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儿 男,8岁,2009年8月4日因突发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h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病前2 h出现枕部阵发性跳痛。起病4h头颅CT平扫见右侧壳核低密度(图1)。经治疗后左侧肢体无力有所改善,仍问有枕部跳痛。发病第13天头痛明显加重,颅脑MRI示右侧内囊纹状体梗死(图2),MRA示右侧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内段显影较对侧细小,右侧ICA末端局部扩张,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段重度狭窄,右侧大脑前动脉(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起始部严重狭窄(图3)。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6岁.以"颜面部静脉曲张伴记忆力减退3个月,一过性偏瘫"入院.MRI示上矢状窦、右侧乙状窦及大脑大静脉明显扩张,大脑皮层表面、基底池周围可见多组扩大、迂曲具有流空效应的管状结构,无明显占位效应,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明显扩张(图1).MR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增粗并且可见粗大畸形引流静脉(图2),左侧横窦闭塞,右侧乙状窦远段闭塞(图3).  相似文献   

3.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进行改进,以评价建模的成功率及支架植入后颈总动脉的通畅率.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饲养1周后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1个月后行颈部3.0 TMRA检查评价颈动脉与椎动脉的变化情况.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吻合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在植入覆膜支架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血管造影.结果 20只实验兔均顺利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MRI示结扎前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35±0.08) mm,结扎后1个月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89±0.22)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A示17只兔右颈总动脉明显增粗,而双侧椎动脉略增粗;3只兔颈总动脉增粗不明显,而双侧椎动脉明显增粗.建立兔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17只,术后均健康成活.DSA示覆膜支架植入前所有动脉瘤及右颈总动脉通畅,4个动脉瘤腔内有少量血栓形成,但无自发性完全闭塞.Willis或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右颈内动脉通畅.术后3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1只闭塞.术后6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为100% (17/17),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为94.1%(16/17).结论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提高了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及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多见于中老年人 ,青年人少见。本文报告 1例因大动脉炎所致青年性脑梗塞 ,经介入治疗后痊愈。患者 男 ,2 1岁 ,因头晕、右侧肢体无力 4d于 2 0 0 0 -11-0 5入院。曾用丹参及 6 5 4-2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有一过性肢体无力史。查体 :发育正常 ,神清语利 ,右侧肢体肌力减退 ,左侧桡动脉搏动减弱。辅助检查 :头颅CT平扫示左侧额叶腔隙性脑梗塞。升主动脉造影 :左侧颈总动脉起始部闭塞 ,左侧锁骨下动脉近段狭窄 (图 1)。之后 ,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先行左侧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溶栓 ,之后行球囊导管扩张术 (图 2 )。术后当…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 患者女54岁.以“突发剧烈头痛6h余”主诉急诊入院,发病后2h头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Hunt-Hess分级3级;查体:神志清,双侧外展神经受限,左侧面舌瘫,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Ⅴ级,双侧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既往高血压史3年.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右侧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起始处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动脉动脉瘤,瘤颈约5 mm,深4 mm,长度约7mm,瘤体上可见脉络膜前动脉发出及1个子囊,术中植入1枚4.5 min×22 mm 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复查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良好,载瘤动脉通畅;术后即刻头CT未见颅内新发出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3岁.因右侧肢体活动不灵5月入院.患者5月前因受凉出现头痛、头晕,自服药物后症状好转.2天后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并跌倒,无法言语,在当地某医院行脑CT示腔隙性脑梗死,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左氧氟沙星静点,输液过程中出现频繁呕吐,非喷射性.后转入当地人民医院,行颅脑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局部中断(图1)、脑梗死(图2).以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住院半月症状好转.复查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再通.MRI表现符合梗死后出血特征(图3).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儿童颅内外伤性动脉瘤的诊断、介入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5例有明确头颅外伤史患儿颅内外伤性动脉瘤病例.经CT、MRI检查,2例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分别表现为右枕部颅内出血及左颞部颅内出血,另1例为后颅凹少量出血伴天幕缘少量硬膜下出血,右侧侧脑室三角区少量出血.5例患儿经DSA全脑血管造影分别诊断为左颈内动脉C1段外伤性动脉瘤,右侧裂动脉分支外伤性动脉瘤,左大脑中动脉分支外伤性动脉瘤,右大脑后动脉远端外伤性动脉瘤,右小脑后下动脉外伤性动脉瘤.其中左颈内动脉C.段外伤性动脉瘤和右侧裂动脉分支外伤性动脉瘤经GDC栓塞术治疗,左大脑中动脉分支外伤性动脉瘤及右小脑后下动脉外伤性动脉瘤于术夹闭.另1例严密随访观察.结果 2例外伤性颅内动脉瘤经GDC栓塞术及2例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均获成功,末留任何后遗症;5例均能正常的学习和牛活.