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PCI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低瑞舒伐他组(37例)和高瑞舒伐他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PCI术前7 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及术后4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和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术前检测血脂浓度。结果 PCI术前三组间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前三组间的APN和hs-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hs-CRP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和低瑞舒伐他汀组APN浓度升高更明显,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PCI术后血清hs-CRP水平和升高APN水平,且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短期干预对ACS患者APN和hs-CR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7 d后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 APN)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30例ACS患者为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观察组,以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浆APN和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ACS患者血浆APN和hs-CRP水平之间呈负相关;观察组经阿托伐他汀20 mg/d短期治疗后,血浆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浆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阿托伐他汀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可升高血浆APN水平并降低血浆hs-CRP水平,可能通过降低斑块内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阿托伐他汀20 mg/d早期强化治疗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4.
桂元  陈苏 《疑难病杂志》2012,11(8):588-59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肾小球硬化症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选择38例肾小球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2例予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16例未接受任何调脂治疗,仍维持其原有治疗不变。治疗12个月后观测血脂水平、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总TC、LDL-C、TG、尿蛋白、hs-CRP降低,最大血管IMT显著降低[由(1.89±0.98)mm降至(1.75±0.87)mm,P<0.05]、eGFR增加[由(50.7±18.7)增至(53.3±20.1)ml·min~(-1)·1.73 m~(-2),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eGFR、尿蛋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有显著的血脂调节作用,还能降低患者血管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改善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28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TC、HDL-C、TG、LDL-C等血脂指标及hs-CRP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安全性略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强效降脂、调脂,明显降低hs-CRP血清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UA患者MACE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6.
池蕊 《当代医学》2013,(12):14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8月7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并均加以基础药物治疗;分别测量治疗前与治疗后1年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TC、LDL、TG、HDL及hs-C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过1年治疗,两组患者的TC、LDL、TG及hs-CRP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HDL均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具有明显的调脂、抗炎作用,但瑞舒伐他汀作用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20 mg/d、10 mg/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瑞舒伐他汀20 mg加常规用药)和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加常规用药),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检查TC、TG、LDL-C、HDL-C和hs-CRP,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强化治疗组TC、TG、LDL-C、hs-CRP的水平和心绞痛发生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5),HDL-C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支架内再狭窄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的强化治疗比常规治疗能起到更强的调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3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40例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10mg,每晚1次,疗程28d,分别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用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仪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hs-CRP、肌酸激酶(CK),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3周瑞伐他汀治疗后,TG、LDL-C、TG分别较治疗前下降,以TG下降最为明显,HDL-C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肌酸激酶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仅能有效地改善维吾尔族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而且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治疗对肝脏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d,n=60例)和常规治疗组(n=52例),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9水平变化。结果他汀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减少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杰 《医学综述》2014,20(20):3816-3817
目的分析并评价瑞舒伐他汀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其对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12例按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瑞舒伐他汀组(108例)给予常规治疗+10 mg/d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常规治疗组(104例)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及手术前后血脂及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期内均未见肌痛、肝功及血肌酸激酶异常。术后6个月,常规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及再狭窄率显著高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术后血脂及CRP的水平较术前及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以及调节血脂方面的效果理想,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2.
杨宇  冯德辉  王俊贤  黄石安 《河北医学》2013,19(9):1290-129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7);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用药,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复行冠脉造影,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冠脉支架再狭窄率、心绞痛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血脂和CRP水平均比用药前明显改善,用药后观察组TC、TG、LDL-C、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心绞痛再发,有效调节血脂和抑制炎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及阿司匹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阿司匹林对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176例冠状动脉单支狭窄>65%的冠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组40例的CRP浓度,并观察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CRP浓度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CHD患者的CRP浓度(P<0.01),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成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s-CRP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发病后,不同时段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STEMI患者127例,其中41例(A组)于发病后6 h内行PCI治疗,32例(B组)于发病后6 h至12 h行PCI治疗,29例(C组)于发病后12 h以上行PCI治疗,25例(D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另外选择冠脉造影提示冠脉血管无狭窄患者10例(E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各组不同时间点血清hs-CRP、IL-6浓度变化及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STEMI患者血清hs-CRP、IL-6发病后逐渐升高,B组、C组和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后24 h各组血清hs-CRP和IL-6明显高于入院水平(P〈0.01);行PCI治疗组hs-CRP和IL-6在术后升高更明显(P〈0.05),但持续时间较短,发病后2周时A组和B组血清hs-CRP和IL-6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仍高于对照组;A、B、C组与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8%、25%、48.3%、76%,4组间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A、B组分别与D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1),C组心血管事件低于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有心血管事件组入院时血清hs-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1)。结论 STEMI患者血清hs-CRP和IL-6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病情评估及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对于指导临床进行早期积极干预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及早PCI能改善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蕊  李方江  李跃  石金铮 《医学综述》2014,(14):2662-266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ACS患者依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38例、低剂量组36例和高剂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 CRP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治疗前CRP为(9.08±0.30)mg/L,治疗后7 d为(7.43±0.41)mg/L、30 d为(6.03±0.34)mg/L;低剂量组治疗前为(9.12±0.28)mg/L,治疗后7 d为(6.04±0.44)mg/L、30 d为(4.42±0.38)mg/L;高剂量组治疗前为(8.98±0.34)mg/L,治疗后7 d为(5.88±0.22)mg/L、30 d为(3.02±0.33)mg/L,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且高剂量组降脂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CS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及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6.
陈猛 《医学综述》2012,18(6):816-818
冠状动脉慢血流是指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现心外膜主要冠状动脉存在明显病变,而远端血管造影剂充盈延迟的一种现象。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血浆蛋白质类激素,通过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有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性标志物已被确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指标。现将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8年12月已行冠脉造影确诊并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148例,分成3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测定患者血清hs—CRP浓度,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hs—CRP的浓度(8.7±6.3)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5.1±4.7)mg/L(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s—CRP的浓度(23.9±11.8)mg/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临床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