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疤痕子宫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6年1_6月期间收治的37例疤痕子宫自然分娩患者作为观察组A,选择同期足月剖宫产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B,自然分娩失败中转剖宫产37例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新生儿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A的产时出血量为(232.45±30.67﹚mL,观察组B为(282.23±32.56﹚mL,对照组为(396.32±46.33﹚mL,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6.96±1.42﹚d,观察组A为(4.63±1.62﹚d,观察组B为(5.41±1.26﹚d,P<0.05;观察组A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5±1.42﹚分,观察组B为(9.41±1.26﹚分,对照组为(9.3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足月妊娠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分娩结果。方法选取本院70例剖宫产患者,所有剖宫产患者的收取时间为2015年10月2日至2016年10月11日,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对照组35例为首次剖宫产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25±1.15)d]和分娩出血量[(185.27±12.11)ml]与对照组住院时间[(7.01±0.21)d]和分娩出血量[(125.45±10.21)ml]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8.57%)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新生儿Apgar评分[(8.75±0.12)分]与对照组[(9.52±0.45)分]具有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易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娩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增加,使新生儿Apgar评分受到影响,应对剖宫产的相关指征严格掌握,对母婴健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林琼 《当代医学》2016,(13):67-68
目的 研究分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临床特点以及经阴道试产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选择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足月初产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阴道分娩率、阴道试产情况以及剖宫产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72.9%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试产情况与对照组在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手术时长(1.31±0.27)h、手术出血量(243.78±27.64)mL、住院时间(9.14±1.32)d、产褥期感染发生率47.4%,对照组手术时长(1.08±0.1)h、手术出血量(201.89±28.65)mL、住院时间(7.28±1.19)d、产褥期感染发生率10.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试产安全可行,可避免剖宫产重复损伤,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试产状况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及乐平市大连医院分娩的72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的孕妇,观察组50例采用剖宫产分娩,对照组22例采用经阴道分娩。观察两组分娩时的平均出血量、平均分娩时间、住院时间、子宫瘢痕厚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观察组,但观察组的分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前超声检查子宫瘢痕厚度比较无差异;分娩后对比发现,对照组的伤口感染及产后出血状况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瘢痕子宫孕妇试产状况及妊娠结局的研究发现,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安全可行的,对于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孕妇应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我科2009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3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简称疤痕子宫)孕妇,分为阴娩(阴道分娩)试产组和再次剖宫产组,统计时阴娩试产失败孕妇纳入再次剖宫产组,将阴娩试产成功数与同期非疤痕子宫阴娩数就阴道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作对照比较;有手术指征的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必须行剖宫产组与同期第一次剖宫产(简称非疤痕子宫)组就术中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作对照比较。结果:阴娩试产64例,成功50例、占78.12%,与2029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娩组仅就阴道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对照比较(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53例与第一次剖宫产68例对比术中术后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结论:在具备随时手术条件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只要把握好阴道试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提倡阴道分娩是安全和可行的,阴道分娩不仅可减少产时、产后出血、缩短住院时间,还能方便产妇产后尽早哺乳、促进子宫收缩,增进母婴感情和家庭和谐。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在杞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按分娩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孕妇通过剖宫产术分娩,观察组孕妇经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分娩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创口感染率分别为11.1%(1/45)、0。对照组和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6%(7/45)、4.4%(2/45)。观察组创口感染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产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分娩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6年11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8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88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观察组实行自然分娩,对对照组实行剖宫产,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观察组中,分娩成功率90.9%,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产程以等指标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分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非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阴道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产后并发症。结果 2组孕妇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孕妇产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行阴道分娩并无特殊危险性,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及意愿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敏 《吉林医学》2015,(2):337-338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中期妊娠引产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0例疤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实施妊娠中期引产的非疤痕子宫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利凡诺尔进行引产。