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PMOP患者31例,予以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15 min,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 mg和活性维生素D 0.25μg,疗程1年。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2-4、股骨颈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结果治疗1年后,腰椎(L2-4)、股骨颈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增幅分别为3.6%、2.7%和3.5%。6例患者出现发热、恶心、疼痛等轻到中度流感样症状,3天内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改善患者骨量,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09年8月PMOP患者31例,予以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15 min,同时每天补充钙剂800 mg和活性维生素D0.25μg,疗程1年.测定治疗前后的腰椎2-4、股骨颈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值.结果 治疗1年后,腰椎(L2-4)、股骨颈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增幅分别为3.6%、2.7%和3.5%.6例患者出现发热、恶心、疼痛等轻到中度流感样症状,3天内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显著改善患者骨量,临床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及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180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唑来膦酸治疗组(ZOL组)、伊班膦酸钠治疗组(IBA组)和阿伦膦酸钠治疗组(ALN组);ZOL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IBA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ALN组予以阿伦膦酸钠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变及研究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和骨折发生率。结果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2个月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均显著降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及阿伦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骨密度及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维吾尔族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月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维吾尔族绝经后妇女纳入本随机对照试验,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钙尔奇600 mg/d及阿尔法D30.25μg/d,治疗时间6个月;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30 min。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及L2~L4、股骨颈骨密度(BMD)的变化。结果3例患者失访,102例患者获得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后BAP、BG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TRAC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治疗组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6个月后患者L2~L4、股骨颈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8例患者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对症治疗后3d内缓解,未见肾损害、消化道不适、下颌骨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维吾尔族绝经后女性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阻止骨吸收来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增强患者骨密度,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口服利塞膦酸钠对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化的干预作用。方法223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利塞膦酸钠,5mg/d,口服)和B组(安慰剂,每天1片),所有患者每天补充钙剂500mg和维生素D200IU,治疗1年。腰椎和髋部(包括股骨颈、转子间和Ward三角)骨量双能X骨密度测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结果所有患者为骨量减少,治疗前患者的一般情况和骨量两组间无差异。治疗结束后,利塞膦酸钠组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骨量较安慰剂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口服利塞膦酸钠可显著提高腰椎和髋部骨量,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对合并骨关节炎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ua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合并骨关节炎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钙剂(碳酸钙D3片600 mg qd)、活性维生素D(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 25μg qd)基础补充治疗,同时予以玻璃酸钠25 mg qw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5 mg 一年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以及腰椎及股骨的骨密度变化。结果 Lysholm与VAS评分: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骨密度: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L1-L4、Ward’ s三角、股骨颈、股骨Troch等部位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生活质量:观察组PF、RP、BP、GH、VT、SF、RE、MH、Tota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缓解合并骨关节炎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程度,增加骨密度,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阿伦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阿伦膦酸盐对骨密度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对20名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妇女中进行阿伦膦酸盐(alendronate)10mg/天和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为期一年。结果显示,1年后阿伦膦酸盐组与安慰剂组相比,骨密度平均增长率:椎骨分别为4.87%与-0.23%;股骨颈分别为6.89%与-1.84%,(P<0.05)。副反应仅为轻微胃肠道反应。结论:阿伦膦酸盐能有效增加骨密度,且药物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5 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期 1年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 ;11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期半年的开放前瞻性研究。