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扩张通道管系统(X-Tube)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病变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4~65岁,平均52.4岁;单侧椎间盘突出伴椎间隙狭窄1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6例,单侧椎体后缘离断6例,脊柱不稳引起的力学源性腰腿痛1例,单侧侧隐窝狭窄2例。L3-4病变1例,L4-5病变14例,L5S1病变1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7天检查生化全套,测定肌酸激酶水平变化。随机统计另25例行开放TLIF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并与行微创TLIF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5例行微创TLIF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54min;术中出血平均367ml。微创TLIF术后第1天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01)。术后1例患者减压侧手术切口周缘皮肤坏死,经切除坏死皮肤,重新缝合切口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5例行微创TLIF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7个月,除1例患者主诉手术区域轻度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未诉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平均(34.6±6.1)分降至术后平均(15.6±5.4)分,手术结果优良。结论X-Tube辅助下微创TLIF治疗下腰椎疾患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原位与复位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35例;年龄(55.3±13.3)岁。纳入标准:Meyerding分级Ⅰ级或Ⅱ级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接受MIS-TLIF复位融合(35例)或原位融合(27例)治疗;随访时间30个月。对比2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患者疗效满意度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采用Bridwell标准评估融合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满意度,融合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复位融合和原位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的长期随访研究中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翻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6年3月~2010年11月,对103例已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神经减压复发者,采用MiTLIF翻修治疗并获得随访。男45例,女58例,平均53.4岁。采用Mi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其中单节段97例,双节段6例。收集分析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薄层CT扫描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9个月,平均26.1个月。术中出血量为(358±67)mL,术后出血量为(52±20)mL,放射线暴露时间为(42±13)s。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6.3±2.5和0.7±0.3,术前及末次随访腿痛VAS评分分别为7.5±2.4和0.6±0.2,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及t=2.57,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ODI分别为41.5±5.3和1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1)。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为95.2%(98/103)。发生神经根损伤4例,切口表浅感染4例,一过性下肢麻木12例,硬膜撕裂5例。结论针对初次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和神经减压复发者,Mi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0月至 2011年 12月期间,采用 METRx-MD(Microscopic Endoscopic Tubular Retractor System)进行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并获得长期随访的 6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31例)采用 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双侧组(34例)采用 MIS-TLIF联合双侧经皮内固定技术。采用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估;在 X线片上测量手术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度、腰椎侧凸角度、手术节段侧凸角度,计算腰椎前凸指数及椎间高度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 18~36个月,平均 26.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 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 VAS及 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前及随访期间 VAS及 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两组间腰椎前凸角度、手术节段前凸角度、腰椎侧凸角度、手术节段侧凸角度、腰椎前凸指数及椎间高度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椎前凸角度与腰椎前凸指数呈线性相关。结论 对于治疗单间隙腰椎退变性疾病,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经皮内固定技术具有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与开放式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行TLIF手术治疗的65例腰椎椎间盘突出伴节段不稳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传统TLIF的开放组(44例)及使用Mast Quadrant通道行TLIF手术的微创组(21例).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微创组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较开放手术组少(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应用Mast Quadrant通道不但同样能够完成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操作,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发生下腰痛概率低等优点,是手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数字化技术测量并比较微创极外侧经椎问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TLIF)与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TLIF)的相关解剖参数,并通过解剖验证. 方法 选取门诊60例成人腰椎CT扫描资料,男30例,女30例;年龄18 ~55岁,平均46.3岁.应用Superimage TM软件,三维重建实体模型,模拟E-TLIF、mini-TLIF固定,分别测量并比较L3-4、L4-5节段上 E-TLlF、mini-TLIF固定的切口距正中线距离、操作通道深度(切口至关节突的距离)、融合器长度、椎弓根螺钉置入长度和角度.并在2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标本上进行实际操作验证. 结果 图像上则量E-TLIF切口距正中线为81.3~87.6 mm,操作通道深为81.6~86.9 mm,融合器长为29.8~32.2 mm,椎弓根螺钉长度为51.6~57.2mn.椎,弓根螺钉倾角为37.2.~40.4.E-TLIF与mini-TLIF相比切口更加偏外,可以绕过下关节突,从侧后方直接处理增生内聚的上关节突;椎,弓根螺钉和融合器置入角度更加倾斜,长度增加.在尸体标本上采用E-TLIF数字化设计测量值进行操作,尸体标本上测量的解剖参数:切口距正中线距离为80.0~ 90.0)mm,操作通道深度约85.0 mm,椎弓根螺钉置入倾角近40.0°,与图像测量值相近. 结论 通过数字化技术洲量和解剖验证,与mini-TLIF相比,E-TLIF更完整地保留了脊柱后方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提高术后即刻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 bodyfusion,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的并发症,并探讨并发症发生原因和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215例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其中110例行传统切开减压及PLIF,105例行MIS—TLIF,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16个月。MIS—TLIF组所有患者7人次(6.67%)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3例(2.86%);神经损伤1例(0.95%);切口浅部感染1例(0.95%);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PLIF组所有患者20人次(18.18%)出现并发症:硬膜囊破裂6例(5.45%);神经损伤8例(7.27%);切口感染3例(2.73%);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1.90%);椎弓根螺钉松动l例(0.91%)。2组间神经损伤和总并发症发生率,MIS—TLIF组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LIF手术相比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单节段轻中度腰椎滑脱患者48例,其中22例采用OLIF治疗(OLIF组),26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腿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在影像学资料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手术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DH)、椎管横截面积(CSA)及椎间孔面积(FA)。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24~45个月,平均32.8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OLIF组VAS评分和ODI优于MIS-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辅助 X-Tube下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 11月至 2008年 4月, 采用椎间盘镜辅助 X-Tube下 TLIF和 PLIF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 32例: PLIF 13例, TLIF 1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相应节段腰椎不稳定 21例, 腰椎滑脱症 11例(玉度 6例, 域度 5例)。病变节段: L3-4 2例, L4-5 18例, L5S1 12例。年龄 38~72岁, 平均 51.2岁;男 19例, 女 13例。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和影像学检查, 并进行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以评价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90~180 min, 平均 120 min;手术出血量 100~400 ml, 平均 190 ml。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未见切口及椎管、椎间隙感染、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所以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 13~41个月, 平均 21个月。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 40.1%±4.1%下降到术后 3个月的 9.5%±3.7%。疗效评价: 优 19例, 良 10例, 可 3例;优良率为 90.6豫。骨融合均取得成功。结论椎间盘镜辅助 X-Tube下 TLIF和 PLIF治疗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具有切口小,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单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LSS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9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内窥镜组),其余90例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1.26±1.3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内窥镜组切口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TLIF和椎板切除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皮内窥镜下TLIF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依据患者情况和意愿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中短期疗效,以评价MIS-TLIF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16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70例行MIS-TLIF治疗,96例行P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手术满意度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MIS-TLIF组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值显著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并发症发生率和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手术满意度高;但MIS-TLIF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值偏高,考虑可能因术中使用电刀,通道空间狭小,术中吸引器使用少,肌酸激酶大量吸收入血所致,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