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因子评估工具(FRAX)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方法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进行骨密度测量的绝经后女性103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4.1±9.8)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计算骨折风险(不应用骨密度)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结果共检出骨质疏松症患者43例,骨质疏松组年龄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OSTA指数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10年髋部骨折风险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OSTA指数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4(P=0.000),准确性中等。10年髋部骨折风险识别骨质疏松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6(P=0.000),准确性中等。结论FRAX工具同样可用于识别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但并不优于OSTA指数。  相似文献   

2.
Tao B  Liu JM  Li XY  Wang JG  Wang WQ  Zhou HF  Guo HF  Wen Y  Zhou WW  Du PF  Ning G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988-991
目的横断面社区研究分析绝经后妇女OSTA指数及多部位定量骨超声(quantitative ultasound,QUS)[超声速率(speed of sound,SOS)],探讨该两个指标预测非椎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Sunlisht Omnisense7000P型QUS仪测量513例女性受试者非优势侧桡骨远端1/3、中指近节指骨及胫骨中段SOS。测量受检者身高、体重,计算OSTA指数,上门问卷形式询问骨折史。结果(1)271例绝经后妇女桡骨、指骨、胫骨SOS显著低于242例绝经前妇女,P〈0.001。(2)绝经后妇女非椎骨骨折组桡骨SOS低于无骨折组(P=0.044),发生于绝经后的非椎骨骨折妇女,指骨SOS低于无骨折组(P=0.003)。(3)以OSTA〈-4、-4- -1、〉-1将绝经后妇女分为骨质疏松高、中、低风险3组。随骨质疏松风险增加,发生于绝经后的非椎骨骨折率明显升高(χ^2=6.370,P=0.041),且桡骨、指骨、胫骨SOS显著下降。(4)OSTA取-1及指骨SOSt值取-1.95反映绝经后非椎骨骨折的敏感性分别为75%和81%,特异性分别为48%和4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4和0.66。两者结合敏感性为83%,特异性提高至84%,AUC为0.64。结论OSTA和QUS尤其是指骨SOS具有反映绝经后妇女非椎骨骨折的能力。这两种非常简单、廉价、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有助于筛查高危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脊椎压缩性骨折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为病例一对照研究,入选250例有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另有250名无脊椎压缩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有胸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并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左股骨近端各部位BMD。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组身高、体重、腰椎2~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腰椎2~4BMD是发生脊柱骨折的预报因子(r=-0.416,P〈0.01)。身高和全髋部BMD与骨折次数和骨折椎体数目呈负相关(均P〈0.01)。按股骨颈和全髋部BMD值,骨折组骨质疏松检出率各为50.8%和50.4%;另外剔除在腰椎2~4发生椎体骨折53例,按腰椎2~4BMD检出骨质疏松占64.5%。同时,腰椎2~4、股骨颈或全髋部BMD值低于-2.5s者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分别是BMD正常者的4.76、2.36和3.52倍。结论腰椎呈低骨量是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身高的下降和全髋部低BMD值是骨折发生次数和受累椎体数目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在重视BMD测量的同时,应重视脊柱X线正侧位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检测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50岁以上体检者5 745人(男性2 094人,女性3 651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计算OSTA指数和BMI,分别评价两者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果。结果股骨颈BMD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OSTA指数预测股骨颈骨质疏松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女性为0.817,男性为0.797,最佳诊断切点为-1.75(女)和-1.70(男)。BMI预测男性股骨颈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s,AUC)为0.736,与OSTA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诊断切点为22.9 kg/m~2。女性OSTA预测股骨颈和腰椎骨质疏松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BMI(P0.05)。结论 OSTA和BMI可用于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筛查,女性更适合应用OSTA指数。建议OSTA最佳干预界值为-1.7,BMI预测骨质疏松的最佳切点男性为23 kg/m~2,女性为21 kg/m~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夜间缺氧程度。方法对疑诊有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215例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计算平均血氧饱和度(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O2)、氧减指数(ODI)、平均氧减饱和度、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占整个记录时间的百分比(T〈90%),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依据所有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AHI正常组(AHI〈5次/h)、轻度OSAHS组(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组(15次/h≤AHI〈30次/h)、重度OSAHS组(AHI≥30次/h),4组A02、L02、ODI、T〈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HI与A02、ODI、L02、平均氧减饱和度、T〈90%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0、0.983、-0.789、0.782、0.821,P=0.001)。