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遗传性非息肉状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引起,其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的2% ~5%[1-2].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将LS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仅表现为结直肠癌;Ⅱ型除结直肠癌外,还表现为多样性肠外肿瘤,常见的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某些Ⅱ型LS患者家族中还发生其他恶性肿瘤,如胃癌、小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尿道癌、脑肿瘤、皮肤癌等.近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女性LS患者一生中发生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的风险为40%~60%,已超过结直肠癌(49%).更有意义的是,高达68%的LS患者首发恶性肿瘤为内膜癌.  相似文献   

2.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结直肠癌遗传形式。林奇综合征患者常会患有多种肿瘤,其中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与其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视为林奇综合征的“前哨”肿瘤。在诊断患有林奇综合征的女性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终生风险(60%)会高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结合临床表现标准及肿瘤分子学评估可以对其进行高效的诊断。在林奇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中,应每1~2年(而不是每年)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在生育结束后行预防性手术可以起到有效的筛查及预防作用。对林奇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对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性手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是三种常染色体位点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HBC),遗传怀乳腺-卵巢癌综合征(HBOC)和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对此具有肿瘤家族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手术可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提高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是三种常染色体位点遗传性疾病:表现为遗传性乳腺癌综合征(HBC),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征(HBOC)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对此具有肿瘤家族遗传倾向的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手术可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提高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已被公认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是引起遗传性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因,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病因,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还包括卵巢癌、胃癌、尿路上皮癌和小肠癌等。虽然已明确Lyn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但是近年来其诊断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不断有新的进展,提示不同的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对应着不同的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及不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监测产生着新的影响,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改进,如利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免疫效应治疗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介绍Lynch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筛查诊断、其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重点阐述该综合征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已被公认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是引起遗传性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病因,也是目前唯一已知的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病因,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还包括卵巢癌、胃癌、尿路上皮癌和小肠癌等。虽然已明确Lynch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错配修复缺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但是近年来其诊断和分子发病机制方面不断有新的进展,提示不同的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对应着不同的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及不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监测产生着新的影响,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改进,如利用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免疫效应治疗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介绍Lynch综合征的遗传学特征、筛查诊断、其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重点阐述该综合征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的胚系突变导致家系成员具有肿瘤易感性,相关肿瘤包括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终身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高达30%~60%。目前广泛接受的是以IHC或MSI检测为中心进行普查,结合基因检测得到确诊。排除MLHI甲基化后,IHC和基因检测常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部分患者为Lynch样综合征,主要来源于体细胞MMR突变。Lynch综合征患者除预防性手术外,还可通过阿司匹林、口服避孕药等药物进行预防。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SI-H实体肿瘤中被批准使用,但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是一种遗传性肿瘤,因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致,在Lynch综合征女性患者中发生率最高,但因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及相关筛查方式的有限,漏诊率较高.目前推荐免疫组织化学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的联合筛查模式,以及二代测序的出现,均可提高确诊率.规范筛查流程可尽早筛查出Lynch综合征相关性肿瘤,使患者及...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病死率居首位;在女性常见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九位,病死率居第五位.美国预计2012年卵巢癌新发病例22 280例,死亡15 500例[1].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提高晚期及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妇科肿瘤医生面临的严重挑战. 1 卵巢癌的高危因素与预防 卵巢癌病因不明,但已发现多个高危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最肯定.5% ~ 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普通人群女性一生中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为1.5%,一级亲属中1人曾患卵巢癌,风险升至5%;一级亲属中2~3人曾患卵巢癌,风险升至7.2%.多年来,人们发现了两个主要的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HBOC)及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HNPCC),后者又称为LynchⅡ型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Lynch 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综合征,是由于 DNA 错配修复 (mismatch repair, MMR) 相关基因MLH1、MSH2、MSH6、PMS2的致病性突变所致,包括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等[1-2].对Lynch综合征的诊断不仅可以为患者自身的治疗、随访及监测等提供有效的指导,而且可...  相似文献   

