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周期ADC值及其变化率(△ADC%),探讨两种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35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第2和第3周期之间、化疗第4周期后行MR DWI及增强扫描,根据其术后病理对化疗反应的分级将其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非显著(NMHR)2组,利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2组患者癌灶区与对应正常腺体的ADC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3次ADC值及△ADC%,并应用ROC分析其对病理反应性评估的效能.结果 MHR组的乳腺癌灶手术前ADC值[中位数(范围)]为1.54×10~(-3)mm~2/s[(1.01~1.88)× 10~(-3)mm~2/s],△ ADC%为42.70%(6.31%~67.86%);在化疗第4周期后明显高于NMHR组的1.22 × 10~(-3)mm~2/s[(0.83~1.83)×10~(-3)mm~2/s]和14.88%(-28.87%~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4.10,P值均<0.05),而化疗早期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85~1.62)× 10~(-3)mm~2/s],△ADC%值为12.00%(-12.96%~30.65%);N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94~1.60)×10~(-3)mm~2/s],△ ADC%值为10.74%(-20.80%~41.8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病灶ADC及△ADC%为评估值,对MHR和NMHR组进行ROC分析,其中只有△ ADC3%的评估效能较高(Az△ADC3%=0.88).结论 化疗晚期△ADC%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最终病理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表观扩散系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反应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化疗第1周期后ADC的变化,预测新辅助化疗反应的价值.方法 20例21个病灶经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阿霉素类和紫杉类抗肿瘤新辅助化疗前1周之内、第1周期化疗后(18~21 d之内)、术前1周之内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增强扫描,根据增强MRI肿瘤的变化,将其分为反应组及相对无反应组,对2组肿瘤初始ADC及化疗第1周期后ADC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反应组15个病灶化疗前初始ADC为(0.98±0.15)×10-3 mm2/s,化疗第1周期后升高到(1.22±0.23)x 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无反应组6个病灶化疗前初始ADC为(1.09±0.08)×10-3mm 2/s,第1周期后为(1.11±0.07)×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初始ADC低于相对无反应组(P<0.05);肿瘤初始ADC与化疗第1周期后ADC的变化值呈负相关关系(r=-0.51,P<0.05).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肿瘤初始ADC值及新辅助化疗第1周期后ADC值变化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ADC值对鉴别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资料与方法 43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肝癌患者均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b值分别取0、800 s/mm2,测量肝细胞癌病灶的平均ADC值.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Ki-67水平,并计算阳性表达细胞数.将Ki-...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癌灶液实性区表观扩散系数(ADC)与Ki-67表达水平动态改变的相关性,探讨其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含液性区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NAC前后数据:液性区ADC值(ADC液性区)、实性区ADC值(ADC实性区)、液实性区ADC值(ADC比值)及NAC前、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前后癌灶最大径、体积及两者的变化率对NAC病理反应性的价值. 方法 36例病例均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Miller & Payne 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on-major histological response,NMHR)2组,对2组NAC前、NAC第2周期后、NAC第4周期后于乳腺容积成像(volume imaging of breast,VIBRANT)动脉早期测量的癌灶最大径、体积及其变化率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CC)分析3次MR测量的癌灶最大径与体积之间的一致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判断MR测量的癌灶大小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结果 NAC前后,MHR组3次MR测量的癌灶最大径 [(2.75±1.16) cm、(2.19±1.07) cm、(1.58±0.75) cm ] 及最大径第 1 次变化率[(21.70±15.09)%] 与 NMHR 组 3次最大径[(2.71±1.10) cm、(2.33±0.90) cm、(2.01±0.94) cm]及第1次变化率[(11.68±10.27)%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HR组癌灶最大径第2次变化率[(39.00±15.38)% ]显著高于NMHR组[(25.83±2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NAC前后,MHR组3次MR测量的癌灶体积[中位14.00 