结论 OSAHS患者缺氧严重程度的评估需结合ODI、LO2、T〈90%三个指标综合判断.不能仅考虑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北蔡镇海东居委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0P)患病率的关系,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33例上海市北蔡镇海东居委60~80岁老年人正位腰椎和左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测量老年人目前的身高、体重,计算出目前BMI,分为BMI18.5~23.9组(体重正常组)与BMI≥24组(超重组)。让老人回忆25岁时的身高、体重,计算出25岁时BMI,有104位老人可回忆25岁时的身高、体重,分为BMI〈18.5组(低体重组)、18.5—23.9组(体重正常组)与≥24组(超重组)。结果25岁时体质指数(BMI)在18.5~23.9范围内OP率为36%,BMI〈18.5和1〉24的作为非正常组OP率为59%,BMI非正常组与BMI在18.5~23.9范围内的正常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BMI在18.5—23.9范围内OP患病率为69%,BMI≥24时OP患病率为38%,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北蔡镇海东居委老年人群OP患病率与目前BMI呈负相关,25岁时过瘦和过胖OP率增高,建议从青少年至老年人群应合理营养,合理控制体重,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早预防早治疗,防止或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定T评分的一致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腰椎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T评分的一致性及髋部骨密度(BMD)T评分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在排除患有影响骨量的疾病及使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后,选择60-89岁老年人260(其中男123人,女137人)例作为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均接受问卷调查、胸腰段脊椎正侧位X线摄片,DEXA测定2-4腰椎(L2-4)椎体前后位和左髋部BMD(若左髋部发生过骨折或存有明显病变则改测右髋部),并进行有关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男性各年龄组L2-4 BMD T评分比髋部要高(P<0.01或P<0.05);老年女性除在65—69岁、85—89岁年龄组腰椎BMD T评分比髋部要高(P<0.01和P<0.05)外,其余各组则差异无显著性。按照WHO标准,以髋部、腰椎和同时以髋部、腰椎BMD T评分为依据,在123例男性中,分别有19、6、5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在137例女性中,则分别有35、17、14人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单以腰椎和同时以髋部、腰椎BMD T评分为依据所检出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人数均少于单以髋部BMD T评分为依据者(P<0.01)。结论 在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其腰椎BMD T评分明显高于髋部,腰部BMD T评分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及与雌激素B受体(ESR2)基因Alu Ⅰ多态位点的关系,明确是否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方法为前瞻性研究,入选8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平均年龄(64.2±7.7)岁,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一次及钙尔奇D600mg每天一次治疗一年。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2-4及左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利用PCR-RFLP检测ESR2基因Alu Ⅰ多态性。结果67例患者完成阿仑膦酸钠一年治疗,患者腰椎2-4和髋部的骨密度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腰椎24上升(5.48±4.68)%、股骨颈上升(1.77±4.72)%、大转子区上升(3.81±5.10)%、转子间上升(2.60±3.14)%、总髋部上升(2.50±3.14)%(P值均〈0.01);在本研究人群中未发现ESR2基因Alu Ⅰ位点的AA基因型,Aa基因型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4%和89.6%。治疗前后腰椎和左髋各部位骨密度变化百分比在aa和Aa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仑膦酸钠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疗效显著,腰椎骨密度的升高超过髋部,但骨密度的变化与ESR2基因Alu Ⅰ多态性不相关,不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对该基因多个多态位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情况。方法测定336例T2DM患者BMD,采用不同诊断标准,统计骨质疏松症(0P)检出率;对比OP组与非OP组生化指标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低于峰值BMD2.5s及2.0s为诊断标准,OP检出率分别为8.90%和17.26%。BMD与年龄负相关(P〈0.01),与BMI正相关(P〈0.05),与女性绝经年数负相关(P〈0.01)。40-49岁组BMD与DM病程相关(P〈0.05)。结论年龄越大、BMI越低,绝经年数越长,越易发生骨质疏松。T-Score≤-2.0SD诊断OP可能适合本地区T2DM患者,但需进一步积累资料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对成都地区部分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OP)、低骨量(osteopenia)的筛查效果及不同部位筛查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5293名年龄40~96岁的成都地区健康女性骨密度。测量部位包括腰椎1-4(L1-4)、左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股骨干和全髋的骨密度。根据公式计算亚洲骨质疏松自我评价工具(OSTA)得分,按OSTA≥0、-5OSTA0、OSTA≤-5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危险性3个级别或按OSTA≥0、OSTA0分为低、中高危险2级。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的不同部位T-score进行对比,通过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ROC曲线下面积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腰椎、股骨颈、全髋OP检出率分别为:26.9%、16.6%、9.5%,低骨量检出率分别为33.6%、44.2%、34.9%。OSTA指数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43.0%、7.6%,低、中高危险者分别为49.4%和50.6%。腰椎+股骨检测OP、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31.1%和72.2%,高于腰椎或股骨检出率。OSTA对不同骨骼部位筛查(T-score-1)灵敏度为61.9%~77.4%,特异度为70.9%~80.2%;对OP筛查(T-score≤-2.5)灵敏度为75.7%~95.6%,特异度为57.0%~62.6%。低、中、高危险性分类中OSTA与T-score一致性Kappa值为0.176~0.398(P0.001)。