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志志 《吉林医学》2012,(10):2103-210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评定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塞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两年期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将所选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以及两组患者所采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性,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少于参照组,但组间数据无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比单独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患者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证明联用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医学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联合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分入两组,分别为单用氯吡格雷的40例对照组患者、联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对比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5%(29/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用氯吡格雷,联用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可以取得更好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将会得到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62例.参照组患者在给予降颅压、纤溶、降脂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口服;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1.94%,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9.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参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探究疗效。方法将本单位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到的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实施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16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在治疗后1周、2周统计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患者,治疗效果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与单独使用氯吡格雷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后第60天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41-43+4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0例)使用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2周、3周、1个后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4.24±6.51)分、(12.32±5.12)分和(10.35±6.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云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49-345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具有安全、使用方便可靠、临床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少血栓的形成,降低血小板聚集,清除活性自由基,从而改善神经损伤症状,保护脑组织细胞、神经细胞,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病案信息利用的范围及病案信息利用的管理两大方面阐述了病案在信息时代所处的地位及其利用价值,同时就拓展病案利用价值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病案服务创新是病案工作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病案服务创新要做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转变,由一般服务向深层次服务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医院各项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病案信息管理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韦丽群 《中国病案》2007,8(9):14-16
目的探索病案信息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将病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病案信息管理在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医疗保险、法律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结论病案信息管理发生显著的变化,向数字化、高智能化的电子病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在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对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影响.方法:133例临床上有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的不孕患者通过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胰岛素及C肽释放实验,检出胰岛素抵抗(IR)患者81例.将81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促排卵药、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共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三组用药前后及用药后三组间的Homa IR(胰岛素抵抗指数)、FFA(游离脂肪酸)、TNFα(肿瘤坏死因子)和排卵率的变化.结果:用罗格列酮治疗前后患者的Homa IR指数、血清FFA和TNFα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与促排卵药合用排卵率明显优于单用促排卵药(P<0.05)和单用罗格列酮(P<0.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促排卵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郭晓芬  程宇甫 《中国医疗前沿》2012,(13):91+86-91,86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文学以其对美的寻求、揭示、建构和表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彰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正如席勒所说:"审美是人性的完成"。文学和医学是两种互补的认识方式,文学可以说是医学的原动力。文学审美过程是促使医务人员自我完善的过程,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务人员的医患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7.
探索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莹 《中国病案》2008,9(6):16-17
目的通过探讨病案质检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达到提高病案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方法运用现代医院管理的理论知识,结合病案质检的实际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之中。结果改进了病案质检的工作模式,由单一质检转变为多元化工作模式。结论环节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强化了临床的质量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脉象与血管容积图的关系,应用“BC-4型”定量式光电血管容积仪对432例受检者(包括正常脉象和10种常见病脉)进行寸口脉光电血管容积图检测,同步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脉象比较,种种病脉在寸口脉血管容积图上均显示出各种脉象的参数特征,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反映了不同脉象形成的心血管病理生理特点。提示寸口部光电血管容积图参数为各类病理脉象的临床诊断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死亡病案质量、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方法质量控制等有关人员参加死亡病例讨论,找出问题缺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结果发现病案首页项目填写错误或漏填较普遍,病历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流于形式,医师自我保护意识差。结论质控人员参加死亡讨论,有利于医护合作、医药配合、科室协作、提高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七情病因概念的形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情作为病因概念,首见南宋·陈无择<三因方>.一般对这一概念来源的讨论,多仅追溯到<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而对于七情病因概念中可能存在的"非<内经>"内容,讨论甚少.通过分析<三因方>中与 "七情"有关的论述,笔者认为,陈无择的七情病因概念,由<素问·举痛论>"九气"、<诸病源候论>"七气"、<礼记>"七情"以及宋明理学心性论等多种元素构成.探讨这一问题,对于认识中医学概念的建构规律,正确理解和改造现代中医学七情概念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