诊"冠心病"住院的患者101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肝脏超声检查,确诊冠心病69例(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44例(CHD-NAFLD组),单纯冠心病25例(单纯CHD组);非冠心病患者32例(非冠心病组),其中合并NAFLD 7例(单纯NAFLD组),未合并NAFLD者25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结果冠心病患者中NAFLD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患者(63.77%和21.87%,P<0.01),合并NAFLD的冠心病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P<0.05),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可以独立地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P=0.001,OR=6.014,95%CI(2.104,17.192)〕。结论 NAFLD与冠心病存在明显的独立相关性,且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NAFLD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用其初步评估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18.
易善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易善复胶囊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NAFLD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22例。在NAFLD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口服易善复胶囊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易善复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检测肝脏B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重指数(BMI)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T和BMI水平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易善复胶囊联合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肝功能和体重指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可以仅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进一步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终末期病变。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在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大意义,大量实验表明,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抗氧化剂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有效。此外,降脂药物、细胞保护剂等对肝脏病理及血清学指标也有改善,目前尚未发现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226例住院T2DM患者,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NAFLD组102例,不合并NAFLD组124例,将以上两组资料与135例单纯NAFLD患者进行比较,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BMI、TG、LDL—C、LDL--C、UA较T2DM合并NAFLD及不合并NAFLD组均有显著增高(P〈0.01)。T2DM合并NAFLD组患者的BMI、SBP.TG、LDL-C、AST、ALT、WC、FINS、2HINS较不合并NAFLD组显著增高(P〈0.01),而HDL—C、2HPG显著降低(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G、WC升高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T2DM合并NAFLD与肥胖、血脂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