cm~3 (范围2.96~83.41 cm~3)、中位7.31 cm~3(范围0.05~55.35 cm~3)、中位2.69 cm~3(范围0~33.40 cm~3) ] 及体积第1次变化率[中位48.65%(范围33.64%~98.48%)]与NMHR组3次体积[中位4.25 cm~3(范围4.78~106.55 cm~3)、中位10.53 cm~3(范围1.72~42.85 cm~3)、中位7.56 cm~3(范围0.68~156.58 cm~3)]及第1次变化率[中位52.04%(范围-35.79%~78.31%)]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MHR组癌灶体积第2次变化率[中位85.37%(范围27.52%~100%)]显著高于NMHR组[中位68.80%(范围-289.60%~9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前后,3次MR测量的最大径与体积之间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0.67、0.55,总体一致性系数为0.78.以NAC后癌灶最大径和体积第2次变化率为评估参数、术后病理反应性为金标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80,两者评估效能无显著性差异(P=0.61). 结论 MR测量乳腺癌灶最大径与体积的一致性较好.NAC第4个周期后,癌灶最大径与体积两者的第2次变化率可评估癌灶对NAC的病理反应性,但评估效能均较低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动态增强MRI半定量法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新辅助化疗的26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平均55.2岁)纳入研究,化疗前后采用同一方案进行乳腺动态MRI增强扫描,使用1.5T超导M RI成像仪、3D FSE序列(TR/TE:5.4ms/2.8ms;FOV:34cm;层厚:3mm;间隔:0mm),速度3ml/s团注钆喷葡胺0.2mmol/kg;在工作站上完成血流半定量测定,并对化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早期强化参数Efirst、Vfirst、Ee和Ve的均值大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P<0.05),化疗前Emax、Vmax和Slopemax的均值大于化疗后残留病灶的均值,化疗前Tmax均值小于化疗后均值(P<0.05),化疗前Ewash和Vwash值高于化疗后的残留病灶(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半定量研究显示残留病变血流动力学明显下降,血流速率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8.
尹波  刘莉  邹丽萍  耿道颖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62-1066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动态增强MRI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价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26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比较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血流半定量参数在化疗前后变化;化疗后残留病灶的TIC类型与病理学评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新辅助化疗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用于预测NAC疗效的价值。方法:应用3.0T MR对90例经NAC治疗后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扫描。采用病灶兴趣区(ROI)高值法和手绘ROI法绘制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记录TIC各相关参数值。采用t检验比较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NAC后乳腺癌病灶各参数的差异。以术后病理MHR者为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乳腺癌NAC后不同MP术后评级组,两种ROI测量方法测得的病灶第二期强化程度(SI2%)、峰值强化程度(SIpeak%)、最大线性斜率(Smax)参数均有显著差异,MHR组参数值低于NMHR组(P<0.001)。由ROC曲线下面积可得ROI高值法对乳腺癌NAC后手术病理分级的预测能力略优于ROI手绘法。ROI高值法预测MH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SI2%=83%、SIpeak%=229.45%、Smax=404.995。结论:NAC后乳腺癌病灶采用ROI高值法和手绘法测得的MR多期动态增强参数,均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ROI高值法优于ROI手绘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穿刺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117例患者,在进行NAC前均行常规3.0 T乳腺MRI检查,化疗后手术病理采用Miller-Payne分级系统评价化疗反应,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PCR)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PC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21例(PCR者5例),三阴性型26例(PCR者6例)。采用Firevoxel软件生成ADC直方图,记录多个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最大值(ADCmax)、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利用SPSS 24.0计算出ADC第10百分位数(ADC10%)、ADC第50百分位数(ADC50%)、ADC第90百分位数(ADC90%)。