结论 儿童颅内外伤性动脉瘤虽属罕见,但GDC及手术治疗儿童颅内动脉瘤安全而有效,长期预后则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8岁。因“发现左腋下搏动性包块10余天”入院。有高血压病史,余无其他症状。查体、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上肢CTA示:左侧腋动脉近段可见瘤样扩张,大小约3.9cm×3.0cm(图1),瘤腔内无明显附壁血栓;诊断为左侧腋动脉瘤。于我院行左侧腋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经右侧股总动脉穿刺并置入导丝及标记导管至腋动脉开口处行腋动脉造影,可见腋动脉局部硬化,距离腋动脉开口处下方约5cm动脉呈瘤样扩张,病变血管在肩胛动脉下方(图2)。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7岁.因头晕半年来就诊.门诊查颅颈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示右侧颈总动脉分出颈外动脉后,颈内动脉节段性血管粗大,后分出1支异常血管(图1),向上走行,经枕骨髁前上方向颅内走行(图3),后与基底动脉吻合(图2),基底动脉远端于正常水平分出两侧大脑后动脉.此异常血管全程约5 cm,与右侧颈内动脉起始端及颈总动脉起始端距离分别约3.3 cm、15 cm.原两侧椎动脉全程明显狭窄,向上走行吻合成细小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颅内动脉瘤术后夹闭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的CT血管造影(CTA)表现,分析导致夹闭不全和载瘤动脉闭塞的可能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CTA资料,使用64层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图像后处理技术,并与数字造影血管造影(DSA)对照,评价术后载瘤动脉的CTA表现,尤其是瘤夹的位置、夹闭不成功时残存瘤体的形态.结果 112例载瘤动脉通畅,6例经DSA证实有动脉瘤夹闭不全(5例)和载瘤动脉闭塞(1例).所有钛夹显示清楚,无伪影.动脉瘤夹闭不全在CTA上表现为瘤夹周围残存小结节状、锥状、泡状或囊袋状动脉瘤影,分别位于前交通动脉处(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远端分叉处(2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远端分叉处(1例).1例左侧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载瘤动脉闭塞,CTA表现为相应节段的动脉未见显影.结论 64层MSCTA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术后钛合金瘤夹的位置与形态、载瘤动脉的通畅情况以及夹闭不全时残存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CTA(DE-CTA)对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诊断价值,了解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CTA表现、检出率及好发部位。方法 2009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回顾性分析我院3148例经头颈部DE-CTA诊断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1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颅内动脉窗式变异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特征及合并症。结果 1在3148例患者中,检出颅内动脉窗式变异224个窗(218例),检出率为7.12%,其中位于基底动脉132个(4.19%),椎动脉45个(1.43%),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43个(1.37%),大脑中动脉4个(0.13%)。5例为基底动脉与椎动脉2个窗式变异,1例为基底动脉与前交通动脉2个窗式变异;2基底动脉中,128个窗位于中下1/2段,4个窗位于中上1/2段;椎动脉中,V3段27个窗(左侧16个,右侧11个),V4段18个窗(左侧8个,右侧10个);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中,A1段9个窗(左侧4个,右侧5个),A2段6个窗(左侧2个,右侧4个),A1与A1交界区3个窗(左侧2个,右侧1个),前交通25个窗;大脑中动脉4个窗均位于M1段;3根据血管变异形态分型:裂隙型126个,凸透镜型72个,重复型26个。9例合并颅内动脉瘤。结论双能量减影CTA能清楚、直观、准确的诊断颅内动脉窗式变异及所合并的其他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患者,男,54岁.以“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5d”为主诉入院.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MRA示:颅内多发动脉瘤.入院后第3天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术中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交通段动脉瘤(SAH责任病变),大小约6.2 mm×6.0 mm,颈宽约4.0 mm,瘤体顶端可见“子瘤”;左侧颈内动脉交通段亦可见1枚动脉瘤(未处理),宽颈窄顶,类漏斗状,直径约4.2 nun,边缘光整;余颅内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 女,37岁。主因2020年11月22日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就诊。MRI检查显示右侧额顶叶DWI高信号,与FLAIR不匹配,考虑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急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右侧颈内动脉球后壁薄层状突起物,对比剂涡流或瘀滞,狭窄25.0%,远端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上干闭塞;取栓支架置于闭塞段,取栓支架上可见一块黑色血栓,同时抽出两块黑色血栓。  相似文献   

14.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术中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和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25例27枚颅内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3枚,眼动脉1枚,后交通动脉18枚,前交通动脉2枚,大脑中动脉M1段1枚,大脑中动脉分义部1枚,基底动脉干1枚.其巾2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绝对宽颈(瘤颈>4 mm)动脉瘤21枚,相对宽颈6枚,瘤颈/瘤体均大于0.7.结果 4枚采用NeuroformⅡ代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余均采用NeuroformⅢ代支架结合弹簧罔栓塞治疗.25例26枚支架均成功到位释放,1例多发动脉瘤患者置入2枚支架.7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00%),9枚几乎完全栓寒(95%~99%),11枚不完全栓塞(95%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术后遗留肢体偏瘫,另1例死亡;1例术中弹簧圈尾端从支架网孔突入颈内动脉,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24例,随访期1~32个月,平均10.8个月.3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另2例原有瘤颈残留者无变化.