用药半年比较治疗前后骨密度和药物的副作用。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用药组治疗 1年时 ,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分别平均增加 4 7%±3 0 %、1 4 %± 3 7% ,安慰剂组增加 0 1%± 4 1%、- 1 3%± 5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用药组骨转换指标Ca/Cr、Hop/Cr在 3个月时降低到最低点 ;ALP在 6个月时降低到最低点 (P <0 0 1)。在开放组中 ,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平均分别增加 4 5 %± 4 3% (P <0 0 1)、1 5 %±5 2 % (P <0 0 1) ,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 (13 3% )、其次为皮疹和头昏 ,均为轻度、一过性 ,继续用药后自然缓解。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mg唑来膦酸每年1次在干预绝经后妇女不同原因所致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作用. 方法 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患者89例,根据病情分为两组:A组(原发性骨质疏松)47例,年龄47~83岁,平均63.7岁;其中骨折患者27例,6个月内均未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B组(继发性骨质疏松)44例,年龄45 ~78岁,平均62.5岁;其中骨折患者28例;同时伴有类风湿关节炎(6例)、乳腺癌术后(9例)、子宫内膜癌术后(3例)、消化系统溃疡(7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5 mg唑来膦酸,30 min静脉注射治疗,每年1次,骨化三醇0.25 μg和钙剂600 mg及维生素D125 IU,1次/d.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及跌倒风险指数(FI),观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新鲜骨折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治疗12个月后,A、B组分别有43例、42例患者获得随访.A组骨密度增加:腰椎5.8%、股骨颈2.9%、Words区5 2%、大转子5.3%和髋部总量3.9%,FI降低26.1%;B组骨密度增加:腰椎3.4%、股骨颈2.1%、Words区3.2%、大转子3.0%和髋部总量2.5%,FI降低21.8%.与治疗前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A、B组各有1例发生骨折,均行保守治疗.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测定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患者有不良反应.结论 每年1次5 mg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可显著提高腰椎、髋部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跌倒风险,是一种方便高效的临床骨质疏松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唑来膦酸治疗20例绝经后女性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PMO患者20例,首次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复查并记录治疗前后骨密度、骨转化标志物、血钙、肾功,以及VAS疼痛指数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变化。应用FRAX软件联合骨密度评估20例PMO患者用药前未来10年内主要部位的骨折概率值。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腰椎和全髋关节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有所提高(P0.05),治疗12个月,患者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BMD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3个月,血清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血钙、肾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VAS得分明显增高,疼痛指数大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VAS指数已有明显的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FRAX软件联合骨密度评估20例PMO患者用药前未来10年内主要部位的骨折概率值。治疗后的SF-36量表中各维度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生理总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和心理总评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得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用FRAX评分联合应用骨密度一起评估骨质疏松症干预治疗,且有效地预测未来10年发生主要部位骨质疏松骨折概率,可有效改善PMO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福善美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福善美 (Fosamax)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近期及中期疗效 ,以及改善骨量作用。方法 绝经 1年以上女性 80名 ,分成 4组 ,A组 :14例 ,年龄 5 4 . 97± 5. 5 1(47~ 6 2 )岁 ,绝经年限≤10年 ,疗程 6个月~ 1年 ;B组 :2 3例 ,年龄 5 5 . 5 5± 3. 6 6 (5 0~ 6 2岁 ) ,绝经年限≤ 10年 ,疗程 1年以上 ;C组 :18例 ,年龄 6 8. 18± 5 . 5 9(5 9~ 78岁 ) ,绝经年限 >10年 ,疗程 6个月~ 1年 ;D组 :2 5例 ,年龄6 7. 2 5± 6 .19(5 2~ 80岁 ,绝经年限 >10年 ,疗程 1年以上。患者每天接受口服福善美 10mg和元素钙5 0 0mg,疗程 6个月~ 2 8年。治疗前、后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 (HologicQDR 2 0 0 0型 )进行骨密度(BMD)测定。结果 4组不论绝经年限长短 ,通过 6个月~ 2年以上福善美治疗 ,腰椎BMD平均增加百分率 3 74 %~ 5 4 5 % ,较基础值均有明显增加 (P <0 . 0 0 1)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股骨颈部位治疗后BMD平均增加百分率为 0 84 %~ 4 2 1% ,其中绝经年限相同时 ,疗程长者高于短者 ,即B组高于A组 ,D组高于C组 ;疗程相同时 ,绝经年限长者高于短者 ,即C组高于A组 ,D组高于B组 ,但 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 0 5 )。大转子部位治疗后BMD增加平均变化百分率 1 4. 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符合入组标准的3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6例,年龄74.4岁±5.7岁)和治疗组(16例,年龄73.3岁±6.6岁),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研究。