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TAC方案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仅有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5例单纯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联合应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和唑来膦酸后通过复查乳腺彩超及骨扫描评价原发病灶及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并统计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该方案对治疗乳房肿块的有效率为86.7%,对骨转移病灶有效率为51.1%,治疗骨转移疼痛有效率为75.6%,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联合应用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和唑来膦酸对单纯骨转的移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毒副作用较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转移癌患者64例随机分成(1)观察组32例使用化疗及唑来膦酸治疗;(2)对照组32例单纯应用化疗。结果:(1)止痛效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4.4%(27/32),对照组有效率46.9%(15/3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2)骨转移灶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46.9%(15/32),对照组有效率为18.8%(6/3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不良反应主要为短暂发热、骨痛加重、消化道反应等,但反应轻,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唑来膦酸作用强、毒性低,是临床上治疗骨转移癌、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的理想药物,与化疗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比较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单纯化疗组:按PCMF方案标准用药;联合治疗组: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结果 止痛效果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54.1%(13/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87.5%(23/24),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骨转移灶疗效评价,单纯化疗组有效率37.5%(9/24),联合化疗组有效率62.5%(15/24),后者优于前者(P<0.05)。治疗观察期间至少发生1次骨相关事件的患者比例分别为单纯化疗组的58.3%(19/24),联合化疗组37.5%(9/24),后者明显低于前者(P<0.05)。一般状况评价,单纯化疗组、联合化疗组的Kamofsky评分平均值分别增加11.9分和21.9分。不良反应主要为流感样症状、骨痛、发热、恶心。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PCMF方案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轻,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控制骨痛、减少骨相关事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理想配伍疗法。  相似文献   

4.
张铮 《中外医疗》2013,32(5):137-13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化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止痛效果、血钙的降低情况,病灶的控制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止痛效果、病灶的控制效果及血钙降低的例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2例单用化疗;治疗组32例接受唑来膦酸联合化疗,2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疼痛总有效率81.3%,对照组为46.9%。治疗组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62.5%,对照组为28.1%;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化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骨转移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三阴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例。A组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组,B组为单用唑来膦酸组。结果2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骨病灶控制率(57.1%vs14.3%)、活动能力改善的有效率(71.4%vs1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血液学及消化道不良反应较B组严重(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三阴乳腺癌骨转移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8例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口服来曲唑片2.5 mg/d,唑来膦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15 min以上),28 d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记录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疼痛缓解率、骨转移灶改善率、活动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84%、52.63%、73.68%,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毒副反应轻。结论来曲唑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安全、有效、耐受性好,是一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及化疗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患者,均接受唑来膦酸联合放化疗治疗。化疗以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或紫衫醇方案为主;放射治疗采用6MV-X线局部放疗,DT40Gy/20次或30Gy/10次;唑来膦酸4m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月1次,共用1年以上。结果全组28例患者25例完成治疗,3例治疗前并发肝转移者因病情加重死亡。疼痛缓解率: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2例,轻度缓解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8.57%;骨转移灶疗效:CR2例,PR8例,NC16例,PD2例,总有效率为44.4%,不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是治疗乳腺癌多发性骨转移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联合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化疗后生存质量情况、疼痛改善情况、骨病灶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有效率为86.7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11%(P <0.05);联合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5.41%(P <0.05);联合组患者骨病灶控制率为51.4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62%(P <0.05);联合组患者发热、肌肉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病情,控制骨病灶,临床需预防和控制化疗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希罗达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合并多发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0例乳腺癌合并多发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希罗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希罗达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希罗达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合并多发骨转移患者的疗效效果优于单纯希罗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C→P/T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化疗引起的继发性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8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行AC→P/T化疗方案持续化疗8周期,每21d为1周.