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后路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Denis分类Type 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实施了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平均7 d,平均年龄38.6岁.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采用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的后路固定法.植骨采用经椎弓根切除椎间盘椎体间植骨的方法.[结果]局部后弯从术前的Cobb角平均15.5°改善到4.7°.术后平均28个月随访时为9.4°,平均损失4.7°.[结论]多节段椎弓根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加钩棒系统,经椎弓根椎体间植骨,加强前柱的支持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期间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资料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1~68岁,平均42.4岁。收集的病例均为单节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五钉固定法。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8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椎管正中矢状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结论经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横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性骨折可获得不错疗效,可以较好重建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及抗扭转能力,是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伸展体位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伸展体位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取肢体伸展体位使伤椎间接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2 7例。结果 随访 3~ 2 3个月 ,伤椎前、后高度由术前的平均 4 7 3%、6 3 5 %恢复到术后正常高度的 90 2 %、94 5 % ;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 1 6°恢复到术后平均 2 8°。结论 伸展体位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韦谋宽  覃运泽 《骨科》2012,3(3):135-136
目的 分析临床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基础上联合椎体增强术来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收治的40例确诊为胸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C臂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在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基础上联合椎体增强术来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回顾分析伤椎的痊愈情况.结果 经过术后的随访3年时间的随访发现,无1例内固定失败.40例患者C臂机完全恢复,无加重神经功能损害现象.自固化硫酸钙在术后4个月得以吸收,0.5年后椎体骨折术愈合.伤椎的前缘高度和术前比较,已经由(54.50±10.89)%恢复到(86.57±7.67)%,最后维持于(93.46±8.59)%;患者的矢状面Cobb角已经由术前的(33.56±8.85)°恢复到术后的(7.97±6.38)°,最后维持于(10.76±6.98)°.Oswestry功能障碍的指数达23.6.结论 临床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基础上联合椎体增强术来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安全简便,可有效预防椎体高度发生丢失以及近战型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管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测量伤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经伤椎椎弓根平面CT扫描,观察椎管减压及椎体内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经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内注射骨水泥治疗60岁以上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3例,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 ̄40个月(平均24.2个月)。骨折椎体前后缘均恢复满意,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52.76±5.07)%和(18.12±2.29)%,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8.09±0.83)%和(0.99±0.22)%,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17.0°矫正至5.1°,平均矫正10.9°,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下地时间为18d。10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恢复1级及以上,无1例脊髓神经损伤加重者。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椎间隙塌陷,无内固定断裂或弯曲、松动。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能同时恢复椎体高度及强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可减少内固定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定期X线复查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角、椎管矢状径占有率;对神经功能ASIA分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伤椎高度由术前的43.2%±1.8%恢复至91.0%±2.O%,Cobb角由术前24.2°±3.0°恢复至5.0°±1.0°,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60.2%±8.7%增加到85.5%±12.8%。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未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椎体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矫正度丢失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伤椎及其上下邻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42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高度、Cobb角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22.6个月,伤椎高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93.1%(P<0.01),术后矢状面Cobb角,平均为3.6°,随访结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7~65岁,平均38岁。按AO分型:A3.1型34例,A3.2型7例,A3.3型21例。载荷评分4~6分,平均5.4分。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2例,D级5例,E级55例。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观察椎体骨愈合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2例均获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2个月。内固定拆除时间9~13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1例切口出现感染,经清创引流后愈合,2例术后出现轻度腰背部疼痛。术后半年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58例。末次随访X线及CT显示所有骨折及植骨愈合良好。术后3 d,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能够减少术后复位的丢失和防止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与传统伤椎不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共7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伤椎是否置钉将患者分为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联合伤椎置钉,33例)和不置钉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伤椎上下椎体,而伤椎不置钉,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4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及术后24个月OD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及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伤椎置钉与伤椎不置钉,临床疗效相似,但是伤椎置钉能够有效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与传统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7年6月收治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组(治疗组24例)和传统短节段固定组(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行伤椎及伤椎上下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照组行传统4钉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Cobb角大小、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椎体平移率,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完全神经损伤较术前有1~2级恢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等.随访时治疗组Cobb角大小、伤椎前缘压缩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固定更牢固,随访矫正丢失少.椎管占位率和椎体平移率治疗组疗效更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三椎体固定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更加牢固的固定效果,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矫正度丢失小,疗效满意,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高压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高压分步注射骨水泥治疗老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22例,随访平均19月。术后观察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侵占率、Cobb角、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的58.7%恢复为术后7.0%,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4.0°矫正至6.6°,椎管侵占率由术前52.6%恢复为术后11.8%,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术前平均8.7分,术后2.2分。脊髓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除1例A级病例术后截瘫症状无明显恢复外,其他病例均达到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有2椎体发生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无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有利于同时解决胸腰椎骨折对神经的压迫、脊柱的不稳定及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造成的顽固性胸腰背疼痛等问题。