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PCR组和nPCR组各ADC直方图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有统计学意义的ADC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HER2过表达型在PCR组与nPCR组患者间,峰度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截断点为1.861,其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PCR组和nPCR组三阴性型患者间,ADCmean及ADC5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8和0.013),ADCmean及ADC50%在三阴性型中预测PC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0.842。当ADCmean取1.030×10-3 mm2/s、ADC50%取0.976×10-3 mm2/s作为截断点,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5.0%、80.0%,特异度均为83.3%。结论 峰度系数对预测HER2过表达型患者NAC后PCR具有一定的价值,ADC50%对预测三阴性乳腺癌NAC后PCR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值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正常乳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探讨ADC值与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EPI)技术,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500、1000s/mm^2,对62个正常乳腺(包括4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乳腺及10名健康志愿者20个乳腺)进行MR扫描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计算62个正常乳腺分别在不同b值时的ADC值。将62个正常乳腺分为3型,比较3型之间ADC值的差异及不同b值时ADC值的差异。结果 42例乳腺病变患者对侧正常乳腺的DWI及ADC图与组织切片对比,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学结构不同,其DWI及ADC图表现亦有差异。62个正常乳腺分为致密型10个,分叶斑点型42个及退化型10个。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升高,而退化型乳腺随b值降低ADC值变化不明显。b=1000—0s/mm^2时,致密型、分叶斑点型、退化型乳腺ADC值分别为(1.70±0.37)、(1.93±0.46)、(1.18±0.65)×10^-3mm^2/s,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8,P=0.000)。不同b值时每2种类型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67,P=0.147);致密型和退化型之间、分叶斑点型和退化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93、19.128,P值分别为0.029、0.000)。结论 3型正常乳腺ADC值受乳腺组织学结构的影响,致密型和分叶斑点型乳腺ADC值受b值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芸  张俊祥  魏巍 《放射学实践》2016,(10):952-95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参数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直肠癌侵袭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测量整个肿瘤的ADC值.根据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得到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1-2(肿瘤局限于肠壁)与T3-4(肿瘤生长突破肠壁);N0(无淋巴结转移)与N1-2(有淋巴结转移);CRM阴性(无直肠系膜筋膜浸润)与CRM阳性(有直肠系膜筋膜浸润)、肿瘤的大体分型、部位、年龄及性别,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直肠癌的ADC值在分化程度(P-0.000)、T1-2与T3-4(P=0.015)、N0与N1-2(P=0.001)、直肠系膜筋膜受累与未受累(P=0.014)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的大体分型(P=0.971)、部位(P=0.960)、性别(P=0.592)、年龄(r=0.038,P=0.772)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的ADC值可以作为评价其侵袭性及预后的一个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 DWI诊断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寻找较合适的诊断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69个病灶)和67例良性肿块患者(69个病灶)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和DWI检查,分别测量乳腺癌病灶和其对侧正常乳腺、良性病灶和其对侧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通过绘制各组ADC值的ROC曲线,寻找各组病变间ADC值的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的ADC值为(0.925 ±0.268)×10-3 mm2/s,对侧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680±0.44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P<0.01);良性肿块的ADC值为(1.350±0.383)×10-3 mm2/s,对侧正常乳腺组织ADC值为(1.690±0.356)×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1);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7.56,P<0.01).将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和其对侧正常乳腺组织、良性肿块和其对侧正常乳腺组织、恶性和良性肿瘤所得ADC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94和0.847.ADC值鉴别恶性肿瘤与其对侧正常组织、良性肿瘤与其对侧正常组织、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之间的最佳ADC值界值分别为1.185×10-3、1.505×10-3、1.015×10-3mm2/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9%和85.5%、79.7%和63.5%、75.4%和87.0%.