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双能X线扫描(DEXA)测定假体周围骨密度值,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血清学检查测定相关骨代谢标志物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与术后1周(基线)相比,Gruen1-7区骨密度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术后6个月对照组在Gruen1、4、6、7区及术后12个月在Gruen1、2、4、6、7区的骨密度丢失明显高于治疗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照组的骨吸收标志物(β-CT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两组的骨形成标志物(TP1NP)水平仅在术后12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高于治疗组),两组的25(OH)D水平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5 mg唑来膦酸能有效预防假体周围的骨密度丢失及改善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女性绝经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铁含量、血清铁蛋白与髋部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收集156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资料,年龄56~92岁,平均(72.40±8.97)岁;按每10岁年龄段分组,共分5组,即≤ 60岁组、61~70岁组、71~80岁组、81~90岁组、≥91岁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留空腹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铁蛋白和骨代谢指标;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留取的股骨头组织行骨铁含量检测和骨铁染色,术后第10天行髋部和腰椎骨密度(DXA)检测。结果 5组之间骨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 原C端肽β降解产物、髋部和L1~4骨密度存在组间差异。髋部和L1~4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下降,骨铁和血清铁蛋白随年龄增 加而升高,骨铁和血清铁蛋白检测值均在81~90岁年龄组达到峰值,156例患者的平均骨铁量为96.81 μg/g,平均血清铁蛋白为235.66 μg/L。156例患者中,血清铁蛋白>200 μg/L的患者为100例(100/156,64.1%)。骨铁、血清铁蛋白、年龄、体重指数可进入髋部骨密度回归模型,股骨颈R2=0.443,Wards三角R2=0.397,大转子R2=0.322,全股骨R2=0.379;控制年龄、体重、体重指数等因素,骨铁和血清铁蛋白与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发生股骨颈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患者体内存在铁蓄积,股骨头骨铁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骨铁增加和血清铁蛋白升高可能是髋部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铁蓄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Effect of exercise training and detraining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raining and detraining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Thirty-five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aged 53–77 yea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a control group
(n = 20), a 2-year exercise training group (n = 8), and an 1-year exercise training plus 1-year detraining group (n = 7). Exercise training consisted of daily brisk walking and gymnastic training. Calcium lactate, 2.0 g, and 1α-hydroxyvitamin
D3, 1 μg were supplied daily to all subjec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itial lumbar BMD, measured by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were foun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mean percent change in BMD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 and 2 years in the exercise training group and at 1 year in the detraining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t 2 years between the detraining and control group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ur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 le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lumbar BM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osteoporosi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ut that the BMD reverted toward a level tha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with detraining. Continued
exercise training is needed to maintain the bone mass gained through exercise training.
Received: May 6, 2000 / Accepted: October 6, 200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哈萨克族妇女髋部体质指数(BMI)与骨密度(BMD)的相关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09名绝经后哈萨克族妇女进行髋部BMD及BMI检测,按BMI的不同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和超体质量组,比较3组身高、年龄以及BMD的差异。再将3个组按年龄分为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81~90岁5个亚组,比较各亚组BMD的不同。结果绝经后哈萨克族妇女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BMD均显著高于低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大,各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5)。正常体质量组、超体质量组60岁以上亚组BMD均高于低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71~80岁亚组中超体质量组BMD高于正常体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BMI、年龄是影响哈萨克族绝经后妇女髋部BMD的重要因素,对低BMI及高龄人群应定期监测BMD,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太极对预防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搜集太极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影响的文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评价指标为骨密度。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5篇随机对照试验提示初学太极的绝经女性经过太极训练后可减少其骨密度的丢失;2篇横断面研究提示长期有规律的进行太极锻炼可预防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流失。但方法学上存在差异,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太极未可改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结论 目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指出,太极对预防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