低、中高危险分类OSTA与T-score一致性提高,Kappa值为0.323~0.488(P0.001)。T-score-1、≤-2.5不同部位筛查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819和0.749~0.887(P0.001)。结论 OSTA对筛查中老年妇女OP具有一定价值;不同部位、不同T-score截断值OSTA筛查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前臂骨骨量的年龄分布规律,为建立周围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积累数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XA)测量了452名20~79岁女性健康志愿者非优势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ulna)、近端桡骨和尺骨(proximal radius+ulna)以及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的BMD值,以问卷调查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分析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BMD变化的年龄分布规律。结果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出现在40~44岁年龄段,此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在50~59岁和70岁以上年龄段出现快速骨丢失,尤其是前臂远端骨丢失速率较快,55~59岁年龄段女性骨累积丢失率达25%,与DXA测定中轴骨的骨量丢失规律一致。前臂远端桡+尺骨的骨质疏松(OP)检出率较高,是围绝经期妇女OP检出的敏感部位。50~54岁年龄段女性低骨量发生率为57.6%,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5.8%(以低于PBM-2.0s为诊断标准)和12.1%(以低于PBM-2.5s为诊断标准);55~59岁年龄段女性低骨量发生率上升至80.9%,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上升至50.0%和30.9%。60岁以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增加速度趋缓,但70岁以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再次上升。结论前臂骨骼BMD测定可以作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工具。将前臂远端桡+尺骨为BMD主要检测部位,以低于PBM-2.0s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筛查骨质疏松人群和评估干预措施较适宜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奈酸锶(SR)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对36例绝经后妇女分为试验组(n=18)和安慰剂组(n=18),分别给予SR 2g/d及安慰剂,共12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6个月、用药12个月测定受试者的骨密度。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SR 6个月后,SR组腰椎的骨密度增加1.98%,安慰剂组增加1.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R组总髋部的骨密度增加2.22%,安慰剂组增加0.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使用SR 12个月后,SR组腰椎的骨密度增加4.08%,安慰剂组降低0.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SR组总髋部的骨密度增加3.17%,安慰剂组降低0.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共有4例提前终止研究(SR组2例,安慰剂组2例)。结论 SR能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服用顺应性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柚皮苷(NG)联合中强度跑台运动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2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势组(OVX)、去势+不同浓度(40、100、200 mg/kg)柚皮苷组(OVX+NG)、去势+跑台+柚皮苷组(OVX+EX+NG)、去势+跑台组(OVX+EX)、雌激素组(OVX+E2),每组10只。大鼠切除卵巢2个月后开始给药,给药60 d后观察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BMD),Micro-CT参数,血清生化指标及及股骨力学性能与组织学改变。结果柚皮苷与跑台运动干预60 d后,OVX+EX+NG组大鼠股骨颈力学强度、股骨BMD、BV/TV、Tb.N、Tb.Th等均高于单纯去势组(P〈0.05),OVX+EX+NG组治疗效果与柚皮苷浓度呈正相关,以200 mg/kg柚皮苷效果最佳;200 mg/kg柚皮苷联合中强度跑台运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OVX+NG组大鼠血清骨钙素升高,Ⅰ型胶原C端肽(CTX-1)降低;OVX+EX组大鼠骨钙素与CTX-1均降低;OVX+EX+NG组大鼠骨钙素水平与柚皮苷组(200 mg/kg)无差异,但高于OVX+EX。OVX+EX+NG组CTX-1水平低于单纯柚皮苷组和单纯跑台组(P〈0.05)。结论柚皮苷联合中强度跑台运动可提高去势大鼠股骨BMD,增加骨小梁数目,改善骨代谢指标,提高股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3种用药方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1年埘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经骨质疏松筛查T值〈-2.0的9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1)中成药组(A组):补骨脂颗粒(20g,Bid口服)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改用仙灵骨葆(3#,2次/d口服)单药连续使用9个月;(2)西药组(B组):依降钙素(10U,2次/周肌注)单药连续使用3个月后,联合应用福善美(70mg,1次/周,口服)和阿法迪三(0.5μg,1次/d),口服)持续使用9个月;(3)中西药联合治疗组(C组):中成药组+西药组联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腰椎、股骨颈与全髋的骨密度值(bonemin—eraldensity,BMD)。结果中药组:治疗后L1、L3、L4、L2-4、股骨颈、髋全部的BMD下降,股骨颈BMD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2、粗隆的BMD治疗后上升,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治疗后L1、L2、L3、L4、L5、股骨颈、粗隆、髋全部的BMD均上升,其中L1、L2、L2-4、粗隆的BMD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疗后除L1外,L2、L3、L4、L2-4、股骨颈、粗隆、髋全部的BMD均上升,其中L1、粗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BMD变化值(治疗后-治疗前)比较:L2-4、股骨颈BMD的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曲药联合治疗纰和西药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股骨颈BMD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组治疗老年T值〈-2.0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骨密度。