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儿童哮喘缓解期阶梯治疗中,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儿科哮喘门诊就诊的58例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ids,ICS)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要求患儿家庭每日早、晚监测PEF,并以图表形式记录。每月哮喘门诊复诊一次,了解PEF值、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PEFpred%≥个人预计值80%为哮喘控制,<个人预计个值80%为哮喘未控制,同时进行ACT问卷,计算得分,<20分为哮喘未控制;20~25分为哮喘控制。结果:ACT评分<20分组与ACT评分20~25分组PEFpr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与PEFpred%≥个人预计值80%组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评分与PEF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P<0.001。结论:ATC评分与患儿的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不能监测PEF的婴幼儿哮喘可以用ACT评分作为评估哮喘控制的指标,指导阶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金龙固本合剂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金龙固本合剂连续口服1个月,对照组予舒利迭吸入,观察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3个月疾病的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试验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积分与ACT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金龙固本合剂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ACT评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未发现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规范化哮喘教育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其参加哮喘学校学习,采用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和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对参加前后进行AQLQ及ACT测评,并对前后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参加哮喘学校前的AQLQ得分为(118.62±28.56)分,处于中等水平,ACT得分为(18.90±4.33)分;哮喘学校结业后的老年哮喘患者AQLQ得分为(133.42±21.90)分,ACT得分为(20.40-3.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哮喘学校的规范化学习,改变其不良行为,可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控制哮喘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尚启云  赵燕  杨菲  吕敏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7):1216-1219
目的 对治疗好转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进行规范化延续性护理,评价规范化延续性护理对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将其中住院号尾数为奇数分为对照组,偶数分为观察组,各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出院指导及出院1周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电话随访期限延长至出院后的24周,每4周随访1次,共7次,并解答患儿家庭管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2组患儿出院时、出院第1周和出院第24周分别根据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进行测试评分,通过家庭峰流速仪监测患儿的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日变异率。比较2组患儿ACT评分及PEF日变异率。 结果 2组患儿在出院第24周时ACT评分及PEF日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ACT评分高于对照组,PEF日变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规范化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提升支气管哮喘出院患儿的ACT评分,降低PEF日变异率,降低哮喘复发的风险,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范晔  段玉香  杨海峰  胡峰 《河北医学》2013,(8):1158-1160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controltest,ACT)和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中的相关性。方法:将ACT应用于哮喘患者78例。在哮喘患者应用ACT和药物治疗时、应用ACT6个月结束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预计4/t),呼气峰流量(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预计值),同时测定ACT评分。结果:应用ACT前FEVI%预计值为55.63±18.25,PEF%预计值为56.72±17.11,ACT评分16.12±3.41。应用ACT6个月后,FEV1%预计值为76.73±14.62,PEF%预计值79.21±15.5l,ACT评分22.54±2.76。治疗前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18.31,均P〈O.01);ACT与FEVI%和PEF%,具有良好相关性(r=0.82,r=0.81均P〈0.01)结论:ACT与肺功能相结合能有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管理,ACT与肺功能在哮喘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舒利迭干粉吸入剂,每次1吸,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小青龙汤治疗,1剂/d,常规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评分)及呼气峰流速(PEF)昼夜变异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CT评分及PEF昼夜变异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ACT评分及PEF昼夜变异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能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芳 《大家健康》2015,(1):125-126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按硬币法分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25例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支气管哮喘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ACT评分为(23.61±5.32)分,哮喘控制有效率为84.0%,与对照组的(18.62±3.21)分、64.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佳,值得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哮喘患儿78例,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治疗规范进行缓解期的阶梯治疗,评价儿童哮喘控制率。结果:哮喘控制率为92.4%;C-ACT评分小于20分与20~25分、PEF占个人预计值的百分比(PEF-pred)<80%与≥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CT评分与PEF pred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结论:C-ACT评分与PEF具有相关性,均可用于哮喘的评价,指导治疗。C-ACT和PEF联合使用评估哮喘控制率优于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对提高哮喘临床疗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在哮喘门诊规范使用G INA方案诊治的70例哮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规范化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规范化治疗组与一般治疗组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误工误学时间均有所减少;规范化治疗组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分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T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AC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G INA方案,实行规范化治疗、正确的教育和管理可以提高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2):243-245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进行确诊并对部分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进一步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的疗效。