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对艇员正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快速上浮脱险训练是艇员的必训科目之一,也是一种对艇员应激强度较大的训练。考察不同深度条件下以及不同神经特质的艇员在正、负性情绪方面的变化趋势,有助于掌握参训艇员的心理状态变化规律,提高应激管理水平,为圆满完成训练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听力的影响.方法 10名潜艇艇员分别进行了3、10、30、50 m深度60人次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3 m和10 m各2次).训练前后检查潜艇艇员双侧鼓膜,并进行电测听检查.结果 鼓膜末见异常,左耳在125、250 Hz,双耳在500、2000 Hz的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时的气压快速改变对潜艇艇员的听力有一定的影响,以低频听阈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时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变化.方法 分别进行了3、10、30、50 m 4个深度69人次的快速上浮脱险训练,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及出舱后10 min分别测定艇员的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结果 训练后即刻艇员的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及呼吸频率与进舱前比较,绝大部分指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舱后10 min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可增加艇员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但均为一过性.本次脱险训练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试模拟快速上浮脱险中潜艇艇员咽鼓管开放功能的变化,为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提供合理的医学保障和依据.方法 应用ET-100咽鼓管开放功能测试仪测试5名潜艇艇员在3、10 m水加压前后,10、30 m(分别以t/30、t/20速率)气加压前后,50、60 m以t/20速率气加压前后,分别检测艇员吞咽时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开放功能,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3、10 m水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8.09%、9.79%(P>0.05);以t/30、t/20速率,10 m气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11.51%,6.89%(P>0.05),30 m气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58.3%、92.8%(P<0.01);以t/20加压速率进行的50、60 m气加压后ET平均开放度下降14.51%、7.56%(P>0.05).结论 各深度快速加减压对潜艇艇员咽鼓管开放功能影响差别不大,不会由于加压方式、加压速率不同而导致咽鼓管开放等级产生显著变化;快速加减压的耐受性越强,ET主动开放通气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快速上浮脱险潜艇艇员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参加模拟3~30m快速上浮脱险试验艇员8例进行颈动脉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的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随着试验深度的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浅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影响,进行类似上浮脱险训练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6.
快速上浮脱险法是在自由上浮脱险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 :失事潜艇固壳完好 ,舱室未形成高压。实施时 ,脱险人员须穿戴特殊脱险抗浸服 ,经特设的调压舱快速调压后 ,快速上升出水 ,不需在水中停留减压。快速上浮脱险技术自 196 2年英国首次采用以来 ,目前已在许多国家推广。我国从 80年代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技术的研究日趋深入 ,这一技术必将在单人脱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 0 0 1年 ,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模拟快速上浮的潜艇艇员和救护潜水员实施医学保障的任务 ,现报告如下。一、训练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稳定的模拟大深度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大鼠模型.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压暴露2、4、8 min组,每组20只.高压暴露各组置于空气加压舱内以2t/8指数速率加压至150 m,分别停留2、4、8 min后,以3m/s匀速减压至常压出舱.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和肺、脑、脊髓组织病理结果.结果 高压暴露2、4、8 min组大鼠出舱后均出现竖毛、搔抓、行动迟缓、反应性差等行为状态.病理结果显示,大鼠肺泡和肺间质及脊髓组织出血明显,细胞水肿,脑组织未见明显改变.暴露2、4、8 min组大鼠发病率分别为20.0%、55.0%、10.0%,死亡率分别为0、20.0%、85.0%,3个高压暴露组大鼠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于8 min方案暴露时间过长,制备的大鼠模型出舱后死亡率较高,而2 min方案高压下停留时间不够,制备的大鼠模型发病率较低,高压暴露4 min方案大鼠死亡率低且减压病发病率高.结论 本实验以高压暴露4 min方案成功地建立了大深度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预先心理应激对大鼠在模拟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按数字随机表法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心理应激组、快速加减压组、预先心理应激+快速加减压组.通过建立快速上浮脱险动物模型,观察预先心理应激对该过程中大鼠应激反应的作用.结果 预先进行心理应激的动物在快速上浮脱险过程中,心率明显加快,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心理应激在模拟快速上浮脱险大鼠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pretreatment on the stress reaction of simulated fast buoyancy ascent escape in rats. Methods Forty health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up, the fast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group,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pretreatment plus fast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group. By developing the fast buoyancy ascent escape rat model with fast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in a closed cabin,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pretreatment on the stress reac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course of ascent. Results Hear t rate of the animals in the psychological pretreatment stres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TNF-α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 Conclusions Psychological factor seem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tress reaction of the simulated fast buoyancy ascent escape in rats.  相似文献   