中西药联合应用时中药可能干扰西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北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部位健康女性的骨密度变化。方法将河北地区923名健康女性,年龄20~80岁,每10岁为1组,分为6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记录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女性绝经年限,同时测定腰椎2_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转子间的骨密度(BMD);计算各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找出各部位骨峰值,分析年龄、BMI与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同时分析50岁以上女性年龄、BMI、绝经年限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40~49岁骨质疏松(OP)发现率为11.72%,50~59岁为31.54%,60~69岁为63.42%,70~79岁为79.84%,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30—39岁不同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9岁与40~49岁各部位BMD无明显差别(P〉0.05);其他各年龄组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转子间骨密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肥胖组的L2-4,ward's三角区BMD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P〈0.05),但后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肥胖组的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BMD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但肥胖组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相比以上部位BMD无明显差别(P〉0.05),相关分析表明:各部位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50岁以上女性同时发现绝经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以年龄最好。结论建立了河北地区健康女性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密度的数据库,为骨质疏松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骨质疏松(OP)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GEInsight/Achillesexpress高频率声波(超声波)检测右跟骨的骨质状态,测量90例RA患者和80名年龄、性别基本匹配的健康志愿者的跟骨骨密度(BMD),按WHO确定的诊断标准将RA患者和正常受试者各分为3组,即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吸烟史、钙剂摄人、骨折家族史、RA病程及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因素,分析其与OP的相关风险。结果RA患者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的构成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A患者中发生OP的概率较对照组发生更大。在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RA病程、吸烟、激素、骨折家族史是增加OP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到的回归模型:RA伴发骨质疏松=-0.530+0.164X病程+3.304X吸烟+1.783X骨折家族史。结论RA患者较健康志愿者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RA患者BMD的降低和OP的发生是多因素的,其中RA病程是RA患者发生OP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防RA患者发生OP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贵阳市健康成年人骨质疏松现状,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 应用美国LU-NAR 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1 217名20~75岁贵阳市城区居民腰椎正位(L<,1-4>、L<,2-4>)及股骨颈骨密度,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受试者生活习惯及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程度.结果 (1)贵阳市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对比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PTH(1-34)]和降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将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皮下注射PTH(1-34)20μg,每天1次;对照组肌肉注射降钙素20 IU,每周1次,两组均每日口服钙尔奇D 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枪测腰椎(L2~L4)、股骨颈骨密度、血钙及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SAP)、血清I型胶原交基C端肽(CTX)、PTH等指标及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PTH组和降钙素组腰椎(L2~L4)骨密度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股骨颈骨密度变化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TH组BSAP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PTH(1-34)与降钙素都能显著提高腰椎(L2~L4)骨密度,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钠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收集老年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平均67.6岁),给予钙尔奇+阿法D3+唑来膦酸钠;对照组(60例,平均66.4岁),给予钙尔奇+阿法D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以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判;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检测治疗前后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排除治疗中3例脱落患者后,治疗组(57例)骨痛缓解快,骨密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53例)(P〈0.05)。治疗组AK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95.2±11.2)VS(147.3±16.1)IU/L;P〈0.05]。两组血钙、血磷及对照组AKP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唑来膦酸钠能显著缓解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痛,提高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