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替罗非班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种不同紧急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支架辅助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按紧急抗血小板药物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紧急予负荷剂量替罗非班静推,维持剂量泵入24 h后,改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口服3个月;B组为术前紧急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或鼻饲,术后24 h续予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口服3个月。对比两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率、出血率、梗死率、死亡率及NIHSS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胃肠道出血率和NIHSS评分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梗死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支架辅助脑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患者,术前负荷剂量及术后24 h维持剂量替罗非班与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顿服相比,安全性更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旨在评价替罗非班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瘤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取289例经颅内动脉瘤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后发生血栓栓塞76个患者,其中48个进行替罗非班治疗和28个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与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比较,用药治疗1天、3个月、6个月,替罗非班用药患者血栓栓塞完全或部分溶解率显著增高,分别为(10.71% vs 66.67%),(21.43% vs 83.33%),(55.56% vs 95.83%)。结果表明,替罗非班能有效地解决血栓栓塞症,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再通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支架辅助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病人术后抗凝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支架辅助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病人60例。术前口服双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后静脉使用替罗非班24~36 h,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双抗治疗,即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观察组30例:常规双抗治疗后24、48、72 h抽取血标本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小板药物用量。随访3个月,记录、比较观察组药物调整后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2组出血性不良事件及颅内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调整后抗凝过度病人的AA、ADP抑制率及低反应性病人的AA抑制率均改善(P<0.05~P<0.01),低反应性病人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不良事件及颅内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可在监测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病人术后抗凝治疗中提供参考,指导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剂量调整,可以降低出血性不良事件及颅内缺血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CS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ACS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STEMI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和对照组(未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正规使用低分子肝素、盐酸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2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共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期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而出血发生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在STEMI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中近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1月我科收治的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NSTE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7例)及对照组(57例),所有患者PCI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用药后24 h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用药后48 h和30 d的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CI后24 h内:对照组1例(1.8%)再发心绞痛,2例(3.6%)发生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无上述事件发生.术后30 d:对照组2例(3.6%)、替罗非班组1例(1.8%)再发心绞痛;对照组2例(3.6%)发生亚急性血栓,替罗非班组无亚急性血栓发生.住院期间对照组及替罗非班组均有1例(1.8%)发生了上消化道出血.两组30 d内均无死亡、无皮肤黏膜出血、无颅内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24 h和30 d的复合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能降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无显著增加,证明其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成功完成PCI手术的患者328例,其中替格瑞洛组172例,氢氯吡格雷组156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替罗非班11.5 h,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d。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PCI术后30 d内出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资料、临床用药及PCI数据等均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组和氢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组,两组均未见致命性出血患者。替格瑞洛组发生非致命性出血发生率为9.30%;氯吡格雷组为7.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与氢氯吡格雷相比,PCI术后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事件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进行介入栓塞术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手术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事件为5例,发生率为12.5%,血栓形成部位在肿瘤远端1例,支架覆盖4例,血流m TICI分级为1级-2a级,使用替非罗班治疗后,未出现不良反应,头部CT复查未出现出血增加与脑梗死或有小面积脑梗死发生。结论采用替罗非班治疗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中血栓形成,可有效治疗急性血栓形成事件,具有安全性及有效性,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的ASTEMI患者,按患者是否在PCI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44例)和对照组(n=4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术中使用肝素。观察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发生血栓负荷、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总的少量出血事件发生率、轻度血小板减少症、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量、中量和局部出血事件、重度和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6个月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重建发生;替罗非班组便潜血阳性发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急诊PCI治疗的ASTEMI患者于介入治疗过程中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性相对较好;替罗非班治疗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确诊为NSTEAMI的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其他等基础治疗,受试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观察心电图,记录用药后1周、1个月、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受试组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及缺血导联数均降低(P<0.01),再发心绞痛、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降低(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发生轻微出血事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NSTEA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