9.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pretreatment on the stress reaction of simulated fast buoyancy ascent escape in rats. Methods Forty health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group, the fast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group, and the psychological stress pretreatment plus fast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group. By developing the fast buoyancy ascent escape rat model with fast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in a closed cabin,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pretreatment on the stress reac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course of ascent. Results Hear t rate of the animals in the psychological pretreatment stres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serum TNF-α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 Conclusions Psychological factor seemed to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stress reaction of the simulated fast buoyancy ascent escape in rats.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延长高压下停留时间,计算并分析不同快速上浮脱险方案下的领先理论组织氮张力的变化,提出极快速理论组织的概念,并改进快速上浮脱险背景下的理论组织氮张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模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实验时潜艇艇员肺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 GouldSpiroscreen肺功能仪 ,测定 7名艇员试验前对照值和试验后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7名艇员在3m深度 FEV1.0、MMF、FEF5 0 %三个指标均比对照值增高 (P<0 .0 5 ) ,80和 12 0 m深度 FEV 1.0均比对照值增高 (P<0 .0 5 ) ;其余各项肺功能指标在各深度与 0 m (常压 )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虽然对机体肺功能产生了一些影响 ,但都属生理性改变 ,提示在深度允许的情况下 ,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 ,快速上浮脱险技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时对机体的影响 ,制订、验证脱险方案和保障措施。方法  7名潜艇艇员着加装应急呼吸装置的脱险服 ,在模拟脱险舱内进行快速上浮模拟脱险。实验分 7种深度 ,即分别为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最后完成 15 3m上浮脱险。按 PT=P0 × 2 t/n要求增压 ,n值分别为 2 0 ,15 ,12 ,8和 7,减压按 (2 .5~ 3.0 ) m/ s速率线性减压至水面。在实验前、后监测心前区血流中的 Doppler气泡音、脑电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肺功能、尿液神经肽含量、临床医学观察和心理学测定。结果  3~ 80 m每个深度各 7人次 ,10 0 m 5人次 ,12 0 m 4人次 ,15 3m 3人次 ,实验共进行 4 0人次。实验中出现 4人次的单侧鼓膜轻微充血 ;1人次 15 3m时出现 ECG的 ST段下移 1.6 m V,7h后 ST段仍下移 1.0 m V ,2 4 h后基本恢复。其它指标中有的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但仍属正常生理学变化范围。医学观察 1个月未发现任何临床改变 ,但实验时心理应激导致的指标改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结论 制订的脱险方案、保障措施安全 ,切实可行 ,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深度快速上浮脱险对潜艇艇员生命指征的影响。方法 分别进行了 3,10 ,6 0 ,80 ,10 0 ,12 0和 15 3m 4 0人次的快速上浮脱险实验 ,于脱险前和脱险后观察艇员血压、脉率及呼吸频率的改变。结果 脱险后 ,艇员收缩压、舒张压、脉率和呼吸频率均有所增加 ,在出舱后即刻为甚 ,大部分指标在出舱后即刻与进舱前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或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在出舱后 10min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在 10 0 ,12 0和 15 3m快速上浮脱险时第 1名艇员脉率改变持续较久 ,但最终也恢复正常。结论 快速上浮脱险可增加艇员血压、脉率和呼吸频率 ,但均为一过性。本次实验脱险方案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模拟150 m不安全快速上浮脱险致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大鼠肺组织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13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 模拟150 m不安全快速上浮脱险处理后0.5、3、6、12、24 h对大鼠肺组织IL-10、IL-13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分子含量变化进行检测,并与常压空气对照组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拟150m不安全快速上浮脱致DCS大鼠肺组织IL-10 mRNA水平在0.5h显著升高(2.104 4±0.361 5,P=0.026);IL-13 mRNA表达在0.5h(15.030 2±2.371 5,P=0.014)和3 h(2.459 8±0.419 1,P=0.018)显著增高.肺组织IL-10含量虽然在0.5h与常压空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他各时间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13含量在0.5h和3h先降低,在6h和12 h再恢复接近正常水平,24h又降低,3h(P=0.028)、24 h(P =0.008)与常压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P=0.041)、12 h(P =0.025)与24 h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模拟150 m不安全快速上浮脱险致DCS大鼠肺损伤后,24 h内可导致肺组织IL-10 mRNA水平和IL-10、IL-13含量发生显著改变,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失事潜艇艇员在高压下暴露并从失事潜艇快速上浮脱险后体内余氮张力的计算方法.方法 对失事潜艇脱险过程进行分解,采用微积分等方法,建立脱险艇员出水时体内氮张力值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此氮张力值换算成相对饱和深度.结果 建立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在7、12 m饱和后,在不同深度脱险时体内余氮张力值对应的相对饱和深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理论计算公式可为减压病的预测提供参考,为分析复杂压力暴露后快速上浮脱险方法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