11.
<正>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系一个或多个基因致病性突变使个体某一器官或多个器官发生肿瘤,且突变基因可在家系中世代遗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全部肿瘤的5%~10%[1]。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HBOC)、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s, LS)和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s, PJS)与遗传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2.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妇科肿瘤首位,由于缺乏特征性的早期症状和有效的筛查手段,卵巢癌发现时期别晚和预后差是其公认的特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卵巢癌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5%~10%的卵巢癌属于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ovariancancer syndrome,HOCS),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肿瘤在家族中聚集性发生,发病年龄比较早,可合并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而构成家族中整体的肿瘤发病模式[1].  相似文献   

13.
正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癌症综合征,主要包括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以及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1]。LS的发病根源是由于细胞DNA的错配修复(MMR)系统中的MLH1、MSH2、MSH6和PMS2的基因突变,其阻碍了细胞DNA合成过程中的错配修复[2]。早期及时诊断可以对癌症的预测及下一步治疗产生影响。目前,已证实LS患者进行CRC监管可以获得很好的生存获益[3],而国际上LS相关CRC监管的临床指南,并不完全适合妇科肿瘤。在女性中,LS的首发肿瘤多为EC,而且由于子宫内膜癌的前驱症状较明显,临床多早期发现,早  相似文献   

14.
<正>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三大恶性肿瘤。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ereditary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yndromes, HBOCS)、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s, LS)、Cowden综合征和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s, PJS)与遗传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相关。据统计,  相似文献   

15.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肿瘤综合征,是由DNA错配修复(MMR)基因中的一个胚系突变使细胞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表型(MSI-H)的超突变或缺乏MMR蛋白表达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突变携带者具有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一系列恶性肿瘤的高风险。虽然LS中最常见的是结直肠癌,但约有60%的LS首发癌为妇科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且其被诊断年龄较早、组织病理学大多为子宫内膜样或非浆液性类型、总体存活率良好。因此及时发现LS相关卵巢癌(LSAOC)这一亚类,对于预防LS患者其他肿瘤的发生,提高L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LS的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不断有新的探索,现就LSAOC的早期诊断、组织病理学、筛查及降低风险方案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Lynch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肠外肿瘤,与散发性子宫内膜癌不同,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是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及PMS2)的突变或异常表达。患者发病年龄年轻,病理类型多样,包括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未分化癌或癌肉瘤等。由于该病再次发生肿瘤的风险较高,危害大,因此及时治疗Lynch综合征相关的子宫内膜癌是有效预防该类患者再次发生肿瘤的关键。就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和筛查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1背景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癌症易感综合征之一。1913年,美国病理学家Warthin通过收集大量的临床病理资料发现了第一个遗传性肿瘤家系“G家族”并绘制出遗传家系图谱,显示该家族成员易患胃肠道肿瘤和子宫肿瘤[1]。1966年,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绝大部分子宫内膜癌为散发型,只有2%为遗传型,遗传型子宫内膜癌也称为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LS-EC)。本例患者43岁,因子宫下段赘生物活检提示子宫内膜低分化腺癌,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性手术,因肿瘤位于子宫下段,且病理特征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因存在多个高危因素故行Lynch综合征筛查。根据2019年Manchester国际共识,妇科肿瘤筛查Lynch综合征的流程明确,首先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丢失的蛋白,发现潜在的突变基因,最终通过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确诊为MSH2基因13号外显子E701fs移码突变导致的LS-EC。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癌相关的Lynch综合征是常见的遗传性癌症综合征,应在内膜癌患者中针对Lynch综合征进行普遍筛查。目前以病理免疫组化、微卫星不稳定等方案联合检测为最常见的筛查策略,以靶位点的基因测序为诊断金标准。对于内膜癌患者及其亲属提供有关Lynch综合征的遗传咨询和检测,结合针对性的筛查、随访和治疗,可显著降低相关癌症的风险。我国内膜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亟待结合本国国情制订出成本效益最优化的内膜癌相关Lynch综合征诊治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内膜癌相关Lynch综合征的筛选方法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献报道,90%的家族性卵巢上皮性癌(家庭性卵巢癌,指有家族史的卵巢癌患者)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而BRCA1基因突变仅发生在极少的散发性卵巢癌(指患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中未发现卵巢癌患者)中,但无论是在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卵巢癌中,约90%的患者其癌组织中的BR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除基因突变外,引起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另一个机制就是DNA甲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