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分期治疗,观察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A-P)]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疗效可靠,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临床应用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心脏瓣膜病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非同期手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术后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及术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T0、T1、T2时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MB(CK-MB)及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0.05)。两组体外循环前cTnI、CK-MB、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运重建后cTnI、CK-MB水平均持续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两组T0、T1时的NT-proBNP水平无变化,研究组T2时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少。两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术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及心胸比等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损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方式。2种术式同期进行,有利于降低对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加强心肌保护,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避免术后感染,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柱  谢亚轩  李庆 《中外医疗》2023,(26):13-16+106
目的 探究同期行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对其心肌损伤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7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非同期组与同期组,每组45例,非同期组采用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同期手术治疗,同期组采用心脏瓣膜术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术后,同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65.62±10.77)h、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时间(6.85±1.47)d、住院时间(15.86±3.64)d均短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22、19.418、9.825,P<0.05)。同期组心肌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水平均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非同期组,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10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行瓣膜手术,其中二尖瓣病变60例,主动脉瓣病变27例,联合瓣膜病变17例,共搭桥189支。根据患者年龄及病变血管情况选用乳内动脉或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结果本组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术后随访1个月至8年,均无明显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者大多数无典型心绞痛病史,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通过采取术前改善心功能状态,缩短手术及心肌缺血时间等措施,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张朝晖  刘静兰  刘琼  刘敏 《当代医学》2010,16(34):65-66
目的评价我院制定的临床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前(2006年5月~2008年5月,非CP组)和实施临床路径后(2008年6月~2010年6月,CP组)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在ICU监护治疗的病人各50例,比较两组病人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次数、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实施CP组在平均机械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检查次数、ICU停留时间、ICU期间费用等方面均低于非CP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病人术后ICU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了ICU停留时间和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EuroSCORE)预测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院死亡率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5年3月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13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additive EuroSCOR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并根据additive EuroSCORE评分分成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比较全组及各亚组患者的实际及预测死亡率;比较不同亚组的术后并发症、CSICU滞留时间、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利用speaman相关系数分析Euroscore评分与术后并发症、icu滞留时间的、实际死亡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ditive EuroSCOR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的准确性。结果高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低危组比较,additive EuroSCORE评分、logistic EuroSCORE评分、术后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实际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及亚组预测死亡率及实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ditiv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对应的术后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实际死亡率的Speaman相关系数(r)均小于0.5;additive及logistic EuroSCORE评分对应的实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0。结论 EuroSCORE评分系统不适合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心脏瓣膜病常见于先天性畸形、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风湿引起的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儿童心脏瓣膜病,虽然大部分是采用瓣膜成形术,但对于瓣膜成形难以矫治或瓣膜成形失败的儿童心脏瓣膜病仍需行瓣膜置换术治疗。由于儿童心脏瓣膜置换的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且置人较小的人工瓣膜后随着生长发育需再次换瓣和抗凝管理困难等原因,目前对儿童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有较多的争议。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月对8例14岁以下的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8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2002年8月~2006年8月的8例心脏瓣膜置换加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诊断、手术及术后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无手术死亡.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制订合理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远程缺血预适应(RPC)及心脏缺血后处理(IPO)对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体外循环(CPB)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实施RPC操作)、实验组2(实施IPO操作)、实验组3(叠加实施RPC和IPO操作)和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每组各20例。比较各组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手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除颤次数;记录术前和术后48 h内各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压(PCWP)、心脏指数(C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肌钙蛋白-T(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B型利钠肽(BNP)水平;比较各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脱离呼吸机支持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各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均高于对照组、心脏除颤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PAP、PCWP、CI、CTnI、CKMB、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CU停留时间、脱离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P<0.05);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成人重症瓣膜置换术中,RPC和IPO均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且二者心肌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别,无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冠脉旁路移植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我科同期实施冠脉旁路手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0例,均于体外循环下实施。