高压分步注射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预防术后形成“空心椎”、蛋壳椎引起的椎体塌陷、后凸畸形以及顽固性腰背痛和继发性神经损伤。方法收治T11~L4胸腰椎暴裂性骨折患者15例,年龄24~78岁。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复位后经伤椎通过椎弓根灌注HA/PMMA骨水泥4~8ml。随访9~14月,均没有发生脊髓损伤加重。术前有不完全损伤的13例,术后Frankel分级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12例。伤椎前缘术前平均高度16.1cm,术后随访27.3cm。伤椎椎管内矢状径术前平均7.1mm.随访矢状径18.1mm。矢状位恢复佳,矢状面指数(SI),术前20度,术后5度。后路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内灌注生物活性骨水泥,即刻恢复伤椎强度和刚度,减少了后路内固定的应力,防止后凸畸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5.5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11例,L1 14例,L2 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3例,D级7例,E级15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20枚椎弓根螺钉中,0级螺钉110枚,Ⅰ级螺钉8枚,Ⅱ级螺钉2枚。螺钉优良率为98.3%,无出现Ⅲ级螺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管内占位、椎体高度比值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 °,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可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治疗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42~71岁,平均56岁;病程6~72个月,平均42个月.所有病例均一期完成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测量,评价患者腰背疼痛、神经功能及胸腰段角度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200~450 min,平均273 min;术中出血量600~1800 ml,平均954 ml;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1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36个月,平均23.7个月.术前VAS、ODI、胸腰段Cobb角分别为(7.91±0.83)分、66.36%±10.91%、5.91°±0.83°.末次随访时VAS、ODI分别为(2.18±1.90)分和25.45%±12.19%,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Cobb角度为12.18°±3.06°,较术前显著增大,出现病理性后凸.结论 下胸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临床表现复杂,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时容易漏诊.一旦诊断明确可一期行手术治疗,术后效果佳;对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建议在行下胸段椎管后壁切除减压的同时行植骨融合内固定,以免造成胸腰段病理性后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直入式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1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临床疗效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Frankel分级方法进行评定,应用X线片评估术后内固定效果.结果 14例患者中13例术后获6~22个月(平均18.4个月)随访,1例失访.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9分降至术后平均1.2分,7例合并有神经损伤的患者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改善1.2级,58枚椎弓根钉中54枚行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骨水泥渗漏相关的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X线片示椎弓根螺钉未发生松动及脱出,周围无透亮线出现.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1.8°改善至术后平均10.3°,末次随访后凸角平均为14.3°,平均后凸角矫正丢失40°.结论 应用直入式注入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outcomes of direct injection of 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to au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February 2010, 14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underwent spinal decompression and instrumentation with PMMA augmentation of pedicle screw by direct injection. They were 9 men and 5 women, aged from SO to 72 years (average, 61 years). The clinical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and the Frankel scale. Radiologic findings were documented to assess postoperative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ll but one of the patients obtained a mean follow-up of 18. 4 months (from 6 to 22 months). The mean VA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mproved from 7. 9 to 1. 2 points (P < 0. 01). Postoperatively, Frankel grading for the 7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 deficit improved by 1. 2 grades. Totally 54 of the 58 screws were augmented with PMMA. There was neither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nor symptomatic cement leakage after surgery. X-ray plain films revealed no screw loosening, pullout or bright lines around screws. On average,kyphotic deformity was improved from 21. 8° preoperatively to 10. 3° postoperatively (P <0. 01), and returned to 14. 3° at the final follow-up. The average loss of kyphosis correction was 4°. Conclusion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fter vertebral augmentation with PMMA by direct injection can gain a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采用此方法治疗的21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影像学资料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6~24个月,平均随访18.7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没有出现有症状的骨水泥渗漏.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中ASIA分级C级恢复到D级1例、恢复到E级1例,由D级恢复到E级19例.结论 后路截骨联合钉道强化术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行后路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2月,对32例椎体压缩>2/3并伴脊柱后凸畸形的老年患者行后路脊柱后凸矫正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后患椎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平均随访13.5个月.手术前,患椎平均剩余高度为27.8 %,脊柱后凸Cobb角25.3°,腰背痛VAS评分8.06,ODI为90%;术后1周,各项指标分别为63.1%,8.5°,3.14,59.7%;手术后3个月,分别为62.7%,8.69°,1.4,31.32%.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行脊柱后凸矫正及开放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经伤椎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段A3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伤椎固定与跨节段固定治疗无脊髓损伤胸腰段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无脊髓损伤的AO分型为A3型的52例胸腰段单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5.3±8.3)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9例、L_111例、L_2 2例.B组29例为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传统后路跨节段经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7.3±6.8)岁;伤椎分布:T_(11)1例、T_(12)7例、L_120例、L_2 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对患者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4个月,平均(37.4±10.9)个月.A、B两组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年JOA、VAS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Cobb角平均矫正度分别为13.7°±7.7°、8.8°±5.0°,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9°±1.5°、5.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29.4±6.0)%、(21.7±6.9)%,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3.1±0.8)%、(6.6±3.0)%,而术后即刻伤椎后缘高度平均矫正度分别为(8.5±3.2)%、(6.1±1.8)%.术后2年平均矫正丢失度分别为(2.0±0.8)%、(3.4±1.0)%,两组伤椎前、后缘高度术后即刻平均矫正度及术后2年平均丢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即刻CT显示11例(47.8%)椎管内骨折块完全复位、12例(52.2%)复位后矢状径狭窄<1/3,复位效果优于B组(P<0.01).术后未出现神经损伤及与伤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B组出现2例螺钉断裂.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A3型骨折能获得更好的初期复位,术后2年矫正丢失较跨节段固定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2010年5月,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5例无神经障碍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术后随访观察椎体前、中部的相对高度、Cobb角、伤椎角,并对疼痛和功能指标分别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量化比较。结果 23例得到随访13~35个月,平均23.8个月。术后1周时椎体前、中部的相对高度、Cobb角,伤椎角分别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