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焦虑、抑郁程度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抑郁、焦虑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对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以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随机抽签分为两组,43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43例为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比较两组GC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 d 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58%(P<0.05).结论 对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许昌市立医院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6、9周后两组ADL评分均比治疗前增加,但观察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护患平行沟通法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军区第五离职干部休养所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患平行沟通法。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和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20%)较对照组低(30.61%)(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89.80%)较对照组高(71.34%)(P<0.05)。结论护患平行沟通法应用于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颅术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过程出血量及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评分、ADL评分,比较两组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手术过程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评分、ADL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GOS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规范化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规范化治疗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9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主要观察指标为焦虑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为40.51%,观察组为8.86%,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9.61,P<0.05);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规范化治疗患者进行有效的循证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焦虑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后分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临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GCS评分与Barthel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还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镇平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ESS)、Barthel指数对生活能力(MBI)、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促使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月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43)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GCS评分、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3.2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临床效果明显,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就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8.6±4.5)、生活活动能力评分(89.5±12.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对照组为2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 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比2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情况,对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经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83%)明显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05,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03±4.7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8.65±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56,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坠积性肺炎、便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7,P<0.05)。 结论 对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该院接收治疗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将其采用双盲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2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柴青  杨丽 《中外医疗》2016,(22):151-153
目的:探究不同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该院住院治疗并且已经确诊的102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缺损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疗程实施对比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前两组的神经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6例不良反应患者,对照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患者,其中16例患者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得到有效好转。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干预中具有明显效果,具有满意度高、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HICH )的优质综合护理影响效果。方法将98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的患者,均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综合护理,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0%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36.73%(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92%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针钻一体切口小、创伤小、适应证宽的抢救HICH较为理想而有效血肿迅速清除治疗方法。术后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显著的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2例HIC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其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统计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血清MMP-9水平分别为(1.84±1.58)分、(156.35±58.83)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1.56)分、(190.72±50.0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罗格列酮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MMP-9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岳胜磊 《中外医疗》2016,(16):64-6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和微创治疗优势。方法利用回顾分析法随机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微创治疗,对微创治疗和传统治疗的优势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偏瘫为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25分左右;出血位置大都集中在基地节区﹑平均出血量为(20±5.5)mL。经过系统的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2/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36/50)。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要能够掌握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并接受微创治疗措施,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2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后患者的B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内出血(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HICH患者120例。其中采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为60例,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为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2周,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开颅组,术后6个月时,微创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开颅组,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GOS评分的伤残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疗效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HIC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8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出血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相关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6.17±3.28)分,高于对照组的(78.55±5.82)分,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62±0.92) d、(8.72±2.83) d、(13.27±3.78) d,均短于对照组的(9.81±2.16) d、(14.68±3.07) d、(25.16±5.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分别为(59.72±7.11)分、(63.29±7.9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2.38±5.67)分、(41.26±5.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17.39 ± 3.11)分、(19.53 ± 3.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54 ± 4.57)分、(31.42±4.78)分,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为(83.11±9.63)分,高于对照组的(60.93±7.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康复,优化患者神经功能及心理状态,最终提升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