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非疤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宫缩开始时间、分娩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有效引产成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宫缩时间和对照组的宫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分娩时间和对照组分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低于500 ml患者所占比例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疤痕子宫妊娠中期引产中起着重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0例为对照组,均经阴道试产,对比两组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0.0%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85.0%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剔除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两组的阴道分娩成功孕妇的产程时间(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适应症的前提下,对于符合阴道试产的孕妇,在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行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符合瘢痕子宫产妇试行阴道分娩条件。并随机选取同期的非瘢痕子宫选择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产程时间、产程中出血量、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出生Apgar评分、体质量)。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成功率61.67%(74/120)显著低于对照组82.50%(9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8.60±0.75)h vs (8.56±0.61)h]、术中出血量[(160.45±17.20)mL vs (163.35±12.50)mL]、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20±0.35)分vs (8.10±0.20)分]、住院时间[(4.65±1.35)d vs (4.50±1.95)d]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7.50%(21/120) vs 12.50%(15/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符合阴道分娩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采用阴道试产是可行的,降低了再次剖宫产率,对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乐  陈琰  彭景 《当代医学》2016,(34):98-9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与随机选取的同期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分娩结局相比较。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8.54%(85/96),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309.41±13.03)mL、产褥病率[7.05%(6/85)]及住院天数(5.49±1.74)d均明显高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200.00±9.94)mL、0%(0/85)、(2.49±0.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把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选取同期5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为57.69%,对照组为8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所需时间、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不能作为剖宫产术的手术指征,对于符合阴道分娩的产妇应给予阴道试产的计划,提高瘢痕子宫患者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适应症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入住阿尔及利亚SETIF省立医院的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再次阴道分娩孕妇982例,对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把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住我院的进行阴道分娩的初次孕妇982例设为对照组。结果:将观察组中的孕妇术中出血量(115.1±28.1)m L、术后出血量(261.7±67.2)m L与对照组中的术中出血量(150.6±32.9)m L及术后出血量(255.7±63.3)m L比较,观察组上次臀位手术适应症的患者此次阴道分娩成功率最高,为91.76%,其次分别为前置胎盘80.72%、宫内窘迫52.37%及滞产26.67%。观察组产褥热(9.06%)、子宫内膜炎(19.76%)、新生儿湿肺情况(15.89%)低于对照组的12.32%、24.54%、1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剖宫产术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适应症,对符合阴道分娩适应症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孕妇,应对其先进行阴道分娩试产,使自然分娩率的成功率增加,降低对孕妇的剖腹产分娩率。  相似文献   

16.
金敏丽 《实用全科医学》2014,(10):1614-1616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合理选择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及经阴道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并比较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与随机选取的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结果,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4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7.77%(28/36),再次剖宫产率为80.00%(112/140);再次剖宫产组出血量为(421.5±92.8)ml,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的(201.4±48.7)ml,产褥病率[16.96%(19/112)]及住院天数[(7.1±0.6)d]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3.57%(1/28)、(3.9±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在28例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者与同期随机选取的140例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在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且密切监测产程的前提下,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区肌层厚度来判断其瘢痕愈合情况,从而为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52例,以剖宫产术后2年为界限进行分组,利用经腹部超声测量所有孕妇的瘢痕区肌层厚度,随访最终分娩方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手术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在2年以上者其瘢痕区肌层厚度明显大于2年以内者(P<0.05),但2组间子宫破裂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3例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其成功率92%.结论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选取同时期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分娩方式。结果剖宫产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75.00%)明显高于阴道试产组患者(2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剖宫产组瘢痕子宫妊娠患者的分娩过程出血量为(204.69±59.37)mL,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对照组和阴道试产组的(143.25±32.15)mL和(157.24±36.28)mL,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需谨慎,应根据患者的妊娠条件和指证进行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9.
夏兴霞 《中外医疗》2016,(29):159-161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产科2016年1-6月期间6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其中阴道分娩产妇104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分配的原则分作两组,其中参照组52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52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强产程安全护理。对两组产妇的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出血量为(251.7±36.5)mL,显著少于参照组的(844.2±87.2)mL,t=9.5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的住院时间为(4.1±1.4)d,显著短于参照组的(5.8±1.8)d,t=3.4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77%,χ2=4.0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程安全护理,不仅能提升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还能减少出血量,减轻经济负担,利于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