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治疗的56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保守干预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肠道功能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后一周炎症指标、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肠道功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机械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治疗;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27.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可行,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治疗。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多年前就有文献报道腹腔镜手术可以解除腹腔内的粘连, 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现将2006年3月至2010年8月间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机械性肠梗阻34例与同期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了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05-2011年间收治的79例机械性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13-58岁之间,女性39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3例,治愈22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36例,治愈15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5%.结论 在治疗机械性肠梗阻疾病的过程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①目的 总结老年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60岁以上肠梗阻并行手术治疗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③结果 68例中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为肠道肿瘤、肠粘连及嵌顿疝.均获治愈或缓解,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因伴存其它系统疾病死亡2 例(3%).④结论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不典型,多由肿瘤引起.应强调术前正确评估病情,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术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88例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手术病例,病死率为5.7%。强调说明,患者入院6h 内积极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指出入院后7~24h 是最佳手术时间,手术距发病时间以不超过48h 为好。此时手术多较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病死率低。提出对于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时间上宁早勿晚,手术指征上宁宽勿严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疑似肠梗阻患者80例,均经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CT检查结果 与临床病理结果的差异.结果MS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的准确率为96%.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机械性肠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是术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梗阻的病因可分为三大类:①机械性;②动力性;③血运性。机械性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其原因又可归纳为肠壁内病变、肠壁外病变和肠腔内病变。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多数情况下肠梗阻需要手术来解决。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去除病因,手术的方式可根据患者的情况与梗阻的部位、病因加以选择。现将我们诊断并通过手术治疗的28例机械性肠梗阻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性肠梗阻1204例术前诊断与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院自1971年以来手术治疗机械性肠梗阻1204例,现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时机讨论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男826例,女378例;年龄5天到91岁;原因:嵌顿疝426例、肠粘连310例、肠套叠216例、肠扭转78例、结肠癌84例,肠蛔虫症56例,其他34例。 结果:死亡20例,其中肠扭转9例,小儿肠套叠3例,粘连性肠梗阻、结肠癌、嵌顿性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因此值得对腹腔镜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整群选取的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87例小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3例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50.91±10.81) mL]、手术时间[(53.27±7.68) min]、肠蠕动恢复时间[(14.77±3.10)h]、住院时间[(4.14±0.22) d]少于对照组[(93.85±10.76) mL、(89.10±7.71) min、(38.96±2.85) h、(8.18±1.36) d],其总有效率(97.73%)高于对照组(72.0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7.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科收治114例肠梗阻患者,其中常规治疗(对照组)5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长抑素(治疗组)56例,治疗组生长抑素(每天6 mg静脉微泵滴注维持72 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中转急诊手术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48 h腹痛和腹胀的缓解率分别为76.8%、56.9%(P<0.05);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分别为78.5%、58.6%(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12±125)mL/d、(517±134)mL/d(P<0.05),急诊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7%、44.8%(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能加快症状缓解,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急诊手术率。  相似文献   

14.
杨淑琴 《吉林医学》2011,(21):4396-4397
目的:分析螺旋CT在肠梗阻中的诊断结果及符合率,评价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进行诊治的120例肠梗阻患者,对患者的螺旋CT诊断情况及临床病理确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符合情况。结果:螺旋CT诊断的肠梗阻病因包括有粘连、肿瘤、腹疝、肠套叠及其他,与病理确诊的总符合率为93.3%。结论:螺旋CT是诊治肠梗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能明确定位肠梗阻,具有高诊断率,为临床诊治肠梗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王凤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771-1772,1784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临床诊断与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168例肠梗阻病例,比较保守治疗及不同手术时间手术的结果(包括死亡率、肠坏死率、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16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痊愈者35例,余133例中转开腹,24h以内急诊手术者51例,24~72h手术者49例,72h后手术者33例。24h以内急诊手术者肠坏死率低于24h后行手术者,恢复时间快于后者(P<0.05)。所有病例总死亡率为5.35%,死因主要为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严重电解质酸碱失衡等。结论:(1)准确判断梗阻肠段血运,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2)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3)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并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失衡。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5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的WHOQOL-100生存质量量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WHOQOL-100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佳,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入住该院的8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6±2.11﹚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陈文龙 《中外医疗》2016,(5):181-182
目的:观察研究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对入组病例实施增强扫描以及腹部平扫,然后以彩超扫查,以临床病理诊断为参照评估两种方法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效果。结果与B超检测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对于肠梗阻定性以及绞窄性肠梗阻诊断准确率更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用急性肠梗阻诊断效果满意,诊断符合率更高于常规B超检查,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配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施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合并应用医用几丁糖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应用腹腔镜成功实施粘连松解术,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至今无肠梗阻症状复发;2例中转开腹。结论医用几丁糖配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处理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