结论 MR DWI对诊断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具有较好的价值,鉴别其与良性病变的ADC界值为1.015×10-3mm2/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胃癌的ADC值与组织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患者的MRI资料,DWIb值取0和800 s/mm2.术后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肿瘤部位、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分析肿瘤ADC值与各组织病理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确定不同TNM分期和组织学类型的ADC鉴别界值.结果:随着胃癌TNM分期的增加,分化程度的减低,肿瘤的平均ADC值呈递减趋势.肿瘤的不同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断TNM I期、Ⅱ期和高分化腺癌的ADC鉴别界值分别为0.917、0.906和1.034×10-3 mm2/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2、0.795和0.960.结论:ADC值作为一个无创性生物学指标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因素,包括TNM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发生部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对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呈平台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DCE-TIC为平台型的20例(20个病灶)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和61例(64个病灶)乳腺癌患者.测得病变的平均扩散峰度系数(MK)和平均扩散系数(MD)以及ADC值,观察病变形态和强化特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b值MR DWI及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5例患者在行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前行不同b值(分别为500、1500 s/mm2)的DWI扫描,对171个怀疑或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行回顾性分析.以正常乳腺组织为参考基准,选择增强图像中异常强化的高信号病变,同时在高b值(b= 1500 s/mm2)DWI中视觉判定是高信号的病变定义为恶性病变阳性结果,否则为良性病变阴性结果.对其中111个DWI视觉判定阳性结果的病变计算ADC值.依据全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分析高b值DWI视觉评估中恶性和良性病变的阳性和阴性病灶数,以ADC值=1.13×10-3 mm2/s作为临界值,计算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乳腺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71个乳腺病变中,91个恶性病变,80个良性病变.高b值DWI视觉评估,139个阳性结果中,恶性病变83个,良性病变56个;32个阴性结果中,良性病变24个,恶性病变8个(非肿块性导管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浸润性癌和肿块样导管原位癌(DCIS)在DWI视觉判定中为阳性,8例非肿块性DCIS判定为假阴性,总体的敏感度为91.2% (83/91),特异性为30.0% (24/80).110个肿块样病变和1个局灶性病变DWI视觉评估阳性结果的病变中,63个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0.73±0.24)×10-3 mm2/s,48个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9±0.4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8,P<0.01).以ADC值=1.13×10-3mm2/s作为临界值时,61个恶性病变为阳性结果,2个黏液癌为假阴性结果;27个良性病变为阴性结果,21个良性病变为假阳性,诊断敏感度是96.8%(61/63),特异度为56.2% (27/48).结论 高b值DWI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诊断非肿块性乳腺病变时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表观扩散系数值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分析 18例膝周恶性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术前MR单次激励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 (MR SSEPI DWI)和术后标本定点取材的病理资料。计算肿瘤实质、瘤周水肿组织、肿瘤坏死部位及正常肌肉和骨髓组织的ADC值。结果 恶性骨肿瘤肿瘤实质 (骨内部分及骨外软组织肿块部分 )、瘤周水肿肌肉、瘤周水肿骨髓、肿瘤坏死及正常肌肉和正常骨髓组织的ADC值分别为 [(1 181± 0 2 36 )× 10 -3mm2 /s(骨内部分 )和 (1 15 8± 0 2 5 9)× 10 -3 mm2 /s(骨外部分 ) ]、(2 347± 0 2 33)× 10 -3 mm2 /s、(1 997±0 119)× 10 -3 mm2 /s、(2 2 30± 0 2 0 8)× 10 -3 mm2 /s、(0 4 86± 0 313)× 10 -3 mm2 /s和 (0 4 83± 0 2 88)×10 -3 mm2 /s。各不同组织间ADC值的差异有显著性学意义 (F =15 3 131,P =0 0 0 0 )。其中 ,肿瘤实质(骨内部分及骨外肿块部分 )的ADC值高于正常肌肉 (P <0 0 5 )及正常骨髓组织 (P <0 0 5 ) ,低于水肿肌肉及水肿骨髓组织 (P <0 0 5 ) ,也低于肿瘤坏死部位 (P <0 0 5 )。结论通过MR SSEPI DWI计算ADC值的方法 ,可以定量分析鉴别恶性骨肿瘤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肿瘤实质与肿瘤坏死部位 ,从而为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