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在南通市某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30眼,实行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眼压控制良好、视力恢复达预期、眼部损伤小等特点,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适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联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焦作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三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者为首选治疗方法,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I>35 mmHg)~J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教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同时合并白内障的的8例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2.3 mmHg降至术后的15.6 mmHg,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复发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与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1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其中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的17例设为房角分离组,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14例设为小梁切除组。分别观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房角,同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前后组内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的眼压、视力、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分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31例39眼,对其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1)术后视力提高两行以上36眼;(2)术后眼压正常.3周后有2眼出现眼压升高达25~30 mm H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3)术后2~3个月查UBM 37眼房角均开放.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或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以及单纯小梁切除术在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背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控制来说,小梁切除术是主流手术方式,而对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仅可以控制眼压,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本文旨在对两种手术方式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本文为病例对照系列研究。共纳入31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17例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4名患者单行小梁切除术。对于术后的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对比。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术后不用降眼压药物时眼压低于21mmHg. 结果:术后共随访10个月,青白联合及单纯小梁切除组在降眼压方面没有显著差异(20.597.94 vs. 24.8514.39 mmHg, P=0.614),完全成功率分别为88.2% 及 71.4%, (P=0.37),滤过泡形成比例分别为64.7% [11/17] vs. 92.9% [13/14](P=0.094),并发症发生的比例分别为41.2% [7/17] vs. 57.1% [8/14],(P=0.38)。两组患者中绝大多数术后停用降眼压药物;单纯行小梁切除组部分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干预,包括前房形成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 结论:虽然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术后有几例因白内障及并发症的存在需进一步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及小梁切除术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相当。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梁切除术;白内障。  相似文献   

9.
宋宇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04-104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只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数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3者15只眼,0.02~0.3者6只眼。术后眼压平均15.2±4.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1.5±7.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炎性反应,局部予散瞳及激素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及开角型青光眼(POAG)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按原发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PACG组(43例,43眼)和POAG组(43例,43眼),均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ACG组术后视力恢复及眼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AC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POAG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且安全性好,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控制优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11.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双东 《黑龙江医学》2009,33(5):340-342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06~2008-06间,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58例(58眼),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57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1例无变化;54例不使用药物控制眼压下降至正常,3例使用1种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18mmHg。所有病例前房深度加深,无严重并发症。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房角粘连>120°且≤270°。患者35例(45眼),随机分为A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和B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视野等变化。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和眼压均较术前显著发生变化,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视野基本上保持原有水平,A组几乎所有纳入者术后随访前房角均有增宽,B组60%房角增宽。A组发生并发症1人,B组发生并发症4人,B组住院平均天数较A组长。结论两种联合术式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均有显著疗效。但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多于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组,故优先考虑联合房角分离术。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的白内障患者32例(36只眼).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24眼),年龄(59.70±7.26)岁.临床前期21例(25眼),急性发作期3例(3眼),缓解期8例(8眼)。术前眼压(22.36±8.55)mmHg(范围14~30.11mmHg),经保守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mmHg以下),房角粘连闭合在1/2圆周以内,视力在0.3以下。对以上患者行单纯性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的改变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6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0~18mmHg(15.68±3.90mmHg),房角均有增宽,部分患者前房开放,前房深度正常,未发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对房角粘连在1/2圆周以内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及开放房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晶体肿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共收治的34例(50眼)白内障晶体肿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34例(50眼)中,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得到控制,术后1周内,40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有10眼发生高眼压,经药物治疗1月,停药后6眼眼压恢复正常,4眼仍有高眼压,行青光眼滤过术,眼压均控制正常。结论:晶体肿胀期并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后早期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明显减少视力损害,挽救残存视力。高眼压时间长,房角粘连范围广则应一期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结果,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例2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上方角膜缘切口行小梁切除术。向两侧扩剪切口摘除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随访7~24个月,眼压控制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青光眼所致神经损害。结论: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康震雷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687-368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方法53例(56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病情分为A组30眼和B组26眼,A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结果2种手术方式术后矫正视力、眼压、房角开放情况大体相当,2组合计矫正视力≥0.3者39眼(69.6%),42眼(75%)眼压恢复正常,39眼(69.6%)房角完全开放。结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开放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避免单眼的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例(6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眼压、最佳视力、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术前最佳视力<0.1有12只眼,0.1≤视力<0.3有21只眼,0.3≤视力<0.5有25只眼,≥0.5有10只眼;术后最佳视力<0.1有2只眼,0.1≤视力<0.3有10只眼,0.3≤视力<0.5有20只眼,≥0.5有36只眼。手术后1个月患者最佳视力较手术前有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6,P<0.001)。术后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500μm房角开放距离及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9%(7/68)。 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增加房角开放距离,改善视力,减少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9~2007-06间,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59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后眼压、视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59眼中,0.05~0.1者2眼(3.39%);0.1~0.3者9眼(15.25%);0.3~0.5者20眼(33.40%);0.5~0.8者26眼(44.06%),其中:>1.0者2眼(3.39%);术后平均眼压稳定在(12.35±1.65)mmHg;术后出现角膜水肿7眼,虹膜反应和晶状体前膜5眼,后囊膜混浊2眼,经治疗后视力明显改善。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确切,虽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但及时处理并发症后,仍可获得满意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