第1周期化疗前及末次化疗后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左髋骨、右髋骨、腰椎的骨密度(BMD),分别比较化疗前、化疗后的BMD变化;同时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测定患者第1周期化疗前,末次化疗后的血钙(Ca)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患者的左、右髋骨的BMD较化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腰椎的BMD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末次化疗后血钙浓度较第1周期化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AC→P/T化疗方案会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腰椎的骨密度(BMD);一定时期内,化疗会使血钙浓度升高.提示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引起继发性骨代谢异常,骨质疏松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将会增高,应给予早期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其血钙的变化,避免发生高钙血症.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卫权  杨劼  叶国麟  潘瑞琳  廖富毅 《河北医学》2007,13(11):1305-1307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特别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作用和近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院收治的79例Ⅱa~Ⅳ期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全组79例原发病灶中临床CR 2例,PR 49例,共51例有效,有效率64.5%,腋窝淋巴结肿大43例,临床CR 19例,PR 6例,共25例有效,有效率58%。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乳腺癌特别是局部晚期乳腺癌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缩小,肿瘤降期,为手术切除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根治性手术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法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保乳术结合新辅助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疗法.术后保证化疗和随访的跟进,综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2组在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水平等方面的数据指标,得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乳术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相较于改良根治术,优势明显,表现在术中各方面以及术后患者的身体的康复和自信心的重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玉璞  季虹  荣海钦 《医学综述》2008,14(12):1807-1809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是由多种组织细胞分泌的一种活性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效。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组织过度表达PTHrP,尤其是乳腺癌。PTHrP作为重要的破骨细胞活性介导因子之一,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和成熟,在乳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PTHrP还与骨的微环境共同调控乳腺癌骨转移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局部晚期乳腺癌介入治疗后的手术切除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Seldinger‘法对6例局部晚期的乳腺癌进行灌注化疗。结果,6例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原固定的肿瘤可推动,并能行外科手术切除,经随访2例术后1年余死于广泛转移,另4例健在,生存超过16 ̄24个月,局部未见复发。认为介入化疗能使局部晚期的乳腺癌肿缩小,为手术切除肿瘤创造条件,同时可使部分原属较晚期的乳腺癌最终获得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MRI和骨扫描对乳腺癌患者骨转移首诊的准确性。方法:对22例乳腺癌患者行全身MRI和骨扫描检查以确定有无骨转移。结果:全身MRI和骨扫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90%、90.9%和83.3%、80%、81.8%;阳性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17、0.11和4.16、0.24。结论:乳腺癌患者骨转移全身MRI效果优于骨扫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组(治疗组)及单用唑来磷酸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镇痛效果、生存质量改善评价、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的镇痛效果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乏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对乳腺癌骨多发转移较单用唑来磷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三种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复制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三种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复制及其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BALB/cA-nu/nu雌性6-8周龄裸鼠24只,分为原位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和左心室注射组3组,每组8只,分别注射0.2 mL人乳腺癌MDA-MB-435细胞悬液(2×107/mL);40 d后做X-ray、PET-CT检查;45 d后进行动物解剖,取影像学阳性部位送病理检查.结果PET-CT观察到骨侵蚀影像;肉眼见明显的肋骨连续性中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胸廓肋骨部位有肿瘤细胞浸润;X-ray检查未发现明显影像学改变.左心室注射法骨转移率为75%,尾静脉注射法骨转移率为12.5%,原位注射法未见骨转移.结论左心室注射法复制乳腺癌骨转移模型,与另外两种方法相比,可以获得较高骨转移率,是复制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龟鹿二仙汤对乳腺癌化疗骨髓毒性的影响。方法:将9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9)化疗同期服用加味龟鹿二仙汤,对照组(n=47)化疗同期服用鲨肝醇。连续6个疗程,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G-CSF使用率低(P<005);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程度轻,恢复快,单个核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结论:化疗联合使用加味龟鹿二仙汤不仅可以减少升白药物使用频率,同时有效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毒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最初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本已失去手术时机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手术切除率,后逐渐应用于可手术患者的保乳手术,目前已成为乳腺癌系统治疗的常规方案。病理完全缓解率是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病理完全缓解率密切相关的生物因子的识别及检测将有助于了解个体对化疗的反应,从而利于个体化的治疗。已有研究表明,一些生物因子如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等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目前结论不一,各因子对疗效的预测价值不一致,而这些因子自身表达可能受化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