方法:哮喘患者366例进行临床诊断及临床分级(ACT评分、肺通气功能检查),对入选患者进行睡眠监测(PSG)后,将76例哮喘合并OSAHS患者随机分为组1(38例)和组2(38)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组3(38例)。三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组2同时给予夜间无创通气(CPAP)(经压力滴定后)治疗共12周,再对以上三组患者行ACT评分及肺功能测定。结果:哮喘合并OSAHS发病率高达56.01%,治疗前哮喘合并OSAHS患者的相关指标:BMI、ACT评分及PEF、FEV1/FVC%均较支气管哮喘患者重(P<0.05)。哮喘合并OSAHS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同时进行CPAP治疗有效(P<0.05)。结论:哮喘合并OSAHS的重叠综合征在临床中的发病率高,且OSAHS是支气管哮喘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支气管哮喘合并OSAHS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CPAP治疗能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联合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哮喘患者104例,以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均进行吸氧、补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对比2组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哮喘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为(24.5±3.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2±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 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正常预计值的比值为(85.37±5.41)%,PEF 1(呼气流速峰值)与正常预计值的比值为(89.94±5.9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1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联合孟鲁司治疗哮喘病,不仅可有效控制哮喘,还可改善肺功能水平。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状况,并探讨其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断治疗且符合标准的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65例为调查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并诊断为健康成年人65名为对照组。将65例成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与相似背景下的健康成年人群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状况、症状自评(SCL-90)与特质应对方式差异,线性回归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患者SCL-90测评总分(153.23±28.03)分、焦虑(41.25±9.55)分和抑郁(39.84±8.70)分都远远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127.10±26.45)分、(31.20±6.68)分与(27.50±5.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消极应对评分偏高,积极应对评分偏低,直接反映了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症状的应对存在严重的消极态势。将SCL-90、SAS、SDS测评与特质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应对与三者成负相关,消极应对与三者成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不安情绪,存在消极应对病症等问题。消极应对方式与患者不安情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叶丽娟  吴小玲  曾奕华  杨慧 《西部医学》2012,24(1):165-166,169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诊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让患者填写自行设计的"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调查表"以及进行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较差,80例哮喘患者中ACT评分低于20分的患者占6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与管理,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哮喘控制测试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控制测试(ACT)与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42例)进行ACT评分、记录肺功能指标的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时流速(P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流速(P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流速(PEF75)。结果急性发作期ACT测试评分〈10分、10~19分、〉20分者分别为37.31%、62.69%和0,缓解期分别为0、9.52%、90.48%。急性发作期肺功能各指标均异常,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肺功能各指标重度异常全部缓解,但PEF25、PEF50、PEF75与PEF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与肺功能PEF各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F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测试简便易行,可作为门诊筛查哮喘是否控制的检测手段,肺功能检测中的小气道指标是评估哮喘控制程度、指导正确用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对高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部症状、通气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高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共10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氨茶碱组(50例)和多索茶碱组(50例),分别采用氨茶碱和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氨茶碱组和多索茶碱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00%,94.00%;氨茶碱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及FEV1/FVC水平分别为(3.09±1.02)L,(5.14±1.17)L/s,(63.10±14.97)%;多索碱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及FEV1/FVC水平分别为(3.74±1.15)L,(5.97±1.42)L/s,(74.55±17.74)%;多索茶碱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治疗后肺部通气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氨茶碱组(P<0.05);同时氨茶碱组和多索茶碱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00%,6.00%;多索茶碱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氨茶碱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高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氨茶碱,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清肺祛瘀汤联合信必可都保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IgE、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日—2018年6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医院收治的11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信必可都保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清肺祛瘀汤联合信必可都保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王丰  范波 《中外医疗》2016,(5):24-26
目的:对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氨茶碱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多索茶碱治疗,分析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与对照组患者(78.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PEF分别为(2.14±0.21) L、(66.49±3.02)%、(6.23±0.17) L/s,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00%)与对照组患者(18.00%)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氨茶碱治疗相比,使用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