其中冠状动脉病变合并心脏瓣膜疾病1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2例。结果术后5例发生低心排,4例成功救治(其中3例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1例因多器官衰竭死亡;再次开胸止血1例。19例患者心脏功能明显改善,临床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38个月,无死亡事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可行有效的,手术近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尖吸引装置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脉病变,拟行OPCABG病人8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心尖吸引组和对照组,各40例。心尖吸引组利用心尖吸引器辅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暴露法。记录2组病人手术开始时(T0)、冠脉搭桥前(T1)、改变心脏位置时(T2)、心脏放回心包腔内时(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及肺动脉楔压。记录术前及术后24 h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搭桥和手术时间、吻合一次成功率、搭桥期间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侧壁及下壁靶血管吻合时,心尖吸引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少(P < 0.01);且术中靶血管显露良好、出血少、搭桥时间短(P < 0.01)。术后24 h 2组病人心功能指标均升高(P < 0.01),且心尖吸引组病人cTnT和NT-ProBNP低于对照组(P < 0.05),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 0.05~P < 0.01)。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使用心尖吸引装置,有利于靶血管暴露和精准吻合,改善术中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结果,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方法:将3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分为0PCABG和CCABG组,0PCABG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患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术前治疗及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心梗史、心功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无差别;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术后0P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CCABG组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0PCABG组为6.4%,CCABG组为9.1%,0PCABG组无1例死亡,CCABG组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0PCABG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MAC)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外科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MAC预处理组(n=50)。在麻醉诱导成功后从颈内静脉以0.02 mg/(kg· min)输注1次环磷腺苷葡胺(1.0 mg/kg),而对照组则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0 min、6 h、12 h、24 h、48 h、72 h采静脉血,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CK-MB: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术后6 h [(32.62±9.70) vs (26.45±7.84)]和24 h [(25.80±10.41) vs (21.13±6.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 cTNI: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术后6 h [(32.62±9.70) vs (26.45±7.84)]、24 h [(25.80±10.41) vs (21.13±6.70)]、48 h [(19.03±7.91) vs (16.32±6.88)和72 h [(15.91±6.52) vs (14.64±4.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环磷酰苷葡胺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3年7月~2013年12月的16例急性重症冠心病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16例急性重症冠心病患者中16例患者均在术前常规放置IABP,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结果急性心梗10例,其中伴心源性休克5例,PCI失败5例;顽固性心绞痛3例;陈旧性心梗合并室壁瘤2例;陈旧性心梗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16例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早期死亡2例,术后低心排4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1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在对急性重症冠心病患者采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时,要提高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成功率,应充分重视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患者合并症处理、术中要强化患者心肌保护,并选择适合患者的血管移植材料及术后心功能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老年退行性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施行的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同期行退行性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患者63例,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60~72岁,平均年龄(65±4)岁。退行性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42例,冠心病合并退行性瓣膜病2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合并瓣膜置换58例,其中双瓣膜置换5例,合并三尖瓣成形术15例,合并带瓣人工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1例,合并室壁瘤切除术1例,合并左房血栓清除术2例;合并单瓣膜成形术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15例,双支16例,多支32例。结果:本组早期病死3例(4.8%),共出现并发症8例(12.7%);患者中2例死于重症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低心排综合征2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呼吸衰竭2例,室颤1例,脑栓塞2例均治愈。手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患者退行性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施行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置管专项护理干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PICC后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ICC置管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PICC置管专项护理。探讨置管专项护理干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PICC后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试验组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肿胀发生率(3.33%10.00%);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血栓标志物D-D和v WF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无菌操作、基础护理、护理记录、并发症预防、健康教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专项护理干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PICC后预防下肢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8月择期行OPCABG术患者209例,术后住院期间确诊新发房颤患者36例(新发房颤组),未新发房颤患者173例(非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发房颤组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的比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OR=3.999,95%CI:2.072~19.753,P<0.001),IABP辅助率(OR=6.397,95%CI:2.072~19.753,P<0.001)是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论:右冠状动脉近段狭窄≥75%,围术期需要IABP辅助是OPCABG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观察组(A组)患者15例,术中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对照组(B组)15例,未使用乌司他丁.检验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noninI,cTnI)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正性肌力作用药物使用量.【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及术后多巴胺[(76.4±13.6)、(117.5±12.4)h]、肾上腺素[(50.4±12.1)、(88.9±10.8)h]的使用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患者心肌可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