结论 在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l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使弹簧圈无法突入载瘤动脉,可提高柃塞致密度,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报道采用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 (Neuroform支架 )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初步探讨该支架的特点、短期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 32例 34枚颅内宽颈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3例 ,眼动脉 3例 ,后交通动脉 8例 ,前交通动脉 3例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5例 ,椎动脉 6例 ,基底动脉顶端 1例 ,基底动脉干 2例 ,大脑前动脉A3段 1例 ,多发动脉瘤 2例。通过Renegade微导管释放Neuroform支架覆盖动脉瘤瘤颈 ,预先将另一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或将微导管通过支架网孔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  31例 34个支架成功到位释放 ,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因支架无法通过狭窄的大脑后动脉而改用BX支架。 3例 1次各置入 2枚支架。 2 4例致密栓塞 ,6例瘤颈残留 ,2例部分栓塞。 1例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 ,死亡 1例 ,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临床随访 30例 ,随访期 1~ 6个月 ,平均 4 .7个月 ,无再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发生。 1 1例术后 3个月血管造影随访 :7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 ;4例瘤颈残留者 ,2例无变化 ;2例原有瘤颈残留未再显影。结论 Neuroform支架技术上容易操控 ,顺应性好 ,安全性高 ,可以到达颅内较远端的血管 ,大大扩展了支架技术治疗颅内血管病变的应用范围 ,近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狭窄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应用CYPHERTM 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 1例。结果 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 ,头颅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正常 ,DSA为右椎动脉起始部有一长 4 .6mm 90 %以上狭窄 ,狭窄远端动脉直径 2 .6mm ,右椎动脉开口处造影时右小脑后下动脉 (PICA)充盈欠佳 ,基底动脉未显影 ;左椎动脉造影时亦未见右PICA充盈。术前准备后置入 2 .75mm× 13mm球囊扩张式Cypher支架 ,再造影见狭窄消失 ,右PICA充盈良好 ,基底动脉显影。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 ,已随访 1个月 ,未再有眩晕、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发作。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在椎动脉的成功应用 ,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 ,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多部位多发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 ,9岁 ,1 991年偶然发现右肘内侧搏动性包块 ,未予重视。 1 996年于当地某医院行DSA检查 ,示右侧腋动脉、肱动脉多发性动脉瘤。后转诊于美国纽约长岛犹太医学中心 ,DSA示右侧腋动脉 (图 1 )、肱动脉多发性动脉瘤 (图2 ) ,腹主动脉动脉瘤 (图 3 ) ,颅内、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 (图 4)。在全麻下行腹主动脉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 ,1周后又在全麻下行右侧腋、肱动脉多发动脉瘤切除 腋动脉 尺桡动脉大隐静脉搭桥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出院。 1 998年以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收住我院 ,于局麻下行右侧颈内动脉 …  相似文献   

18.
CTA显示双椎动脉变异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女,39岁.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既往有糖尿病史.体检:四肢肌力Ⅳ级,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颈脑动脉联合CTA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区及胼胝体膝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颈动脉CTA显示右侧椎动脉近段由两支构成,一支起源于右锁骨下动脉,向上入C6横突孔上行,管径纤细;另一支起源于头臂干末端,行走于右侧颈总动脉后方,该支管径较粗大,约同左侧椎动脉,至C3~4间隙水平,汇合成一支,入C3横突孔后入颅(图1~3).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经验。方法 股动脉Seldinger穿刺,先后应用MagicBD,Tracker-16,Tracker-10和Cordis 3F/2.5F微导管,送入球囊、不同长度的国产、进口游离微弹簧圈,配用MDS、GDC系统送入不同长度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3例、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3例、大脑后动脉瘤P2段动脉瘤1例,治疗颅内动脉C3-4段假性动脉瘤5例。结果 本组无1例死亡。球囊闭塞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5例均痊愈,无并发症;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栓塞达100%者9例、95%者2例,其中1例因血管痉挛遗留轻瘫,1例因MDS到位后不能顺利解脱导致部分脱垂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2cm,遗留轻瘫;5例假性动脉瘤完全治愈;闭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2例椎动脉完全治愈。结论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只要前、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代偿良好,可脱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是安全有效的。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74岁.因头痛、呕吐就诊.患者既往无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无头痛病史,智力正常.头颅CT平扫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颈部CTA示右颈总动脉较左颈总动脉细,右颈内动脉未见显影,右颈外动脉及其分支显影清晰,左颈内动脉显影清晰、粗大(图1).颅内CTA示前后交通动脉均开放,右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由前交通动脉供血,右后交通动脉从右大脑后动脉发出后汇入右大脑中动脉(图2),Willis环及其分支显示清晰,血管未见明显狭窄、闭塞及向外突出囊袋影(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